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灰椋鸟》教学实录1.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1910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灰椋鸟》教学实录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灰椋鸟》教学实录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灰椋鸟》教学实录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灰椋鸟》教学实录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灰椋鸟》教学实录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灰椋鸟》教学实录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五级下册《灰椋鸟》教学实录1.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灰椋鸟教学实录一、导课1、课前课件展示徐秀娟及其丹顶鹤的图片,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2、上课问好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是否知道为救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而牺牲在黄海滩涂的姑娘徐秀娟。3、师讲述:这是一位爱鸟的姑娘,她17岁那年随父亲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当临时工,仅用三天时间就识别了所有鹤的生年、编号,把不同年月、不同种类、不同脾性的鹤儿分类围圈起来。1986年,她刚从东北林业大学深造结束,就接到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聘请,到这里开展越冬地鹤类驯养繁殖与研究工作。仅仅一年之后,这位来自东北的姑娘失踪了,她为了救护失踪的丹顶鹤黎明沉入河底,永远地失踪了但是,她对丹顶鹤的关爱,对鸟类的热爱以

2、及无私的自我牺牲精神却永留人们心田,这首一个真实的故事就凄婉地诉说着一位化鹤归来的美丽精灵二、设疑对话初读课文1、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会说话的鸟儿?八哥,就属于椋鸟的一种,椋,古书中所讲的一种木质坚硬的树,叫椋子木,所以用木字旁。师:大家知道,为什么叫灰椋鸟呢?你从哪儿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大家集体读,(课件展示)这就是灰椋鸟的(样子)2、师:老师有一个疑问,想请大家给老师解决一下,既然灰椋鸟灰不溜秋黑乎乎的,有什么写头?如果一下还有困难,不妨(作读书状)这时候采用默读的方式比较好,静思默想其义自现。(归林壮观,入林热闹)那些内容描写了壮观和热闹的场面?(课件出示相关语句和图片,引导观察和集

3、体朗读,注意相机为椭、栖、喧进行正音、辨形)3、提问:现在,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注意要简洁。思考一下再回答。生回答三、掌握生字词 灰椋鸟 倾诉 翘首 呼朋引伴 扑棱棱 附和 栖息 排空而至 毛毯 山涧 杉树 郁郁葱葱四、学习交流1.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灰椋鸟,课件出示灰椋鸟的样子,(师生接读)灰椋鸟的嘴(),背(),远远看去(),有什么好看的呢?2.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灰椋鸟归林的场面。板:灰椋鸟归林五、学第四节,播放录像感知内容。(先播放少量灰椋鸟在树林上空飞行图,然后是无数灰椋

4、鸟飞来,布满树林上空。请学生初步谈谈自己的感受)师:同学们观察到画面前后有什么变化吗?生:刚开始鸟少,后来鸟多师:看,灰椋鸟开始归林了,(画简笔画:两只灰椋鸟一上一下地归林)他们是这样归林的吗?生:不是。师:它们是怎样归林的?你能帮老师画正确吗?(指名上台画图)师:画得不错,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这样画?生:因为它们是一小群一小群,陆续归林的。几只小鸟飞在一起为一群,一群一群的鸟有的飞在前面,有的飞在后面称为“陆续”师:说得好,你真聪明!指导有感情朗读鸟开始归林的情景。评:简笔画是各科教学的常用辅助手段,简洁,直观,此时寥寥数笔胜过千言万语,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为朗读的指导打好基础

5、。师:那后来呢?生:鸟很多。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生:抓“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词边出示多媒体边进行理解、朗读、体会。师:这种壮观的场面,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归林的鸟儿怎么样呢?自由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鸟儿们很快乐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生:倾诉、呼唤、互相应和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先回来的鸟儿会怎样倾诉、怎样呼唤?(分四人小组,学生练习把以上的景象表演出来。两人演先到的鸟,两人演后到的鸟儿)师:这一节描写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句子生动优美,要求背诵,下面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学生齐读第四

6、节)六、学第五节,朗读品味语言文字。师:夕阳渐渐西沉,可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安眠,它们在干什么呢?请你自读第五节,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学生自由练读)生1:“看,这几只刚刚起舞哇!”师: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生:灰椋鸟好动美丽。师:从哪里体会到的?生:刚刚落在,又马上飞起。(师多媒体演示)师:为什么是“金红色”的?生:那是夕阳映照的缘故。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象,你心情如何?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学生练读)生2:“树林内外俱乐部”师:读得好,请你告诉大家,在朗读时要注意什么?生:要读出众鸟争鸣的热闹场面。师:听,这声音像什么?(老师播放鸟儿在树林中争鸣的情景)(学生用“似如”练习说

7、话)(老师出示卡片“是啊,树林里可真热闹热闹”,学生练习读出热闹场面)师:这树林成了鸟儿的天然俱乐部,句中的“天然”一词去掉,通吗?为什么?评:有比较才有鉴别。理解词语时,把词语进行删换比较,可以从感情色彩,使用范围,准确与否等方面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使学生悟到“天然”一词更突出了树林对鸟类生存的重要性。师:看到这样热闹的场面,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我产生了哪些想法?生: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板书齐读)师:同学们,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生1:为什么树林是鸟的乐园?生2:为什么鸟是人类的朋友?(老师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决问题,理解“路两边近百亩对比”“夕阳渐渐竹林”等内容)师:学了课文,你准备今后怎么做?评:抓住文章的中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能发挥语文的人文性,联系学生实际进行思想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