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1944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64 大小: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四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doc(1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感恩生活”,包括五篇讲读课文老师,您好!但愿人长久古诗两首秋天,写作想象心中美好的节日,口语交际学会感激。这一组的课文有四篇课文组成,都与诗有关:第一篇和第四篇是现代诗;第二篇是文包诗,包的是古诗;第三篇是古诗两首。这四篇课文在内容上并无内在联系,可见文体是组合这一单元最大的理由。文包诗放在古诗两首前面,体现了扶放过程。两首现代诗歌各居首尾,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现代诗歌和古诗的不同。这组教材蕴涵这样一条主线赞美人间美好的愿望和情感。教学中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其阅读兴趣,同时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2、(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单元教学目标1、能读会写课文中的生字,培养使用词典独立识字的良好习惯。2、培养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做记号的习惯。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4、能在理解自然段意义的基础上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5、培养主动阅读相关拓展阅读的习惯。6、能读懂习作的要求,按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并把过程或原因交代清楚。7、能认真倾听他人的话语。(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篇目名称训练点老师,您好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优美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情感以及生活见闻,加深对教师及教师工作的理解和

3、认识,真正激发学生热爱教师的情感。但愿人长久加强朗读,感受,感悟、吸纳文章中的优美语言,逐步内化,不断积累,体验情感。引导想象揣摩、体验人物复杂的心理变化。另外通过联系即将到来的中秋节,让学生曾有或正有的思亲之苦与苏轼的思亲之情产生共鸣,再通过对苏轼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的体会,反过来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思亲之情。古诗两首加强朗读,培养学生感知语言形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感知作品内涵的能力,同时启发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情感。秋 天引导朗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语感,感知语言的形象,引导想象,在想象中体验诗歌的情感和意境。二篇目教学分析1老师,您好【文本解读】老师,您好!这课文,放在第一

4、篇,可否解释为这几个原因:天时,教师节即将来,新学期开始;地利:学校;人和:在场的学生和老师。课文深深表达了对老师的问候和赞美。如课题中说“老师,您好!”老师,您好,这篇课文主题非常清楚赞美老师的事业。题目“老师,您好!”,是作者对老师发出由衷的问候和赞美。作者又是怎样通过自己的诗句赞美老师事业的哪?先来看“事业”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事业一词,表明教师的职业对社会发展有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首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写教师事业的崇高,第二部分写教师事业的美好。崇高”在现在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最高的,最高尚的。“美好”在现代汉

5、语词典中,解释为好(同生活、前途、愿望等抽象的事物)。也就是崇高和美好,是作者表现主题的两个不同角度。这是这首诗的内在结构联系。这样,崇高和美好就成为了这首诗的关键词。它勾稽了这首诗的内在联系。这首诗,语言朴实、感情真挚。它的句式整齐,长短结合,节奏感强,非常适合朗读。它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使整首诗含义深刻,富有韵味。比如把老师比成春蚕,笑语比成甘露,用鲜花象征学生。这首诗最为成功的地方,是它情感节奏。从叙述教师事业的崇高,到叙述教师事业的美好,层层铺陈,反复咏唱,读者能够感到老师的形象越来越具有人性的美丽,越来越亲切自然。所以第一节呼喊老师您好的时候,只是心中涌起感情的波涛。第二节呼喊老

6、师您好的时候,就变成了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 教学这首诗,首先要抓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说出诗的大意。然后围绕关键词崇高、美好来阅读,在作者创造的一个个意象中体会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3、 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资源运用】老师,您辛苦了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是您,老师!您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幼苗!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帮助别人的人?是您,老师!您的关怀好似和煦的春风,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是谁把幼小的我们,培育成成熟懂事的少

7、年?是您,老师!您的呵护让我们健康成长,在金秋时节结出累累硕果!您辛苦了,无畏艰难辛勤工作的老师!您辛苦了,无私奉献着青春的老师!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我想对您说您是蓝天,我就是白云,在您宽阔的胸怀畅游。您是安全的港湾。我就是一直扬帆的小船,在您平静的碧波里荡漾。您是一首动人的乐曲,我就是乐谱上跳动的音符,在您充满爱的旋律中跳跃。您是火红的太阳,我就是土坡刚萌芽的小苗,在您温暖的怀抱中成长。老师!您多么伟大,多么慈祥,您用自己的一生,培育了多少国家栋梁!【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构想或建议】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为主线,主要从通过以下

8、几个环节来完成学习目标。(一)谈话导入,调动情感。1、汇报走访教师的感想,主要谈谈他们教书育人的感受。2、教师在你们心目中的形象?(二)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就要来了,我们中队决定举行一次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大家来出出主意,你想出什么节目?生自由交流。想唱的就唱两句,想说的就说两句。相机引导出诗朗诵。(三) 提供诗稿、自由练读1、 师配乐范读。2、 小组合作,自由练读。(1) 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2) 小组互读,纠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3) 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 小组表演,生生互评。(四) 教师指导,提高朗读1、 分句训练。(1) 自由读,体会一下,你最

9、喜欢哪一句话,说说为什么。(2) 其他学生补充说明这句话的精彩之处。(3) 指名朗读这句话,生点评。(4) 生竞赛读这句话,达到朗诵水平。2、 如上,对相关句子进行训练。3、 重点部分,拓展训练。(1) 生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2) 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解决。(3) 再读句子,抒发感情。(4) 重点句子: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茁壮的新苗。带学生理解“春晖”、“朝霞”、“春蚕”、“理想的丝线”、“甘露”、“茁壮的新苗”的象征义。(5) 相机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

10、教师的辛劳! 指名读; 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 换一种句式,读一读,比一比,体会有什么不同? 根据你搜集的资料,来证明这句话。 饱含感情地再读一读。4、 齐读。(五) 补充资料,增强积累1、 调动学生积累,说说赞美教师的诗句。2、 师出示有关赞美教师的诗文,小故事。(六) 小练笔1、 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我们来个新的节目诗歌联诵。2、 主动朗读,师生点评,以鼓励为主,提出改进性意见。3、 修改后进行诗歌联诵。【课时作业设计】1、 抄写优美词句2、 小组合作,排练诗朗诵。2但愿人长久【文本解读】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一单元中的第2

11、课。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复杂心理活动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

12、未来的幸福憧憬。反映了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 组成的词语 2、学习“文包诗”写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4、理解品味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5、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6、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7、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感受祖国古典诗词所创 设的意境,进行 美的熏陶。【教学资源运用】1、 课件2、 苏轼的水调歌头3、 李白的咏月诗月下独酌、把酒问天4、

13、有关中秋的故事传说等【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构想或建议】但愿人长久这篇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苏轼中秋夜情感的变化,用明白如话的语言解读了水调歌头一词的意蕴。 结合文本特色,学生的年段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应侧重处理好以下几点: (1)、朗读理解,理清文脉。这篇文章语言浅显,学习之初,让学生充分朗读。多种形式的朗读保证学生能将文章读通读顺。这也是学生学好语文必须达成的目标。 (2)、对比想象,体验情感。文章运用对比描写,将别人的团聚与苏轼的孤独,将过去的热闹与现在的冷清相对照。通过阅读、想象,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验人物情感。 (3)、以今解古,涵咏词句。文章巧妙地运用现代白话文将水调歌头这首

14、词的意思阐述的很清楚。对照阅读,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这首词。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阙,琼,绮)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

15、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三、精读诗文、体悟情感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埋怨、宽慰)课文一至三小节描写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学朗读。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这首诗里,同样也蕴涵着这样的感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齐读水调歌头。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

16、读这一段。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导朗读描写月夜环境和诗人辗转反侧的句段。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句段。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在诗人的诗中同样也蕴藏着这样的情绪,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绪。齐读水调歌头。课文后面部分抒写了诗人的心情得到了宽慰,是什么让他得以释怀的?指名读课文的五至七节,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诗人的情绪变化。月有阴晴

17、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齐读水调歌头。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及诗词。【课时作业设计】背诵体会和自学水调歌头全文,了解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和时代背景。3古诗两首望洞庭【文本解读】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具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独出心裁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

18、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情,欣赏意境。这同时也是个难点,因为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赏意境”的训练在许多老师的教学中也常常被疏忽。【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技能目标) 2、 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 3、 感悟诗歌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资源运用】1、 课件2、 有关“洞庭”的资料3、 历代咏“洞庭”的诗歌【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构想或建议】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前三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今天我们来

19、看看祖国风景名胜的美。 谈谈自己到过哪些风景名胜,激发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诗题“望洞庭”“洞庭”指的是洞庭湖。从一个“望”字你了解到了什么? 3、解诗句。 (1)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 (3)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4)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5)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如诗句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如望洞庭中 “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

20、“镜”“遥望”“山水”“白银盘”,望天门山中“天门山”“江”“碧水东流”“两岸青山”“孤帆一片”“日边来” 2、读着诗句让你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3、解答疑问:“两相和”“镜未磨”“翠”“青螺”“中断” “楚江开”“回”“相对出”“日边来”等词语的理解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可以结合资料进行说明。 4、读全诗。体会望洞庭的动之美,体会望天门山的强劲气势。对比朗读。 5、品味吟读,入境背诵。 理解了诗歌意思后,如果你能够入情入境地想象诗人当时的情景,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就更好了。 鼓励学生背诵。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孟浩然也写了一首描写

21、洞庭湖的诗,我们来比较背诵欣赏。【课时作业设计】1、 熟读并背诵全诗。2、 熟读并背诵历代咏“洞庭”的诗歌峨眉山月歌【文本解读】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明月是李白诗歌中非常突出的重要意象。李白有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由此可见,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在他眼里,明月的意象超逸飞动又极具人情味,所以诗人心向往之。“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月依依,脉脉有情。明月还常常让诗人回忆故乡、思念故人,深深触动诗人的乡情。晚年李白在武昌曾写过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

22、中京,诗中说:“我在巴东山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在李白看来,明月似乎只属于故乡峨眉的了,所以他会“举头望明月,低头四故乡”(静夜思)。 峨眉山月歌一诗为李白年轻时初离四川时所写。为谋求政治出路,实现政治理想,胸怀“四方之志”的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乘船夜行,诗人仰望皎洁的峨眉山月,俯视月映清江的迷人美景,感怀万千,写下著名的峨眉山月歌。诗中一方面流露出诗人出蜀的急切之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诗人的依依乡情。所以,这首诗歌,看似咏月,实则抒怀乡念人之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

23、首诗。 3、了解这首诗内容,并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资源运用】1、 课件2、 有关“峨眉”的资料【课时分配】一课时【教学构想或建议】一、引入谈话1、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2、同学们,其实李白生性喜爱明月,留下了许多与月有关的诗篇。3、过渡语:诗人爱月,尤爱峨眉山月,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峨眉山月歌。二、学习峨眉山月歌(一)、初读感知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24、思君/不见/下渝洲。(二)、了解背景1、初次释题2、为何写“峨眉山月”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三)、理解诗句1、交流自学情况。、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指导性交流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连夜出发。向(看插图理解)驶向。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下顺江而下。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

25、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四)、品味诗境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诗人感到?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五)、师生评读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2、小组、男女生赛读3、练习背诵。三、课外延伸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

26、来。晚年时,位四川和尚要去长安,李白作了一首送行诗:“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末又说:“一振高名满京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意思是劝蜀僧晏到长安以后,不要贪恋虚荣,还是早返故乡为好。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课时作业设计】1、诵读、默写峨眉山月歌。2、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4秋 天【文本解读】这篇教材是一首诗歌。以秋天为题,表明了作者是以秋天作为描写对象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一年四季都有可写的。但因为春天百合竞艳,万卉争妍,充满了勃勃生机,所以人们往往爱唱春天的赞

27、歌。其实,秋天天高云淡,金风送爽,棉花白、稻谷黄、高粱红也有秋色宜人之美啊!秋天,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它属于收获的季节,牲畜膘肥体壮,庄稼丰收在望,人们喜满胸怀,到处是一派令人心醉的兴旺景象!本文是一首满怀热爱之情、用生动形象的文笔赞美秋天的诗歌,教学设计应该从诗歌情感强烈、语言优美的特点出发,从小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经验出发,通盘考虑。【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体会诗歌的优美意境;3、揣摩、品味诗歌的优美语言;3、感受儿童诗的那一份自由、松弛和快乐。【教学资源运用】1、课件2、王宜振的儿童诗秋风娃娃3、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构想或建议】一、诗歌导入,引出秋天同

28、学们,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风韵。看,桃花红红,它对树枝说:“我是春天。”荷花香香,它对池塘说:“我是夏天。”落叶片片,它对大地说:“我是秋天。”雪花飘飘,它对天空说:“我是冬天。”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大自然就这样不停地变换着,勾起人们不同的心绪。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跟随着儿童文学家王宜振,走进他笔下的秋天。二、检查预习,初读秋天1、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过了,下面就检查同学们能否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通顺。2、开火车分小节读全文,教师随机正音。三、教师范读,整体感受1、一首好的诗歌就像一首优美的乐曲,而乐曲有了快慢相间的节奏、高低起伏的音调才会富有情感。下面就请同学们听我把这首诗配乐诵

29、读一边。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秋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交流,板书关键词3、结合板书,用“秋天是一个的季节”练习说话。四、走进文本,领略秋天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刚才,我们只是远远的凝望了秋天,对秋天有了一点点浅浅的感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诗中,走进画中,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甚至还可以用手去触摸。下面就请同学们打开秋天的诗,一边轻轻地读,一边自由地想象。2、自由读诗,教师巡视,随机点拨指导。五、集体交流,品味秋天第2节:秋风在田野里打滚,/ 秋风在小路上奔跑;/ 秋风抓一把桂子的香气,/ 把夏天的脚印儿/轻轻涂掉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节诗,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什

30、么样的画面?2、平凡的事物,到了诗人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你认为哪些词语把秋风写活了? 3、在诗人的眼里,这哪里是秋风,这分明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4、补充王宜振的另一首儿童诗秋风娃娃:秋风娃娃可真够淘气,/悄悄地钻进小树林里;/它跟那绿叶儿亲一亲嘴,/那绿叶儿变了,变成一枚枚金币。/它把那金币儿摇落一地,/然后又轻轻地把它抛起;/瞧,满天飞起了金色的蝴蝶,/一只一只,多么美丽!4、多么可爱的秋风娃娃,想象看,它还会干些什么淘气的事情?第3节:稻穗儿熟,蝉声儿消,/成熟的向日葵在低头弯腰;/野菊花香了田间羊肠小路,/牛儿羊儿都长了肥膘。1、重点学习几个带“月”字旁的生字。2、想象意境,美美地读。

31、2、总结:秋天到了,稻穗都成熟了,向日葵也成熟了,成熟的稻穗和向日葵沉甸甸的,低下了头。在田间的羊肠小路边,看满了蓝色的、黄色的野菊花,像星星一样散落在草丛里。长得肥壮的牛羊在一边悠闲地吃草,一边“哞”“咩”地叫着。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第4节:苹果嚷着冷了,/要穿红袄;/葡萄嚷着冷了,/要披紫袍。1、想象丰收的果园是一派怎样的景象。2、试着给想象的画面加一个标题。3、总结:走进丰收的果园,你们听见欢笑了吗?所有的果子都成熟了。红的、紫的、绿的、黄的,胖的、圆的、扁的,大的、小的,甜的、酸的它们在枝头笑着,摇着,调皮地在农人的指间滑来滑去,嘻嘻哈哈地滚进果筐里多么甜蜜的季节!第5节:玉米举着红缨

32、乐了,/忘掉一个夏天的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一曲酒歌在心灵酿造。1、玉米也有烦恼,那是什么烦恼?高粱红着脸儿笑了,它因为什么而笑?2、秋天里,仅仅是玉米和高粱这么开心吗?3、“三分在诗,七分读”。在诵读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加上一些手势,或者动作,来表达我们的心情,这些手势,或动作也许是夸张的,但我们内心的情感是真实的。第6节: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1、秋天的田野,高低错落,色彩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真的是秋风的功劳吗?2、听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感受秋天的耕耘、收获和希望。3、“好诗如歌,好歌如诗”。诗和歌是不分家

33、的。六、首尾呼应,诵读秋天1、结合板书,提炼升华。2、导读:走在秋天秋天的太阳走在秋天头顶有捡一片秋天3、总结: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说:“秋天,在一片将黄未黄的树叶上。”宋代词人张炎写道:“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作者捡起的只是一片黄叶吗?作者捡起的是关于秋天的点点滴滴记忆。七、回溯全文,走出秋天这首诗共有7小节,分别描写了多种不同的景象,希望我们能记住这个美丽的季节,那飘飘洒洒的落叶,那绚丽多姿的色彩,是大自然为秋天描绘的美丽画面;希望我们能记住这个收获的季节,那挂满枝头的硕果,还有那满登登的粮仓,是秋天为人们呈现的喜悦!今天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然后四季还在不停地行走,让我们一起走出今天

34、的课堂,走进生活的四季!【课时作业设计】、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去找一找描写秋天的文章或古诗,读一读,背一背。习作1【文本解读】这个习作训练编排得很巧妙,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由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这些节日承载的特殊意义,人们借此所寄托的情感和愿望。以此为铺垫,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给他们表达愿望的平台和自由想象的空间,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明白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情感的载体,习作就是寄托感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式。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激发学生自由表达的热情,尊重呵护学生真实的情感。【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节日以及这些节日所寄托的美好情感和愿望。2、乐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能准

35、确地、有层次地用语言表达出来。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想象,乐于思考和表达的良好品质。【教学资源运用】 1、相关节日的资料【课时分配】两课时【教学构想或建议】一、谈话导入,说说节日1、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节日,你能说出这些节日的名称吗?2、(出示春节、植树节等节日的相关图片)让我们来猜猜这些图片拍摄的是哪个节日的情景呢?从哪里看出来的?3、教师小结:是啊,每个节日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情感与愿望。你们心里一定也蕴藏着许多美好的情感与愿望。如果现在给你一个机会,让你按照自己的心愿设立一个节日,你最想设立一个什么的节日呢?二、相互交流,倾吐愿望1、现在,我们可以自由分组,把你最美好的心愿说给你的朋友听,

36、告诉他(他)们你的心愿是什么?又是什么事情让你想要设立这个节日的?2、大组交流。如果愿意,你可以把你的设想说出来,让全班同学和老师与你共同分享。3、你准备怎样度过这个节日呢?闭上眼睛,美美地想一想,你将怎样度过这个节日?4、学生说说自己的遐想。(1)说给小组的同学听。(2)指名大组交流。三、练习写作,集体评议1、学生练写草稿。请同学们把刚才的美好愿望、生动的情景和节日的气氛写下来。2、交流、评议、补充。(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2)大组交流。3、学生修改、誊写。练习1【文本解读】本次练习安排了四个栏目,有“处处留心”“写好钢笔字”“读读背背”以及“口语交际”。1、 处处留心本题要求学生通过认识

37、动物报牌,懂得生活处处皆语文。只要细心观察,处处留心,随时都能学习语文。旨在培养学习的观察力、注意力、主动识字、言语表达等多种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2、 写好钢笔字本题中的“次、缺、珍右宽,又要注意右边的”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右边都含有撇、捺。教写这三个字,既要注意左窄,又要注意右边的撇捺共存时,捺要收一点。3、 读读背背本题安排了八个成语和一首古诗两个训练项目,目的是帮助学生积累,丰富文化积淀。八个成语中,每排的两个成语在意义上都有较为密切的联系,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时可采用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与老师点拨讲解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大体了解成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诗风语言朴实,描

38、绘细微,形象地展现了“风”之魅力。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在师生和生生交流中,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着重练习朗读、背诵。4、 口语交际。此项训练建立在学生的生活经历的基础之上,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学会体验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学会向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表达时做到礼貌、真诚、流畅。5、 学写毛笔字本次练习学写两个新的偏旁部首,“木字旁”和“提手旁”,同时联系“桂”和“打”来练习写字。教学时,要重点指导写好新的偏旁部首,通过引导观察,看老师示范,让学生明白“木字旁”和“提手旁”在写法上的共同点,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教学难点。【教学目标】1、养成处处

39、留心的好习惯,学习在生活中学语文;认识几种野生动物;学习修改一段话。2、写好字右边带有撇和捺的钢笔字,掌握小诀窍。3、读背成语和诗歌,丰富语言积累。4、口语交际:学会感谢。5、学写毛笔字。6、教学重点、难点:修改一段话,成语的识记,口语交际。【课时分配】三课时【教学构想或建议】一、处处留心1、教学第一部分(1)、指导学生自由读这段话,说说小芳学到了什么?(2)、小结:语文无处不在,只要你留心,生活中处处有语文。(3)、练习实际谈谈体会。2、教学第二部分认识动物标牌。(1)、生自己认一认。(2)、抽生读。(3)、说说对几种动物的认识。3、教学第三部分修改作文(1)、自读小芳写的日记,看看有哪些地

40、方要修改?(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4)、共同修改。二、写好钢笔字。1、观察所写的三个字,有什么相同点?2、读小提示。3、练习书写。三、读读背背1、自读成语。2、抽读。3、理解成语的意思。4、背诵。5、读风这首诗。6、体会诗中的意境。7、 背诵。四、口语交际1、指名读题,明确说话要求及内容。2.交流:你曾经得到过谁的帮助?你是如何感谢别人的?3、讨论感谢别人时要注意什么?(1)感谢要恰当。(2)感谢要出于真诚。4、创设情境,练习说话。(1)父母早早起床,为你做好早餐,并按时送你上学。(2)学习中遇到了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同学主动帮助你。(3)生病了,医生为你解除了病痛。(4)不小

41、心摔伤了,同学把你扶起,并送你去医务室。5、学生交流,师小结。6、总结。我们应该真诚地感谢每一个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真诚之心地人,让我们学会感谢,从现在做起。五、学写毛笔字(一)、谈话导入:本学期,我们继续练写毛笔字,握笔姿势在三年级我们已经学习并练习过,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继续学习写毛笔字。(二)、指导写字1、出示:“木字旁”的运笔示意图,观察。2、生小组讨论,说说写好这个笔画的注意点是什么?3、师范写,生注意观察师如何运笔。4、讲解写法:4.学生练习写“木字旁”。5、学写“桂”(1)出示“桂”(2)小组讨论:如何写好这个字。(3)诗讲解:“桂”右边的“圭”字由两个“土”字构成,上下基本相

42、似,两竖在一条直线上,四横各有长短,起笔收笔也稍有区别,四横间隔均匀,左边一竖要写的低于右边最后一横。6、范写“桂”,生注意观察。7、学生练写“桂”。8、用以上的方法学习“扌”和“打”。三.练习1、生自由练写,同桌互评。2、展览写的好的同学的作业,并鼓励。3、生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4.写完作业后,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写字用具呢?四、反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桂”和“打”的写法,你有什么想法呀?学生自由畅谈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我给江主席献花、天安门广场、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四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

43、个练习。本组课文题材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有人物故事,也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的思想感情。我给江主席献花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无比激动和欣喜的心情。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它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雄伟建筑,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广场上令人神往的庄严的升旗仪式、盛大而热闹的节日场景。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

44、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虎门销烟介绍了1839年6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引领学生与文本亲切对话,领悟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统筹安排课后练习,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训练目的。(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内容。2、学会本单元30个生字,其中25个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

45、自豪感。4、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5、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6、通过习作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健全人格。(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二篇目教学分析:5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本解读我给江主席献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新增设的一篇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无比激动和欣喜,展示了血浓于水的动人一幕。我给江主席献花共有12个自然段,可以按献花前、献花时、献花后分为三个部分。第1-7自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