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2042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毕业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论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 作 者 学 号 0907412050届 别 09级 系 别 人文教育学院 专 业 语文教育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2012-4-28 论小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数学交流能力就是将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用听、说、读、写等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数学作为一种科学语言,是人类用于交流的工具,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掌握好数学交流工具,使学生在数学交流时说正确、说完整、说得合乎逻辑、说得简炼。一起交流自己的知识、思想就会促进每个人多学到一点儿东西。小学生在日常交往中交流机会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数学交流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创造机会,激发交流

2、动机,扩宽交流空间,发挥数学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扩宽孩子的思维能力。通过师生交流,是学生了解到更多有利信息。【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 能力培养 交流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数学交流应采用实施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关键所在;实施作业反馈教育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所在,只有这样,小学数学交流能力才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才为“活”起来。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

3、”转变。近几年来,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本人认为,教会学生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教给方法,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离不开认真倾听,倾听是互相交流的前提。倾听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修养。倾听使教师发现了学生非同一般的创造力。当学生发现教师不但能耐心倾听自己解题的独特思路,并且给予热情鼓励时,他们感受到的是受宠若惊的喜悦。教师的倾听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他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和奖赏。学生在教师的倾听中发现了自己的思维价值,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义。在这里,教师的倾听不仅仅给了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其次,在课堂外倾听学生成长的声音。成长是

4、身心裂变的过程,成长的过程充满着困惑和疑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慢慢学会了故作深沉,学会了将心事偷偷写进日记,学会了一个人默默承受。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有包容的心态,要学会在真诚的倾听中赢得学生的信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去抚慰成长中敏感的心灵。教师要善于把握合适的时机与学生进行倾心交谈,同时放弃成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喝刻板眼光,对学生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当然倾听不是最终目的,倾听是为了给提供帮助。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倾听着的教育”,认为“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是师生、生生交流的过程。”所以在倾听的过程中要专心、细心、有耐心、虚心向别人请教、有心(选择的

5、接受)。这样孩子才能敢发言、敢交流。思维的碰撞更能萌发灵感,使学生领悟其中的奥妙,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更能了解数学思想并且能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体会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二、培养自信,培养交流意识(一)创造良好交流环境人在愉快、平心静气的时候,接受的信息最多,学习效率最高,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最容易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与交流欲望。罗斯杰认为只要创造真诚相处、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的气氛,就会出现奇迹,人人都可以由僵化变为灵活,由静止变为动态,由依赖变为主动,逐步实现自己的全部潜能。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有体验,在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中也谈到,一些学生上课很少或不发表意见,不是不会,而是不敢,是因

6、为怕出错,被同学笑话,遭遇老师的批评和责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良好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想法或看法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肯定。(二)交流过程中,应该尊重每位学生并且有一定的指导。学生发生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评判、急于给一个标准答案。比如,我对学生正确的答案不忙着去表扬;对错误的答案也不急着去否定,而是引导他们详细地了解各种答案是怎么来的。教师要做的是给思维能力差的同学留有机会,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语言。通过这种了解,学生们明白哪怕是错误的答案,对每个人认识的提高也是有帮助的。让学生感觉到无论是对的或暂时的错的理解都能得到老师的接纳。这样,学生就能在一

7、个安全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在有安全感的课堂里,所有的学生就会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想法、发现告诉同学、老师,也愿意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帮同学补充或纠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显露个性和才华。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从而产生“要交流”的兴趣,“敢交流”的自信,达到“会交流”的效果。低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家长的鼓励,教师的赞扬。孩子对老师有好印象才愿意跟你交流,才会对你教的学科感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交流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才能展示自己的才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给予价值取向的指导,使学生从老师的信任和赞赏

8、的评价中看到自己的潜力,产生学习的自信,激发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兴趣。三、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数学交流的途径(一)教师创设问题,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问题能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成为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哲学家波普尔曾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身心的特点、教学环境,结合实际创设问题给学生一定的发言、动脑机会,训练学生数学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培养

9、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的基础是发现。发现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使学生明确探索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灵之间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协调,给思维以动力。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引起冲突,引起思考。例如,在教学分数、小数、百分数的联系时,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个等分格的长方形,让他们在长方形中涂上六个小格,并说出阴影部分用分数、小数、百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他们处理的不再是个等分格的正方形,这个问题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引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2、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入深做出回

10、答。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中,一开始就提出问题:有许多饮料,一箱是瓶,这样的饮料箱大约有多少瓶?请每个同学猜测,答案写在纸上。结果出现了种不同的方法,虽然其中有极其简单的的方法,也有十分灵活的方法,但各有各的道理,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尝到了发现的乐趣。3、富有趣味性,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演示电脑画面,小动物们骑着不同形状轱辘的自行车进行自行车比赛,谁能取得第一?为什么是圆轱辘的取得第一?有趣的画面,有趣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思维兴趣。4、探究实践活动,寻求方法。例如,教学能被整除数的特征一课时,提出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整除,是不是也可以只看它个位上的数就行?要求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11、,并提出明确要求:小组中每个同学自己报几个能被整除的数,提供小组观察。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各抒己见,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或补充自己的想法。要以理服人,不能单纯靠少数服从多数来定论。带着明确的目标,学生十分积极的投入到探索研究的小组活动中去。(三)结合实践,交流操作探究的发现1、创设情境,引发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的呈现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要使学生多动脑,勤思考必须使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产生兴趣,才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兴趣;2、重视体验,实践探究,小学生认识事物是从直观到抽象的,其思维过程要借助直观的形象来引导。孩子

12、们的指尖闪烁着智慧,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猜测、推理、验证,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去发现、去创造。学生的思维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并随着学习的深入得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防止重结论轻过程现象的发生,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通过这样过程能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数学可以超越知识本身,找寻到更为朴素、更为丰富,也更为动人的内涵;3、发现过程,深入探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教师在数学课上应针对学生抽象水平较低的现象,重视实践操作,通过直观演示

13、和教具的操作,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把结论讲给同学听,讲给教师听,只要讲得清楚,大家听得明白,就应给予肯定。借助学具练口语,有利于交流的进行和知识的提升,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数学交流的习惯。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四、加强交流指导,重点让学生领会数学交流的策略 (一)要根据教材内容展开交流结合学生个性身心特点、结合实际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关,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懂得思考问题要有根有据,尽量做到简单明确,便于表达。由于现代技术发达,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方法呈多样化,因此,不少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做得干净漂亮,但若让他们把自己的思路说一说,却往往不能完整、

14、流利地表达。针对这一现象,就应从训练学生的口语基础入手,从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入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指导他们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完整地表达出来。结合具体内容适当指导或是让学生进行适当交流,帮助学生消化、吸收所学内容;有的内容比较复杂,需要老师进行精心指导、才能有效达到教学目的。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的交流能力,加深对其知识的理解。于此同时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用语言表达,例如,“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几?”有的学生可能脱口而出“2”,也有的说“2份”,答案虽然对,但语言不准确。如果养成好的说话习惯,就能完整地回答出:“把1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2。”只有多练习,学生才

15、能真正做到想说、会说、能说、说好,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才会变得更有逻辑性。(二)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指导学生会读书,读课文中的“黑体字”,读课文中的“注意”,理解并掌握有关数学知识的读法,规范写法等,利用读“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引导学生有条理的想。就是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与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实现同化,使新知识获得理解。在教学中要集中精力,把自已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或同学)的讲解,甚至超过他(预测到下一步会讲什么),并思考老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了什么方法,探索是否有其他方法,解决的关键在什么地方等等。通过“想”培养学生

16、善于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敏感地抓住有关信息进行追问或补问,问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激活学生的思维,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研究,发展学生深层次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宽度和深度就能得到不断提高。教师应积极地了解学生的思考情况,多问几个为什么,体会不同解题策略的平台,引导学生相互学习,互相补充,促进思维发展。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科学的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在进行指导时,要注意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他们从零散的知识中揭示出学习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巩固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例如,正

17、方形面积学习时,学生通过观察其图形,掌握概念和特征之后,回忆怎样认识正方形的其特征,进而去认识、去探索。再如,学习小数乘、除法法则时,在总结出小数乘、除法实际上就是在整乘除法的基础上,增加了小数点上的定位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数学交流学习的教学实践非常必要的。通过小组合作,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多向交流的动态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多向交流的机会,扩展了交流层面,提高了交流频率,并且使学生学会了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通过反馈和评价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交流数学思想、方法和策略的能力。学生数学交流的过程反映的是他们的思维过程,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发展,将会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18、。每一位教师都要充分认识数学交流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多地关注“交流”,着重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发挥数学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交往合作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张玺恩 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1990-052舒昌勇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093吴小萍 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教研论坛。4张秀斌 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实践与研究。5朱德江 提高数学交流有效性的思考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教研室。6刘仙仔 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 考试周刊2008(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