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52476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复习题填空题:1、阿恩海姆从他的 “知觉分化” 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2、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涂抹阶段、 装饰阶段 、再现和表现阶段。3、概念画期的幼儿视觉感受性又有提高,眼动的轨迹越来越符合物象的外部轮廓,手部的小肌肉进一步发育,作画时能表现物象的 主要部分和基本特征 ,小借助语言也能看出所画的内容。4、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是帮助学前儿童建构审美心理结构,即促进其 审美感知 、审美情感、审美创造三个方面的发展。5、学前儿童的手工活动是他们对各种形态(点状、线状、面状、块状)的、具有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

2、空间的、 可视且可触摸 的多种具体艺术形象的一种造型活动。6、展开性目标陈述的是 儿童学习 行为变化的过程,它所关注的不是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的目标。7、表现性目标陈述的是 儿童在参与某种活动 后所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8、绘画的形式语言是指线条、 形状 、明暗、 色彩 、构图等美术要素,是绘画表现的手段。9、构图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以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和 美感效果 。简单地说就是形象在画面中占有的位置和空间所形成的画面分割形式,如单独构图、 并列构图 、均衡构图等。10、所谓描述,是指陈述

3、美术作品外在的 可立即指称 的视觉对象,而不涉及作品的含义及其价值的认定。11、学前儿童美术欣赏课的基本方法 对话法 。12、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 临摹画 、写生画、 命题画 、意愿画、饰画。13、 意愿画 是由儿童自己独立确定具体内容、形式和表现方法,教师协助完成的绘画。14、所谓表象的变形是指在保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 主要特征 的情况下所构想的种种新表象。15、教师在引导儿童感知时,要遵循这样一种感知顺序:首先从远处感知事物的 整体及其背景 ,让儿童获得整体印象,其次到近处感知事物的 局部特征以及相貌 ,最后回到整体的感知上,让儿童形成牢固的整体印象。16、粘沙是典型的用 点状材料 制

4、作平面手工作品的制作活动。17、剪贴的目的主要在于学习使用剪刀,锻炼儿童的 手指肌肉动作 的灵活性,发展儿童手眼协调能力。18、泥塑活动是通过双手的活动将泥塑造成 立体形态 的物体形象的活动,是学前儿童最常见的 立体手工造型 活动。19、废旧材料和果蔬制作对于学前儿童的 想象力 、 创造力 的培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基本指导方法是 对话法 。21、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 审美趣味 。环境美化包括 室内与室外环境 的布置。22、美术是一门艺术,也称为造型艺术、 视觉艺术 或空间艺术。2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学前美术教师、学前儿童

5、、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内容及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媒体的使用。24、学前儿童可欣赏的艺术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类绘画作品、 雕塑作品、实用工艺品、建筑艺术、自然景物。25、陈鹤琴主张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涂鸦期(1岁2岁) 象征期(2岁一3岁)、定型期(3岁7岁) 、写实期(7岁以后)。乱/26、艾修勒和哈特薇克认为,蜡笔是一种表达观念的 美术媒介,而画架颜料则常是一种表达情感的媒介 。27、幼儿的_自我中心思维 _常常使儿童表现出自私或无理行为。28、根据_时代性原则_,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当注意:关注当下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所生活的时代与世界。29、涂

6、鸦线条的四种水平:杂乱线、 单一线、圆形线、 命名线 。30、幼儿在不断涂画的过程中逐渐将图形与线条结合起来,偶然地从中认出某形状,发现与他们自己经验中的某些事物相似,于是他们给自己画的线条和图形起名字,自言自语地进行注释和说明,所以也有人称这种线条为 “注释线” 。3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有着丰富内涵特性的教育领域,它兼具常识性、道德性、_ 生活性 _ 、_人文性 _,只有综合的理解,才能恰当把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真正内涵。乱32、重复、对称 、 旋转 等常常是儿童组织和安排图形的方式。33、陶冶法 _是指利用环境条件、生活气氛以及教育者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学前儿童

7、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的方法。34、导向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为了贯彻导向性原则,人们有必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_以人为本的理念 _、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入评价工作中,对教师的工作过程和绩效及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进行评价。35、多视点构图发展顺序:零乱式、 平行式 、 并列式 、散点式、遮挡式。36、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涂抹阶段、 装饰阶段 、再现和表现阶段。37、学前儿童的欣赏活动是一种儿童面对美术作品或周围景物时所进行的 带有情感色彩 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大致包括感知、 想象 、理解等心理过程。38、表现性目标陈述的是儿童在 参与某种活动后所得到的各不相同的结果。

8、它所关注的是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某种程度上首创性的反应的形式,而不是事先规定的儿童行为变化的结果,所以,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 儿童行为结果 的开放性。39、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目标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课程的 出发点和归宿 ,它规定了美术教学活动应达到的 具体结果 ,为美术教学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40、所谓解释是指探讨一件美术作品所蕴涵的内在意义,帮助儿童把握具象艺术形式所再现的东西,或 抽象艺术形式 所表达的微妙的情感、情调、意义或意味。41、创造性原则是指在美术教学中应充分发挥 学前儿童的创造性 ,以其创造意识、创造力和创造个性的培养为主要目标。42、对话法是指在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 美术

9、作品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43、意愿画的主要功能在于 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4、在学前儿童的绘画中,表象起着 描绘和符号功能,因而学前儿童的表象主要有 个别表象 和 概括表象 两种类型。 45、所谓表象的变形是指在保证表象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征的情况下所构想的种种新表象。46、在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里,一道溪水,几只蝌蚪,即是 视听表象 的联想。47、艺术知觉主要是 完形知觉 和 超完形知觉 ,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术整体服务的。48、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 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 ,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的 想象力 和 制作能力 。49、剪贴是指运用剪刀将 面状材料

10、 剪成所需形象后贴出平面画面的手工活动。50、染纸的材料和工具主要是 吸水性强 的纸(如生宣纸、餐巾纸、毛边纸等)、毛笔、 水性颜料 等。51、学前儿童可学习的 折纸基本 有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集中一边折、双正方折、双三角折、四角向中心折和组合折等。52、废旧材料的造型技法是综合性的,主要有 “加法” 、“减法”或“加减法”并用。53、儿童审美知觉的主动性是指学前儿童总是主动选择那些对于他们来说富有 审美意义 的形象及其 结构特征 的对象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54、幼儿表达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的过程,一个进一步感受、理解美术作品类的事物的过程。教师必须给幼儿表达和交流 的机会,让幼儿把自己

11、对所欣赏对象的感受用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出来。55、通过形式分析,加深儿童的 审美体验 ,提高审美理解能力,因而形式分析阶段 是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56、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 实用性和美观性 ,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57、在美术欣赏的对话中,首要的问题就是 提问 。58、用心思考方面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在创造之前对创造的 主体和内容 的把握方式或能力的标准。59、兴趣是观察和评价幼儿在 发起和投入 美术活动时的情况,评价幼儿是否情愿投入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是否有热情,是否感到愉快和满足的标准。60、对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 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 ,以便提供更加适

12、宜的 帮助和指导 ,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61、色彩是造型艺术的主要语言 ,学前儿童通过美术活动;学习辨认色彩的三要素,即 色相、纯度和明度 。62、色彩的运用是指学前儿童运用认识的颜色来表现 物体形象,并通过颜色的对比、渐变、重复等变化来丰富画面,从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63、 版画 需要进行制版、印制后才能最后完成作品,所以版画兼有绘画、设计和制作的特点。64、 剪贴纸版画 是纸版画中较为简便和普及的一种,尤其适宜儿童制作。65、实物版画常用的印刷方法有 压印法、 拓印法 、捺印法,同时又分油印和水印两大类。66、泥塑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儿童的 手指肌肉 动作的灵活性,发展儿

13、童 手眼协调 能力,培养学前儿童的空间知觉能力。67、线描就是用 线条 勾画出物体的轮廓,以表现出对象的 形态 的绘画技法。68、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 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 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69、线条的基本形态可分为直线与曲线:直线包括 水平线 、垂直线、斜线以及折线 ;曲线包括根据圆弧度的大小、方向转换的不同而呈现的各种曲线。70、台湾地区资深美术教育工作者潘元石在其著作 幼儿画教学艺术一书中从五个方面评价了幼儿的美术作品。71、画架绘画与儿童人格的作者是: 艾修勒和哈特薇克 。 二、简答题:1、简述象征期不稳定表现第一,动笔后构思。幼儿

14、常常在涂着涂着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涂画的动作痕迹与某物酌外形相似,于是想起要画这一物体。第二,事先构思和随意涂画穿插。事先构思和随意涂画穿插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不同张的画,有些画是幼儿事先想好了画的,有些则是随便涂画的。另一种情况是在同一张画上,有的东西是幼儿事先想好画的,有些则是随便涂抹的。第三,绘画内容转移。绘画内容转移的表现是幼儿正画着某样东西,突然就停止不画了。第四,形象含义易变。幼儿画出的形象含义经常是不稳定的,他们往往在画好的形象上再加上几笔就说成是别的东西。第五,易受他人影响。幼儿画什么,受他人影响比较大。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总目标第一,引导儿童初步学习感知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

15、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性。第二,引导儿童积极投入美术活动中并学习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其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其人格的完善。第三,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以及运用造型、色彩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培养其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3、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注意点第一,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一方面,活动目标应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美术学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活动目标应把他们在他人的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 即把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落脚点,为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 第二,活动目标要注意整合性。这种整合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活动目

16、标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情感、技能等多方面的整合;二是活动目标要考虑美术与其他教育领域的整合。4、简述幼儿园学前儿童欣赏对象及其类型、(1)绘画作品。(2)雕塑作品。从制作工艺看,学前儿童可欣赏的雕塑可以有“雕”和“塑”两类 (3)工艺美术作品。从实用性与陈设性看,学前儿童可欣赏的工艺美术作品有日用工艺品和陈设工艺品。(4)建筑艺术。 (5)儿童美术作品。(6)自然景物。 (7)周围环境。5、简述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延伸(一)美术角活动; (二)美术室活动;(三)日常环境布置活动;(四)渗透在其他领域教育中的美术活动;(五)节日活动中的美术活动;(六)日常外出中的欣赏活动;(七)随机性的美术活动

17、;(八)家庭中的美术活动6、简述儿童美术绘画课的基本方法1)临摹画(对照着一张范画来作画);2)写生画(对着实物,把一组物体或一个场景画下来,分为写生画和默画两种);3)命题画(命题画的题材范围是由教师规定的); 4)意愿画(幼儿自选题材意愿画的特点是教师不规定范围,完全由幼儿自己选题材,自行构思、构图作画);5)装饰画(装饰画是给生活中某些日用品、工艺品,(如手帕、花布、脸盆、阳伞、枕套、花瓶等)的表面装饰上图案纹样,使它更加美丽,引人喜爱)。7、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 4岁5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的想象力和制作能力。 1、引导儿

18、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2、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3、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4、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拼贴平面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5、引导儿童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特征和简单细节。8、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分为以精神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和以实用性为主旨的美术教育,前者被称为重“艺”的美术教育,后者则被称为重“技”的美术教育。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是

19、以重“艺”为特色的。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 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而存在,基本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主要的教学方式是师徒授受式。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身上,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9、简述撕纸活动中教师要注意的事项。 1)每次提供给儿童的纸不宜太大,以免儿童由于手的控制能力差而越撕越小,结果是一张大纸被撕成了一个很小的形象,造成浪费。 2)不能要求儿童很准确地撕出一个完美的形象,如果与所构思的形象有较大的出入,教师则可以让儿童仔细观察手中的纸形,想象它像什么,撕好后,

20、再装饰、添画成为一幅有意义的画面。10、简述教师指导儿童学习泥塑的步骤。第一步,让他们通过与粘泥等泥塑材料的接触,了解泥既柔软,又可以黏结或任意变形的性质,知道泥工板是放泥和塑造时用的,小竹刀是用来把作品修整得光滑平整的。 第二步,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习泥塑的基本技法。 第三步,教师要引导儿童掌握泥塑的基本规律。一是从基本几何形体出发,可以塑造出哪些立体形象。二是从基本技法出发,可以塑造出哪些立体形象。 第四步,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习使用泥塑的辅助材料。 第五步,教师可引导儿童根据自己的或一个小组的泥塑作品来编故事,发展儿童的想象力。简述教师在学前儿童各类手工活动的指导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提供给学

21、前儿童的手工材料要丰富多样,但不是说在同一次活动中堆砌很多的材料,而是要提供有表现力的材料,并且要让儿童有与材料充分接触的机会。 第二,要把手工活动的基本技法教给学前儿童,让他们在这一基础上自由地进行想象、操作,可“因意选材”,也可“因材施艺”,培养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第三,手工活动可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一是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进行手工操作;二是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开展手工活动;三是可以将手工活动的成果当做游戏的道具。 第四,要养成学前儿童良好的手工活动的卫生习惯。11、简述在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里实施对话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1)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这是对话能够进行的条件,也是儿

22、童乐于对话的前提。在作为文本的美术作品面前,师生双方均有说话的权利。 (2)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 (3)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儿童提问题。 (4)教师不应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对话可能引发对话双方意想不到的新东西,因此,教师和儿童都应该阐述自己的观点。 (5)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12、简述对教师教学行为评价应注意的事项 (一)美术教育目标 : 美术教育目标是制定美术教育活动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二)关注实际情况(三)便于操作 (四)评价信息来源13、简述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步骤: (1)画稿。先用铅笔在纸上起稿,检查有无正反

23、方向问题。 (2)上版。用复写纸把画稿转移到吹塑纸上。如有把握在吹塑纸上直接画,可以省去这一步骤。 (3)刻制。用铅笔或圆珠笔在吹塑纸版上按照画稿“刻制”,即在纸版上“画线”,画过的地方版面呈凹线。刻制时要注意点、线的粗细疏密变化,粗线可用各种笔杆、筷子等物压画。 (4)印刷。为便于印刷应先将刻好的吹塑版用胶水平贴在厚纸版上。印吹塑版画的油墨要适当调稀,加入少许调色油或松节油。用油墨滚筒在版面上均匀滚上油墨,铺纸轻轻压印。14、阿恩海姆是如何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阿恩海姆从他的“知觉分化”理论出发,解释儿童画蝌蚪人的理由,认为有其合理之处。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早期儿童由于知觉尚未分化,其绘画

24、样式十分简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其知觉能力不断分化,绘画样式也越趋复杂。在早期阶段,儿童用圆表现的不只是人的头部,而往往是整个人体。在儿童的知觉中,人体的各部分尚未分化。随着儿童的成长,儿童所画的图形的象征意义才越来越狭窄,越来越明确,越来越具特定的含义。34岁的幼儿一般都会根据成人的要求指出人体的一些部位和器官,或在别人所画的人物中找出这些部位和器官。但是,儿童绘画的样式仍服从于其知觉分化的水平,用圆和最简单的图形表现人体的各个部位。要证明这一点并不困难,如果要求儿童在蝌蚪人身上画上肚脐或衣服的纽扣,儿童有时会不假思索地在蝌蚪人嘴的下部画上小圆圈,有时则会在两条竖线之间画上小圆圈。在前一种情况

25、下,儿童所画的圆既代表了头部,又代表了躯干;在后一种情况下,两条竖直的线条既代表了躯干,也代表了下肢。三、论述题1、叙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一)2岁3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2岁3岁的儿童尚处于本能直觉阶段向审美感知阶段的转变期,往往对色彩、形状、线条本身(尤其是色彩)更感兴趣,缺乏审美的感知。二)3岁4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3岁4岁的儿童已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具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即对优美形态的审美态度、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及相应的美感体验。三)4岁5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4岁5岁的儿童已有了明显的审美偏爱。他们一般偏爱色彩鲜艳的、具有夸张

26、和拟人表现风格的美术作品,喜欢那些能带给他们愉快情绪体验的自然风光和景物。但他们还没有一般的审美标准,喜爱或不喜爱某一幅作品往往取决于个人的喜好或其生活经验。四)5岁一6岁儿童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 5岁一6岁的儿童已能区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有了一定的审美标准,但带有明显的个体倾向, 即他们在对美术作品、歌曲、舞蹈等方面的评价上倾向于用自己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其审美评价往往容易受到周围其他人评价的影响。这也表明,他们的审美评价标准还较为模糊,正处于初步的、低级的萌发阶段。2、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教师还应注意什么?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粘泥经济方便,

27、但需去除杂质,和泥时加水要适量,也可加少量的盐和油,和好的泥掼熟后需封存在塑料口袋里备用;橡皮泥干净、使用方便,市场有售,是幼儿泥塑的常用材料,但橡皮泥冬季易发硬、夏季易发黏,因而适宜在春秋两季使用。面团制作简便、干净,但夏季易发馊,且经济上负担较重。另外,考虑到儿童操作上的方便,教师在制订教育计划时,不宜将泥塑活动安排在寒冷和炎热的季节进行。 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品进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具体操作方法是:待作品干透后,用水粉色上色;选择颜色时,可以用形象的固有色,也可以只考虑美观而用装饰色;着色的顺序是先涂白色作底色,干后再

28、上其他颜色。着色时不宜来回反复涂,否则颜色易浑浊而不干净。 第三,泥塑材料的特点决定了泥塑作品追求的是其质朴、淳厚的美感,而学前儿童手的动作不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作的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教师应注意将儿童的泥塑作品保存在通风阴凉处,若需重新使用泥料,则应与儿童商量或不当着儿童的面处理掉,避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3、美国及日本的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有何倾向?美国:对于美国当代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和教育举措1994年定稿并出版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是集大成的文件标准指出“年幼的儿童

29、以极大的热情对视觉艺术教学所提供的艺术材料进行实验,对各种观念进行探究。他们在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共享过程中表露出欢乐和兴奋。创造是这种教学的核心。他们学会用各种工具|过程和媒体进行工作。他们学会在视觉天地的探究中协调他们的双手和头脑。他们学会选择以强化观念的交流。他们的自然好奇心得以促进并习得意志力和持恒心的价值。”日本:在当代日本教育界认为幼儿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活动应把培养儿童的个性和创造性放在首位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要特别避免教师固守自己的审美趣味和一定的形式语言而造成儿童单一表现的情况。美术教育赋予幼儿自我表现以很高的价值在美术教育中透过艺术的教育结合造型基础教学。这两者的统合可能是日本

30、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正在探索的路线4、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1感觉的层次。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要求他们用自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这时教师要避免用自己预定的期望去影响儿童2智慧的层次。艺术活动有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面的活动是需要学习的。在儿童观看欣赏以后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作扼要的陈述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形式及其内涵3 表现的层次。要求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审美要素进行分析描述和谈论。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作品中视觉元素的特色作者是如何安排或组织以达到创作的预期

31、效果的。教师和儿童在共同的交流中用隐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术品的内涵与意境。并将所知觉的作品结构加以必要的说明解释和评价4 创造性层次。教师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原创性并鼓励幼儿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5、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及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以解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加德纳提出以下八种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他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面起着主要作

32、用,这三种智能与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时往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发展的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实际中实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6、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儿童对色彩的选择是循序渐进的3个月的婴儿能分辨红黄蓝绿等4种基本色3岁-4岁的幼儿分辨红橙黄绿天蓝紫等6种颜色的

33、百分率为97%4岁后达到100%在颜色的细微区别能力在4岁后逐渐发展4岁前幼儿可分辨基本色4岁后幼儿渐渐能区别颜色的深浅和色调倾向。儿童对色彩的描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涂抹阶段4岁前儿童摆弄画笔用颜色涂涂抹抹幼儿在探索和认识色彩。初期一般单色什么颜色都行;渐渐的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了喜爱或讨厌的情感开始跟更多地选用他们喜欢的色彩而拒绝选用不喜欢的色彩画中出现的大都是是他们喜欢的色彩。装饰阶段。经过第一阶段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随之增加。在他们喜欢的色彩中又扩充进了橙粉天蓝草绿色等不喜欢的色彩也多起来扩大到深蓝棕灰土黄等色。他们画中的色彩也多起来了幼儿把

34、自己认识和掌握的色彩到处运用,画面五彩缤纷有了明显的装饰性。幼儿对色彩的美感取决于各种色彩的知觉特征与个人性格特征之间的关联。他们喜欢比较温暖明快的红橙黄绿不喜黑灰棕等色,这与幼儿活泼旺盛的生命力相一致。此时也有的幼儿开始将色彩同他们对事物的情感联系起来。再现和表现阶段。大约在幼儿末期一些幼儿有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例画熊猫有黑和白画小鸡用黄他们意识到不这样用色不这样赋色就画不像了。同时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尽其所愿地给形象赋色。五、实践题:(每题15分,共15分)1、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完成一个中班的教案。美丽的蝴蝶活动目的:1、 通过多媒体课件,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并感知不同

35、花纹和图案的蝴蝶。2、 学习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蝴蝶。活动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幼儿人手一份(剪好外形的蝴蝶、记号笔、油画棒) 3、音乐“蝴蝶飞”活动过程:一、教师表演唱蝴蝶,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欣赏各种蝴蝶。1、 让我们跟着蝴蝶姑娘一起到蝴蝶王国去看看吧!(欣赏课件)提问、引导幼儿了解蝴蝶的外形特征。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身上的花纹,感知不同的花纹和颜色。3、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看到的花纹和颜色。三、幼儿装饰画蝴蝶。1、 利用课件出示蝴蝶姑娘的信。2、 幼儿进行装饰画。引导幼儿利用左右对称的方法装饰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不同的线条装饰,大胆用色。四、评价,并展

36、示幼儿的作品。在“蝴蝶飞”的音乐中,幼儿学做蝴蝶一起飞舞。2、根据所学内容收集一幅幼儿作品,并对其进行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关注的是:第一,幼儿画的表现要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水平。幼儿的绘画能力要配合他的身心发展,两者才能得以平衡发展。第二,幼儿画要能表达出内心心象,并能宣泄个人情感。第三,幼儿画要能发挥幼儿的个性,要有自我的表现。第四,幼儿画要能表现出绘画材料的特征。第五,幼儿画做平,要和画纸的大小相称。作品我的神秘花园,教师引导幼儿自由的绘制心中的神秘花园,给予花园中事物神秘色彩,基于幼儿对花园的理解,华钰小朋友画出了许多形态、颜色、大小不同的花,给予花园的背景,符合作品的主题,及符合幼儿

37、身心的发展水平,在花园的上空画了一个长了翅膀的小朋友和一只蝴蝶,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不足之处,幼儿的身体比例不太协调。3 结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案例,对该美术教育活动进行评价。中班美术活动鸟群解析。绘画是让幼儿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艺术表现活动,因此,老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最常说到的是“不一样”,教师所强调的“不一样”对于成人来说是意味着创新,可对于幼儿来说是意味着抽象、难以理解。鸟群是适合与中班幼儿欣赏水平的一幅美术作品,该作品的画面结构十分严谨,表现为对鸟儿的大小,数量,颜色,形状,位置等诸多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改变了“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为了追求“不一样”的目标,

38、按美术活动的惯例,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1、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发现不同,启发创作。2、通过教师演示,幼儿创作。教师连续绘画了3只不同形态的鸟,幼儿了解了表现的不同,幼儿在了解了鸟的基本结构后,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不同的鸟。因此,本活动能扣紧“不一样”这个概念来展开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模拟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美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手段是线条、形体、结构和色彩。 2学前儿童绘画创作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约经历了知觉、体验与反思、表达这样一个流程。 3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涂鸦线条有四种水平: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 4遮挡式是幼

39、儿期最高的构图形式,以这种方式构图的画面有了清晰明确的前后关系. 5技能技巧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练习,这种练习包括分步练习与整体练习。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1923年幼儿教育家(B )先生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A张雪门 B. 陶行知C. 陈鹤琴 2在手工教学的构思过程中,“(C)”和“因材施艺”的两大基本原则。 A. 废物利用 B物尽其用 C. 因意选材 3以画面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用可以分为涂抹阶段、(A)、再现和表现阶段三个阶段。 A. 装饰阶段 B兴趣阶段 C游戏阶段 4色相、明度

40、、纯度被称为(B )三要素。 A色相 B色彩 C. 色调 5儿童的审美情感具有(C ),他们常常将审美过程中的那种情感带人其他活动中,把自己当作是某个形象本身,沉浸在角色之中。 A. 外显性 B直觉性 C. 弥漫性 6就造型美术教学方法而言,我国20世纪初期幼稚园主要摹仿采纳的是经由(C )传来的福禄倍尔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学模式。 A. 法国 B德国 C日本 7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和(C )。 A绘画能力 B作画灵感 C手的控制能力 8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的类型有(B )、写生画、命题画、意愿画。 A素描画 B临摹画 C. 色彩画 9命题画的三个基本条

41、件是:要有直接的或间接的生活经历、(C )、幼儿有初步想象作画的习惯。 A教师仔细具体地指导 B家长给以提示帮助 C. 图画形象基本上是画过的 10对话法是指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儿童与(B )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交流。 A生活经历 B美术作品C. 教学要求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美术与其他各种艺术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美术运用的物质材料与其他艺术不同。声乐用发声器官,舞蹈用形体,器乐用乐器,美术用的则是笔、纸、墨、刀、颜料、泥等工具材料。当然,影像也是视觉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体之一。 第二,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不同。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是通过

42、声音、音符组成的由听觉弥漫开来的感受,舞蹈的基本表现手段是经过提炼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造型,而美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是通过造型、构图、设色来创造的可视的艺术形象。2简述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在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心理是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绘画的本源。 3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

43、童美术发展状况的 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组织、指导和效果的评估。 在评价方法上,应关注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 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4指导儿童欣赏时,形式分析阶段主要从哪几方面人手?形式分析主要是通过造型、色彩、构图等形式语言,以及构成原理的应用,加深儿童的审美体验,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44、要用启发诱导性的语言,引导儿童深入感知、体验作品;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浅显而简明的描述,让儿童理解这些艺术语言与形式美原理的内涵;启发儿童对作品形式美的感觉。可以经由美术创作活动使儿童获得对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和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 四、论述题(共30分) 谈谈对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赋予儿童自发的美术游戏以极大的教育价值,使儿童能在这种,具有明显的审美特征的游戏活动中愉悦自己,满足自己,表现自己,使幼儿人格的“种子”通过美术游 戏这一自然生长的土壤得以发芽,为形成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所具有的先天的艺术潜质,可以在适当的教育的激发和影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而学前

45、阶段是对儿童进行艺术教育的关键时期。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及其创作过程充分表现了他们的创造力,而教师对这种创造性的美术作品的赞赏和鼓励必然会使儿童对美术创作活动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更进一步地促进其创造能力的发展。 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思想和审美形态,从而逐步完善自己的审美心理结构,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可以作为学前教育“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的载体,也就是说,艺术应为教育的基础。教育的目的是在发展独特性的同时,也发展个体的社会意识。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应使幼儿能从美术的角度,为在情感和思想上有资格介入人类心灵交流的系统提供必要的准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美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