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美术三级上册《机器人》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3204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6.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级上册《机器人》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级上册《机器人》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级上册《机器人》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级上册《机器人》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级上册《机器人》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美版小学美术三级上册《机器人》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美版小学美术三级上册《机器人》教学设计.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录 目录-第1页教学设计-第2-5页欣赏照片准备阶段-第6-10页PK阶段-第11-14页机器人与人-第15页合作力量大-机器人制作大PK-第16页我的对手都是谁?-机器人制作大PK-第17页比赛场地标示条-机器人制作大PK-第18页评委评分表-机器人制作大PK-第19页参考资料-第20-21页课题:机器人课时: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五册中“造型表现”领域部分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能用绘画的方法或者用多种材料制作机器人以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主动探索机器人的知识,对现代科学发展中的机器人产生兴趣。学生分

2、析: 三年级的孩子经过两年的校园生活,对于集体合作的意识、对于实践动手能力都有一定的积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不仅让孩子们掌握知识和技能,也锻炼其的合作能力和意识。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相关表格,并准备了同龄孩子们的制作和合作照片,希望能激励孩子们的动手热情和好奇心、好胜心。 课堂教学时间设计了三课时(时间跨度为两周),主要用于激趣导入、愤悱点拨(一课时)和成果展示(二课时),小组合作则是功夫下在课堂外,一次合作可以看出小组内孩子们不同的方面的能力倾向,有的善于组织筹划、有的善于记录总理、有的乐于表达展示等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机器人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

3、有着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绘画法画一个机器人,或者用多种材料制作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德育渗透情感目标:主动探索机器人的知识,对现代科学发展中的机器人产生兴趣。教学重点:了解机器人的种类、特点和功能,利用多种绘画用具进行绘画创作,或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教学难点:生动地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调节学生情绪。二、 激趣导入: 方式一、展示之前学生制作机器人的过程或者作品照片方式二、找学生装扮成机器人与大家见面交流 三、愤悱点拨:1、PPT:(1)展示机器人文字资料。 (2)

4、展示机器人图片资料。 (3)展示表现机器人的优秀作品。 2、提问:(1)为什么叫机器人? (2)机器人能做什么? (3)机器人必须是人的样子吗? (4)机器人是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引发学生观察机器人的种类和特征,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3、展示表现机器人的功能和作用的图片。提问:机器人都有哪些功能和作用?老师概括,在各行各业中(农业、工业、服务行业、军事等)都用到了机器人,它的种类非常多。能帮助人们做好多的事情。(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机器人的科学知识,体会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4、PPT:讲解机器人制作的基本方法。手工制作:巧妙使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机器人。 展示学生作品,分析生活中有哪些废

5、旧物可再利用?范例上用了哪些废旧物品制作?(班级内进行小组合作实践,给一定时间准备,最后做年级大PK,中间需要协助时小组跟老师主动交流汇报) 绘画法:用水彩笔或水粉染料完成。展示学生作品,分析在绘画作品中,画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怎么样表现机器人的功能的?(偏重在功能与外形的创意设计,表现的是个人创新能力。) 四、大胆创作 作业要求:用手工制作的方法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一组帮助人们做事的机器人。(也可以设计一个多功能的机器人)指导要点:(1)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制作的时候注意安全。 (2)要巧妙地利用各种材料。 (3)要有创新,设计要新颖。 (4)要体现出机器人功能和作用。 五、互动评价 划分

6、展示区域,小组内分工明确,有负责展示机器人造型的、有负责进行解说的、有负责小组协调的,比比看哪个小组最团结,哪个小组的机器人本领大、最神奇、最实用,能为人们做好多的事情。各小组代表组成评委团对作品进行评价,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合作小队、最佳表演奖、最佳解说奖等各个奖项,教师概括总结本课内容。六、 教学反思:合作力量大-机器人制作大PK合作小队名称班级队长(负责项目)成员(负责项目)我们的机器人名称备注设计意图功能介绍我们的小队过程记录合作感想我的对手都是谁?-机器人制作大PK比赛小组班级机器人名称小队长成员一组一号一组二号一组三号二组一号二组二号二组三号三组一号三组二号三组三号四组

7、一号四组二号四组三号五组一号五组二号五组三号六组一号六组二号六组三号七组一号七组二号七组三号八组一号八组二号八组三号比赛场地标示条-机器人制作大PK一组一号五组一号一组二号五组二号一组三号五组三号二组一号六组一号二组二号六组二号二组三号六组三号三组一号七组一号三组二号七组二号三组三号七组三号四组一号八组一号四组二号八组二号四组三号八组三号我是大评委-机器人制作大PK比赛小组分数比赛小组分数一组一号一组一号一组二号一组二号一组三号一组三号二组一号二组一号二组二号二组二号二组三号二组三号三组一号三组一号三组二号三组二号三组三号三组三号四组一号四组一号四组二号四组二号四组三号四组三号五组一号五组一号

8、五组二号五组二号五组三号五组三号六组一号六组一号六组二号六组二号六组三号六组三号七组一号七组一号七组二号七组二号七组三号七组三号八组一号八组一号八组二号八组二号八组三号八组三号参考资料:机器人的定义 一、具有如下3个条件的机器称为机器人: 1、具有脑、手、脚等三要素的个体; 2、具有非接触传感器(用眼、耳接受远方信息)和接触传感器; 3、具有平衡觉和固有觉的传感器。 机器人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其原因是它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动物一般具有上述这些要素,所以在把机器人理解为仿人机器的同时,也可以广义地把机器人理解为仿动物的机器。 二、1988年法国的埃斯皮奥将机器人定义为:“机器人学是指设计能根据传感

9、器信息实现预先规划好的作业系统,并以此系统的使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三、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 四、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这种机器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对机器人的认识 在研究和开发未知及不确定环境下作业的机器人的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机器人技术的本质是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技术的结合。 随着人们对机器人技术智能化本质认识的加深,机器人技术开始源源不断地向人

10、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渗透。结合这些领域的应用特点,人们发展了各式各样的具有感知、决策、行动和交互能力的特种机器人和各种智能机器,如移动机器人、微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空中空间机器人、娱乐机器人等。对不同任务和特殊环境的适应性,也是机器人与一般自动化装备的重要区别。这些机器人从外观上已远远脱离了最初仿人型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所具有的形状,更加符合各种不同应用领域的特殊要求,其功能和智能程度也大大增强,从而为机器人技术开辟出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机器人的分类关于机器人如何分类,国际上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有的按负载重量分,有的按控制方式分,有的按自由度分,有的按结构分,有的按应用领域分

11、。一般的分类方式如下:分类名称+ 简要解释操作型机器人: 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有几个自由度,可固定或运动,用于相关自动化系统中。 程控型机器人: 按预先要求的顺序及条件,依次控制机器人的机械动作。示教再现型机器人: 通过引导或其它方式,先教会机器人动作,输入工作程序,机器人则自动重复进行作业。数控型机器人: 不必使机器人动作,通过数值、语言等对机器人进行示教,机器人根据示教后的信息进行作业。 感觉控制型机器人: 利用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控制机器人的动作。适应控制型机器人: 机器人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控制其自身的行动。学习控制型机器人: 机器人能“体会”工作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学习功能,并将

12、所“学”的经验用于工作中。 智能机器人: 以人工智能决定其行动的机器人。 我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目前,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我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