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识 平均数 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3353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认识 平均数 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认识 平均数 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认识 平均数 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认识 平均数 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认识 平均数 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认识 平均数 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认识 平均数 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在认识 平均数 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平均数是一种重要的统计量数,但在过去,求平均数一直是被看作一种典型应用题进行教学的。目前,在小学数学将平均数视为统计初步知识进行教学。这与原来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呢?基于以上思考我进行了平均数一课的教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还平均数的本来面目,为平均数正本清源。1、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含义和算法上,而忽略了它的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我注意到在学生未接触平均数之前“比较不同组数据的一般情况”的实际问题更能使学

2、生感受平均数统计学意义、作用。所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改变了例题的呈现顺序。实践证明,这样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2、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并体验统计全过程,以往: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很少帮助学生理解或形成那些通过收集数据才能解决的问题,而是直接提供给学生一些数据(信息)直接计算平均数。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首先要让学生发现或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为解决某个问题需要统计某些信息,并且参与决定统计哪些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教学时我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统计活动:教师提出要学生了解最近气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产生了统计的必

3、要,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从两周前起,每天记录最高气温,制成统计表,计算两周平均气温,比较气温高低,从而预测未来几周的天气变化。)。这样,从学习统计那一刻起,孩子们就逐渐地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有所体验。3、重视数学与生活联系,还数学以真实面目“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要把生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学习熟悉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学生的需要。这节课教师所提供给学生的教学素材均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例如跳绳,小河平均水深、平均温度等,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是有趣的,生动

4、的,而不是乏味的,枯燥的,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愿望。4、培养统计意识,感受统计作用新的统计教学理念告诉我们:培养统计观念首要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当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有关数据,并分析数据。本课设计了“判断跳绳比赛哪队能获胜?最近气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个问题情景,同学们为了解决问题,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很好的培养了统计意识。学生不但要具备统计意识,而且还要亲身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并能做出合理的判断。通俗讲就是不但要具有统计意识,还得有一些办法。本节课学生在解决“判断跳绳比赛哪队能获胜?最近气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两个问题时,经历了数据的搜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在这

5、个过程中,同学们既学到了简单的统计知识,又感受到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三年级下册平均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42页例1。教材简析:教材从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将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学会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的总体情况,并能从有关信息中提出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通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的概念与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它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

6、得到的。它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进行简单分析。2、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受平均数的意义,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在统计上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片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理解平均数同学们,在活动课时每个小组进行1分钟的跳绳,老师收集了每组同学的跳绳次数,下面这是第五组和第七组的跳绳统计情况:单位:次第五组1分钟跳绳杨芳李阳扬节陈严郑钟一陆安娜刘曦759

7、5958511080单位:次第七组1分钟跳绳朱力管博仁符雅思王莉陈南951009085105其中陆安娜跳的次数最多,因此我宣布第五组是“冠军队”,大家同意吗?预设:生:我不同意老师的意见,她一个人怎么能代表一小组呢?师:那你们说怎么比呢?生:可以把每一小组的成绩加起来,看哪一组的次数最多,哪一组跳的成绩就好。生:第七组人少,怎么跟第五组比呢?师:你们认为怎么比最合理呢?最后大家领悟到应该求每个组跳的平均次数才是最公平的。计算小组的平均成绩也就是求平均数的问题。(板书课题:平均数)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自然引出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为后面深化对平均数意义的理

8、解做好了铺垫。二、学习计算平均数的方法1、怎样才能计算出第五组和第七组平均每人跳了多少次?(学生分小组活动,教师到小组巡视和引导)(小组交流汇报)提示:可以利用手中模板自己动手移一移;也可以动笔写一写;也可以动脑想一想看有没有其它方法求出来?2、学生汇报方法。(1)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课件演示移多补少法移动的过程。(2)学生汇报计算的方法。(75+95+95+85+110+80)6 (95+100+90+85+105)5=5406 =4755=90(次) =95(次)(3)那么这里的540表示什么?90又表示什么?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求平均数的方法除了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外,还可以用总数除以份

9、数求出平均每份数也就是平均数。那么在这里我们就说90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平均数。3、小结:通过操作我们知道这几个同学1分钟跳绳的平均次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跳了90呢?(不是)90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它只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量,在实际跳的次数中,有的同学跳的比90次多,有的同学跳的比90次少。设计意图:“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社会交往的最初方式。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手、脑、眼、口等多种器官直接参与了学习活动,不仅解决了数学知识高度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发展具体形象性的矛盾,而且使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培养了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学生在生活化

10、的情景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开发了学生的思维。三、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非常大,现在我们要带着它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我们要灵活的选择方法我们看:1、课件出示:有三队小朋友,一队6人,一队5人,一队4人,要使三个小队的人数一样多,你怎样很快的知道?那么除了用移的方法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2、课件出示:小丽有这样的三条丝带,分别长厘米、16厘米、24厘米,请你先估一估下面哪个数最有可能是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为什么?14厘米 18厘米 24厘米3、2010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1岁。一位70岁的老

11、爷爷看到这则报道非常伤心,整天茶不思饭不想的,这是为什么?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让他们时刻体会原来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二)“判断对错”,并说说为什么?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0厘米,小强身高120厘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游泳一定安全。 ( )2、向阳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学生一定都捐了3元。 ( )3、学校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3厘米。 (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数据,使学生体会“平均数”反映的某段时间内具有代表的数据,在实际生

12、活、工作中人们可以运用它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三、生活中的平均数1、 小明数、语、外三门平均成绩92分。2、人们平均每天喝5杯水。3、春节期间海口旅游人数平均每天为2万人。4、我校三年级学生平均年龄是9岁。5、我校三甲班学生平均身高是120厘米。课后请你找一找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数?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刚才的比赛,你知道该怎么比吗?(求平均数)怎么求呢?设计意图: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概念的理解,提升了他们数学交流的能力。四、全课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是怎样运用的? 设计意图:引导知识穿线,自己和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收获,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本节课力求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统计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你觉得还应该怎样设计更好些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