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级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3636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级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级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级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级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级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级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级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 .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教学教育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知识、情感、技巧与思维的过程。而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个人素质,而且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和谐程度,即学生是否乐学,善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要让学生学好数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生的主要思维形式是直观形象思维,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对学生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这样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像是被捆住了手脚,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会逐渐产生怨学情绪。而快乐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可以变学生厌学为乐学,达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

2、下面谈几种能适用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课中的快乐教学法: 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我要学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因此,在教学中

3、,我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轻松学习。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我多处创设了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在教学元、角、分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1元=10角,我创设这样一个模拟情境:“聪聪要买一个1元钱的三角尺,可他手里都是角币,有几个1角的、几个2角的、还有几个5角的,他该怎样付钱呢?谁能帮帮他?”这时课堂上学习的气氛更加浓厚、每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课上发言的人次增多,就连

4、平时从未主动发言的学生,都在小组内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有的用10个1角,有的用5个2角,有的用2个5角,有的用1个5角2个2角1个1角等等。学生通过个体的思考,小组的交流,对多种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1元10角的换算关系。在课的结束部分,创设一个模拟小超市购物的情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数学从学生的生活中走出来,使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 二、在故事情境中体验乐中学 有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尤其低年级的学生,都很喜欢听成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故事中有生动的故事情节,丰富的情感,知识寓于故事之中,这能符合学生形象的记忆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0”的加减法”时

5、,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过了一会儿,小猫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小猫跑去捉蝴蝶,追了一会儿,没有捉到,小猫又跑回来,接着钓鱼。刚坐下来,它又发现了一只蜻蜓,于是,它又去捉蜻蜓,结果蜻蜓又飞走了,小猫只好又跑回来钓鱼。这时妈妈已经钓了3条鱼,可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小猫非常伤心,妈妈告诉小猫以后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什么事也做不好。小猫不再伤心了,又继续钓起鱼来。可是天色已晚,妈妈只好领着小猫回家了。小朋友们,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用什么数表示呢?谁能算一算,小猫和妈妈一共钓到了几条鱼?老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学会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通过创设这一情景,同学们兴趣特浓,

6、很快掌握了这种算法。这样,学生的练习就是在故事中参加各个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学生不仅感到轻松、愉快,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就把一节课的知识学会了。他们兴趣浓厚,到下课时还意犹未尽。 三、在游戏情境中体验玩中学 数学游戏能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课堂教学时创设游戏情境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

7、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经常创设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数学扑克”:“争上游”、“拍大数”;富于思考启发性的“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小鸟回家”;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们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

8、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 四、在实践情境中体验做中学 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而学具、实物模型的情境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认

9、识人民币”这节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小超市”模拟购物活动.教师在每张座位上都布置一个简易文具专柜,标上“一只书包31元,一只文具盒8元7角,一块橡皮5角,一支铅笔1角,一个削笔器28元3角”并且每人手中都有一份换好的零钱,让同桌位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买你最想买的一件商品.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在学生对钱数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师问:“老师给你40元钱,谁能告诉老师最多可以买哪几样商品”?学生的想象得到了激发,会争先恐后地想为教师出谋划策.在活动中,我真切的感受到此时的课堂就是生活的缩影.“顾客”们在购物时文明,在付钱时排队。“收银员”礼貌的“欢迎光临”,一丝不苟的工作神情全班交流时

10、,“收银员”谈自己的职责;“顾客”提醒大家要用钱卫生,并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在活动中,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同时切身体验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接着,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外延伸的活动。“放学后,请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超市自己试着买东西、付钱,好吗?”学生兴致盎然。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课堂情境的创设,能为学生打开一个学习数学的窗口。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己的参与实践中会产生诸多复杂的心理体验,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在有趣、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了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深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体现了数学中的快乐教学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