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文:古诗教学要得“言”也要得“意” .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3784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论文:古诗教学要得“言”也要得“意”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古诗教学要得“言”也要得“意”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古诗教学要得“言”也要得“意”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论文:古诗教学要得“言”也要得“意”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论文:古诗教学要得“言”也要得“意”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论文:古诗教学要得“言”也要得“意” .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诗教学,要得“言”,也要得“意”【内容提要】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但是当前的古诗教学大都停留在文字层面,较少考虑让学生进行意境的感受。笔者认为,古诗教学应注重让学生领会古诗的意境,并提出三个在古诗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意境的策略:吟诵感悟,入情入境;联系生活,经验对接;开发资源,拓展学习时空。【关键词】古诗 意境 吟诵入境 联系生活 拓展时空意,即意境,意味。古诗,除了带给我们其整齐、独特、精妙的语言表达形式外,更包含着丰富的意境,有着深长的意味。尤其是入选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更是凝结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陪伴了无数海外游子孤独的身影;曹植的“

2、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出了遭受迫害时的悲愤。可以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在诗歌中浸润的文化。这种文化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既有身处绝境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呐喊,也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悟,也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慷慨表白。古诗教学要让学生体会诗人写诗的心情,感受这种传统文化,就要领会诗中蕴含的情感,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与此相对应,古诗教学,也应该有两个层面:文字层面和文学层面。文字层面,即对词义的理解,也就是平常所指的“字字落实”,就是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每个字、词的意思,并能串讲诗意。这是古诗教学必须落实的

3、的一个基础,是古诗教学赖以开展、深入的前提。理解字词,串讲诗意的过程,是让学生“得言”的过程。但要真正读懂一首诗,仅有文字的理解是不够的,还要做到“不离文字,不泥文字”。因此,古诗教学,还要有第二个层面:文学层面。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古诗中的意象,通过吟咏、想象等,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也就是要让学生得“意”。浙江省小学各学科教学建议语文第十四条指出:“古诗文学习的重点是诵读积累,同时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感受意境。”“体会情感,感受意境”讲的就是得“意”的过程。那么,古诗教学怎样让学生“得意”呢?第一、 吟诵感悟,入情入境,古人作诗,注重音律。入选小

4、学语文课本的古诗词,大都平仄错落有致。而诵读,能以其声情兼备的独特的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与古人的距离,与之气息相通,与之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进而发挥出经典古诗无可替代的永恒魅力。吟诵,要读出古诗的语言美。诗人的情思,有时是通过古诗的节律、节奏这种特定的语言表达形式才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的。在古诗的诵读中,读出节奏,能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实现与诗人的情思进行零距离的对接。如读杜甫的春望时,让学生读出这首七言特有的节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鲜明的节奏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沉痛悲苦的心情和杜甫诗歌那种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读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时按这样的

5、节奏来读:“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助于将学生的神思带入到千百年前的鹳鹊楼边,看到那孤帆、地滔滔江水有如电影般一一出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体会到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感人场景。吟诵,要读出古诗的情感美。情是古诗的魂,它渗透在字里行间,与事、景交融,诸如爱国情、山水情、儿女情、朋友情、母子情等。教师只有带领学生尽情诵读,引导学生认真体味辨别,学生才会体会出作者的情,并产生共鸣。如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洋溢着浓浓的亲情的佳作。教学时,教师不应把重点放在分析、串讲,而应重在让学生诵读。带着感情去读,在读中想象意境:读着读着,学生的感情上来了,古诗描绘的情境,古诗中作者的感情也逐渐浮现在学生

6、的眼前。这样,那些有形的方块文字,渐渐地演绎成各种丰富的画面和意境,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语言的美感,更从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二、联系生活,经验对接。古诗中不少名句是作者在当时当地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的反映,具有哲理性和启迪性。因此,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古诗与自己在生活中的情感体验进行对接,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为学生架起与古诗、与诗人对话的桥梁,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如教学题西林壁时,学生不一定到过庐山,但一定有过登山的经验。让学生联系自己登山时的情景,说说自己在山脚下、在半山腰、在山顶时看到的不同的景物。这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

7、样的教学,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情感体验,打开思路,赋予了古诗句以新的含义。联系生活,也可以把古诗教学放在生活情境中进行。教学游园不值时,让学生想象自己就像叶绍翁一样,来到朋友家园门外踏青的情景:来到园外,轻叩园门,耐心等待,见到一枝怒放的红杏从墙内伸出来。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体验中,进入古诗的意境。这样,叶绍翁那种求春意而不得,最后无意中感受到春天的情景便出现在学生的眼前,作者惜春、爱春的心情也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那种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深刻地留在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里。三,开发资源,拓展学习空间。诗人要抒发感情,必然离不开自己的生活经历。因此,诗歌教学一定要结合诗人的经

8、历,结合当时的背景,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情感,才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诗歌教学除了可联系生活之外,还要开发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让学生进行拓展性的阅读和学习活动。诗句勾连。就诗论诗,围着一首古诗的字、词,有时是不够的。需要有所拓展,有所勾连,旁征博引,左右印证,以深入体味诗词,扩大知识面,融会贯通。诗句勾连的可以是同人的前后不同作品,也可以是不同人的相关作品。如教学春日时,与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进行勾连,让学生想一想,同样是描写春天,两位诗人的描写角度有何不同。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到万紫千红是春光,一枝红杏也可以反映出满园的春色,培养学生对春天

9、的喜爱。拓展阅读。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可让学生阅读拓展资料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为引导学生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作好铺垫。歌曲链接。如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枫桥夜时时,抓住“寒山寺的钟声”这一意象,让学生反复吟诵古诗,同时进行歌曲链接,让学生听唱歌曲涛声依旧,进一步体会寒山寺钟声的魅力,体会古诗所承载的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的分量。课文知识的联系。如在教学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时,结合三年级学过的清明上河图,回忆这图中所反映出来的北宋都城汴梁的热闹、繁荣的情景,然后再话锋一转,告诉学生:随着金兵的入侵,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所有的繁华都成过眼烟云。而此时,南宋的统治者们却躲在临安,重复着以前在汴梁做过的梦。只是不知道汴梁破碎萧条的今天,会不会变成临安的明天?这样以廖廖数语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无尽的思考中,进一步体会到古诗所带给他们心灵的巨大的震撼。维果茨基说过:词语只有在获得了感性的个人含义而不是单纯作为概念存在的时候,它才能成为个体生命中一个生机勃勃的细胞。同样,古诗教学也要赋予古诗句以个人意义,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进入古诗词这首巍巍壮观的殿堂,引导他们尽情地领略、吟咏、摘取,我们的古诗教学才能起到丰厚学生语文素养的作用。【参考文献】古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沈火种 教学与管理200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