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20).doc(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件:江苏省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20122020年)第一章 总 论一、规划背景黄河故道是黄河长期南侵夺淮入海留下的黄泛带,西起河南省兰考东坝头,流经豫、鲁、皖、苏四省。江苏省境内,西起丰县二坝,流经徐、宿、淮、盐四市,到滨海县套子口入黄海,全长496公里。按照区划调整后统计,黄河故道沿线共涉及14个县(市、区)的76个乡镇、903个村,面积618万亩,总人口约284万人。历史上,由于受水系混乱、水土流失、旱涝灾害交替和战乱频发等影响,这里成为苏北发展基础最薄弱的“贫困带”。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黄河故道沿线的数百万干部群众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为改善生存环境、改变贫穷
2、落后面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治理开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经过不断治理开发,黄河故道沿线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目前的总体发展水平看,黄河故道沿线地区仍然是苏北经济基础最薄弱的区域。2011年11月,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战略部署,要求在更高层次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支持苏北全面振兴。2012年4月,省委省政府召开了苏北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吹响了打好苏北全面小康建设攻坚战的号角,要求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新一轮扶贫开发等“六大行动”。2012年3月21日,省委书记罗志军在睢宁黄河故道高效农业示范区考察
3、时强调:“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规划,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实现更大突破”。围绕“把黄河故道建成全省横贯东西的特色农业走廊”这一目标,省各有关部门和苏北相关市县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形成了初步共识,即加快黄河故道沿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全面振兴苏北、加快全省“两个率先”进程的“重中之重”。要抓好这个“重中之重”,必须科学总结以往治理开发的经验得失,由省统一规划和组织,以农业综合开发为突破口,以完善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建设千里现代农业特色走廊为主要目标进行综合治理开发、整体联动推进的新途径。二、
4、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黄河故道主体,包括大沙河、中山河及故道两侧决口冲击扇在内的黄泛区域,总面积618万亩。涉及行政区域为徐州市的丰县、沛县、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宿迁市的宿豫区、宿城区、泗阳县,淮安市的淮阴区、淮安区、涟水县,盐城市的阜宁县、响水县、滨海县,共涉及4个省辖市,14个县(市、区),76个乡镇,903个村,284万人口。三、规划期限本规划期为20122020年,其中,20122015年为近期规划,20152020年为远期规划。四、规划依据1.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发改农经20121851号);2.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3.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发展
5、规划纲要;4.全国粮食生产发展规划;5.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6.江苏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7.江苏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8.江苏省“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9.江苏水利现代化规划;10.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11.江苏省“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12.江苏省农业综合开发“十二五”规划;13.徐州、宿迁、淮安、盐城农业和农村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14.关于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的意见(苏发201113号);15.关于进一步支持苏北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苏政办发200898号);16.关于促进苏北地区又好又快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苏政发20
6、1159号);17.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绿色江苏建设的决定(苏发20045号);18.关于加快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意见(苏发20128号);19.江苏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苏政办发2004206号);20.江苏省“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第二章 现状分析一、自然资源条件(一)地理区位。江苏境内黄河故道沿线地区是一条绵延近千里的狭长状地带,两岸堤距平均宽3公里,最宽处达11公里。其走势由西北端的丰县二坝向东南方位的滨海入海口宛转延伸,所经之地横贯了黄淮、江淮两大平原过渡地带的中部。处于长三角经济圈的北端门户,南北走向的京沪高铁、京蓉高速、沈海高速、大运河等通衢要道,均与此交错纵横。近年来,由故道沿线
7、两侧向南北双向延伸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已日渐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优质农产品和“菜篮子”供应的重要来源。(二)土地资源条件。黄河故道地区属低山丘陵剥蚀区地貌,介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与淮河平原之间,故道地区土壤由黄河泛滥裹挟的泥沙堆积而成,堆积物的厚度达510m,土层内多有厚度不同的砂、粘夹层,夹砂层易漏水漏肥,粘土夹层易使作物受渍。(三)气象条件。黄河故道地区气候适宜多种植物生长。该地区处于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交界处,具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气候的过渡性特点,属湿润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3.814.1,日照22302460小时,无霜期216天222天。多年平均蒸发量1500mm,平均降雨量930mm,
8、汛期(69月)降雨占年降雨量的6070%。(四)水资源条件。黄河故道沿线的水资源来源主要有降雨、外来过境水、人工引水和地下水等。在故道的西、中、东区位实施的水系分段治理,初步实现了纵向梯级控制,并拦截了部分地面径流。同时,建有从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大运河提水的水利工程,现有中小型水库15座,总库容1.48亿立方。沿线的地下水资源也较丰富,浅层地下水埋藏在60m以浅,为主要可开采的地下水源。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普遍达到级水质,基本可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黄河故道自西向东,横跨徐、宿、淮、盐四市行政区域,区域内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生态环境较为优
9、越,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总体较为滞后。据统计,重点扶贫乡镇、村数量分别占故道乡镇、村总数的39.7%和18.23%,故道沿线各县(市、区)农民人均收入7473元,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最少的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62%,而生活在故道高滩地上的农民收入又明显低于所在县(市、区)农民。黄河故道乡镇基本情况调查汇总表地级市总人口(人)农业从业人员(人)土地面积(公顷)耕地面积(公顷)乡镇平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乡镇平均农民人均收入(元)乡镇平均财政收入(万元)公路里程数(公里)集体年收入低于10万元行政村个数徐州1,787,672 498,969 292,936 150,882 111,638 8,00
10、9 6,315 3,716 228淮安781,170 139,020 88,257 45,663 34,547 7,007 1,756 852 72盐城1,058,636 152,908 154,079 71,782 67,951 7,029 5,611 1,477 83宿迁1,023,080 142,356 119,016 42,094 75,449 7,848 3,071 1,186 22合计4,650,558 933,253 654,288 310,421 72,396 7,473 4,188 7,231 405备注:1、资料来源:江苏省统计年鉴2010和14县(市、区)统计年鉴;2、公
11、路标准为宽3.5米以上;3、乡镇平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民人均收入、财政收入三项指标不含城关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数据。三、治理开发成就(一)初步建成了分段治理的水利基础设施。目前,黄河故道杨庄以上段已基本形成分段治理、梯级控制、分段分洪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杨庄以下段经多年治理,堤防除险工段外,基本达到防御废黄河自身洪涝20年一遇标准,渠北抽排达到5年一遇。供水体系也初步形成,杨庄以上段靠分段拦蓄黄河故道自身径流,利用中小水库蓄水并提引微山湖、骆马湖、大运河水源。杨庄以下段,除自身径流外,主要靠引淮水及通榆河水源来满足水源需求。(二)实施了大规模的中低产田改造。“十一五”以来,我省加大对黄河故道
12、沿线中低产田改造治理力度,建设高产稳产农田,有效改善了当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先后改造治理中低产田81.6万亩,新增灌溉面积3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除涝面积25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1.2万吨。(三)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效农产品基地。近年来,黄河故道地区紧紧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建成了一大批特色高效农产品基地。目前,已建成特色高效农产品基地147个,其中,经济林果基地29个、19.3万亩,特色蔬菜基地96个、27.7万亩,优质粮食基地12个、29.5万亩,中药材、食用菌、花卉苗木、水产等特种种养(殖)基地10个、5.1万亩,高效种养
13、(殖)面积占整个开发面积的60以上。(四)基本形成了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的经营格局。黄河故道所在县(市、区)有42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户建立产销合作关系,带动引导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力促进了林果、蔬菜、粮棉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组织农户”、“农民专业协会+会员(农户)”等经营模式,共带动项目区农户7.5万户,实现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四、存在问题一是农田标准偏低。黄河故道沿线土地大多由泥沙堆积而成,含盐碱量较高,土壤保水肥能力差。由于全线高程落差达40多米,改造难度较大,农田土地平整度较差,田块不规整,农田三沟缺级25%以上,田间道路
14、不畅通,硬化率不足20%,农业机械作业难以进行。二是水利基础设施老化。堤防工程存在险工隐患。据统计,目前,仅淮安市境内就有险工27处,盐城市境内现有险工23处,遇大水年份,皆为防汛重点。防洪供水工程老化失修,大部分设施建于上世纪,年久失修、设备陈旧。部分水库淤塞严重,蓄水能力已不足设计库容的60%。与河网配套的节制建筑物数量不足,泵站装机容量小,区域内农田灌溉保证率仅为50%60%。水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徐州、宿迁境内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7,淮安、盐城境内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6,比类似土质的其它地区低57个百分点。中泓未能全线疏浚,造成水系“肠梗阻”。影响到整个地区的综合治理和整体开发,难以
15、实施有效的防洪排涝与灌溉。三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故道两侧没有贯通全线的主干道,黄河故道在我省境内蜿蜒曲折,且沿线分布多处湿地等生态保护区及滩地等地质条件不良路段,区域路网密度、高等级公路密度水平均较低。滩地内道路较少,道路等级低,机耕道路无法满足5吨以上农用运输车通行,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副产品流通。一些道路长期受大型载重车辆倾轧,破损严重。四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黄河故道地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难度大。在全省最新认定的12个扶贫攻坚重点县(市、区)中,有8个是黄河故道沿线的县(市、区)。故道沿线乡镇中,有近四成为重点扶贫乡镇。集体年收入低于10万元
16、的行政村个数占总数的45%,其中低于1万元的行政村个数占总数的16%。五、发展机遇(一)土地资源丰富,为打造苏北新增长极提供广阔空间。黄河故道沿线,包含耕地、园林、林地、滩地等在内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除已利用的302万亩外,尚有316万亩土地具备可开发利用潜力。其中,中低产田217万亩,中低产林果地46万亩,中低产养殖水面11万亩,荒地荒水42万亩,这些河滩坡地经过适当治理,就可以大大增加其经济价值。当前,苏北正在步入工业化转型期、农业现代化提升期、城乡一体化加速期,亟待寻求新的载体和发展空间,培植新的经济增长极。故道沿线的丰富土地资源可以为苏北转型升级、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保障。(二
17、)生态环境良好,适合发展现代生态农业。黄河故道地区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是果蔬复合栽培、高效立体种植最理想的地区之一。故道地形地貌独特、林木植被茂盛和工业欠发达等原因,使得故道地区环境优美、水质良好、空气清新,为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提供了保证。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打造出一批生态农业的金字品牌,形成名副其实的千里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特色走廊。(三)多元要素集聚,有利于拉动黄河故道地区发展。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我省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的深入实施,苏北与长三角城市群的分工合作将走向更宽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并带动国内外资金、技
18、术、人才和信息等发展要素向黄河故道区域加速集聚、向农村流动。特别是黄河故道地区历史悠久,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积淀厚重。故道沿途有汉皇祖陵、刘邦故居、阎尔梅墓、皂河乾隆行宫、青莲岗文化遗址、码头古镇等许多古文化遗存。这些丰富的人文底蕴是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农业的现实基础和优越条件。(四)上下共同关注,黄河故道开发顺应人心民意。黄河故道沿线多为革命老区,这里的人民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贡献。故道沿线的乡野村舍走出了一大批共和国的将军和省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从上世纪开始,对黄河故道的治理开发,就是由省老促会率先提出并不断推动落实的。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走向全面振兴的苏北站在了一个新起点上,省
19、委、省政府以及沿线各市、县都高度重视黄河故道的整体推进开发,统一规划,协调配合。黄河故道地区治理开发和跨越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第三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基本目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加大水利投入,强化农业资源开发,着力加强特色高效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通过特色带动、科技示范、机制创新,构建劳动生产率高、土地产出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把黄河故道地区建设成为科技含量较高、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农业走廊。二、基本
20、原则统筹规划,实施连片规模开发。从黄河故道地区经济、社会、资源条件等实际出发,树立“一盘棋”的规划理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实行集中投入、规模开发、整体推进。以县为单位将分散的项目区连点成片、连片成带,着力打造黄河故道特色农业生态走廊。科技引领,提高农业竞争力。落实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充分利用现代农业科研成果,引繁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示范新模式,放大示范、辐射、带动效应。继续推行农业科研院所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合作建设高效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提升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水平和效益。培育优势,提升产业化水平。因地制宜地实行林农、果农
21、、林牧、林渔等复合型经营,形成以经济林果、设施瓜菜、优质粮食、花卉园艺等为主导的特色农业产业,推动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升级。同时,积极引进种苗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黄河故道农业开发,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开发,实行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着力发展壮大流通业、观光旅游业,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生态优先,促进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农业清洁生产。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推进农业循环经济。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土地资源、林木资源,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搞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土壤环境治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构建良好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政策支撑,推动
22、多元化投入。充分利用支持苏北地区开发的有关政策措施,发挥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和农业综合开发的导向作用,统筹相关支农涉农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土地流转、承包、入股等形式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三、发展目标 根据黄河故道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大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力度,通过加大投入、集中治理、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产业水平,到2015年,黄河故道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增收幅度明显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23、,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全面实现小康。到2020年,农业增加值保持年均递增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以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到2015年,高标准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50%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以上;到2020年,基本消除中低产田,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60%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优质农产品率明显提升,把故道地区建成我省重要的优质粮食基地和优质蔬菜瓜果基地。农村基础设施面貌明显改善。到2015年,基本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农业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510公里干线公路建成通车,农村路网通达率
24、达到80%;到2020年,防洪除险体系标准进一步提高,农业灌溉保证率达80%以上,农村路网通达率达到100%。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到2015年,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组织比例达到60%,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1.6:1;到2020年,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组织比例达到80%,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到2:1,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以上。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15年,培育建设4个省级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县(市、区)建成1个以上规模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发展壮大农产
25、品购销大户、经纪人队伍,创建网络销售平台;到2020年,基本形成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特色专业市场和网络销售平台等协调发展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到2015年,林木覆盖率达到27%,畜禽粪便处理率达到8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总氮、总磷入河量消减60%以上;到2020年,林木覆盖率达到28.5%,基本建成道路林网系统和区域性防护效果显著的绿色屏障,畜禽粪便处理率达到90%,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98%。主要发展指标详见表二:表二:黄河故道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5年2020年1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值%44
26、2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15203高标准农田比重%50604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50905畜禽规模养殖比重%80906农民人均纯收入元1500023000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倍1.628农业科技贡献率%65709参加农民合作组织的农户比例%608010林木覆盖率%2728.511农业灌溉保证率%758012灌溉水利用系数%586013沿线道路贯通率%8010014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788515集体经营性收入高于15万元行政村个数与总行政村个数之比%90100第四章 产业布局围绕打造“千里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特色走廊”核心主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
27、农业经营水平,规划建设“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农产品加工产业带、农产品物流产业带和生态旅游产业带”四个产业带,推动黄河故道地区农业提档升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一、高效特色农业产业带充分发挥黄河故道地区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快发展优质粮食、高效林果、特色瓜菜、规模畜禽四大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食用菌、特色水产三大特色产业,形成一批面向中心城市、辐射江苏及周边省市的优势高效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一)四大主导产业。1、优质粮食产业。稳定提高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改善技术装备,提高单产水平,把黄河故道地区打造成全省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全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做出新的贡献。
28、到201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保持在550万亩、总产265万吨左右,其中:徐州250万亩、120万吨,宿迁100万亩、45万吨,淮安85万亩、40万吨,盐城115万亩、60万吨。到2020年,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单产,保持粮食总产量稳中有升。重点发展沛县沿微山湖优质稻米基地、邳州淤土地区优质强筋一等小麦生产基地、大沙河沿岸优质强筋二等小麦生产基地、泗阳县、宿城区绿色稻米生产基地、滨海高标准优质啤麦生产基地、阜宁县有机稻米生产基地和淮安“淮米”稻米生产基地。2、高效林果产业。提高优质特色林果科技含量和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早中熟梨,优质苹果、葡萄、冬枣、桃和草莓等果
29、品以及刺槐、意杨等经济林。到2015年,高效林果面积达到21万亩,产量21万吨,产值6亿元,其中徐州10万亩。到2020年,黄河故道地区高效林果面积25万亩。重点发展丰沛大沙河两岸、铜山区和邳州市的规模林果基地、睢宁黄河故道两侧优质林果带、淮安市郊(淮阴区)和涟水经济林果带、滨海和阜宁优质梨果产业带、泗阳林木产业带。3、特色瓜菜产业。以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加工转化率和扩大出口率为重点,加强蔬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名特蔬菜、无公害蔬菜、加工出口蔬菜,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苏北地域特色的蔬菜深加工龙头企业,努力将黄河故道地区建成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高产、优质、高效设施瓜菜生产基地。到2015
30、年,黄河故道地区蔬菜播种面积7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35万亩,设施蔬菜比例达50%,总产量160万吨,蔬菜产业总产值大约40亿元。其中,徐州30万亩,宿迁10万亩,淮安15万亩,盐城15万亩。到2020年,黄河故道地区蔬菜播种面积90万亩,设施蔬菜比例达到70%。重点建设丰县、沛县、铜山、邳州、淮阴、滨海、阜宁、泗阳和宿城区等地的特色瓜菜基地。4、规模畜禽产业。充分利用各类饲草料资源优势,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积极发展生猪、奶牛、肉羊、家禽产业。通过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建设现代产业园区等途径,加快规模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到2015年,生猪出栏稳定在490万头,其中:徐州250万头
31、、宿迁60万头、淮安80万头、盐城100万头。肉禽出栏量达到1.4亿只,其中:徐州8000万只、宿迁1000万只、淮安1000万只、盐城4000万只。奶牛饲养规模达到2.9万头,其中:徐州1.8万头、宿迁4000头、淮安3000头、盐城4000头。到2020年,黄河故道地区生猪出栏达到700万头。重点发展沛县、丰县和铜山西北部的肉鸭产业基地,铜山的肉羊、奶牛养殖基地,邳州、睢宁、泗阳的肉鸡产业基地,以及铜山七彩山鸡、火鸡等特色化规模养殖基地,涟水、淮阴的优良草鸡、四季鹅、野鸭养殖基地,滨海蛋禽规模养殖基地,阜宁县生态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睢宁、丰县、滨海的肉羊产业基地和响水、滨海的肉牛产业基地
32、。(二)三大特色产业。1、花卉苗木产业。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快新品种引进和培育,积极适应国内外的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宿迁、盐城观赏花木生产基地。到2015年,建成花卉苗木基地2万亩,高效花卉苗木面积占比达95%以上,销售额1.5亿元,其中盐城1万亩、淮阴1万亩。2、食用菌产业。挖掘现有食用菌基地的潜力,充分利用农村废弃物,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以徐州丰县、沛县、铜山、宿城区、泗阳、淮阴为重点,建立优势生产基地。3、特色水产产业。挖掘现有水域资源潜力,提升渔业基础设施水平,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渔业养殖基地、高效特色水产基地、休闲渔业基地,以徐州、宿迁、淮安、盐城相关县(区
33、、市)为重点,形成故道沿线各具特色的水产业经济板块。二、农产品加工产业带立足区域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用,以果蔬加工、畜禽产品加工、粮油加工和林木产品加工为重点,逐步形成一批有特色的产业集中加工园区。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建立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研发分中心。沿线四市力争每年每个市新增1个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1个创业基地和1个农产品加工研发分中心。到2015年,沿线四市的14个县(市、区)要分别建立1个省级农产品加工
34、集中区,占地面积1000亩以上、入驻加工企业10家以上。每个农产品加工重点镇要建立1个农产品加工企业园,初步形成与优势高效特色农业生产带相适应的加工布局。重点发展的四类农产品加工业:1、果蔬加工业。重点开发果蔬汁新产品,轻糖型、混合型等新型果蔬罐头产品,大蒜(蒜苔)、山药、牛蒡、豆类、洋葱、胡萝卜等脱水产品,菠菜、豆类、甜玉米、草莓、葡萄等速冻品种。重点建设丰县、沛县果蔬加工基地,铜山区域性蔬菜加工基地,宿城区蔬菜种苗加工基地,响水县蔬菜加工基地等。2、畜禽水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肉制品、乳制品、蛋制品和渔制品加工,提高肉蛋乳水产品及副产物附加值。重点建设丰县、沛县肉鸭加工基地,睢宁县畜禽加工基
35、地,邳州肉禽加工基地,宿豫区肉鸡加工基地,涟水县、淮阴区肉禽加工基地,滨海白鹅、生猪、水产品加工基地,淮阴、洪泽水产品加工基地。3、粮油加工业。重点开发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发芽糙米、留胚米、高纯度米蛋白、专用面粉、营养强化面粉、预备粉,推进中式配餐、学生营养配餐和大众面制主食品的工业化生产;特色杂粮加工,大豆加工,重点发展销路广、市场潜力大的豆奶(粉)。重点建设沛县优质稻麦加工基地,宿城区酿酒、食品加工基地,淮安稻米加工基地,阜宁精深稻米加工基地。4、林木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装饰板材、纸浆、纸张和纸板生产,打造全国林木产品深加工生产基地。重点建设邳州、泗阳板材加工基地,涟水、淮阴板材加工基地。三
36、、农产品物流产业带充分发挥黄河故道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农业特色,全面加强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积极构建黄河故道地区流通体系,发挥作为苏北地区乃至全省地区农产品集散地的功能,打造横贯东西的农产品物流产业带。以城乡农贸市场为基础,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以连锁超市、配送专卖为先导,电子商务、期货交易、拍卖竞价等为补充,努力构建黄河故道地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到2015年,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形成“市有物流中心、县有综合批发市场、乡镇有特色农贸市场、村有农产品购销经营部、组有农产品经纪人”的五级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到70%。到2
37、020年,市场功能进一步增强、经营能力进一步提高、流通效率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到80%。1、物流中心。黄河故道地区四市利用其区位优势,依托现有基础,分别建设至少1个立足本市、辐射周边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重点支持宿迁市粮食物流园区做大做强。2、综合市场。重点依托现有产业,大力发展综合性批发市场。淮安:重点建设淮安市清江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淮安国际农贸城。盐城:重点建设华东(盐城)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徐州:重点建设徐州淮海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宿迁: 重点建设宿迁南菜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江淮农副产品批发市场。3、专业市场。从产业发展、产销衔接的角度,争取每个县、区都能建设结合地方优
38、势特色产业的产地市场。徐州:重点建设丰县大沙河优质果品交易市场、沛县畜禽产品交易市场和苏鲁边界粮食现代交易中心、铜山专业蔬菜批发交易市场、邳州苏北大蒜交易市场。淮安:重点建设优质稻米批发交易市场、水产批发市场、畜禽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市场。盐城:重点建设阜宁古河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宿迁:重点建设苏北花木交易市场。四、生态旅游产业带发挥黄河故道地区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突出古文化遗存、田园观光、农事体验等特色。培育农业生态观光、渔村休闲垂钓、古镇民俗、农家生活体验、农耕文化教育、鲜活农产品采购等农业特色旅游,将民间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融入旅游业中。加快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统
39、筹规划、有序开发、突出重点、制定品牌,把生态旅游业打造成创新农业发展理念、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载体。1、生态旅游。重点建设丰沛微山湖湿地、大沙河生态旅游观光带、沛县“古海风情”旅游观光区、响水县黄河故道云梯关休闲旅游观光农业、滨海县故道生态农业观光项目、阜宁县羊寨桃花园旅游开发项目等。2、文化旅游。重点建设丰沛及宿城区汉文化遗存景区、皂河乾隆行宫、青莲岗文化遗址、淮安码头古镇、韩信故里等历史文化景点。3、休闲度假游。利用黄河故道沿线现代特色农业,打造一批特色种植、特禽养殖、花卉观赏、农事体验、瓜果采摘、休闲垂钓、生态餐饮等为主题的休闲度假旅游区。第五章 重点工程
40、实施水利建设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交通建设工程、农业产业化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工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工程等七大重点工程,通过这些重点工程的建设,加快推动该地区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繁荣,打造“千里黄河故道现代农业特色走廊”,实现黄河故道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一、水利建设工程重点完善三大水利工程体系,为黄河故道地区综合开发提供水利基础支撑,突出解决黄河故道存在的防洪排涝标准低、水资源不足、农田水利设施差等问题,促进黄河故道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完善防洪除涝工程体系。通过拓浚中泓、加固堤防、增建和完善分洪道、险工段处理等措施,实现杨庄以上中泓贯通
41、,全线堤防达标,徐州市城区段防洪达到100年一遇,宿迁市城区段50年一遇,淮安市城区段50100年一遇其他20年一遇;徐州城区段排涝为20年一遇,其他510年一遇,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二)完善供水工程体系。通过新增和完善梯级控制,增强拦蓄当地径流,加大外调补给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实现农业灌溉保证率80%、城乡生活供水保证率97%、重点工业供水保证率达95%创造水源条件,保障故道地区综合开发的水资源要求。(三)完善农田引排基础设施体系。整理滩地水系,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完善田间引排水配套设施,提高区域农水标准;疏浚排水沟,完善排水口门设施;新增和完善引提水口门设施,提高引
42、提水能力;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综合治理水土流失,为实现滩地排涝5年一遇、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60%创造条件。二、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突出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等项目建设,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效益夯实基础。(一)建设高标准农田。配合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实施,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按照“排灌通畅、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林配套”的要求,以完善农田排灌体系为重点,配套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机耕道路、农田林网等田间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农田。其中,徐州建设高标准农田145万亩,淮安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盐城建设高标
43、准农田70万亩,宿迁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加大对徐州沛县等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投入,巩固提升示范水平。(二)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加快发展钢架大棚、日光温室、喷滴灌等高效节水设施,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至2020年,黄河故道地区高效种植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其中设施种植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5%以上;其中设施渔业面积占养殖总水面的26%以上;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80%、100%、100%、100%。重点引导产业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努力形成一批万亩以上产业集群、千亩以上示范园区、五百亩以上重点基地,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三)加
44、快现代农业示范区(产业园)建设。加快发展黄河故道地区的1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努力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每个县(市、区)建设两至三个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投入,重点支持徐州丰县、睢宁县、宿迁泗阳县、宿城区、淮安淮安区、淮阴区、涟水县、盐城滨海县、阜宁县的示范区建设,并建设一批专业性现代农业园区。三、交通建设工程根据故道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江苏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交通工程体系,加大黄河故道地区的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和连接公路投资建设力度,促进故道区域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加快国省干线公路网建设。完成黄河故道两侧二级公路建设与贯通工程。规划“十二五”期间完成已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