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三级跳远中的三跳比例对成绩的影响.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40361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淡三级跳远中的三跳比例对成绩的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淡三级跳远中的三跳比例对成绩的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淡三级跳远中的三跳比例对成绩的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淡三级跳远中的三跳比例对成绩的影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淡三级跳远中的三跳比例对成绩的影响.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淡三级跳远中的三跳比例对成绩的影响 摘要:三级跳远是一个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技术比较复杂,身体素质与技术高度统一的项目。正是由于它的这一特殊性,该项目自二百多年来,技术一直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三级跳远技术水平近二十年来有了较大发展,世界纪录多次被打破。我们注意到,三级跳远技术过去由高跳型发展为平跳型,而现在又出现由平跳型向速度型方向发展的趋势。而三级跳远的成绩如何,排开技术因素,三跳的比例的合理分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关键词:三级跳远 三跳比例 成绩1、 前言:三级跳远项目是田径运动中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运动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它是由单足跳、跨步跳及跳跃步三部分组成。由于助跑中获得的水平

2、速度在三跳过程中不断降低,所以如何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合理安排三跳的节奏,历来是跳跃教练员和运动员十分关注的问题,三级跳远要求运动员必须合理的分配三跳的力量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那么,这三跳的比例多少才是最合适的呢?本文通过大量的资料及一些著名跳远运动员的比赛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仅供在三级跳远训练中作为参考。2、 研究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邹日新、萨克乐金、康利等10多位优秀三级跳远的运动员。2.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3、 结果与分析:三级跳远三跳比例类型“弹跳型”(又称跳型):三跳比例约为38%+30%+32%“速度型”(又称平跳型):三跳比例约为35%+30%+35%“综合型”(又称混合型

3、):以弹跳型为基础的综合型的三跳比例约为37%+29%+34%,以速度型为基础的综合型三跳比例约为34%+30%+36%。3.1第一跳大技术类型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多数三级跳远者认为三级跳远各跳是彼此分离的,只强调单足跳(第一跳)和跳跃(第三跳),跨步跳仅仅是起连接作用。因此,1911年美国的丹尼尔阿赫恩以15.52米创造了第一个世界纪录。各跳距离分别是6.05米、3.57米、5.74米。1924年澳大利亚的Anthong Winter 采用了几乎一致的三跳比率获得了巴黎奥运会冠军,并以15.53米创造了世界纪录,这种强调单足跳和跳跃的技术最早盛行,并一直延续到三十年代末。二十年代后

4、期,日本人有过在三级跳运动项目上称雄的实力,他们同样是以跨跳作为三跳的连接,只是他们的技术以极其大的单足跳而独具特色,其在三跳比率是41%+22%+37%,日本人用这种技术连续三次夺得了奥运会(1928、1932、1936年)三级跳远金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着运动训练水平的系统化和科学化,人们对三级跳远的训练规律及技术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在五十年代的十年内,前苏联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高抬大腿,落地积极有力,双臂摆动等的特征的技术风格,并先后数次打破三级跳远世界纪录,在三跳比例上第一跳明显大于第三跳,但却兼顾第二跳,使第二跳的比例达到30%左右,这一技术被称为苏联式跳法,世称为高跳型,三

5、跳比例约为38%+30%+32%,人们普遍认为前苏联式技术最适合于成熟的运动员,其原因是运动员具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使第一跳既大而又能连续起跳,有足够的动量留给跨步跳和跳跃,否则其单足跳将受到限制。3.2第三跳大技术类型进入本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开始认识到了速度在三级跳远中的重要性。从1911年到1989年的24个世界纪录中,在仅有的17个完整纪录数据中,仅仅5个纪录的第三跳的距离比第一跳长。而且这5个纪录中的两上即分别为Da Silva(1950)和Tosef Schmidt(1960)创造的,可以把这两个数据看做是第三跳大技术的一个变种。与苏联式技术相比,Schmidt的速度快,并且第一跳和第

6、二跳的空中轨迹较低,使得他能在整处运动过程中保持较大的动力。这样他便能够将重点集中在第三跳阶段。波兰教练员斯塔尔琴斯提出了新的技术观点,在三跳比例上相对缩短第一跳的比例,使水平速度较多的保持到第三跳,从而加大第三跳的速度。三跳比例为35.2%+29.5%+35.9%(5.59米+5.02米+6.02米),这一技术被称为波兰式跳法,也称速度型。3.3混合型技术类型进入七十年代后三级跳远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从弹跳型为基础和以速度型为基础的综合型技术占统治地位,关各领风骚。如:1972年前苏联运动员萨涅耶夫以17.44米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三跳比例为38%+28%+34%(6.63+4.88+5.9

7、5米)。1975年巴西运动员奥利维拉以速度为基础的综合型跳法打破萨涅耶夫所保持的世界纪录,成绩为17.89米(6.08米5.37米6.44米)三跳比例为34%30%36%。又如:1985年美国运动员班克斯再次以速度为基础的综合型技术将世界纪录提高到17.97米(6.30米4.98米6.69米)三跳比例为35%28%37。同时期的保加利亚运动员马尔科夫却以弹跳型为基础的综合型跳出了17.92米的优异成绩,三跳比例为36.4%+29.5%+34.1%(6.52米5.29米6.11米)。1995年英国运动员爱德华兹以其独特的技术风格,在第五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将三级跳远成绩提高到18.29米,成为第

8、一个突破18米大关的运动员。其三级跳比例为34%+30%+36%(6.22m+5.48m+6.59m)。同35年前首次闯过17米大关(17.03米)的斯密特一样同属速度型跳法。研究资料表明,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跳跃中遇到的最大力值是落地瞬间产生的垂直力,而且这个力值随单足跳的跳远度的增加而加大。在教学和训练中,不难发现,当三级跳远运动员的单足跳过高时,落地产生垂直力常常会超过他们所能够有效控制的程度,造成支撑腿“打软”,这种打软使他们不能有力地完成跨步跳的起跳,结果或者是跨步跳距离很短,或者在更糟的情况下被迫放弃后两跳。因此,通过逐渐加大单足跳距离的方法寻求提高三级跳远成绩的做法最终注定造成第二跳

9、过小,后两跳无法完成以及受伤的结果。通过以上分析,得知影响三级跳远运动员成绩的三跳比例中,第二跳比例是第一位的,其次是第三跳比例,第一跳比例从数值大小来看,第二跳比例值最小,但它在三跳中的作用却反映出它是最重要的。这是因为第二跳作为第一、第三跳之间的“过渡”,是起积极衔接作用的中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那为什么该跳远速度超不过其它两跳呢?这是因为该跳的性质和任务的限制,其远度不可能超过另两跳:第一跳已经损耗了一定的水平速度;为给第三跳提供良好的冲刺条件,运动员一般都减小了起跳角,其目的的就是减少垂直冲力,力求保持相当大的水平速度。因此,我们认为在提高第二跳远度的同时,应注意顾及此跳的特

10、殊性,进行适当的控制以利于第三跳的整体功能和系统性。在影响三级跳远运动成绩的三跳比例中,第三跳的作用处于第二位。在第三跳时,水平速度经前面二跳的运动,已经有了较大的消耗,显然对其远度的推力减小,难以得到很大的远度。因此,该阶段要求运动员必须能充分发挥腿部力量,以期得到最大的垂直速度,弥补水平速度的不足;另外,还要求运动员具有利用第三跳特有的落地技术增加其远度的能力。我们认为,第三跳应在保证一定水平速度的前提下更加强调腿部垂直力量素质发挥和落地技术的训练,以达到增加此跳远度的目的。第一跳的远度,主要依赖于运动员的高速助跑,增大助跑速度和上板速度是增加该跳能力的主要途径。从技术上讲,它更接近跳远,

11、较第二、三跳技术相对而言容易掌握。但应提醒,如果不充分利用助跑速度来增大第一跳的远度,或者以牺牲第一跳的远度作为代价而期望在第二,特别是第三跳得到或保持更大的速度,企图大幅度地增加远度,从而达到运动成绩显著提高的目的,是不合科学,难以达到的。爱得华兹自己认为:“新世界纪录的秘密,就是以不损失助跑速度的助跑起跳。三跳的节奏的比例是否合理也是至关重要的。”爱德华兹的技术类型和斯密特一样,利用速度进行第一跳,虽未达到100米10秒8那样的速度,但关键是把第二跳和第三跳的水平速度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见表1),加之有效的摆摆臂技术,双摆臂,使他能在1995年相继突破18米大关。1995年6月25日欧洲杯

12、赛上,他跳出了18.43米的好成绩(超风速2.4米/秒)分别是6.5米+5.6米+6.33米其比例为35.26%+30.20%+34.35%,与理想的三跳比例35%+30%+35%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他三年前在斯图加特跳过17.44米获得铜牌时的那次跳跃,三跳成绩分别为6.52+4.93+5.99米,其三跳比例为37.38%+28.27%+34.35%显然第一跳的比例过大,如果适当减少第一跳,把速度保持在第二跳、第三跳,也许早就破了世界纪录。显而易见,合理的跳跃技术是爱德华兹登上三级跳远世界纪录顶峰的保证。像我国优秀三级跳选手陈燕平就比较好的掌握三跳比例(如表2)在世界各大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13、表1姓名 爱德华兹 威尔曼成绩 18.29米 17.62米最后61米的助跑速度 10.90m/s 10.63m/s风速 +1.3m/s +2.7m/s第一跳身体处于最大缓冲时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 9.84m/s 8.5m/s第二跳身体处于最大缓冲时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 8.57m/s 8.24m/s第三跳身体处于最大缓冲时身体重心的水平速度 7.27m/s 6.48m/s注:爱德华兹、威尔曼为第五届世界锦标赛三级跳远到得金、银牌选手。表2 世界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比例三跳比例姓名第一跳第二跳第三跳总成绩备注马尔科夫萨克尔金班克斯康利陈燕平班克斯施密特爱德华兹6.00 34.0%6.11 35.1

14、%6.32 35.1%6.10 34.6%5.89 34.1%6.13 34.8%5.99 35.2%6.50 35.26%5.40 30.7%5.22 29.99%4.96 27.6%5.30 30.0%5.31 30.2%5.17 29.3%5.02 29.5%5.60 30.39%6.21 35.3%6.10 35%6.69 37.3%6.25 35.4%6.27 35.7%6.32 35.9%6.02 35.3%6.33 34.35%17.6117.4117.9717.6517.56(w)17.6217.0318.43(w)注:“”三跳比例为35%+30%+35% W:超风速4、 小结

15、4.1强调单足跳技术的高跳型和以高跳型为基础的综合技术以及以速度为基础的综合型技术已逐渐被淘汰。4.2三级跳远运动员采用约为35%+30%+35%的比例,有助于运动员更好的保持助跑时所拥有的助跑速度,同时更加注重第二跳和第三跳的合理比例创造优异成绩。4.3必须通过发展助跑速度和上板速度来改善运动员的第一跳能力,充分重视速度对三级跳远成绩的作用。5、参考文献:5.1 姜瑞珍等译 寻求三级跳远的最佳三跳比例田径指南。1992.(1)5.2 徐结 对我国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各跳距离与运动成绩的关联分析 内蒙古体育科技 1993.(3)5.3杨爱华 田径运动三级跳远中三跳比例的初步研究 体育科学研究 1997.(3)5.4杨存斌 现代三级跳远的最佳三跳比例的探究 体育科学 199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