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教案下载].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4148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鹳雀楼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教案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登鹳雀楼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教案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登鹳雀楼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教案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登鹳雀楼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教案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鹳雀楼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教案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教案名称:登鹳雀楼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 教案作者:中央电教馆 教案来源:中央电教馆 教案栏目: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登鹳雀楼 教学教案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所选文章为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一首无言诗。全诗共4行。前两行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太阳靠近山头,慢慢地落下去了,黄河水正奔腾澎湃,向着大海流去。后两行是作者由景想到的:要想凭自己的眼睛看到更远的景物,就要再登上一层楼。这首诗描绘出万里山河雄浑壮丽的景象,又揭示了“站

2、得高,看得远”这一哲理,表达了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是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教法建议:1.介绍与诗文相关的景物,比如:黄河、鹳雀楼、白日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2.以读代讲,指导学生多种方式的读,反覆体会古诗的内容,感受诗的意境美。3.这首诗文字浅显,比较好懂,可以通过“自读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共同解疑”的形式了解古诗内容,从而悟出诗歌所揭示的道理。教学设计示例4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3、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问: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觉得怎样?教师简介鹳雀楼: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的永济县。因为经常有一种形状像鹤的鹳鸟停留在上面,所以叫做鹳雀楼。楼一共三层,在楼上可以望见雄伟的中条山和浩浩荡荡的黄河,是当地的名胜。唐代有位著名的诗人叫做王之涣,他登上这座鹳雀楼后感慨万分,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那么,诗人登上了鹳雀楼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呢?2(放课件)看图,听录音,整体感知。二、借助拼音自读古诗。1自由读,画出生字和不明白的地方。2出示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3指名读古诗,正音。三、理解诗句意思。1自由读古诗,读后想想:(1)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2)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小组讨论、交流上述问题。3质疑、解疑,重点理解:目:看。欲:想要。穷:尽。4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什么道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奋发向上,不断进取。四、指导朗读、背诵。1听课文录音,体会诗的节奏和重音。2指名读,集体评议。3同桌互背。4情境体验:把自己装扮成诗人,看图吟诵古诗。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2重点指导:入:与“人”的区别。穷:部首是“穴”(穴宝盖)3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