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综合 探索”课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4162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综合 探索”课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美术“综合 探索”课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美术“综合 探索”课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美术“综合 探索”课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美术“综合 探索”课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综合 探索”课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综合 探索”课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美术“综合探索”课教学设计【摘要】 让学生通过美术活动,学习运用美术知识是“综合探索”教学的灵魂,美术“综合探索”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活动中学会各学科知识融合与实践,从而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服务于生活,装点生活,热爱生活【关键词 】 综合探索 学生合作 生活体验 知识融合“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见美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从生活入手,通过美术“综合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以美术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美术各个学习领域“造型表现”、“欣赏评论”、“设计应用”之间,

2、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登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组合方式是不同的,既有科学思维的组合方式,又有艺术思维的组合方式,不存在衡量智力高下的统一标准。在教学我也有这样的体会,我们的学生的不是头脑一片空白地来上课的,而是带着已有的生活经历与知识走进课堂,这使他们表现出个体差异,但不一定就是智力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本土的教学对象和教学方法,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等因素,尤其是我们这些城郊学校,学生来源复杂,更要考虑学生个别差异,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设计富有情趣、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

3、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美和理解美,让美术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一、结合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让美术教学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活动之中,并以直观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使抽象的知识变为生动有趣.我们可以将学生手边常用的东西变成美术创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图片,记事本的封面,文具,贴贴纸等,达到拓展教材内容、活化教材内容,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美版八年级下册中国画的形式美一课,单看题目中国画的形式美就觉得有点头疼,专业化,抽象。那些天刚好天气转暖,有些同学已经拿书当

4、扇子用了,这给了我一些灵感,扇子的造型各具形状,而中国画的形式美中的章法之美就在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现的物象,因此我把课题定为扇画,将生活中的扇子作为道具引入课堂,这个小东西果然是作用非凡,学习效果很好。由于特殊情况,个别班级少了课时,结果这些班级的学生还讨着要上这一课。在课堂上,当我请大家折一把与众不同的扇子时,有学生说,扇子我在幼儿园就会做了,马上就动手作了。也有些同学又像是不相信一样,愣了,面对熟知的扇子,大家很快就进入角色。可要做到别具一格,与众不同,还得下一番功夫,终于创造了一把心仪的扇子。还不够,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每个人都知道扇子上有画有诗,还有一些关于才子、美人与扇子的故事,

5、所以我们还要在扇面上添砖加瓦,怎么做好呢?顺水推舟引出中国画在形式美方面的几个因素,尤其关注章法之美。接下来大家在自己精心折叠的扇子上题诗作画,个个都是聚精会神,惜墨如金,看着自己独树一帜的作品,还有那似是而非的印章,成功的喜悦洋溢在一张张稚嫩的脸上。中国画的形式美在这小小的扇面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手持扇子到讲台上来再现一下才子佳人一幕,下课的铃声在欢声笑语中响起。课间摇着得意之作在校园里炫耀一番,既美妙又实用。二、学会合作、共同探究,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将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生活结合,以美术为本,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以美术(美术史、美术创作、美学、美术评论)为基轴,整合多种智能、既有

6、美术学科内的综合,又有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和生活经验的参与。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促进多种智能的发展,体验学习的愉悦,发扬团队精神。如我以人美版七年级上册面具设计这一课题为原形结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设计了课本剧山中访友。类似这样的课题我们通常都是运用面具欣赏,听一些京剧或观看各地方的带面具的文艺活动的课件,然后让学生设计面具的教学思路。今天我尝试把该课与校园活动结合,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方式设计课本剧山中访友,用3课时完成。同学们第一次尝试多门学科知识的融合,进行自编自导自演,十分兴奋,都积极参与各个方面的筹划。课前我在教室内准备了形式多样、美丽的面具,包括头饰、眼罩等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7、在轻松愉快的大自然的音乐中,开始了我们的奇妙之旅。首先大家找出剧中的重要角色:我、古桥爷爷、树、溪流妹妹、瀑布大哥、老柏树爷爷、云雀弟弟,然后积极、热情地探讨如何为这些角色设计一些面具。优秀的面具作业欣赏分析,了解面具几种表现形式:面具、头饰、眼罩。面具的特点;夸张、形象,带有装饰性,传达角色的特点、个性。各个角色面具设计的具体分析,如古桥可以是木材,石料,能用什么颜色处理?溪流妹妹、瀑布大哥都是流水怎么办?重点表现出角色的个性和特点。 学生自由选择角色进行美术创作,采用二人合作的方式。与此同时,由两位同学在黑板上设计场景。20分钟过去了,一切准备就绪,课本剧表演开始,观众齐声朗读开场白,演员们开始了精彩的表演,“打雷了,下雨了” ,全体观众拍桌子XX|XX表现雷声,拍拍手XXX|XXX表现雨声课本剧在同学们的笑声中结束了。大家将头饰、面具送到我手里,我们对作业进行简单的欣赏和评论。在下课前5分钟,学生还愉快地写了一篇简短的文字作业美术在课本剧中的作用。【附学生作业】角色面具:溪流妹妹,老柏树爷爷,云雀弟弟下课了,大家聚集在讲台边,热烈的讨论着上课的过程。我们成功了。在这一课里,值得一提的是音乐在这里不仅仅作为欣赏,学生能够自动地想到运用音乐节拍,让我吃惊,实现了新课程中提到的“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理念。而且学生的参与面广,自主性、综合性和探究性都得到了发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