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潜望镜的秘密》 .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4400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科学《潜望镜的秘密》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潜望镜的秘密》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潜望镜的秘密》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潜望镜的秘密》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岛版小学科学《潜望镜的秘密》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科学《潜望镜的秘密》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科学《潜望镜的秘密》 .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8潜望镜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会查阅书籍及其他信息源。2.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二、教科书分析本课以军事上常用的潜望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与分析、表达与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潜望镜的内部构造及作用,进一步认识平面镜在军事及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活动准备:教科书用文字提示所要研究的内容:“潜望镜很有趣,准备材料来研究吧”。利用图片展现了课堂探究中制作简易潜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

2、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镜子有关问题的探究兴趣及利用废旧材料开展小制作的习惯,进而渗透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废旧材料再利用的意识。材料准备的过程也是初步探究的过程,为课堂探究提供依据,做好铺垫。活动过程:活动一:研究潜望镜,我们能发现什么秘密?包括四个环节。一是通过教科书中提供的潜望镜的资料卡及潜艇用潜望镜、陆军用潜望镜两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初步了解潜望镜在军事上的用途。资料卡重在让学生了解潜望镜的用途及展现真实潜望镜的样子,从而对潜望镜建立整体认识。潜艇及陆军用潜望镜实景图重在使学生了解潜望镜在实战中的用法与作用。二

3、是教材呈现三个同学玩潜望镜的情景图,通过卡通“里面有什么?”引导学生玩潜望镜并提出问题。“里面有什么?”有两层含义:一层是问从简易潜望镜中能看到什么,指向认识潜望镜的作用;第二层意思是问简易潜望镜里有什么,指向发现潜望镜的构造,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对潜望镜内部构造提出猜想与假设。三是利用解暗箱的方法,探究潜望镜的结构和原理,验证猜想。教科书情景图以“我们打开看看吧”引导学生展开小组活动,将简易潜望镜拆开,探究其中的奥妙。情景图中一卡通正在纸上画潜望镜简图,目的在于提示学生边研究边绘图,画出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为下一步的制作做好铺垫。四是通过表达与交流。教科书设计一个空白交流框“我的发现”,

4、引导学生将自己和小组的发现在全班进行交流。小组间相互阐述观点,交流发现,从而逐步达成共识,归纳出潜望镜的构造及其原理,认识潜望镜的秘密。这一活动设计侧重于引导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和假设,培养学生善于对问题作出假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的开始,首先引导学生观看教师准备的典型图片或材料,明确研究的问题,初步了解潜望镜的用途,使学生对潜望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图片与文字资料,进一步了解潜望镜的形状与用途。在学生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简易潜望镜在教室里开展游戏活动,进一步验证潜望镜的作用,并产生问题:为什么利用潜望镜能从桌子下放看到桌子上面的东西?潜望镜内

5、部是什么样的?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设,继而进入“解暗箱”环节,将简易潜望镜打开,观察内部构造,画出简图,并联系镜子的知识解释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最后引导学生对本活动环节进行总结与交流,从而形成对潜望镜结构、原理、作用的整体认识,为下一步设计制作潜望镜的活动环节扫清障碍,做好铺垫。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潜望镜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了解学生课前获得的信息,摸清学生对本课内容的认知基础,启发学生针对潜望镜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将活动一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放下去,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究,教师到小组内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完成研究活动。最后组织学生进

6、行表达与交流,汇总研究信息与成果,揭开潜望镜的秘密。自由活动:教科书设计了一个活动指向:我们做个潜望镜。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制作潜望镜。教科书提供了一个学生制作活动情景图,提示了学生活动的指向-设计制作自己的潜望镜。通过设计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进一步加深对潜望镜的认识。情景图还提示了学生利用废牙膏盒作为制作材料,提示学生自己搜集合适的废旧材料进行制作,变废为宝,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本活动侧重于创意设计与实践应用,通过设计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以及探究光学原理的兴趣和动手制作习惯。二是以“玩玩我们制作的潜望镜”为活动内容。教科书呈现可一个活动情景图。引导

7、学生运用自己制作的潜望镜在教室里进行自主活动,描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我的潜望镜真棒”为引子,提示学生对自己和他人制作的潜望镜展开交流与评价,并在活动中对自己制作的潜望镜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现场改进。制作前先让学生进行创意设计,讨论制作用到的材料及制作方法,提出制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再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方案进行制作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的制作自己的潜望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使用美工刀和安装镜片时注意安全,并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与引导,鼓励学生注意分工合作,体现同学间的互帮互助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制作活动结束,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说明制

8、作的方法,交流制作过程中的收获或体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利用自己小组制作的潜望镜设计游戏活动。如:隔桌找物、隔墙寻宝、隔窗侦察等,进一步验证潜望镜的作用。在游戏中,要提示学生对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展开评价,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及时发现自制的潜望镜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完善、调整自己的作品。具体玩法教师不必限制学生,可由学生自己设计与商定,无须做统一要求。拓展活动:提出课后拓展的指向:“我们来设计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吧!”。目的在于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动手能力。“设计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这一拓展活动重在创意设计,学生不一定要做出来,因为潜望镜要实现同

9、时看到四面八方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因此,要让学生在创意设计上做文章,并将自己的创意设计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出来。可组织学生开展一次以“我的潜望镜”为主题的创意设计展览活动。板书设计:8、潜望镜的秘密光的传播路线教后反思: 清代学者陈献章有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惑是觉悟之基,抓住四年级学生所存在的质疑心、好奇心,在设计这堂课时就依据了这一特点。 一、巧设情境,引导质疑 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教学亦是如此,情来自于景,这里说的情便是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在于融情于景。 我

10、课始设景,在学生看不到的地方用潜望镜观察学生的情况,让每个学生参与这一情景的同时,也激发起他们的兴趣:“是什么让我看到他们的?”随之,引出课题潜望镜的秘密。 疑惑来源于自然,疑惑来源于生活,巧妙设计情境,疑惑便油然而生。 二、提出疑惑,自主探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疑需解才有进。在揭示潜望镜之时,我选择了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一形式,之后的教学便围绕“提问探究论证”的过程进行。讨论中,学生提出了诸多问题:潜望镜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潜望镜是谁发明的?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制作潜望镜的材料是哪些?潜望镜又有什么作用?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发下材料,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研究,自行选择问题来探

11、究。最后,在交流中寻找到疑惑之解。提出疑惑后需要的是解决,亲自寻找的答案,会变成学生真实且可贵的财富。 三、再现疑惑,联系生活 疑惑的解决,有一番觉悟,有一番长进。这个觉悟,这个长进,我用了两个活动进行知识反馈。首先请学生用配套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潜望镜,学生喜欢动手,喜欢制作,因此这个环节也给学生增添了许多的乐趣,乐趣中又不忘使用刚学会的知识,在制作过程中更新的疑惑提出解决。 课末之余,我让学生介绍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用到了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学生想到了很多:潜水艇,碉堡,隧道,超市反光镜等等,发散思维,体现出他们牢固地掌握了这一知识。解惑要有所学,有所用,联系生活能使学生开拓视野深化知识。 课堂上,学生积极思维,饶有兴致的自主探究,使整堂课顺利进行,初步达到预期效果,但也存在一些地方有待完善。究其根本在于我缺乏经验,各环节问题的掌控以及班级的掌控能力薄弱。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更明确了我今后的改进方向进一步的提高掌控课堂的能力。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惟有通过自己去实践,去反思,有心得,有收获,明了得失,才能促使自身发展。今后我仍然要以“仔细看仔细听仔细想”的准则,改善自身的教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