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4699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1.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1.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 摘要: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充分认识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社会、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全面理解贯彻大纲的目的要求。理解把握好教材,重于实践,培养学生勇挑重担,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吃苦在先享乐在后,争干重活、脏活的好作风。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劳动光荣,劳动伟大,不劳动者耻辱。劳动的方法、技巧才能掌握,劳动兴趣才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养成,光荣的传统才能继承下去,美好的未来才能实现,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才会后继有人。关键词:培养 劳动 习惯义务教育小学劳动课大纲指出:“教学目的是:通过自身服务劳动、家务劳动、

2、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和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逐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我们知道,劳动习惯是在长时间里逐步养成的,良好的劳动习惯对今后人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他关系到今后一生的幸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必须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使学生充分认识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社会、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没有劳动,就没有

3、现代化的城市,更没有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火车。高科技的电子计算机,威力无比的导弹、原子弹,人造宇宙飞船,中国古代的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无不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来的,它倾注了劳动人民的血和汗。没有劳动,就没有一切,世界将变成黑暗。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共获得了51块金牌,金牌总数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东亚病夫”一去再不复返了。这个荣誉是从哪儿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运动员们的刻苦磨练,辛勤劳动得来的。他们的辛勤劳动为祖国争了光,他们不愧是民族英雄,世界冠军。我们在教学中,日常生活中,必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及良好的劳动习惯,一旦养成,就可以终生受益

4、;如果不良习惯形成,改非易事,不热爱劳动,一生懒惰,不冻死则会俄死,残害终生。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独生子女不断增多,家长对孩子们的溺爱心里也越来越严重,他们整天泡在蜜水里,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如果不从小学阶段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则无论对他自己,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后果是非常危险的。因此,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已成为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上好每一节劳动课,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具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因此,我们要根据劳动课大纲要求,有

5、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严格训练他们,磨练他们,知难而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部在中小学课程中增设劳动课课程,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它体现了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和伟大决策,它贯彻了教育方针的正确实施,推行素质教育的又一成果,也体现了“劳动者与接班人”的迫切需求,中小学劳动课的增设给中国孩子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全面理解贯彻大纲的目的要求。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义不容辞的职责,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要使学生在书本上获取知识 ,在劳动中运用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绝不能把他们切割开。劳动习惯只

6、能从学习、实践中去理解、运用和掌握,不能侧重于任何一点,流于形式。理解把握好教材,重于实践。我们在使用小学劳动课教材时,要注意教材的内在联系,一定要掌握教材的编排规律,系统地整体地驾驭教材,发挥教材所具有的训练优势。教学时,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认真备课,讲透课文,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知识由小到多,逐步增多,切不可急于求成。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学一点,运用一点,边学边实践,在学中理解,在实践中应用。实践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和前提,良好的劳动习惯来源于长期的劳动实践和学生的刻苦磨练,知识是基础,实践为主导。在实践中,要注意讲清每次劳动实践的目的意

7、义,教给方法和技巧。教师要以身作则,讲清要点,作好示范,步骤要细,分解动作要清,以增加收获,以增强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兴趣和爱好。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在运用知识中获取技能,从而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劳动实践中应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切忽麻痹大意,减少事故的发生。在劳动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劳动工具的重要性,解放军叔叔没有武器就不能有效地消灭敌人;工人叔叔没有工具就不能生产,机器就不能转动;农民伯伯没有劳动工具就不能种地。优越的工具能提高生产效力和产品质量。因此,要教育学生在参加劳动实践中注意工具的爱护,减少损失。在实践劳动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应教育学生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互相帮助,助人为乐,克

8、服困难,去争取胜利。要培养学生勇挑重担,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吃苦在先享乐在后,争干重活、脏活的好作风。要使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劳动光荣,劳动伟大,不劳动者耻辱。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教师上几堂课或搞几次实践活动就能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实践和艰苦磨练,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要勉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经常地、持久地去努力,去学习,去接受培养,保持良好的劳动状态,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学生在实践中要善于学习,善于模仿,观察要细,从小事做起,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不厌其烦,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劳动的方法、技巧才能掌握,劳动兴趣才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才能养成,光荣的传统才能继承下去,美好的未来才能实现,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才会后继有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