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论文: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4848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体育论文: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体育论文: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体育论文: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学体育论文: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学体育论文: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体育论文: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体育论文: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造性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摘 要 体育新课程理念提倡开放式的创造性思维教学,形成生动活泼,民主和谐,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冲破常规,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敏捷性、独特性。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大潜能。关键词 创造性思维 体育教学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带有创见的思维。通过这一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能产生出新颖、独特的东西。创造性思维一般要求个体具有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主动性。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1、运用各种教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

2、的教法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行为,关注学生变化。1.1借助直观教具和多种媒体借助直观教具和多种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创新兴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和学习密切相关。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灵感的源泉。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还会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去探索,去创新。“多种媒体教学”根据思维科学关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叉进行和谐发展的原理,启发学生通过各种形象化教学媒体的观察、思考,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感知教材。教师通过教具、CAI直观而形象的手段,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激趣的氛围,激发学生探索、创新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过障碍”库库课时

3、,教师运用课件,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怎样越过一个个险阻,相互团结协作最终得到胜利。让同学们在过障碍中学习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想出各种办法突破障碍,到达胜利的彼岸。1.2启发诱导性“启”就是开启、启迪,“发”就是生发、发展,“诱导”就是劝诱教导、引导。在某种程度上含有教师的指点、启迪、点拨、点化开窍、开发思路、蕴含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主动活泼学习精神的发挥,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欲掌握动作要领,理解动作概念,必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就必须通过学生正确有效的思维来完成。教师的讲解不能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不能简单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应精心设计能激发学生创

4、造思维的各类问题,对全班学生产生乐于思考的感染力。例如:在兔子舞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传授基本动作,然后在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教师像导读那样,提示学生两个人是怎样“跳”的呢?在基本跳法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一种跳法,继而教师可以提示学生转身又是怎样“跳”的呢?教师这样连续的启发诱导,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可以构成发展学生思维的阶梯。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1.3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是创造思维的综合组成部分,逆向思维就是从常规思维的反面去思考。而一般正常的体育教学规律是正确的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而有目的地从正确动作的反面或错误动作开始,让学生思考,学生有迫切解谜的心理,

5、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例如:教“前滚翻”时,教师用一方木块作滚动实践,当然不会滚动,抓住这一时机,启发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学生不难想到,圆形物体容易滚动,人体团得越圆越易滚动,悟出了前滚翻正确的动作原理,从而在逆向思维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捷径,促进了逆向思维能力的发展。1.4想象训练法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又是思维活动中最见活力的一个方面,想象过程又受抽象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和支配,因此,想象训练可促使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状态,又是思维训练最为直接具体的技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离开想象不可能取得成效。想象有利于打破思维的定势,开启学生想象力方面,采取以下两种形式:1.4.1用准

6、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例如:在教学“投掷小沙包”时,用“投时身体似弯弓,沙包空中如彩虹”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作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1.4.2利用原形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应用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例如:在教标枪出手动作时,身体姿势,可比作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

7、满弓的道理。教师把一根竹片比作身体,在它的一端放一小石子,将竹片弯成“满弓”,然后放开有石子的一端,这时小石子在竹片弹力的作用下飞了出去,并且在不超过竹片弹力限度的情况下,竹片弯得越大,弹力越大,小石子飞得越远。再如讲“立定跳远”起跳原理时,可用压缩弹簧作类比,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从类似和类比中探求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创造欲望,逐步培养想象能力。2、树立榜样,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首先要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对体育的兴趣是积极掌握运动技能的必经之路。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乐知就是指对事物怀着浓厚的兴趣的求知。兴趣能给人无限动力,不但能使人全身心地投入

8、从事的工作,而且能激活学生深藏于记忆中的表象,使他们从固有的旧习和惰性的制约中解放出来,并从中提取鲜活的因子进行优化与综合从而创造出具有超越性的新形象,促进动手欲望。使学生有主动性、有表现欲从而推动求知欲、创新欲,促进养成创新思维的形成。并使学生由被动型的学习转向主动型。要激发兴趣,树立榜样十分重要。体育是一门造型艺术,艺术体操等能刺激人的视觉感受,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树立的艺术作品的榜样是有鲜明特点,能十分引人入胜(如教师在课堂上用十分娴熟的动作精彩的表现,舞出一个生动的形象或迷人的情景),无疑对学生是具有强烈的吸引和感染力的。比如体操课中,教师的体型展示和教师武术中的刚劲力道,

9、会把学生带进一个无尽遐想的意境之中,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这样就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这种急于表现的冲动就激发了学生的强烈的主动性,学生在动手表现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创造想象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创新能力发展。因而,树立好的榜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主动性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3、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深长敏捷性所谓思维的敏捷性,就是问题能快速思考,在转瞬之间便把应该想到的内容思考完毕,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思考问题能做到合情合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思考问题的速度虽快但不合情理。这样的快其实是浪费时间,因为它没有实际意义。思考问题虽合乎情理,但反应迟缓,显然是思维质

10、量不高的表现。所以两个方面全都达到,才可称这为思维敏捷。所谓“创设情境”,是指教师运用语言描写或其他形象手段,把某种情形、某种景象表现出来,使学生宛如身临其境。在这样的条件下,请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就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敏捷性的训练。如体能训练教学中,教师用情景形式向学生讲述:04年12月印度洋大海啸中,灾难造成的死亡人数有数万人,另有大量游客失踪,我军纷纷出动军力救援灾区某部队三连,接到上级紧急命令。给学生创设情境,师生共同扮演角色,全体同学扮演战士,各排头为排长,各排的2、10号为班长,老师扮演连长。通过这样一个情境,自制教具,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快速思考,在转瞬之间培养快速解决问

11、题的能力。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实际上把学生领入了一个特定的情境之中。这时学生们由于仿佛置身那个场景中,因而会积极而迅速地展开思考,并将思考所得运用出来。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场合,学生兴趣加浓,这种训练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4、冲破常规,训练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思维的独特性即改变习惯思路,摆脱思维常规,寻求新颖而独特的认识。思维独特性的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不受思维定势影响,养成善于独辟蹊径,寻找新变的思维能力。进行此种训练,关键是引导学生跑出通常的思考范围,改变通常的思维方式,重在示“变”。当思维冲破习惯性范围,常规限度时,创造性的思维成果就会随之而生。例如:我们平时那种传统教育,都是以教师带动学生

12、练习,学习成了一种机械性练习。相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导演者,我们对学生说:“谁能给我们示范一下正确的垫球受型?”、“还有没有其他两个人一起跳兔子舞的花样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由浅入深,层层进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摆脱常规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5、认真进行课堂评价,鼓励学生思维的创新性要让学生大胆创新,玩出新意,秀出自己的个性,教师也要重视对学生课堂创新方法的评价,肯定学生“与众不同”的设计。如对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做技术评价时,对动作技术纠正从轻评价,而着重表扬其技术的创新性,具体落实到某一点,给学生一些启发。对学生大胆新鲜的玩法、想象应多加鼓励,即使不恰当或不准确,都不要一概否

13、之,更不能为此批评学生,而应了解学生的具体想法,提出合理建议。千万不能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来约束他们的肢体表达。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得到保护,创新的兴趣才浓厚。教师除了自己评价动作技术外,也可以让学生自评、互评。叶圣陶先生讲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每一处修改一定要说出个所以然。自己修改不限于课内,要使学生养成习惯,无论写什么都要修改,把修改看作一种思想过程。体育也是一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他们在评价过程中就会更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了运动的信心。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多变的世纪,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我们已无法用过去所学的知

14、识,教现在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人才和学生的实践能力。体育教学中的思维练习,易于诱发和促进学生迸发想象与创造的灵感。在身体运动中,大脑右半球对运动事物的认识和发现,比在静止时速度更快,更鲜明,更具体,在运动时,大脑神经会常受到刺激、容易产生兴奋,增强条件联系,从而促进认知系统的开拓和发展。身体运动对体内的血流量和大关节神经细胞的工作状态具有最佳的调节作用。体育新课程理念提倡开放式的创造性思维教学,形成生动活泼,民主和谐,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冲破常规,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敏捷性、独特性。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大潜能。参考文献:1、祝蓓里体育心理学新编1995年11月5第一版2、逯天胜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例谈 4、叶奕乾心理学1996年3月第一版3、李芬作 李凤彦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5、孙民涛论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