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创造性运用美术材料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幼儿创造性运用美术材料的实践研究.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班幼儿创造性运用美术材料的实践研究泗泾中心幼儿园 杨益 摘 要创造性运用美术材料是创造性美术活动中的一种途径和手段,该实践研究更多指向教师的指导和幼儿的实践探索。“创造性运用美术材料”实践研究的过程,能有效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还能不断碰撞出无穷的创新思维。其次,中班幼儿在日常的美术活动中对常用的美术材料的特性和使用特点已经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但思维还没什么定势,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由此,本文就是立足幼儿园现有的美术材料,根据这些材料的材质、特点和效果,进行的功能上的拓展和重组,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幼儿为“本体”,以充分挖掘和调动幼儿想象、创新、求异的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意
2、识为最终目的的实践研究,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真正地“动”起来。关键词创造性运用美术材料一、研究背景课程纲要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及接受相吻合。”课程指南中还指出:“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提供,既要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让每个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得各种有益的经验。”这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基本的理论依据。针对本课题中关于“创造性运用美术材料”的研究内容,通过网络、书籍、杂志等途径查阅了许多相关的研究报告与经验成果,有很多涉及“利用美术活动开展创新教育”的实践研究,但是以幼儿为“本体”,以幼儿操作
3、材料为研究的课题,即“幼儿美术材料创造性运用”为切入点的实践研究成果与案例并不丰富,关于“材料运用”的研究多侧重于对生活化材料的开发和创新运用,以及以“材料”为载体培养幼儿创造力。分析这些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时,结合本课题中关于美术材料创造性运用的研究重点与方向,我们发现当前美术活动中美术材料创造性运用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单一的材料运用方式未能有效调动幼儿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美术活动是一种操作教育,是以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单一的材料运用方式导致幼儿新奇、好动的心理得不到满足,幼儿创新的欲望和兴趣似昙花一现,不能持久。其间,教师也在不断通过
4、各种方法来改善目前出现的问题,采用最普遍的方法就是扩充现有的美术材料,但是实践证明,单一的扩充美术材料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还会出现幼儿对材料特性了解不足产生的浪费材料和时间的问题,对幼儿这个学习“主体”来说,只是停留在学习使用和简单重复地练习,缺少对材料本身特性自主探索的过程。当前美术材料创造性运用的实践呈现一维性。开展创造性的美术活动是开发幼儿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力的卓有成效的途径,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美术材料的创造性地运用就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当前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主要是对一种材料在使用的方法上进行拓展和创造,这些对于已经掌握较丰富的美术经验的幼儿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幼儿美术教
5、育包括三层含义:首先,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教育。其次,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是以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最后,幼儿美术教育是一种操作教育,是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也是感受和创造没的过程,幼儿需要手、眼、脑的协调活动,他们需要用脑去想象、理解和加工审美意念,用语言表达感受,用手操作材料等。创造性运用美术材料就是将这三者有机整合,立足幼儿园现有的美术材料,根据这些材料的材质、特点和表现效果,进行的功能上的拓展和重组。最重要的是,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些绘画基础,对常用的美术材料的特性和使用特点已经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但思维还没什么
6、定势,最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这点正是最宝贵、最难得的。依据以上中班幼儿所呈现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充分挖掘和调动幼儿想象、创新、求异的能力和多角度思维的意识为最终目的的实践研究,具有现实的可能性。为此,根据中班孩子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课题中班幼儿创造性运用美术材料的实践研究,并确立了以下研究目标:(一)通过幼儿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的实践研究,优化幼儿美术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二)通过实践研究,提升教师设计美术活动中材料运用的意识,优化教师的组织和指导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二、关键词概念界定创造性运用美术材料:是以美术材料为载体,通过教师有目的
7、地设计,探索在美术活动中美术材料的创新表现和组合表现形式,使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积极主动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乐意大胆尝试艺术的表现方法,在感受色彩美和形式美的同时大胆创新。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4-5岁的中班幼儿2、研究的时间:2012年1月2013年7月3、研究方法:(1)文献法:指通过查阅、搜集、整理、分析已有的文献资料,以了解教育事实,探索教育现象和规律,借助专家学者的理论与经验,为课题研究提供指导、借鉴的依据,是一种过程性参阅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2)案例法:是呈现教师教育实践工作中点滴感悟、体会和审视自己教育行为,进行行动策略反思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教师对确定的研
8、究对象,经观察“实录”的分析与研究,有利于调整教育方法和不断积累教育经验,实施个体化教育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3)经验总结法:指教师运用教育科学的普遍原则和美术教育研究的技巧,对自己积累的教育经验、经验事实的教育规律,经去粗取精、分析归纳、总结概括,将感性工作经验提升为理性分析认识过程的教育实践工作经验总结。四、研究内容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明确指出:“课程实施强调活动性和体验性。强调活动的教育价值,注重活动的过程体验,优化教与学的方式。”美术教育家勒温费尔特说过:“儿童只要被给予充足的时间、帮助,获得与创造性材料接触的机会,而不被强迫接受成人的模式和规范,那么每个儿童都能成为艺术创造的能手
9、”。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些绘画基础,对常用的美术材料的特性和使用特点已经具备基本的操作能力,但思维定势比较少,不受外界影响和束缚,往往会出现异想天开的现象,这正是最宝贵的。在研究内容上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一)幼儿美术活动中一种材料的创造性使用的方法。如挖掘和利用炫彩棒的多种方式的运用产生不同的美术效果,促进幼儿创造性运用美术材料的能力。(二)幼儿美术活动中不同类型的美术材料组合运用的策略。如材质性质不同的美术材料探索在组合中的方法、策略,使其体现材料的最大价值和特点,提升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三)教师指导幼儿尝试材料创造性使用时的注意点。如怎样通过辅助材料的提供来发挥
10、美术材料的多种特性,教师在引导幼儿尝试探索时的物质准备等。(一)教师组织和指导策略体现四个特点、三大要点、三项原则。正确认识教师在幼儿探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保证不断形成一种尝试、探索、再尝试、再探索良性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同样处于一个探索与积累的过程,并且这些探索和积累是之前于幼儿的,能为幼儿探索尝试起到一个借鉴和指导作用的。而这些指导策略首先要符合孩子的需要和特点,是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一个孩子喜欢的美术活动应该具备四个特点:1、趣新奇、好玩2、巧省力、效果好3、美有美感4、术与美术相关的能力而在美术活动中幼儿与材料互动必将经历的三个阶段:初期:摆弄玩耍;中期:探索使用;后
11、期:创造表达。对应三个阶段老师的指导要点:1、摆弄玩耍帮助幼儿确立规则2、探索使用不断肯定幼儿的发现3、创造表达引导幼儿利用现有能力和经验进行创造性表达,从无意走向有意除此之外,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喜欢玩、乐意玩、善于玩”的天性,让孩子在探索材料、大胆创作的过程中实现玩的价值,那么怎么玩起来?要注重三个原则:1、新颖的有变化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玩的兴趣。2、操作方便,容易使幼儿获得成功体验的材料最能激发幼儿继续玩的兴趣。3、生活中幼儿熟悉的物品易引起幼儿玩的兴趣。策略一: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为幼儿有兴趣探索铺路造桥在幼儿探索初期我们在材料的选择上着重抓住“美”为标准:1、色彩控制法即通过控制彩
12、色浆糊的颜色,选择三原色和相似色来感受色彩之美。2、整体再创法即通过教师提供创作的轮廓,幼儿添加的方式来完成。活动初期,我们提供了彩色蝴蝶的创作活动,让幼儿在挤一挤、压一压、揉一揉的过程中,感受色彩的变化,浆糊与颜色融合,使颜色有了厚重感,创造了不一样的效果。而随着幼儿创作经验的积累,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自主设计轮廓进行创作表现,体现成功的乐趣。案例一:让颜料变得有厚度彩色浆糊巧制作浆糊一直是孩子们在美工活动中经常使用的辅助材料,功能仅限于黏贴,当它与颜料结合在一起后就会创造出神奇。彩色浆糊的创作不局限与任何一个中班的主题活动,因为创作的模板可以根据主题的需要灵活替换,如开展“美丽的春
13、天”的主题时,教师可以提供花朵、大树等轮廓;如开展“动物”主题时,教师可以提供蝴蝶等造型,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自主建构主题,满足创作的兴趣。教师提供的材料: 裱花颜料 作品半成品轮廓幼儿作品: 蝴蝶飞飞 彩色面具策略二:经验重组,搭建挑战空间随着幼儿对这种新的创作工具和材料的组合运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在探索后期我们对幼儿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创作背景的拓展,从前期的教师提供转为幼儿自主建构,在内容上进行拓展,如脸谱、风筝等这些对称创作的内容都能满足幼儿表现地欲望。2、创作材料的探索,幼儿通过自己制作彩色浆糊来探索浆糊和颜料的比例不同对创作效果的影响,不断积累材料组合的经验。
14、当然,此时教师并不是无事可做,如果说前期教师是幼儿创作探索的引导者、支持者,那么此时教师是幼儿创作探索的激发者、鼓励者和分享者。案例二:让颜料变得有质感彩色纸浆创作纸浆制作质地柔软,可塑性强。安全无毒,无过于复杂的制作过程,原材料随处可见,但对于幼儿而言却是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孩子对多种工具表达的探索兴趣有了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中班幼儿制作纸浆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兴趣上升阶段也就是幼儿初期接触纸浆画的时候,孩子们对制作纸浆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在撕一撕、浸一浸、搅一搅中极大满足了幼儿直观的思维体验和动手操作的体验。2、情绪转变阶段由于在制作纸浆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慢慢形成的
15、过程,特别是前期纸浆撕小、搅烂的过程,刚开始时幼儿还有兴趣的支撑,但是一次活动下来,没能看到特别显著的效果后,幼儿的情绪发生了转变。3、自主创作阶段这是材料探索和创作情绪最高涨的阶段,此时的幼儿不仅积累了一定的纸浆制作的经验,而且能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进行创作表现,幼儿的体验更多的是纸浆画呈现的另一种有质感的立体塑性的特点。幼儿作品: 美丽的小花园策略分析:1、不同阶段,不同支持。在幼儿探索的不同阶段,教师给予的支持性的策略也是不同的,在幼儿情绪低落时运用激励的手段让幼儿看得见自己的努力,在幼儿探索创作时运用添加的策略实现作品的点睛之笔,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功。2、迁移拓展,契合主题。在开展纸浆
16、画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大主题活动的开展,选择适宜的内容和素材,并在其中不断提升创作的挑战性,例如在探索前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构图比较简单,易于创作的内容,如美丽的小花园,而随着幼儿创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和优化,我们可以选择主题较丰富的创作的内容,或添加背景,或增加表现情境等,不断满足幼儿对于创作本身的需要。(二)单一材料创造性运用的挖掘和拓展1、策略一:“三部曲”的指导策略调动幼儿创造性运用工具的兴趣我们都知道一种新的美术工具的熟练运用并不是单靠一次集体性的活动就能一蹴而成的,需要高低结构的活动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针对炫彩棒材质,需要幼儿不仅了解炫彩棒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还需根据其特点最喜爱操作
17、中有意识地掌控力度和水份,并对绘画步骤进行有序的思考。因此,在前期开展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就会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放任自主型就是认为只要将其投放在环境里,让幼儿任意摆弄,幼儿就能逐步把握要领,创造性地变化出许多使用方法,但结果却常常陷入乱糟糟的尴尬境地;另一种就是认为应该循序渐进的教给幼儿使用工具的方法,才能使幼儿创造性的运用,但是过多的干预又限制了幼儿创造性使用工具的机会。由此可见,一种材料能够引发幼儿创造性地使用,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引导。采用三部曲式的指导策略就能有效避免这两个极端,以“变化”为核心,有所侧重地引导幼儿探索炫彩棒多变的使用方法,既使幼儿了解炫彩棒的性能,又给幼儿创造
18、自主探索的空间,极大地充实了幼儿的绘画活动,并产生了丰富的审美效果。第一步:在高结构活动中通过介绍、演示、探索等方式帮助幼儿较好地了解和感受炫彩棒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第二步:将工具投放在低结构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摆弄和探索变化出新的使用方法,帮助幼儿积累零散经验;第三步:回到高结构活动中,通过教师精心的活动设计将幼儿积累的这些零散的经验进行分享和提升。在从“高低高”的活动形式的变化过程中,孩子对材料的探索经验也在不断出现变化和提升,真正实现在变化中创造,在变化中探索,在变化中积累。2、策略二:举一反三创设自主创作的空间教师的指导是为了幼儿更好地探索和操作,当幼儿探索出了一种使用方法后,教师就要
19、为幼儿搭建自主创作的平台。如利用炫彩棒水溶特性开展水墨画教学时,我们就根据开展的不同主题设计了不同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灵活熟练地运用工具,特别是在操作步骤和方法上不断调整,变化不同的画面效果,如在“池塘鱼趣”的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先用炫彩棒进行勾画,再使用毛笔和水渲染进行表现;而在活动“小黑鱼”的表现过程中,我们又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尝试直接用毛笔在炫彩棒上蘸取颜色进行表现等,让幼儿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更加直观地感受作品的不同直觉效果。幼儿作品: 池塘鱼趣 小黑鱼3、策略三:换一种方法,巧绘变画炫彩棒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表现方法上的变化,因为材料本身就具备了变化的可能。在开展实践的探索中,我们
20、利用炫彩棒易呈现接色渐变特点效果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结合大主题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的色彩体验教学内容。如在“多彩的秋天”的主题活动中,我们依据幼儿在主题中积累的的有关季节变化和植物变化的经验,开展了“五彩树林”和“森林里的小路”的集体活动,引导幼儿利用点彩、擦色表现的方式感受色彩变化的魅力,让幼儿在美术创作中感受成功体验,发现材料多种运用的乐趣。幼儿作品: 五彩树林 森林里的小路思考:为什么要变?1、从幼儿学习特点来看幼儿需要多种探索、学习、习得的机会。2、从幼儿的学习兴趣来看特殊的工具和材料=新奇刺激。3、从发展幼儿创造力角度来看变化能为幼儿积累多种经验。创造性运用材料,让材料的运用实现变化的过程
21、,符合幼儿学习的需要,满足了幼儿探索的兴趣,具备了实践操作的价值。(三)不同特性的美术材料组合运用的探索美术材料由于其材质不同,在美术作品呈现的效果上也就有了天壤之别,不同特性的美术材料的组合就是以材料的材质、特性和效果的正确认识和感受为前提,探索不同特性的美术材料组合运用的最适宜的组合形式,最大限度地拓展材料的运用价值,实现“艺”、“术”的统一。案例一:沙皮纸绘画(秋天的树)沙皮纸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也是非常寻常的美术材料,最早我们尝试使用沙皮纸进行作画主要是参考李慰宜老师美术导学班活动“咏鹅”,借助沙皮纸特有的触感及颜色烘托出白色蜡笔作画的效果,这种崭新的作画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带给我们耳
22、目一新的感觉。但是在耳目一新过后,带给我们一线教师的就是不断改善、不断更新的过程。活动“秋天的树”是在开展中班主题“美丽的秋天”中设计的一个活动内容,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秋天金黄色的落叶是代表秋天的一种色彩,它是秋天美丽的象征。欣赏和表现时中班幼儿对情境性有了一定的体会和感受,形成了一定的色彩协调性的观念。“秋天的树”就是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运用三种不同的绘画工具在沙皮纸上作画进行对比,分析其适宜性而开展的活动。材料优势不足作品呈现沙皮纸和蜡笔组合(1)前期已经通过一些外部资源获得了较多的使用方法、操作要点等经验。(2)蜡笔是幼儿在绘画中比较常用的工具,使用经验丰富,特别是蜡笔的材质在沙皮纸上表现
23、时力度、色彩等都比较适宜中班幼儿进行操作和体验。蜡笔材质较硬,对于一些小肌肉发展较迟缓的幼儿来说,在作画过程中力度较难把握,在绘画表现时蜡笔与沙皮纸摩擦产生的画迹过于粗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画面效果。沙皮纸和炫彩棒组合炫彩棒色彩比较绚丽,且材质与蜡笔对比较绵软,对于一些手部力度不足的幼儿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在炫彩棒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材质绵软在与沙皮纸摩擦接触时会差生大量的材屑,很多时候会堆积在一个点上,画面效果不均。沙皮纸和颜料组合(1)颜料一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绘画材料,色彩明亮绚丽,适合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美术表现。(2)从作品效果分析,颜料的厚重感与沙皮纸的粗糙感正好形成了
24、一种非常好的画面内容的层次性和立体感。幼儿使用颜料在前期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如毛笔使用的方法、颜料取放的要点,需要较好的美术常规的培养,空间和时间上的考虑相对前两种材料要更加多一些。策略分析:1、根据幼儿不同阶段的美术发展特点选择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创造性绘画表现。美术材料的选择需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美术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筛选和提供,对于刚开始接触新材料的幼儿来说,运用蜡笔和沙皮纸进行组合使用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给幼儿带来不同的美术创作的感受,但是随着幼儿对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能力与经验的丰富,适宜地选择炫彩棒、颜料进行组合表现的形式,能有效调动幼儿创作的兴趣,教师也
25、可以根据不同的创作命题进行替换。当然,最重要的是,在尝试新的组合方式的时候,教师要不断进行尝试,了解各种可能会出现的操作问题,最重要的是教师首先要探索了解哪些材料可以组合、适宜组合、如何组合,这样才能在幼儿创作时做到指导的游刃有余,胸有成竹。2、适宜适当地控制材料的数量和种类,让幼儿在创作中“动”起来。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单纯地增加材料的种类、数量以及新鲜程度并不一定能达到好的作品效果,也未必能使幼儿的自主性真正得到发挥。而在适当控制材料的情况下,给幼儿更为宽松的选择空间,让孩子真正作为活动的主体,按自己的意愿 “流动”起来,则可以使每种材料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又能让幼儿得到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带
26、来的积极体验。这个原则主要表现在蜡笔、炫彩棒和颜料的色彩的提供和选择上,教师即要有所控制(就是做到大块面的配色要求),又要为幼儿提供选择的空间(让幼儿根据自己在绘画表现中积累的一些色彩经验和自我感受大胆创作),让孩子在组合创作的过程中既能体验材料组合的乐趣和变化,又能感受组合创作的成功和美感。总之,该案例不仅在材料的不同组合上进行了尝试和探索,更多的是让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特别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虽然同是中班阶段,针对不同发展层次的幼儿,对于三种不同组合运用的使用的时机也是不同的。案例二:猫头鹰(水墨画)在“我的动物朋友”的主题的开展中,教参中罗列的“猫头鹰”这个点的内容更多
27、倾向于“初步了解猫头鹰的生活习性,在手工制作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在活动中孩子们对猫头鹰的形象特别感性,产生了极大的探索的兴趣,而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即没有太多技能技巧上的要求,又能满足幼儿表现的需要,符合中班幼儿“对作品的造型和设色,构图以及一些情感有所理解和表现,幼儿喜欢把作品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讨论”的美术发展的特点。前期我们利用炫彩棒水溶的特性开展了利用炫彩棒模拟水墨画的活动内容,让我们在探索创作中充分感受到了“变化”的乐趣,此外幼儿通过集体美术活动已经基本掌握了水墨画的特征和表现方式,但是黑白水墨效果只是在短期内带给幼儿一种新的视角和感受,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色彩的体验更能激发幼儿美
28、的憧憬。因此,我们开始尝试将黑白水墨与炫彩棒效果加以融合表现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当幼儿利用深墨和浅墨创作好大部分的画面后,教师有目的地提供炫彩棒色调供幼儿自主选择添画情境,如幼儿可以用绿色添画树叶,这样的尝试既能让孩子更好地感受水墨画与炫彩棒融合带来的视觉上的效果,又能给孩子一个自主操作的空间,体现自主意识。幼儿作品: 前期水墨与炫彩棒的组合 后期水墨与颜料的组合策略分析:1、随时把控、灵活调整。其实在活动中将两种工具进行组合的初步的尝试,教师的可控性还是比较高的,但是随着幼儿对工具材料熟悉的程度和把握的能力,我们也可以尝试让孩子对这两种材料进行更丰富的表现,可以根据自己表现内容的需要,即可
29、以用水墨进行表现,又可以利用炫彩棒进行模拟创作等,方法更加灵活和随意,让幼儿在创作中进一步提升工具创造性运用的价值和魅力。2、方法迁移、体验成功。当幼儿已经熟悉了解这种组合的方式和表现特性后,我们就可以及时调整组合的内容,将炫彩棒进行替换,引导幼儿用颜料添画背景,感受不同材料组合效果的丰富性,让幼儿学会用已有的工具材料组合创作的经验和方法进行迁移表现,发现创作中的美。总之,幼儿的创作需要教师提供适宜的空间、材料和积极有效的策略支持,活动“猫头鹰”就是以幼儿主题活动为线索,以幼儿的主题经验和兴趣为依托,以中班幼儿美术发展的特点为依据开展的一次探索和尝试,为我们开展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的一个不断发
30、展变化的过程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和借鉴模式。五、研究成效(一)研究促进了幼儿的多元发展1、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能更好地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持久探索的兴趣。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是创造性美术活动中的一种途径和手段,它不能等同于创造性美术活动,创造性美术活动指向于活动目标,而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则更多指向教师的指导和幼儿的实践探索。而“创造运用美术材料”的尝试、探索、再尝试、再探索的美术过程将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不仅能有效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还能不断碰撞出无穷的创新思维。2、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能有效丰富美术教育活动实践内容,优化效果。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打破现有美术活动中关于工具运用的固定思维方式,
31、拓展了现有美术材料运用的方法,丰富了美术教育活动实践内容,让教师和幼儿发现同一个命题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去表现,而同一种工具材料根据其特点又可以变化出不同的表现方式,不同的工具材料又能根据其展现的不同效果进行重组,发挥材料的最大价值,优化美术表现效果,这是本课题的意义所在,是真正为幼儿所用。3、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对幼儿创新素养的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幼儿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培养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会深深地铭刻在幼儿的头脑中,并且长期地影响着幼儿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才是幼儿美术教育的最大价值所在。“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就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在这
32、个过程中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积极互动,整合各领域的经验,调动各种感官,激活身体中每一个创造的思维。在这个探索、创造的实践过程中唤醒了幼儿创新意识,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创新情感,发展幼儿初步的创造和表现美的能力。(二)研究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1、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让教师不断优化活动材料的有效使用方式,优化对美术材料的设计与运用,提升设计与组织美术活动的有效性,并积累相关实践经验,发展教师专业素养。2、在“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实践研究中,更加凸显了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教师通过实践研究,拓展了创新思维的多样性,锤炼了教师创新能力,进而发展教师的创新素养。(三)研究丰富了同行开展创造性
33、美术活动的途径和资源借鉴。1、在开展“美术材料创造性运用“的实践研究中,教师将实践的活动方案、案例和指导策略进行整理和汇编,并通过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幼儿园资源共享平台进行分享,发挥实践研究的辐射功能。2、此外,我们还根据整理和汇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细化,对刚开始尝试借鉴和使用的教师运用操作建议的形式帮助其选择适宜的途径、组织形式和手段,开展实践,如哪些活动适宜在专用活动室分组开展,哪些活动适合幼儿进行个别化探索的等等,提升研究成果借鉴和使用的有效性。六、后续思考经过了教师对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的实践研究,在后续的工作中教师不但要继续探讨、运用这些指导策略和方法,还应加强对活动内容的选择、环境与
34、材料的提供,深入研究,不断尝试和创新,特别是在实施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时,教师必须不断地观察了解幼儿的反应,从幼儿实际出发,符合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创新素养。在孩子方面,在引导幼儿探索美术材料创造性运用的过程中学会积累经验,并能产生不断开拓思路、努力超越自己的创造氛围,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美术材料的创造性运用带来的无限的可能和想象。七、参考文献1李慰宜. 幼儿绘画教学活动设计.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2李慰宜. 2-6岁儿童绘画活动指导.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3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4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学前教育纲要指导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6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07朱家雄等.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8姚梁. 关于创造性幼儿美术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