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背景下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几点想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背景下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几点想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主题背景下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几点想法【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科学教育活动现状的不足之处,就如何从幼儿身边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入手,结合二期课改的理念挖掘幼儿喜欢感兴趣的科学主题活动内容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活动内容;热点话题;生成一、引言没有发现就没有探索、没有创新。21世纪需要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人才。科学教育活动为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提供了路径。让幼儿学习自己观察,自己动手,培养幼儿敢想敢做的良好素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广泛地接触和认识周围的环境,通过自身的感知和操作,获取粗浅的科学
2、知识和经验,开阔眼界,掌握学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幼儿科学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并通过幼儿一系列的自主探索、实践操作,满足幼儿探索欲望,发展幼儿个性、能力,从而激发幼儿对自然、社会的兴趣和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幼儿主动学习、敢于探索、乐于合作、大胆创新的精神和科学的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周围环境或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如感知、观察、操作等,主动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周围科学活动的存在,学会对各种信息的收集、思考和判断,从而促进思维、实践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幼儿更形象地感知具体物化的科学技术,为其今后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科学技术打下基础。从
3、目前的一些科学教育活动内容来看,有许多内容涉及的范围广,且较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那么,如何从幼儿身边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入手,结合二期课改的理念挖掘幼儿喜欢感兴趣的科学主题活动内容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感触和体会。二、引导发现感受身边的科学活动内容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教育是为了完美的生活”。由此可见,教育目的的本质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人们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而科学教育内容充满我们整个生活空间,就在我们周围。所以,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身边的科学教育契机,尽可能多地创设动手操作机会,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生成活动;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4、解决问题,从而感受身边的科学及科技对自身的影响。 如:在进行“我是中国人”主题中,我发现幼儿对“中国的四大发明”很感兴趣。我们就大胆地尝试把主题融入到区域活动中,在游戏中进一步地激发孩子的主题情感。在区域活动的探索角里我为孩子提供了“纸浆制作花瓶”、“废旧材料制作焰火”、“橡皮刻画”等内容,让孩子在玩中了解我国的古代的四大发明,并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古代四大发明的理解。在语言区中让孩子尝试印刷 “古诗”,幼儿通过把每一个汉字进行排版编成一首首自己熟悉的古诗;在图书区中提供了一些有趣的图书、图片,让幼儿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者的故事;发动家园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图案的蓝印花布以及蓝印花布制作的东西
5、,并进行环境创设,在表达表现区中为孩子提供白布制成的围巾、手帕等,让孩子在印印、染染中尝试制作蓝印花布,体验其中的乐趣。整个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主题的色彩。使幼儿感受到科学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体验它给我们人类生活带来方便和幸福,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三、及时把握孩子的热点话题十月一日国庆长假过后,孩子们最热门的话题是这几日自己做了些什么,到了哪里去玩。随着孩子的兴趣点提高,我们很自然地从“欢腾的国庆节”进入到“旅游去”这一主题。在仔细聆听孩子的对话中我了解到他们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外地探亲、游玩;有的到上海的某些公园、旅游景点游玩,而且还拍了许多照片,于是我就开始收集照片,孩子们的兴趣越来
6、越浓,家长也非常地配合,他们把孩子从小到大到过某些地方游玩的照片陆陆续续都收集来,我惊讶地发现,孩子虽小,但他们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游玩经历。于是主题“旅游去”就伴随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在互相交流中孩子们突然对山上的缆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就组织孩子们一起收集有关缆车的资料、图片,讨论自己对缆车的认识,分享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胆子变大了,“说”的能力水平提高了,思路也渐渐开阔了。区角活动中还积极尝试设计、制作“我喜欢的缆车”。四、引导生成有趣的科学活动内容作为老师既是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当幼儿的生活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要懂得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
7、和需要,为幼儿创设宽松、平等的开放式环境和提供丰富的必需材料,鼓励他们进行大胆探索表现,指导或生成符合幼儿天性的活动内容;并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对幼儿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大班主题活动“美丽的风筝”,就是我和孩子们在进行“春天”的主题谈话活动中生成的。主题产生的背景是:双休日孩子们在公园游玩时,看到公园门口卖的风筝,各式各样,非常漂亮。在公园的草坪上又看到许多人在放风筝,觉得很有趣。有的孩子的父母也给他们买了风筝让他们放。那段时间孩子们异常兴奋,表现出对风筝极大的兴趣,经常在一起互相议论:“风筝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风筝是怎么做的?为什么风筝都有尾巴?为什么人们要
8、放风筝?” “风筝是不是真的那么好玩呢?”看着孩子们向往的眼神,一个大胆地设想在我心中产生,何不让孩子与风筝进行一次“接触”呢!于是我就及时地抓住了孩子们生活中的兴趣点,和孩子们一起创设环境、提供丰富材料,并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体验、尝试和发现,尽量多地去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科学教育内容,于是我就进行了第一次的集体教学活动“美丽的风筝”。通过让孩子们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风筝和讲述自己的发现,帮助幼儿将个人的零散经验转化为整体的经验。同时我们还对同一类、同一特征的风筝进行了归类。活动中我们不仅使孩子们知道了风筝的形状、图案是对称的,还了解了风筝来源。又通过放风筝游戏,让幼儿再一次感受到风筝上天的美,
9、在感受美丽风筝的同时,还引导他们大胆探索风筝放飞时所包含的一些科学现象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现,通过自己的观察、操作、探索,获得了许多风筝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探索活动孩子们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得到了不断提高,还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探索兴趣。五、给幼儿充分操作、实践的机会 操作是幼儿动手摆弄、操作各种材料,反复进行探索的一种过程。幼儿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对某一事物的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每一次的科学探索活动过程中或课后,我都会为幼儿提供制作的机会,比如:用筷子、纸、线等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力量;几面镜子、纸屑等材料制作万花筒;用纸杯、线制作传声筒,做回声实验;用竹签、一次性筷子、线、铅丝等制作风筝的骨架等等。利用科技小制作不仅有利用幼儿的科学启蒙,训练幼儿的动手制作能力。还多方面、多角度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创造动机和兴趣。幼儿在制作中获得了更多的知识经验。 总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开展一定要根据幼儿的需要,合理、灵活、充分地运用各种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促进幼儿科学态度的培养、科学知识经验的获得、科学方法能力的提高和科学行为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