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 石红娟.ppt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5641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遗产 石红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世界遗产 石红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世界遗产 石红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世界遗产 石红娟.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世界遗产 石红娟.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遗产 石红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遗产 石红娟.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世界遗产,班级:2008级(4)班学号:200875000425 姓名:石红娟,主要内容,世界遗产的定义 世界遗产的申报和评定世界遗产的分类及标准中国的世界遗产著名的世界遗产欣赏世界遗产的保护及其必要性,世界遗产的定义,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狭义的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广义概念,根据形态和性质,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遗

2、产。中国于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自1987年至2009年7月,中国先后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38处,其中文化遗产25处、自然遗产7处、自然与文化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数量居世界第三位。此外还有列入“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处,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世界记忆遗产4处。,世界遗产的申报,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世界遗产的申报需要完成个步骤:、一个国家首先要签署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保证保护该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为缔约国。、任何缔约国要把本土上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出一个预备名单。、从预备名单中筛选要列入世界

3、遗产名录的遗产。、把填写好的提名表格寄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检查提名是否完全,并送交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评审。、专家到现场评估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情况。按照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标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上交的提名进行评审。、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提交评估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的名成员审查提名评估报告,并向委员会提交推荐名单。、由名成员组成的世界遗产委员会最终决定入选、推迟入选或淘汰的名单。,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

4、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考察,主要由该委员会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保护联盟(IUCN)组织专家进行。前者总部设在巴黎,成立于1965年,是国际上唯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的非政府国际机构,有80多个国家会员和4500多名个人会员;后者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于1948年,原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宗旨是促进和鼓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永久利用,成员包括分布在120个国家的富方机构、民间团体、科研和保护机构。两者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分别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进行考察并提交评价报告。

5、,世界遗产的分类及标准,世界遗产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和文化景观。一.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主要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标准:(1)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问。(3)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4)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6)与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

6、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和实质的联系。,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 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二.自然遗产 标准有:(1)构成代表地球现代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 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3)独特、稀少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三.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一般来说,文化景

7、观有以下类型:(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2)有机进化的景观.(3)关联性文化景观.,耶路撒冷旧城及其城墙,敦煌莫高窟,印度的泰姬陵,四.其他形式的世界遗产 1.线性遗产。如我国的京杭大运河、丝绸之路、奥地利的赛莫林铁路、印度的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2.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3.世界记忆遗产。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文献遗产。目前,我国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有纳西东巴古籍文献等项。4.世界农业遗产。世界农业遗产保护项目将对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胁的传

8、统农业文化与技术遗产进行保护。5.世界湿地遗产。国际湿地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2009年,湿地国际联盟组织正式开展了对国际湿地纳入世界遗产保护战略的范畴,目前已经在中国计划开展湿地世界遗产评估的项目有青海湖、洞庭湖、泸沽湖等湿地。,中国的世界遗产,截止2009年6月,中国已有38处世界遗产。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5处,世界自然遗产7处,文化和自然混合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文化遗产】(25处)1.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北京,1987.12)2.长城(北京,1987.12)3.敦煌莫高窟(甘肃,1987.12)4.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沈阳故宫(辽宁),2004.7)5.秦始皇陵

9、及兵马俑坑(陕西,1987.12)6.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1994.12)7.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山东,1994.12)8.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1994.12)9.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1994.12)10.丽江古城(云南,1997.12)11.平遥古城(山西,1997.12)12.苏州古典园林(江苏,1997.13.颐和园(北京,1998.11)14.天坛(北京,1998.11)15.大足石刻(重庆,1999.12,16.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清东陵(河北)、清西陵(河北),2000.11;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2003.7;盛京三陵(辽宁),2

10、004.7)17.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2000.11)18.龙门石窟(河南,2000.11)19.都江堰青城山(四川,2000.11)20.云冈石窟(山西,2001.12)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2004.7.1)22.澳门历史城区(澳门,2005)23.安阳殷墟(河南,2006.7.13)24.开平碉楼与古村落(广东,2007.6.28)25.福建土楼(福建,2008.7.7)【自然遗产】(7处)1.九寨沟(四川,1992.12)2.黄龙(四川,1992.12)3.武陵源(湖南,1992.12)4.三江并流(云南,2003.7)5.大熊猫栖息地(四川,2006

11、.7)6.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林(云南)、荔波(贵州)、武隆(重庆),7.三清山(江西,2008.7.8)【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1.泰山(山东,1987.12)2.黄山(安徽,1990.12)3.峨眉山乐山(四川,1996.12)4.武夷山(福建,1999.12)【文化景观】(2处)1.庐山(江西,1996.12)2.五台山(山西,2009.6.26)【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4处)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记忆遗产】(4处)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清朝内阁秘本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清代大金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纳西东巴古籍文献(云

12、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巴文化研究所),黄山风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苏州园林,1985年,苏州园林即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记载,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四大名园”与同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网师园、环秀山庄、艺圃、耦园、退思园一道,构成苏州园林的杰出代表。,(沧浪亭 狮子林),(拙政园 留园),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云冈石窟 福建土楼),著名的世界遗产欣赏,意大利

13、的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坐落于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教堂长158米,最宽处93米。塔尖最高处达108.5米。总面积11700平方米,可容纳35000人。,波拉波拉岛,埃及的金字塔,世界遗产的保护及其必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有遭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而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毁灭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一些国家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不是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投入,而有些国家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使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于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保护这些珍贵的世界自然及文化遗产。,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