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做一名心中装着糖果的教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谈《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做一名心中装着糖果的教师.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也谈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做一名心中装着糖果的教师这学期,为提高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学校倡导读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于是四块糖果的故事引起了很多教师的兴趣。一次,一位同事说:“唉,真是世风日下呀,我班的淘气鬼小明老犯错误,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不改。这不,今天他又扯了前面女同学的辫子,闹的小女孩大哭,全班大乱。我想实在没招了。用用陶先生的绝招吧。谁知发完糖果之后,他竟然跑到教室里说:瞧,老师也拿我没办法吧。他还发了我一块糖果呢!你们说,教育家的话也不一定管用。过时了!学习也没有用呀。”“是呀,我也做过这样的事情。前几天,我班的小霸王单工动手打了一个同学,虽然他有理由那个同学无意之间碰了他。
2、但我还是很生气。本想照老习惯先批一顿,再叫家长。后来想,别叫了,叫来也是老样子,不能起根本作用,还得费时费力费感情与家长交流,徒添苦闷。于是学陶先生的样子给了他一块糖,你们知道他怎么说?他的回答差点没让我吐血!他说:老师,我不吃糖。妈妈说吃糖牙齿会生虫子!”“哈哈哈”听着同事们的闲聊,我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翻开陶先生的著作,打开那一页,仔细阅读,希望从中品味出故事背后的东西。故事中讲: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遂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
3、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有正义感。”王友哭了,说:“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虽然以前对这个故事也有所了解,但当时只是觉得陶先生有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而已,没怎么入心。再次品读,却读出以前不曾领略到的意味。陶行知的“四块糖果”其实是一种境界很高的教育艺术,它带给
4、我很多的启示:一、重要的并不是糖果陶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批评教育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行为,可贵之处不在糖果本身,而在于陶先生的育人思想。他只是借助糖果走进学生的内心,实施自己的教育。在这里,糖果只是一个达到他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媒介。这种媒介可以是糖果,也可以是笔记本或者是学生喜欢的玩具等等等等。关键要素不是物质因素而是教育者的教育意图。二、透过糖果看本质那么透过糖果我们能看到什么呢? (一)处理问题的时机批评学生,抓住处理问题的时机是成功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遇到问题如果当时解决,可能会因批评者带有情绪的因素,多了一些主观的东西,而致使批评不够恰当。在学生看来因为他的情绪也不够冷静,不
5、够理性。所以会出现因心里惧怕而认识不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只是为了承认而承认,不能引起心灵的震动;所以以后的时间内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会发生有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不够服气而进行言语顶撞的现象。这样不仅不能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留下遗憾。而陶先生让学生到放学后到他的办公室去,这样就给了学生冷静思考自己问题的时间和反思自己行为的时间,同时,也给陶先生自己一个调查事情真相、用教育者的情怀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准备时间。如果当时就给他糖果,说不定王友还认为自己做的对,校长在表扬他呢。也许以后他会成为一个用武力解决问题的“莽汉”。(二)批评的层次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要想让学生
6、真心地接受批评,光靠大道理或者苦口婆心的喋喋不休是不行的,婆妈的语言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即使学生明知道自己错了,也不承认错误。批评也得讲艺术。1、关注学生心理我们经常听家长对我们说:“老师呀,你使劲管就是,孩子就听老师的。我们要说他什么了,他总是说:老师就是这么说的”。这透露出孩子的自尊意识。在团体中,学生是有自尊的,他在家可以穿裤衩甚至光屁股,但出门一定穿得板板正正。看到学生犯错,教师切记不要当众呵斥、批评,而是给学生保留面子,这样学生会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一名学生被当众批评的次数过多,他就会显得麻木,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态度,这样对学生进
7、行教育就比较困难了。 2、针对问题谈问题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批评学生切记新帐老帐一起算。劈头盖脸一顿猛批。有的老师批到最后都不知道因为什么进行批评的了,这样除了增加学生的不信任感,对于问题的解决不能起根本作用。所以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全盘否定,而是从他的 “闪光点”切入,像陶先生这样,由表扬学生守信入手,走进学生心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具有尊重别人的优点;紧接着告诉学生做事的动机是正义的;从而让学生反思到自己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对,从心灵深处发出“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呀”的呐喊。像陶先生这样采取一步一表扬、一步一奖励的方法,针对被教育对象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拿起表扬的武
8、器,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仅成功教育了学生,更让学生直接感受到老校长对他的关心与爱护。 (三)注意语言的使用策略。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大意是红军与围剿的川军激战五天五夜,战事才稍微平静。等到战士们刚睡熟时,团长王近山忽然发现成群的敌人正顺着山坡摸上来。怎么办?疲惫的战士们正在沉睡,如果此时喊:“敌人攻上来了,我们被包围了”,战士们会惊慌失措,乱了阵营,而敌人究竟有多少又不知道。正在这关键时刻,王近山高喊道:“同志们,敌人逃跑了,赶快抓俘虏。缴枪不杀!”这一喊,把把敌我双方的心态完全颠倒过来了,于是就有了王近山一个团歼灭一个旅的战例。这说明我们教师的语言也是很有策略性的。在平时对学生的
9、教育中,我们的语言要多一些正面引导,多出现一些譬如优秀、善良、正义等等的词语,不要出现带“不”的词语,语言的正确运用,往往对学生的引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陶先生的这次批评没用一个批评的字眼,却让学生终生难忘。三、做一名心中装着糖果的教师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们仍有许多教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是狂风暴雨、疾言厉色地训斥,就是一味贬低、挖苦学生,结果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既导致了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也降低了教师的威信。我们老师为什么喜欢批评学生?也许是我们个人情绪的影响致使理性思考的缺失;也许是我们人性的弱点。但更多的我想是我们对自己角色的定位还不够明确,我们还不善于挖掘学生的优点。我们尚不明白我们批评的目的不是图一时感情的痛快,发泄完愤怒即可,而是唤醒学生的良知,启发学生的觉悟,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愿望。所以,我们从陶行知的教育艺术中可见,对犯错学生的教育不是仅有批评和暴力这些手段,我们要做一名心中装着糖果的教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赏识学生的基础上批评学生,教育学生。戴着放大镜去看优点,诚心地帮助学生,耐心地开导学生,象霍懋征老师那样不嫌弃,不放弃,学生自然就会改正错误,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