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创设主题教学环境的实践与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9343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创设主题教学环境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园创设主题教学环境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园创设主题教学环境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园创设主题教学环境的实践与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创设主题教学环境的实践与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创设主题教学环境的实践与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园创设主题教学环境的实践与研究摘要: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教学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发展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主题教学内容,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主题教学环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像海绵吸水那样融入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关键词:主题教学、环境创设、幼儿发展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学家罗泊特索马曾说过: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

2、。环境,对幼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幼儿的大部分学习活动,是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作用和影响的,而不是通过直接传授或讲述进行的,很多研究表明:幼儿在一个丰富刺激同时又井然有序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更佳。在主题教育开展的今天,环境为主题而创设,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的开展,那么我们教师将如何为幼儿创设与之相适应的环境,又如何通过环境的创设更好地体现与巩固主题教育呢,笔者在以下方面做了实践与研究。一、共同布置墙饰,发挥幼儿主题幼儿园墙饰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系统中的构成要素,也是实施与展示主题教学的重要途径,学期初的墙饰自然成了幼儿园的一项常规工作,回顾以往墙饰最常见的就是开学初教师选择12幅自己

3、喜欢的作品加以精心制作或绘制在墙上,但调查结果“残酷”地显示:绝大部分幼儿在开学初头两个星期里,便对教师的“杰作”失去了兴趣,继而熟视无睹,所以以往的墙饰存在着以下突出的几个问题:主题不突出、可变性差、表现技巧单调;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班级墙饰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随着主题教育的开展,幼儿园的墙面不只具有单一装饰的作用,给幼儿美的感受、陶冶幼儿情操的同时更应挖掘墙饰的教育功能。所以学期初,我园对墙面的环境布置进行改革,一改垄断墙饰的大权,大班段在学期初首先向幼儿进行调查:你喜欢什么样的墙饰,你想把自己的班级打扮成什么

4、样,除了用“纸”打扮教室,还可以用哪些材料进行,在调查与讨论中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将幼儿的想法与现实相融合,然后发动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材料,一起完成墙饰。调查与讨论不再是为了追求形式上的花俏,而在于真正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意识。二改以往小、中、大班墙饰设置整齐划一,年龄特征不明显的不足,突出以幼儿为中心,使得每班每年段都有个性,如小班教室环境创设突出温馨感,而中大班更多设立了“小眼看世界“、”小问号“、”知识宫”、“我真棒”、“展览区”等墙饰区域。通过师生共同布置墙饰,使得每班的墙饰既美观大方又有实际意义,受到幼儿关注程度高,且具有可探索性、可操作性。同时

5、提高了幼儿分工合作、讨论、决策的能力,以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二、随时更换墙饰,发挥教育功能墙饰是无声的教师,是幼儿学习的伙伴,自从我园实施主题教学以来,主题墙的布置就紧密地与班级的主题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幼儿关于主题探究的阶段性成果,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教师和家长提供相关内容支持、构成了主题墙饰的主题。主题环境的创设过程是幼儿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师引导、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1、发挥环境的后继教育功能,利于幼儿主动学习由于年龄特点,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并具有潜在学习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潜在地渗透到环境之中,让幼儿在非课堂式、非正规式的环境里进行潜在

6、的学习,接受深刻的教育。这样,环境即具有了其内在价值,并更好的服务于教育。在中班“狮子”这主题时,教师请家长帮忙记录自己孩子想了解狮子的有关问题,然后在“小问号”这个区域中一一张贴,以便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开展相应的生成活动,然后教师将幼儿收集到的有关狮子的各种形象及动态的图片在展览区域内让幼儿随时随地的于观察,一改以往课后就将教具带离幼儿视线的做法,为幼儿之间互相展开讨论提供了机会,此外教师还将狮子的有关小常识用图片的形式在“知识宫”中粘贴,让幼儿用AB猜的形式将答案随时的记录在墙纸上,最后教师将正确答案于公布。教师通过幼儿收集相关资料,自主学习等方式让幼儿感到自己是创设主题墙的主人,这样他

7、们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效果更佳,让幼儿在轻松自由中不知不觉的就接受了相关的有关知识。又如大班进行“环保”这个主题时,针对幼儿喜欢新事物的好奇好问的特点,教师充分利用室内外的每一间墙、每一扇窗及每一个角落,创作出以画为主、图文并茂、主题鲜明、有关环保内容的画面,让幼儿判断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设计墙画保护地球画上地球生病的画面,让幼儿思考,地球为什么会生病。在制作画面的同时,又运用各种废旧材料与幼儿一起参与,使幼儿通过自己的直接参与而获得变废为保的体验。墙饰制作好了,但教育活动并没有就此结束,教师引导幼儿继续收集、整理材料,丰富墙饰内容。2、发挥环境的连续教育功能,利于幼儿在操作中学习

8、主题墙的布置更需要向幼儿开放,以幼儿设计制作为主。教师可指导幼儿根据主题内容收集、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与布置。在进行“四季”这个主题时,教师就创设了帮助幼儿认识四季变化规律和特点的墙饰,采用了留、变、添、减的方法。为表现树木在四季中的变化,教师让幼儿制作各种春天的花贴在树干上表示春天来了,随着气候的变暖,让幼儿取下花瓣,补上叶子,表示夏天树叶茂盛,花儿结果,秋天来了,让幼儿收集各种落叶,表现出秋天树叶变黄飘落的情景。这样,四季景色在幼儿积极参与中不断变化,也促进幼儿更主动地关注周围环境,关注四季变化,反之,如果我们在主题教学时让幼儿面对的始终是同一个环境,那么可以说是对环境资源的极大浪费

9、。3、发挥环境的生活教育功能,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对每一个主题,每一个活动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布置成为主题墙,充分发挥主题墙的作用,尽可能使其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在进行“我爱我家”这个主题时,刚逢我园召开家长会,这学期我园的家长会别具特色,我们通过“参与式主题家长会”的形式召开,家长朋友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幼儿教育方面的新思想、新见解。教师就将家长会开展过程的照片及时拍摄下来,这又成为一种很好的主题墙饰,当教师把家长会开展过程的照片展出时,“上面有我爸爸!”“还有我妈妈!”孩子们对着照片欢呼雀跃起来,教师乘机教育:爸爸妈妈们在和老师讨论,小朋友在幼儿园的各种表现”

10、幼儿园又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如“清明”、“端午”开展主题,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大班段发起了向爸爸、妈妈寻求包粽子高手的招募启示,很多家长都报名参加,在端午节那天来园与孩子共同包粽子、吃粽子,教师把活动的照片拍摄下来,布置成温馨的墙饰,这种主题墙使孩子始终被一种浓浓的亲切的幸福感所包围,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所以无论是怎样的环境,都是需要教师用心、用智慧去创造的。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我们的墙面更加丰富生动,也更具有了生命力,就如瑞吉欧提出的那样“让墙面说话”。只有当主题环境遵循了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时,幼儿才会在主题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三、设置与主题相关的区角,让幼儿与环境对话由于客观原因,目

11、前我园的教育活动组织形式,主要仍以上课或集体活动为主,相对来说,孩子们缺乏自由活动的时间,所以区角的建立为幼儿创设了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平台,同时区角活动也是主题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些教师在创设区角及投放材料时,没有真正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考虑问题,而是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测,很少与主题教学联系,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同时,对区角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要实现什么样的主题教育目标也很少考虑,缺乏针对性,因而也就无法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而现在教师则将每个主题的收集材料和创设相应的区角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和内容后,教师和

12、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让他们自己去做,他们能想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发展他们获得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并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师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创设主题教学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幼儿园主题教学环境,就必须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主题环境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把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幼儿园教学环境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主题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造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教学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像海绵吸水那样融入幼儿成长的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