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称一称.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94132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大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称一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称一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称一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称一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园大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称一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大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称一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大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称一称.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班探索性活动区游戏: 称一称游戏来源 为了让区域活动更具有情境性、生活化,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过与孩子的协商讨论,我们将数学区创设成超市这一主题,在超市里孩子们除了用收集来的各种瓶罐盒袋,进行层级分类、统计、分合以外,还收集到了一个新奇的工具托盘秤,托盘秤是什么?托盘秤有什么作用?如何使用托盘秤等对于孩子们而言,还很陌生。考虑到大班的孩子对数概念的认识比较清晰,但对于生活中物品的重量认识比较模糊;同时幼儿的自主学习是需要环境、材料的支持,孩子是在与材料、环境的互动中得到经验的建构,得到能力的发展。因此模拟超市情境的环境创设,真实操作材料的提供,能促使孩子们模仿生活情境,主动试一试,玩一玩,发

2、现托盘秤的神奇之处,了解生活中物品的重量。预期目标1、 自由探索托盘秤,了解指针变化的原由。2、 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图片材料投放托盘秤、各种超市的材料游戏玩法1、 关注托盘秤,自由探索、了解托盘秤的功能。2、 尝试往托盘上放置不同材料,观察托盘秤的变化。3、主动交流自己的发现。l 游戏推进 一 :观察分析 观察:大班的孩子有较强的自主探究的能力,而新鲜的材料总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饶有兴致地探索着托盘秤的使用方法,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孩子们都发现了用手按压托盘、或者放置材料都能影响到指针的变化,开始有孩子们在讨论:“看,我用手按,越用力,它就走得越快!(指针指向的刻度值越大)。”“往

3、上面放东西,它也会动吖。”“东西放得多,指针指得多!”“我看到超市的阿姨在称东西时手都是拿开的!”“超市里都是用这个秤了来秤水果的!” 分析:这种高结构的操作材料教师往往出于谨慎考虑会事先设计好操作方法和规则,虽然孩子可以跟着老师设计的步骤去操作,但是孩子自由探索、自主发现的主动性被忽略了。而在这份材料中,教师开放性地提供了托盘秤和其它物品,并没有再给其它的线索和暗示,促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经验、方法与材料互动,在给予了孩子充分的操作探索空间后,孩子们几乎都能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托盘秤中的规律,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同时模拟生活情境的创设,也唤醒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托盘秤不是用来称水果的吗?活动材料

4、为什么不能再生活化一点呢?调整推进(图片)在孩子们自由探索之后,我们进行了一次交流:怎样让这个托盘秤的指针会走动?孩子们都根据自己的操作说出了结果。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是有重量让指针走动。我进一步追问:每个物品的重量一样吗?从哪儿看出不一样?孩子们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假设,并跃跃欲试。根据孩子们提出的假设,我有针对性的对活动区的材料进行了一些调整:分盘提供了大小不一的果蔬(大小桔子、苹果、香蕉等),直接在表盘上记录的粘粘纸记录卡(标签)若干玩法调整:1、分盘进行水果称重,仔细观察指针的位置。 2、在粘粘纸记录卡上标记出指针的位置,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含义。 3、模拟超市称重环节,称重后在水果上粘贴标签

5、,并根据称重结果进行分类摆放。(货架分一元区、二元区,将个头大、重量重的苹果放在二元区,个头小、重量轻的苹果放在一元区)。 操作材料 记录卡(粘贴纸式) 称重、记录 分类摆放l 游戏推进 二 :观察分析 观察:在材料调整后,孩子们开始尝试着称各种水果,观察指针变化,感受不同大小水果的重量,特别是记录卡以粘贴标签的形式出现,孩子们在记录时,对表盘刻度的观察更加仔细了。胡铮说:“看,我称大苹果和小苹果不一样重。”韦旭说:“大的香蕉比较重,有200,小的香蕉比较轻,才100。”我说:“你们看,表盘上200的后面有个什么符号?像什么呢?”小米说:“它像个挂钩!”“确实很像,这个像挂钩的符号叫做克,代表

6、物体有多重!” 这时,高一杉说到:“我发现大的水果都很重,小的水果都很轻!”,旁边的收银员元曦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我爸爸说不一定大的东西都是重的,有时小的东西也很重!” 分析:生活化的操作材料提供,情境性的游戏玩法设置,让孩子更身临其境的使用托盘秤。特别是游戏材料“标签”的提供,让孩子们的记录更为直观,不仅没有成为操作的负担,反而让孩子在记录中对水果的重量更加关注。教师对于g这个单位符号的及时介入引导,也让孩子们初步认识了重量的单位符号。同时通过比较孩子们构建起了“同一种物体大的比较重,小的比较轻”的生活经验。只是最后元曦小朋友的那一席话语对于孩子们刚刚建立起来的经验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也拓

7、展了可持续探索的空间。调整推进(图片)目标调整:1、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建构物体轻重的辩证经验。 2、理解刻度数字的意义,并能在记录中运用。 3、统计、对比物品的轻重,并与同伴交流。材料调整:小型玻璃球、大型泡沫球、小玻璃瓶、大塑料瓶等(精选以整数刻度为准的材料,便于幼儿交流)。粘贴纸标签、统计卡。玩法调整:1、分盘进行称重,仔细观察指针的位置,尝试准确报重。 2、用标签进行重量记录并分类摆放。 3、统计物品重量,并填写统计卡,比较、分辨,进一步理解数字所代表 的意义。 看看玻璃球和泡沫球的区别 记录卡 l 游戏推进 三 :观察分析 观察:有了前阶段水果称重的操作经验,孩子们明显对托盘秤的使用

8、更为得心应手,每一样物品放上去之后,孩子都会快快放开双手,等待指针的最终稳定。称单件物品的方法,孩子已经能够掌握了!而精心挑选的称重材料又让孩子可以很清晰的报重,也给孩子的记录提供了方便。孩子们很快就发现问题:大的东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也不一定是轻的!黄炜烨的一个发现也让大家惊奇不已:“看,我好几颗泡沫球,指针才指向100g,你放一颗玻璃球,指针也指向100g吖!” 分析:为了帮助孩子构建对材料特性理解的整体经验,让孩子对于物体轻重的理解更加完善,这一阶段的材料调整更多考虑到对幼儿已有经验的挑战!因此,新材料的提供,意在引发幼儿原有的认知冲突:小的玻璃球很重,大的泡沫球却很轻;小的玻璃瓶很

9、重,大的塑料瓶却很轻!孩子们之前得出来的同一种物体大的比较重,小的比较轻的结论似乎不太合适用来总结这次的操作。孩子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原有经验不断受到挑战,同时不断丰富对材料特性的理解。标签的记录形式延续了孩子的操作兴趣,新提供的统计卡设计成克数记录栏和对比表征栏,孩子直接记录重量(克数),并通过数字的对比,判断物品的轻重,然后自由选择表征方式进行轻重分辨,这个过程使孩子对表盘上数字的意义认识更为精确。也使孩子通过上下对比,对现实生活中物体的重量理解更为清晰,越重的物体,表盘数值会越大!或者轻的物体,多放一些,表盘数值也会变大!在孩子对于托盘秤、物体轻重的理解日趋成熟之后,活动材料的生活化、情境性的需求就更加突显了。调整推进(图片)目标调整:1、根据包装袋上的重量提示进行食品称重、打包,进一步感知生活中物 体的重量。 2、模仿生活情境,感受生活的乐趣。材料调整:花生、豆子等若干盒,托盘秤,写有克数的包装袋、小方筐。玩法调整:1、根据包装袋上的克数要求进行食品称重、打包。 2、将打包好的袋装食品摆上货架,进行超市买卖游戏。 超市称重区材料 称重、打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