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几种原因和处理方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9804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几种原因和处理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几种原因和处理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几种原因和处理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几种原因和处理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几种原因和处理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几种原因和处理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几种原因和处理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常见意外事故的几种原因和处理方法 一鼻出血 原因:由于幼儿的鼻腔黏膜血管比较丰富,易扩张若受外伤或常挖鼻孔、打喷嚏,天气干燥时都可致使鼻血管破裂而易出血。 处理方法:若搞不清楚孩子的哪侧鼻出血时用食指和拇指两个手指捏紧幼儿鼻的两侧鼻翼让孩子用口呼吸,按压2-5分钟后即可止血,然后用干净的毛巾帮其清洗干净。对经常鼻出血的孩子让家长在孩子易出血的那个鼻孔擦些红霉素眼药膏同时不断提醒幼儿不要挖鼻孔。 二烫(烧)伤 原因:因皮肤接触热开水、热汤、热饭或化学性药物引起的局部或大面积组织损伤。 处理方法:脱离烧烫伤源立即用冷水浸冲20-30分钟局部降温,对于轻度烫伤经冷水冲洗后涂点红花油或京万红即可。

2、对烧烫伤面积较大的,不要随便直接撕扯幼儿衣服,先用剪刀慢慢剪开衣服用干净的床单或消毒过的纱布包裹送往医院。 接触化学物品被强酸或强碱灼伤先用冷水冲洗再送往就近医院。 三骨折 原因:直接或间接暴力、跌跤、扎伤或病理性的骨折引起的自发性骨折,根据外伤暴力程度又分为闭合性和开放性骨折。患儿受伤后未经急救包扎前不要轻易搬动肢体尤其是受伤的肢体,以免引起骨折移位,损伤的血管或神经引起大出血。 处理方法:对于闭合性骨折先用棍棒或木版固定受伤的部位再及时送到医院处理。 对开放性骨折先在伤口处覆盖消毒过的敷料或纱布包扎伤口止血后再送往医院。 四触电 幼儿接触电源的插头而引起触电。 处理方法:幼儿发生触电时先切

3、断电路,再用木棍竹竿等不导电的物体去挑开电源,切不可直接用手去拉已触电的孩子已防自己也触电。 五、小外伤1、跌倒蹭破皮肤的处理幼儿奔跑、跳跃时不慎跌倒,很容易蹭破膝盖、胳膊肘,尤其是穿衣较少的夏天,更为常见。蹭破皮肤后,应先观察伤口的深浅,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将伤口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如果伤口较深有出血,应该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理伤口,并用酒精消毒伤口,处理后无需包扎。若伤势较严重,须立即去医院治疗。2、扎刺的处理幼儿周围的物品并非十分光滑,如带刺的花草、木棍、竹棍等。竹刺、木刺扎入皮肤后,有时有一部分露出皮肤,有刺痛感,应立即取出。具体处理办法是:先将伤口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

4、过得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将刺全部挑、拨出来,不应留残余,并挤出淤血,随后用酒精消毒伤口。如果刺扎在指甲里或难以拔除,应及时送医院处理。3、剪刀、小刀的划伤与切伤的处理幼儿在使用剪刀、小刀等文具或触摸纸边、草叶和打碎的玻璃器具、陶瓷时,都可能会发生手被划破的事故。具体的处理办法是: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再在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应先用清水清理伤口,再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进行包扎。4、挤伤的处理幼儿的手指经常被门、抽屉挤伤,给幼儿造成痛苦,严重时会出现指甲脱落的现象,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具体的办法是:若无破损,可用水冲洗,进行冷敷

5、,以便减轻痛苦;痛苦难忍时,可将受伤的手高举过心脏,缓解痛苦。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处理。六、异物入体分鼻腔异物,耳部异物,眼部、咽喉部等异物。 (1)鼻腔异物。 原因:是因为幼儿有好奇心喜欢把花生米、豆类、纽扣、小型的塑料玩具、棉球、及小固体物塞进鼻腔中。 处理方法:老师用手紧按孩子无异物的鼻孔让孩子打喷嚏,若异物在鼻腔时已扩胀或用上述方法排不出应去医院取出切不可自行挖取 (2)耳部异物 原因:耳部塞进异物或蚊子,飞虫、苍蝇飞进或爬进耳朵内。 处理方法:1.植物性异物:对体积小的可让孩子头歪向异物侧,单脚跳使其自行脱落。 2.动物性异物:可用手电筒放在耳

6、边诱虫子自行爬出,若无效时应去医院。 3.对体积大的异物或在耳中膨胀的物体要及时送医院取出。 (3)眼部异物原因:由于灰尘、沙土、毛絮等进入眼结膜引起流泪不适等症状。 处理方法:1.千万不能让孩子用手揉眼睛以免擦伤角膜,要用生理盐水冲洗眼睛再拭去异物。 2.若异物嵌入角膜时要立即送医院处理。 (4)咽喉部异物 原因:常见异物为鱼骨刺、肉骨、糖果、枣核、硬币、口香糖、果冻、纽扣、固体小玩具等停留在咽喉扁桃体上。 处理方法:1.对细小的鱼骨刺可试食用米醋软化,骨刺粗大的要送到医院处理,不能随意让孩子吃米饭或馒头强行把异物带下去。 2.较大的异物卡在咽喉部时会造成呼吸困难急性喉梗阻引起窒息。发现孩子

7、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将小儿抱起,让其低头拍打孩子的后背借助振动使异物咳出或改变位置,再急送就近医院处理。5、气管异物气管、支气管异物多见于5岁以下的幼儿。幼儿口含小食物哭、闹、嬉笑时最容易发生气管异物。幼儿气管有异物时,会出现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憋气、面色青紫等现象,此时情况紧急应立即加以处理。若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幼儿身上,可将其倒提起来,拍背。若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幼儿身上,可让其趴卧在成人腿上,头部向下倾斜,轻拍其后部,或成人站在患者身后,两手紧抱幼儿腹部,迅速用力地向上勒挤。若仍不能取出,应立即送医院处理。七、惊厥(抽风)幼儿出现惊厥的原因很多,高烧惊厥较为常见,此外,幼儿缺钙引起的

8、手足抽搐,或患有癫痫、低血糖或中毒等也会引起幼儿惊厥。幼儿惊厥的表现通常是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凝视,呼吸细弱且不规则,口唇青紫,四肢和单侧或双侧面部抽动,持续时间可由12分钟到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不等。幼儿惊厥后,成人千万不可惊慌失措,不可大声呼叫或用力摇晃、拍打幼儿,应采取以下措施:1、让幼儿侧卧,便于及时排除分泌物,防止异物入气管。同时,松开衣领、裤带,保持血液循环的畅通。2、不要紧抱幼儿,可轻按幼儿抽动的上下肢,避免幼儿从床上摔下。3、将毛巾或手绢拧成麻花状,放在幼儿上下牙之间,以免幼儿咬伤舌头。但若患儿牙关紧闭,无法塞入毛巾,不可硬撬。4、随时擦去痰涕。5、用针刺或重压人

9、中穴,即唇沟上三分之一处。6、在急救处理的同时,应做好去医院的准备工作。八、中暑日光长时间照射幼儿的头部或天气过于暑热,可致使幼儿中暑,从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眼花、口渴甚至昏迷。应采取以下措施:1、将幼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让其躺下休息。2、用凉毛巾冷敷头部,用扇子扇风,帮助散热。3、让幼儿喝一些清凉饮料,或口服十滴水、人丹。同时还应当注意,炎热的夏天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应避开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半,因为此时的阳光正处于灼热的阶段。炎热季节幼儿可在树荫或屋檐下游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教师应多提醒和组织幼儿喝水。九、头部摔伤幼儿玩耍时摔伤头部,不为少见,有时出血、有时不出血。对此,应采取的

10、措施是:1、出血时,马上用一块清洁的纱布轻按压伤口,以达到止血的目的,并及时送医院。2、摔伤后未见出血,成人可对幼儿进行24小时密切观察,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急救:(1)受伤后有恶心、呕吐的现象;(2)受伤后有过意识丧失的现象,或正处于意识丧失的状态;(3)头部剧烈疼痛;(4)眼、耳、鼻周围有出血症状;(5)有抽风、麻痹、言语障碍等症状。同时教育幼儿摔伤后务必及时告诉成人。十发烧 幼儿的正常体温是36-37.4C,低热37.5-38。C,中度发热.38.1-39。C,高热39.1-41。C ,发现幼儿发烧现象最好及时通知家长让家长把孩子接回家好好休息。尤其是在午睡时孩子的会出现高烧现象。因为有的孩子发高烧时易出现惊厥现象,其特点是孩子脸色苍白、呼吸困难、脉搏较弱、神志不清、瞳孔放大,有 时脸部会出现淤点。急救处理措施:老师不要慌张静下心来把孩子平卧在床上把孩子的头侧向一边,解开孩子的衣领扣,清除口鼻咽喉内的分泌物或呕吐物,为防止孩子咬伤舌头可用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包裹好筷子或小汤勺放在孩子的上下牙齿中间,掐孩子的人中穴,在孩子恢复意识后再送往就近的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