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幼儿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浅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9834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育幼儿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浅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幼儿教育幼儿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浅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幼儿教育幼儿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浅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幼儿教育幼儿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浅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幼儿教育幼儿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浅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幼儿教育幼儿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浅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幼儿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浅谈.doc(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浅谈内容摘要:提问是指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来问,它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策略。它作为教师了解孩子认知现状,开拓孩子想象和思维的主要方法,在各类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键词:幼儿 教师 提问 有效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

2、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地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一、 提问的含义及类型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

3、问是技术,更是艺术。笔者认为,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提问大致可分为六种:1描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 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这三种方法哪种最好?”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辨别事物的能力。6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

4、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二、幼儿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误区目前,幼儿园的很多活动是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师幼互动往往体现出一名教师的专业技能等素质,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在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途径,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艺术。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提问上往往存在以下一些误区。1、 问题范围狭窄,目的性不强很多教师的提问常局限于活动内容本身,提问目的单一,往往只是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内容。如在文学欣

5、赏活动中,很多教师在活动一开始就直入故事内容,问幼儿“这是什么地方”“家里有谁。”“可能发生什么事”等,而较少跳出故事的具体内容关注借上,除了针对活动内容设计问题,提问还可以将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引向教师认为有价值的地方,可以激发和调动幼儿的相关经验,还可以调整课堂氛围或推动活动的发展等。2提问的条理与层次不清晰教师的提问能引导幼儿的思维,如果教师的提问缺乏条理,幼儿的思维也会陷入混乱。如在故事小熊让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后问幼儿“这是谁?它长得怎么样”,接着开始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讲完之后又问“我带来了谁,小熊在路上遇到了谁,它是怎样叫小动物让路的,它为什么要让小动物让路,小动物们给小

6、熊让路了吗。”。类似的提问教师事先没有精心设计与编排,活动时随口发问,意义相同的问题会在不同环节出现,问题之间也缺乏层次感,条理混乱,会对幼儿正确思维带来干扰。3给幼儿思考时间少,急于追求正确答案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往往在心里已经有一个自认为满意的标准答案,活动中总期望提问后立刻有“聪明”的幼儿能够一语命中。若是遇到答非所问、不切题或者一时没人回答等情况时,教师要么打断或阻碍幼儿思考,批评幼儿不认真听,要么迫不及待地给出正确答案,草草结束这一问题。比如一位教师在布袋里茂了纸币让幼儿猜:师:猜猜我的布袋里藏了什么?(幼:香蕉)师:不对,不是香蕉。(幼:书) 师:不对,也不是书。(有些着急。晃动布袋

7、)听呀,有声音吗?是什么啦?(幼:手帕) 师:餐巾纸呀。(打开给幼儿看)是餐巾纸啊,餐巾纸软,放在里面听不见声音呀。教师过分注重正确答案,会让幼儿揣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或等待教师最终自己作答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4对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估计不足,提问后缺乏有效的现场回应。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养成多方位思考的习惯,认为幼儿定会按照自己想好的思路进行回答;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幼儿现有经验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因此一旦幼儿的回答出乎意料,就不知如何是好,故采用了要么回避,要么敷衍的方法。三、提高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及方法一个成功的教育,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开放的提问设计,它不仅能将教学

8、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这样的提问才能称之为有效提问,它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1做好准备工作(1)熟悉教材,清晰活动思路。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思路。课堂教学的成功是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学思路得否清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过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也是教学思路知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教学思路清晰,活动过程就会呈现清晰,幼儿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2)了解幼儿,遵循认知规律。教师的备课不仅

9、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孩子。在问题的准备时要把内容和孩子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孩子有新的挑战?哪些问题又能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区?在这次活动中又能提升孩子的哪些新经验呢?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考虑。2掌握提问技巧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在设计提问时更要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要求提问,突破重点、难点,问到关键之处。这说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目标,有培养孩子整体发展的目标和活动具体的目标。如在大班有趣的镜子探索活动中,执教者制定的主要目标是:“感知镜子反射这一科学现象。”给幼儿提供的学具是用两面镜子粘成的“镜子书”和玩具小猫,然后引导幼儿

10、猜想并实验:折叠“镜子书”后可以照出几只小猫?由于教师制订的目标比较大而模糊,提问都十分笼统:“你们看到了几只小猫?为什么会这样?你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镜子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发现?”因此不能很好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以发现“镜子书”折叠的角度与反射出的小猫数量之间的关系。经过大家的评点,从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要求出发,修改为“感知镜子折叠的角度与反射出的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问也变得更具体,能突破重点、难点、问到关键之处:“你在镜子里看到了几只小猫?为什么有时看到的少,有时看到的多?”在孩子充分操作和实验后,进一步提出:“看到两只小猫的时候,你的镜子书折叠的角度是大还是小?看到4、6

11、、12。只小猫的时候,镜子书又是什么样的?”并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为了让幼儿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问:“怎样折叠镜子书才能看到更多的小猫?由于提问指向性明确,幼儿有效地获得”镜子合的角度越小,看到的小猫数理越多”的关键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目标意识,明确探究活动到底能够引导幼儿明确哪一原理,获得哪一概念、和哪一方面的经验。只有目标明确,教师才能敏锐而准确地捕捉到幼儿探究活动中的关键性问题,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质疑、争论、促使幼儿发现科学原理和现象。(2)可接受性。提问应注意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水平、不同的个性,正确估计孩子的能力,有针对性地

12、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对于不同个性的幼儿来说,同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在主观上,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着不同的喜好,我们教师从仅仅关注教育活动的组成转移到关注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使师幼互动既面向全体,又突显个别。如:教师一般都会用比较广泛的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取所要的信息,如“关于狮子,你知道什么?”“你看到过哪些颜色的花?”“什么是英雄”?等等,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个性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提出有效提问的探究,随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3)趣味性。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孩子的兴趣,提问的失误是使孩子觉得活动没有趣味。提问要

13、有情趣、有意味和有悦中获得发展。如有趣的汉字这一活动。上过此活动的老师告诉我这种活动很难组织,因为活动内容决定了活动的枯燥性。我重新把活动的过程看了一下,从流程来看,这次活动有上个环节:一找汉字;二看图猜字;三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四尝试看图识字。这四个环节是节节相扣,一个也不能少的,所以,从能激发的兴趣出发,我把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稍做了修改。在组织的第一个环节,我先在黑板上无顺序的写了三个国家的文字中国、美国和日本,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能找到我们中国的字么?请你帮助老师指出来。”,孩子们非常兴奋,因为孩子们对汉字还是有点了解的,而且还是帮助老师指出来,能帮老师做事孩子们是非常开心的。

14、这就在第一时间抓住了孩子的心。在第二个环节中,我改变了先让幼儿猜字然后总结出象形文字的教学思路。而是,先给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情境:古时候是没有字的,可是,我们要传递信息,怎么办?孩子们说出了很多答案,有的说“大声喊”,有的说“让小白鸽告诉他(她)”。孩子每说一次我都提出疑问,后来有孩子说“做记号”,孩子们能想到做记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是“怎样做记号呢?”,在孩子没有回应的情况下,我说:“古时候的很聪明的,他们想了个好办法,就是把要说的话,用画画出来。”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人”的象形图案,提问“你看这个象什么?它可能是哪个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并请小朋友上台表演。接着,教师总结,

15、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演变而来的,然后继续玩猜字游戏。幼儿的积极性很高。(4)多向性。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使活动交流呈现多向性。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划一或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幼儿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幼儿必须对活动内容作进一步探究。如:在欣赏,学习诗歌春天时,我问:“春风吹来了,你觉得它像一本怎样的书呢?”,课堂陷入静默状态。我赶紧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即把问题具体化,缩小化,问

16、:“春天到了,天空中、池塘里都有些什么小动物?”“柳树、桃树、小草有什么变化?”“春雷、春雨会发出什么声音?”。这下,教室里马上活跃起来,大家说出了许多春天的变化。围绕中心问题,让幼儿了解问题的构成,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地淋漓尽致,找到最终答案。(5)系统性。提出的问题要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教师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目的,合理地安排问题的难易次序,一般以认知性问题在前,理解性问题次之,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脚手架”。如诗歌教学“家”。教师首先提认知性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一副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都有些什么?”(答案:天空、树木、河水、花儿);其次是提理解性问题:

17、“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树木长得怎样?河水是什么样的?”等等;最后是提创造性问题:“蓝蓝的天空、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会是谁家的呢?还有什么地方会是谁的家?”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达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3倾听幼儿应答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在于交流,能否与幼儿沟通是衡量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教师的积极倾听能力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心理能力。实践表明,优秀的老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应该逐渐做到从对学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从对结果的关注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从对独白的关注转向对教学对话的关注,正如一句古训所说:“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心声,就像你希望学生倾听你的意见与心

18、声那样。”善于倾听孩子的应答,及时捕捉问题的信息,适时追问、交流,才能使活动向着预期的活动目标层层推进。4营造互动环境学贵于思,学起于问。而在教学活动中提问往往只是教师的权利。教学艺术在于放手让孩子提出问题,鼓励孩子质疑,从博问中多识,从多识中博问,发展思维能力。很多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在于他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创设问题情境,使孩子与原有经验之间产生认知冲突,形成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部动机,从而有效地调动孩子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每一次提问与回应,让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激发幼儿有效的思考,拓展幼儿的思维,锻炼幼儿的思维。5把握提问节奏。提问的节奏应包括两个内容:(1)言语的节奏。言语

19、的节奏,包括语调的抑扬顿挫,语句之间的停顿、关键词语的重复,言语与教具的呈现等;教师的提问语言至关重要。应做到准确、严谨,清晰、简练,通俗易懂。特别是口头提问不宜太长或太短或转变太多,这使幼儿记不住、很难找到问题的核心。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差,因此设计的问题语言要儿童化、浅显易懂。(2)教师提问与孩子回答之间的节奏。教师提问与孩子回答之间的节奏,中间应该有一个间隔时间。这段时间应该多长,是恰当掌握提问节奏的技巧。教师在活动中往往太注重“答案”这一结果,而忽视了思考这一过程,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给予孩子思考的时间。据研究,从孩子倾听问题理解问题言语组织至少需210秒,依问题的难易程度而不同。如果

20、请孩子站起来回答,则依个人的性格特征(内向型、羞怯型、外向型)而差异较大,从5秒到30秒不等。因此,教师的提问需考虑到问题的难性格易,语言表达、孩子的个性等因素,以正确掌握节奏。同时,在掌握提问的节奏上要注意活动的情境,要根据当时活动的情境灵活掌握节奏。综上所述,有效的提问是建立在教师的努力和幼儿思考的基础上的,是给孩子以时间和机会,对幼儿的想法给予积极性的评价,不怕幼儿失败,时而点拨、时而赞扬、时而装傻、时而沉默,形成双向互动的学习氛围,巧妙而不留痕迹地引导幼儿的经验扩大化,真正实现提问的有效性。 幼儿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北城幼儿园 邱淑美为什么把“课堂提问”作为教研活动来交流,那是因为它在

21、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将直接影响幼儿学习活动的质量,对提高孩子们的想象力、思维水平、口语表达等能力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幼儿园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来完成的,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提问与回答来完成的。教师通过提问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启发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老师问的好,幼儿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高,相反,孩子的思维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可见,提问的科学性决定教学目标的完成、决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该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提问语,“问”出孩子的思

22、维,“问”出孩子激情,“问”出孩子的创造。怎样才能“问”出孩子的思维,“问”出孩子激情,“问”出孩子的创造,这得需要大家探讨、学习。我针对课堂提问这个话题主要从四大方面和大家交流:一、在实践活动中往往有以下几个问题困扰教师1、教师的提问太抽象,“令孩子摸着不头脑”。在与幼儿互动中,教师的提问有时会含糊不清,太抽象,令孩子摸不着头脑,孩子的回答怎么也到不了教师所需要的点上,使教师与孩子的互动处于被动状态。如有一节中班健康活动运动的身体,老师为了引出运动能保暖这个话题,开头部分,以一则童话故事不怕冷的大衣导入。随后老师提问:“兔姥姥家有没有不怕冷的大衣?“没有”。“不怕冷的大衣到底是什么?小朋友对

23、于如此抽象的提问不明白,显得很茫然。然后就猜测是“是帽子”“是棉袄”等多种回答,却都不能让老师满意。结果在这个小小环节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活动的浓度被稀释了!如果换种提问的方式:“为什么小白兔后来不怕冷了呢?或是“为什么小白兔会满头大汗呢?小朋友就会很容易说出“因为他跑步了”、“因为他运动了”、哦原来在冬天里通过各种运动,会让我们身体变得暖和起来,也就找到了不怕冷的大衣!这样,老师就轻松自然地将“运动”这个“点”引出来。所以,教师的提问要考虑到问题的适宜性,要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孩子能理解的方式来提问。2、教师的提问,使得幼儿的回答“跑了题”。在与孩子谈话中,孩子的回答往往是意想不到的,稍不留神

24、,教师的提问就会出现“跑题”的现象(尤其是经验不足教师),很容易导致活动目标的偏离。一位青年教师在组织中班的主题活动亲亲一家人主题下的我的爸爸活动中,一个孩子描述“我的爸爸肚子大大的”。老师不假思索地追问:“怎么会变这么大的?”孩子们的回答“喝啤酒变大的”,吃得多,不减肥“等等。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议论开了”我的爸爸也是大肚子他吃完了,不运动!我的爸爸也是大肚子,最爱吃肉了等等。结果使整堂活动都游离了活动目标。变成了谁的爸爸肚子大?怎么变大?怎么减肥等等话题,显然与原先目标相悖了。可见一个恰当的、带着教育目的的提问是何等重要!非常有意思的是,同样一节活动课,另一位老师的提问是如此的充满智

25、慧。一个孩子描述他爸爸的样子:“我爸爸长的高高的,他喜欢吃方便面,方便面吃的时候、”这位老师很机灵地忽略了她的喋喋不休的部分:“哦,你爸爸的个子是高高的,你还记得小时候骑在爸爸肩膀上玩儿过吗?高兴不高兴?于是,孩子回答:“嗯,小时候爸爸让我坐在他高高的肩膀上骑着走,真有趣!”老师再推进:“你爸爸的个儿,一定很帅吧!从而激发了“不管爸爸长的什么样儿,我都爱他的情感。如此提问,既保护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有保证了活动有节奏地进行,完成了活动目标。所以,针对孩子可能的千变万化的回答,我们的提问只需要不离其活动目标和要求,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3、面对孩子“人云亦云“的现象如何调整?受年龄限制,小

26、中班孩子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跟风“现象,致使孩子的回答单一而乏味,不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思维。记得有一次我给中一班上我的爸爸本领大一首歌曲,我首先提问:“小朋友你们的爸爸都有什么本领,张明轩小朋友说:我爸爸会开车,一会有很多小朋友举手,我问了两个都说我爸爸会开车,再问肯定孩子们一窝蜂地都会这样说。这时,我反问:你们的爸爸本领都一样吗?孩子们受老师的暗示寻找自己爸爸的本领:“我的爸爸会修灯、我的爸爸打篮球等,孩子的回答就会丰富起来。或者,还有谁的爸爸会开车,老师面向全体幼儿问,还有谁的爸爸又不一样的本领?等等追问,以此来调整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节奏。孩子的回答就会因变化而生动起来。所以,面对孩子无意义的

27、从众回答,要及时帮孩子梳理、提升,转变追问策略,引导孩子走出单一的谈话内容,调整谈话节奏。二、在课堂提问中存在的几个问题:1、没有充分考虑问题的内容,不会对提问加以引导和控制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他说他也要说;二是幼儿不懂回答问题的方法,不懂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后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使得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例如:大班科学活动课上教学关于熊猫的知识,可是老师提问:“你喜欢什么动物啊?”因为班上小朋友家里养宠物的比较多,大多数小朋友对这个问题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室里的气氛立刻就活跃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没有

28、经验去加以控制,只是与一些坐在前排离自己较近的幼儿进行交流,结果课堂变得混乱不堪无法控制。2、教师接不住孩子抛过来的“球”,对幼儿的回答缺乏正确的回应。老师抛出问题之后,孩子给出五花八门的答案,老师没有针对本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和当前课堂情境进行灵活调整。有一次一位老师上昆虫聚会,一开始就提问:“小朋友们,你都是认识那些昆虫?”螳螂、对,蜻蜓、对,蚂蚁、对,蜘蛛,对,孩子说了很多很多,老师对幼儿的回答没有正确的回应。一是老师的知识面太窄,二教师的提问面太大,很容易接不住孩子抛出的球。 3、提问的语言贫乏不生动,调动不了幼儿的积极性孩子们喜欢新鲜的、有吸引力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可有些教师的提问如同

29、一杯白开水,让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产生不了兴趣。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或不敢回答问题,课堂气氛单调乏味。例如在一次大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幼儿学习7的组成,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一直采用:“7还可以分成几和几?”这样一问题向幼儿提问。语言枯燥又单调,一遍又一遍的提问使幼儿感到越来越枯燥、厌烦,没有一点积极性,慢慢地开始不集中注意力、开起了小差。正是因为教师的提问太过于乏味,吸引不了幼儿,才导致了不良后果,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上适当的语气甚至运用肢体语言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出的问题富于启发性,语言生动形象。4、教师所提问题缺乏层次性,表现为胡子眉毛一把抓,在问较难问题之

30、前缺乏简单问题的铺垫,没有一个从易到难,循循渐进的过程。5、教师过分追求答案的唯一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老师“迫不及待”的想从孩子口中得出标准答案,向标准答案上引导,另一方面只针对部分能力发展好的孩子进行提问,幼儿应答机会分布不均匀,能力强的孩子一节课被提问10来次,而能力弱的孩子可能一次都没有。6、提问没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不切合幼儿实际情况对于不同的年龄班,提问的要求不同,教师应该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小班的提问应具体明确,小问题一个个地问,不可以提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大班则不能提太简单的问题,要提些有点深度、概括性的、多样性的问题,中班幼儿适中即可。例如:大班折纸活动课“会变的树

31、”。老师先拿出一张画有一棵树的纸,对小朋友说:“你们看,这是什么啊?”小朋友回答:“一棵树”。老师说:“很好,下面老师要给大家变魔术。”于是就拉开纸张,“哇”伴着小朋友的欢呼声,笔者发现原来是纸张上的树变高了,开始看到的是折叠后的纸张,现在全部展开,所以变高了。然后教师给小朋友看了几遍后,提问:“你们知道为什么树会变高吗?请知道的小朋友告诉我?”。此问题一出,很多小朋友跃跃欲试,但是由于知识结构的限制,很少有小朋友回答正确。而老师也无法用一种儿童能够容易理解的言语来表达。因此只能说这个问题提的不切实际。最后老师只能用“跟我一起折”、“是这样折的”、“不对,再看我折一遍”这样一些话来教幼儿折纸,

32、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7、教师提问方式的不恰当,大量的封闭性问题是幼儿教师习惯的提问方式,直接表现为忽视幼儿主体地位,为完成教学设计而提问,这样对不对、好不好,这种为提问而提问的现象尤为普遍。举例说明:例1:大班看图讲述故事灰角鹿,一只小鹿因为生病,头上的角变成了灰色,它难过极了。一天,小鹿正在树丛里睡觉,醒来后发现两只小鸟在自己头上搭了一个鸟窝,它想:小鸟搭一个窝多不容易,以后我得慢慢地走,别把小鸟给摔坏了。当下雨的时候,小鹿躲到树叶下,怕把小鸟给淋湿了;当天晴的时候,小鹿站在太阳下让小鸟把羽毛晒干;当小鸟练习飞的时候,小鹿跟在小鸟的后面保护他们。在这个故事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拓展经验,讲出多种

33、小鹿保护小鸟的方法。下面是A、B两位老师的不同片段:A老师的部分提问:“小鹿生病了,它的角变成了什么颜色?它是不是很难过?小鹿有没有保护小鸟?小鹿还会怎样去保护小鸟?”没有其他的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方法比较少,所以幼儿讲述的很少。B老师在引导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后,采用文学性的语言,巧妙的运用了“当的时候小鹿就”来引导,让幼儿讲述小鹿保护小鸟的方法,生动有趣,幼儿想出很多小鹿保护小鸟的方法,轻松的达到了老师想要的教学效果。采用何种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回应的方式,因此好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能够带领幼儿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问题的本质。三、今后课堂教学提问时应

34、注意的问题 1、尽可能的提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封闭式问题。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活动中教师的提问应该是开放性的,为幼儿创设一个广阔的思维和自主探索、想象的空间。这样有利于激发幼儿的讲述积极性、拓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能力,西方学者德加默也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的好即教的好”。因为教师准确、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进入积极状态。如:A老师所提的封闭式的问题:“小鹿生病了,它的角变成了什么颜色?它难过吗?小鹿有没有保护小鸟?小鹿是怎样保护小鸟的呢?”等等。此类封闭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大弊端:首先,这类问题鼓励幼儿猜测而不是动脑。即使幼儿不知道正确答案,也会有50%的几率猜对。如果教师

35、经常提此类问题,幼儿很容易揣摩教师心理并找到正确答案的提示,而不是集中于问题本身。其次,选择性问题的价值含量低。因为具有猜测性质,幼儿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而开放式问题的特点,是答案的不固定、不确定性,能够给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也就给了幼儿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比如B老师的提问:“小鹿是怎样保护小鸟的呢?”然后再采用文学性的语言,巧妙的运用了“当的时候小鹿就”来引导,让幼儿讲述小鹿保护小鸟的方法,生动有趣,幼儿就可以想出很多小鹿保护小鸟的方法,轻松的达到了老师想要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尽可能的提开放式的问题,如多提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鼓

36、励幼儿动脑思考,只有在这样的问题中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思维的品质。2. 所提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所提问题的内容应包括学习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目标,有培养孩子整体发展的目标和活动具体的目标。教师就要围绕这些目标、内容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拓展幼儿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才能提高活动效率,才能激发幼儿不同角度的思维,从而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如综合活动大家来节约,老师准备了废旧材料,一个劲的提问:“桌子上有哪些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做什么?”“做好了大家比一比,谁做得好?”“可以怎样玩?”这些提问偏离了“节约”的中心话题。在科学活动有趣的声音中,教师为

37、启发幼儿说出各种有趣的声音,这样设计提问:“在大街上会听到什么声音?”,“在动物园会听到什么声音?”,“在家里和幼儿园里又有哪些声音呢?”提问设计有一定的在针对性和指向性,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思维方向和思考范围。3. 提问应具有一定的深度 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既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又要使幼儿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跳一跳,摘桃子。难易适度的问题,就能展开幼儿思维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能引导幼儿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思考。 4. 提问应具有探究性 幼儿是自身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不等于幼儿的“学”,但幼儿的“学”是教育可以加以影响的。在数学活动中,教师不能把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概念直

38、接向幼儿讲解,而是应该启发幼儿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如在学习“9的组成”中,教师设计“智取图形”的游戏,要求幼儿从9片圆片中取出7片,提问:“怎样会取得快些?”幼儿常常是迅速数出7片圆片。于是教师又问:“9片圆片可以分成7片和2片?”幼儿回答:“7片和2片。”教师接着问:“是数7片快呢?还是数2片快呢?”幼儿通过操作,很快得“数2片快”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请幼儿从9片圆片中取出4片,这时,有的幼儿数4片,有的幼儿数5片。“哪种方法更方便呢?”教师又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幼儿去思考、判断。幼儿为解决这一问题,分别用两种方法对比操作,最后得出“数4片快些”的结

39、论,原因是“数4片比数5片少1片”。而后,教师引导幼儿观察“9的组成”的形式,得出结论:当要取出数量多时,就取出其组成数量少的那个数。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探索性提问,引导幼儿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使幼儿主动接受,乐于学习。这不仅有利幼儿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的迁移能力。5. 提问应把握时机 提问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与学习的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努力抓住幼儿处于兴奋状态的最佳时机,进行提问。提问的时机:一是幼儿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二是幼儿研究目标不明、思维受阻的时候;三是促进幼儿自我评价的时候。例如:在大班语言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的主题是“美丽

40、的春天”,教师要引导幼儿叙述春天美丽的景色,教师可以从让幼儿叙述春天看到的花草树木讲起。但教师在一开始就提问“在这么美丽的景色里,你最想做什么?大家说一说?”然后就让小朋友举手发言,基本上幼儿都是从看到的花草树木说起,没有一个谈最想干什麽?孩子的兴奋地不再想干什么,他想谈谈看到的美丽景色,如果谈完后教师再提问效果会好一点。可以使幼儿加深对美好景色的认识,但是因为没有放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所以显得太随意了,没有起到好的效果。提问时,教师还应留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及交流,如果教师提问后能做到这样,那么他们的活动将出现许多有意义的显著变化:幼儿主动提问及有效回答会增多,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

41、从而增强了幼儿的成就感。 6. 提问反馈要及时,教师在回应方式上,要多样化。有的教师为了应付时间,尽快完成所设计的环节,对幼儿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幼儿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或者过早把答案告诉幼儿,代替幼儿思维。正确的做法应当是,在幼儿经过思考、回答后,给予客观的、鼓励性的评价或必要的指引。对幼儿的回答一律用不同程度的肯定给予回应,全是诸如“很好”、“真不错” 、“你真棒”之类的回答,这是教师对幼儿回答的不恰当的反馈,是教师驾驭教学活动能力弱的表现。因此,在提问的回应方式上,教师应加强有指导性地评价。你知道什么是收获? A:收获是得到什么东西。 你说得很好,那收获是

42、得到什么东西呢? B:收获就是懂得什么道理。 很好,懂得一个道理确实是我们的收获,但是,只有懂得道理才是我们的收获吗? C:收获就是今天你学习到了什么方法。 不错,你已经能与我们今天学的本领联系起来了,你想到自己今天的收获是什么吗? 收获是懂得一个道理,学习到一个方法,那你今天的收获是什么? A:我今天学会讲一个故事了。 我们学会讲一个故事了,本领越来越大了,这是一个收获。 B:我的收获是学会了用好听的句子“当什么时候就”来讲故事。 非常好,你已经想到今天我们刚学的新方法了,还有谁有不一样的收获吗? C:我的收获是知道帮助别人是会让自己开心的。 你的收获和刚才大家说的有些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说

43、? C:小鹿帮助了小鸟,小鸟也帮助了小鹿,它们都很开心,我也要学他们,多帮助别人,这样我也会每天开心的。 原来故事还教会我们这种让自己,让朋友开心的方法呢!D:我的收获很多,我知道了怎样寻找快乐,还学会了用好听的句子讲故事。 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自己的一个收获,而他说了两个收获,真让老师高兴。 众幼儿争着说:老师老师,我还有一个收获。老师,我也有一个收获。其实,我们学习知识时,每个人的收获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知道了一个故事,有的人是学习了一种方法,有的人是既懂得了一个道理,也学会了一种方法。有的人收获可能有一个,有的人可能有两个,有的多,有的少,但都是我们的收获。7、 问题的提出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

44、点。幼儿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因其知识结构及思考能力的多种原因限制,他们不可能对一个问题有多方面、深层次的思考,不能做到很好的把握问题的内涵,因此教师的提问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性,问题的难度要适宜,提出的问题使幼儿能够接受,在幼儿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例如:音乐教学活动中让幼儿欣赏狮王进行曲,当活动快结束的时候,老师提问:“这首曲子表现了狮王怎么的情绪?”可是幼儿缺乏这样细致的情境体验,是难以回答这类问题的,应该换个幼儿能理解的问题:“这首曲子欣赏完了,大家知不知道狮王的心情是怎样的啊?开心的?还是难过的?”这样的提问就符合幼儿的年龄会让幼儿容易理解容易回答。 8、提问的设计应考虑幼儿的生活

45、经验。幼儿教师在设计一节教育教学活动时,不仅仅要备教材、备内容、备问题,更要备孩子。在设计提问时要把教学内容和孩子有机地结合起来。要了解孩子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又能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哪些问题对孩子有新的挑战?在这次活动中又能提升孩子的哪些新经验呢?老师不仅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考虑。而且每次还要全面思考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本次活动中提问的策略,这样才可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游刃有余。如:在中班主题活动我家和我家附近中,在进入春季不久,结合主题一位教师设计了一节活动“我家附近的春天”。在孩子们观察过自己家附近以后,教师问孩子们:“你从哪里找了春天,发现了春天?”这下孩子们兴趣被完全激发起

46、来,都高高举起小手,争着想回答。有的孩子说:“我家门前的柳树发芽了。”那位教师又追问:“一根根柳条象什么?”孩子大胆的想象说:“象女孩的小辫子”,“象头发”。有的孩子说:“我发现我家路边的小草发芽、长大了。”教师继续追问:“小草怎么从泥土里出来的?”由于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都能用动词“钻”、“伸”回答了。正是因为教师充分了解到他们对春天经验的掌握,因此设计的提问角度选择了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既促进了思维,又增强了孩子表述的信心。相反,如果教师的提问没有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会出现尴尬的场面。记得实习时一位同学上音乐课我爱北京天安门,我们都认为天安门小朋友可能很熟悉,一开始就问“小朋友,天

47、安门是什么样子的?”孩子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天安门就像我们幼儿园的大门一样大,有的说天安门就像我家的门一样红,因为是实习没有经验,同学急得脸通红,一看不行,幸亏早画了一幅天安门的画,这才,扭转了尴尬的局面,但已经浪费了很多时间,出现此局面,就是因为教师没有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提问。9、不同的问题要选择不同的提问方法,让提问语中的关键词起到引领的作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提问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细节的问题。教师可针对不同情景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可以采用叙述性提问。如:“老师的眼睛长什么样子?”想启发幼儿的想象,可以采用假设性提问,这样的提问可以

48、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扩散幼儿的思维能力。如:“如果没有太阳,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需要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时我们可以采用选择性提问,如:“在孙悟空、哪吒、黑猫警长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时我们可以采用比较性提问,如:“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另外,提问语中关键词的运用也非常重要。关键词的不同会引领孩子向不同的方向来思考。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样的问题,不同的表述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如:在小班常识活动小鸡宝宝的教学中,我先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小鸡宝宝怎样出来呢?”有的小朋友说用锤子砸破壳就出来了,有的说把蛋摔一下小鸡就出来了等,这写都不是我想要的答案。于是,我又连忙改变问题的关键词,问到:“小鸡宝宝怎样从蛋壳里出来?”这时,孩子们就想到了小鸡会用嘴巴啄破壳然后出来。例2:托二班上课时,有一个有关洗澡的儿歌,我没加思考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朋友在家里你是怎样洗澡的?幼:和爸爸妈妈,用手、用香香显然这不是我要的答案,我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