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初探.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598754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初探.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初探 摘 要:从习惯的养成来说,幼儿期是人一生中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养成良好的习惯,终生受益。但是对现在的幼儿来说,在习惯的养成上还存在很多问题,老师在一日生活的各方面都应重视幼儿行为和习惯的教育,同时需要老师、家长共同来抓、共同指导。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使幼儿能形成良好习惯。 关键词:环境;良好习惯;家园共育 现在我所在的中班,从开始入园一直到现在我不断地观察发现:有些孩子不但学习习惯好,而且行为和生活习惯都好,上课注意力集中,平时还帮老师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擦桌子,搬床等,不需要老师的提醒,自己就能做得很好。有一部分孩子吃饭慢还不主动吃,要让老师喂,挑食,

2、也比较霸道,玩具不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在参加集体活动中乱讲话,纪律意识不强,这些幼儿在常规行为习惯养成方面不断需要老师的提醒。不管在道德习惯、生活习惯、还是劳动习惯等的养成上急需要大力的培养,针对这些情况需要我们采取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 给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幼儿生活在良好的文明环境中,别人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他会自然而然地学习,使幼儿的举止有礼,行为文明规矩。作为直接影响幼儿的老师要起到率先模范作用,在进餐护理时老师要求幼儿不说话,但是在进餐时老师说话,听见老师在说,孩子们马上也说。这就要求老师不管在任何时候让幼儿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到。

3、每天早上每个在教室的老师都要先主动和幼儿打招呼,与孩子讲话的语言要幼儿化,孩子讲话时蹲下来耐心地倾听,在这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中促进幼儿习惯的养成。 二、利用班级公约规范实际教育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对幼儿来说,自觉性差、自控力弱,行为习惯容易出现反复,经常需要教育,也需要在班内制定适合幼儿的幼儿守则班级公约,对幼儿经常进行有说服力的教育。在开学初,幼儿拿来的玩具,孩子们非常喜欢,以至于在任何时候都自己去玩,破坏得厉害,平时怎么说都收效甚微,针对这样的情况,班主任蔺老师,利用晨检完的一段时间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正式的关于玩具的教育课,以谈话的形式进行,看破环的玩具,为什么成这样?破坏了怎么办?那

4、什么时候能玩?孩子们回答得非常积极,完了我心想,可能还是不听。从第二天开始,没有幼儿随意去玩玩具,并且还互相监督,从那天直到今天孩子们对那些玩具老师说玩才玩,也不随意地破坏。正式的教育让幼儿明白什么是正确积极的习惯,哪些是错误的不良的习惯,教师检查与幼儿之间检查相结合,常抓不懈,最终“习以为常”。也需要制定惩罚机制,如果违反就会受到不能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坐小板凳,破坏玩具把你的漂亮玩具拿回来等的惩罚,运用惩罚法可以制止不正确的学习行为,纠正错误,使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作为增强动机作用的手段,要充分预测否定评价所产生的结果。通常是对一些纪律性差、鼓励表扬教育收效甚微的幼儿,采取负强化的惩罚教育,

5、会有效果。 三、一日活动中教师的鼓励教育引导 在一日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观察幼儿,对幼儿的行为和习惯主要采取鼓励和表扬为主,对孩子的良好言行要积极评价,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老师要耐心地指导引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幼儿明白了道理,会马上调整,自觉地改正;对孩子的正确行为,更需要老师给予肯定和赞扬,幼儿的行为不断被正强化,对其他的幼儿也起到教育作用。在班里对几个帮助老师擦桌子的幼儿表扬后其余的幼儿也需要老师的表扬,在每次吃完饭后就有幼儿抢着来擦桌子。这种榜样对幼儿来说是看得见的,容易学的,效果也是比较突出的。 四、加强家园共育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幼儿园和老师的事,更需要家长的配合,让好的习惯

6、能在家校共育中落地生根。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和幼儿园是幼儿习惯养成最直接的影响源。因此,家庭教育在幼儿的习惯养成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所在的班级中2/3以上的幼儿是爷爷奶奶在照顾,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比较少。“隔代教养”对幼儿的溺爱,是使他们形成不良习惯的一个大原因,爷爷奶奶能包办的绝不让幼儿来做长久以来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有一个孩子是奶奶在喂养,现在自己不会咀嚼,看见饭没有任何兴趣,目光痴呆,不动手自己吃,吃饭已经是他们家长最头疼的事,我们也感觉很无奈,和他们的家长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时,发现奶奶给孩子的饭一直都是肉、菜都要剁成沫,吃饭由奶奶喂,没有让孩子自己吃,

7、饭太烂不需要咀嚼,以至于养成吃不下饭菜,吃面条也是直接咽下去,吃烤馍咀嚼不动,幼儿的身高与其他幼儿一样,可是胳膊非常细,力气也比较小,让我们也非常担心,孩子的营养能么跟上。是奶奶在孩子学习自己用勺子吃饭、咀嚼的敏感时期使幼儿错失学习时机。有研究者认为,在敏感期内,个体比较容易接受某些刺激的影响,比较容易进行某些形式的学习。过了这个时期,孩子的行为和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可能性小,形成和发展比较困难。以至于现在没有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因此,家长必须重视对幼儿的教育,家里成员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庭对孩子的疼爱以至于溺爱,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同步,有时还脱节。在学校好不容

8、易养成的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的好习惯,回家后家长越俎代庖。行为心理学认为,21天以上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幼儿习惯的形成,需要家园的配合和坚持。 幼儿园和老师要做好沟通交流,能让孩子在家园共育的环境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利用早上、下午家长接孩子的时间与家长沟通,或者电话、短信、校讯通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让家长参观幼儿学校教育以及与家里幼儿的不同。最好在园里举行育儿讲座,让育儿专家、教师、家长能坐在一起探讨交流幼儿习惯的养成教育困惑和问题。 幼儿习惯的养成对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需要幼儿园、老师、家长共同努力,让幼儿获得好的习惯,幸福一生。 参考文献: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心理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200. 2王桂珍,幼儿园班级管理及幼儿常规培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董凤华.润物细无声:幼儿养成教育的践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3). 编辑 李建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