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尊重教育,培养健全人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尊重教育,培养健全人格.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开展尊重教育,培养健全人格日期:2004-11-21 作者(来源):嘉兴高级中学 徐新泉 摘 要: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对教育者来说,人的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的关键是人格发展。学校尊重教育是培养人的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现状、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教学实际而开展的创新人格教育,它着眼于对自我、他人、社会、自然、科学等内容的教育,重在教育实践,旨在人的心灵改造和人格建塑。关键词:尊重教育健全人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快速渗透,新世纪对人才的人格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的人才在人格上除了具有起码的人格品质(诸如诚实、善良等)外,还需具备以下人格品质:一是有民族责任感、
2、爱国心,弘扬传统美德;二是具备现代文明意识,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能正确处理人与社会关系、能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是要有健体意识和健康的心理;四是要有正视挑战、敢于抗挫、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等。健全的人格是社会成员21世纪的护照。审视当代的中学生,我们不难发现,其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良好的教育条件、复杂的文化环境和变动的社会大背景下,广大中学生的生存、活动、思维空间日益扩大,他们处于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环境之中。同时,经济成份多样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甚至使一些人陷入深深的精神迷惘和人格危机中。一些中学生不同程度地
3、存在着人格上的缺陷:比如,缺乏现代文明意识,缺乏合作、平等、民主、法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及道德感,甚至出现偏执性人格、爆发性人格等。分析影响当代中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各种因素,我们发现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内外学习与生活的环境。如果社会、学校、家庭不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会使教育效果出现偏差,使他们的人格出现缺陷。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易,学坏一日有余。”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必须用科学的眼光来审视当代中学生的人格现状,以前瞻的理念来思考人格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着力寻求变挑战为机遇的途径和方法。近年来我们学校提出了以“尊
4、重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全面育人、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的德育工作新思路,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理念和校园主流文化,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一、尊重教育的内涵尊重是指尊重人的尊严,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在自己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一句话,就是把人所赋有的权利和责任还给人自身。“尊重”是一种教育理念。从理论上看,教育理念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精神和价值取向,反映一所学校长期积累的文化底蕴,反映一所学校的历史特征、学科特色和追求。它以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精神力量,一种价值期望,一种理性目标的形式陶冶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从实践上看,教育理念不仅具有激励人的功能,也具有教育人
5、、塑造人、规范人、指导人的作用。尊重教育实践研究是一项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的工程。它涵盖的内容很多,我们把它归纳为五个主要方面: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尊重科学。这五个“尊重”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但又各有侧重。(一)“尊重自己”强调“自立”自尊是个人的生命杠杆。人虽然有年龄、性别、形质、体貌等的差别,但人人要求得到尊重。首先是尊重自己,然后才会尊重他人和社会,同时获得外界对自己的尊重。据此“尊重自己”应是尊重教育的起点,基本内容包括: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接纳自己、发展自己。(二)“尊重他人”强调“平等”尊重他人,并不是失去自己。我们认为,会尊重自己的人还要会很好地尊重他人。
6、尊重他人必然心中有人,必然会平等、真诚地对待他人,必然会用保护集体和遵守纪律来维护他人的利益。当然平等尊重他人,又必须具有分清是非的思想、诚实守信的思想、宽容大度的思想。(三)“尊重社会”强调“规则”社会是一定经济基础上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是人和人发生关系的场所,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需要制定和遵守共同的规则。遵守规则是尊重社会的底线,因为这是法制社会的基准。权利和责任意识是尊重社会的根本内容,没有不承担责任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责任。我们把“尊重社会”的基本内容确定为:遵守规则、维护权利、承担责任。(四)“尊重自然”强调“和谐”自然环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没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就不可能
7、有幸福生活,没有为子孙后代提供自然资源和环境安全的保障,这一代人也就没有安全可言。因此,关爱自然也就是关爱人类自己。为此,我们强调必须拓展道德教育的内容,把生态道德教育放到重要位置,将保护环境和学生自身文明修养结合起来。(五)“尊重科学”强调“探索”尊重科学,就要反对迷信,反对邪教,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做到这一点,每个人都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探求科学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师要尊重学生探讨事物本身规律的权利,特别要侧重于培养他们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二、尊重教育的实践尊重教育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欲望,即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
8、培养,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人格的提升。具体来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确立“一个理念”;二是搭建“二个舞台”;三是设置“三个引擎”。其中,“理念”是开展尊重教育的前提;“舞台”是实施尊重教育的载体;“引擎”是实施尊重教育的有效手段。(一)确立“一个理念”尊重教育生活化教育理念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陶冶人、激励人的功能;作为一种行为准则,能够起到规范人、指导人的作用;作为一种追求,可以培养受教育者向上的精神。我们认为,尊重教育是不能从真实的生活整体中抽取出来的,只有扎根于生活实践并为生活服务,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才能和谐统一,才具有深厚的生命力。离开了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
9、德目标。尊重教育当由“无人”走向“以人为本”,由“工具论”走向关注人的生命存在,这样回归生活便成为尊重教育的主旋律。1确立由“崇高”走向“平凡”的梯级递进的尊重教育目标我们认为在确定尊重教育的目标时,应以尊重教育走向生活的思想为指导,具体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要求,适应学生道德健全发展的需要和适应道德认知心理发展规律与水平。我们学校明确规定从高一到高三每个学年段不同的尊重教育主题:高一以“心灵美形象美”为主题,强调学会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常识,培养健全、合群、乐学、自立的健康人格;高二以“爱关怀”为主题,强调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美好情怀
10、;高三以“诚信合作”为主题,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自主、自动参与活动、遵信守诺、友好交际等能力。2选择贴近生活的尊重教育内容在实施尊重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选择贴近学生个体生命经历、生活感受和体验,贴近个体与他人、与社会、与环境相互联系的现实生活世界相关的内容,并按社会需要、学生成长的实际要求不断更新、充实教育内容,以增强学生主体适应生活、发展自我的基本能力。具体来说,以“五个尊重”为主要教育内容的“尊重教育”,我们是通过“我为家乡设计明天”、“学做一回交通警”等社会实践活动、“塑造自立、自强、自律的我”、“放飞绿色的希望”、“告别零食”“回收废电池”等班团活动以及学校的体育节、科技节、艺
11、术节等活动加以落实的。(二)搭建“二个舞台”课堂与第二课堂从某种程度上说,单独的“尊重教育”是不成立的,它应该融合在学科教育、人生教育、社会教育等之中。据此,我们认为必须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多元化尊重教育途径,即“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日常生活熏陶感染,社会实践锻炼成长”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尊重教育工作模式。1课堂教学尊重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殿堂,也是师生生命发展、情谊交流的载体。课堂教学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尊重教育的主阵地。在开展尊重教育活动中,应始终将课堂教学当作攻坚战来对待,把尊重教育渗透于其中,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
12、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巧妙地注入尊重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尊重教育因素,找准切入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使课堂教学成为发掘、展示学生潜能的好场所。重点可抓三方面工作:(1)整合学科教学内容,科学地实施学科尊重教育,强调从制度上保证把学科尊重教育落到实处,避免使学校尊重教育淡化、虚化;(2)科学调整单位授课时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有区别地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分层和评价分层,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跨上新台阶
13、。2第二课堂尊重教育的重要阵地人的主动的、全面的发展,决定了它不可能仅仅依赖于传统的“第一课堂”、“讲堂讲授”,我们深信教育特别是尊重教育不能只封闭在校园里,它应该是系统开放的,学校尊重教育应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多管齐下的格局。为此,我们认为必须不断开辟第二课堂,努力开展互动式、开放式的课外活动课,充分体现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发展个性,让学生主动发展等新观念,同时也为尊重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例如建立学生合唱团、舞蹈队;组织了书法、美术、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并积极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立校田径队、男女篮球队、足球队;举办校园之声广播站,锻炼同学的采、编、播的能力;其中的“幸福星期三
14、”、“实话实说”、 “东方时空”等栏目,融诉说与思考、知识与娱乐为一体,为学生所欢迎;组织各类社团(协会)如秀苑文学社,求索论坛,青铜史学社,星河天文社等,采用摄影、演讲、论辩、舞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尊重教育工作扎实、生动、有效。(三)设置了“三个引擎”个体自动、师生互动、全校滚动1促进师生主体参与,实现尊重教育的个体自动个体德性的获得和发展是自我需求、自我修炼、自我提升的结果,任何外在的帮助和引导只有化为内在的需要才起作用,没有亲身的道德实践,便没有道德经验,更不会产生道德要求,从而实现道德自律。为此,我们必须强调全校师生主体参与,每天要求自己“进步一点点”,“外求他塑”变成“内求
15、自塑”。比如,为使尊重教育工作进一步走向深入,更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开展了“尊重教育”系列活动之一的“走进学生心灵师生交友”活动,要求全校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与在思想、学业、心理等方面有障碍的学生交朋友,通过下寝室、谈心、家访等形式,主动与学生沟通,积极与家长联系,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通过这一活动,教育者认识了自我,也从更深的层次上学会了尊重。2搭设平等对话、相互促进的“平台”,使师生在交流、互动中自我完善在尊重教育中,学校不做“对错与否”的价值判断,而是给师生提供一些有利于道德生长的“平台”,师生在学校创设的“平台”上通过广泛民主的讨论
16、,认真思考、自我选择,主动实现人格提升。这里说的“平台”,较常见的有班队活动,团队活动,全校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延伸到校外的一些有针对性的社会公益活动。如围绕“我们今天如何做学生”、“我眼中的尊重与被尊重”等话题组织多次有思想教育意义的讨论;组织了具有培养现代社会公益意识的社区活动,如“敬老院一天”的服务活动,“当一回东道主,尽一份主人责”的全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模拟志愿接待者活动等,通过活动,使学生的尊重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3努力营造校园主流文化环境,实现全校尊重教育良性滚动首先,重视了校园物质文化的营建。校园物质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整洁、优美的校园可以创造出一个蕴含着丰富文化
17、信息的、充满人文芬芳的文化环境,使置身其中的师生在浑然不觉中感应、领悟人文底蕴。显示出学校作为一个理想的学习场所给人的一种安慰与尊重,庭院小品、廊道壁挂、阅报栏、展示窗,处处发散出浓郁的以人为本的尊重气息。校园物质文化的布置,尽力体现着自立、平等、和谐、规范和探索,使学生有“家”的感觉。其次,注重了制度文化的变革。制度是为人服务的,一切制度的制订都强调尊重人,将人与制度的融合作为最高目标来体现。以往人们总是将制度看成是用来约束人、管理人的,所以校规校纪内容的制定,往往注重的是强制性,不可违背性,缺乏“柔性”、“人情味”,没有从根本上实现服务人尊重人的准则。为此,学校可修订有关规章制度,有意识删去诸如“不准”、“必须”等词,而换上“应该”、“要求”等词,体现以人为本和尊重意识。综上所述,尊重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主要是人的完美人格的塑造。而健全人格的塑造,又是人心灵得到净化的标志。师生个人的人格,只有得到健全的、积极的塑造,才能充分开发出他们的“智商”,激发他们的“情商”,才能增强他们的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塑造“自强”、“自力”的完整人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