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节奏乐教学初探.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599910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托班节奏乐教学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托班节奏乐教学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托班节奏乐教学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托班节奏乐教学初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托班节奏乐教学初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托班节奏乐教学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托班节奏乐教学初探.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托班节奏乐教学初探 对托班幼儿节奏感培养的教学研究 薛凌燕内容提要:科学研究表明,3岁前幼儿的歌唱已经初步显现出了节奏的意识,但是这种意识还很模糊,而且大多数与歌词中的节奏有关。即使到了3岁阶段,儿童所掌握的歌曲节奏也十分有限。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那么成年后这种节奏意识将会变弱,甚至消失,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没有乐感。托班幼儿感受音乐的特点较为直观、形象,加之生性活泼好动,结合奥尔夫教学理念,本人抓住幼儿这一敏感时期,让幼儿通过语言节奏、新教歌曲、音乐欣赏,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感受乐曲的节奏感,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促使幼儿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分享音乐的快乐,探索整理出一套适合托班

2、幼儿的节奏教学的有效方法。前言:德国音乐家、教育家奥尔夫认为:节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第一教学。可见,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它是音乐美感最重要的来源,是音乐的生命。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节奏乐教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托班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如何正确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增强幼儿的音乐素质能力,成为我们新的课题。因此,我对本班幼儿展开了一系列的节奏感培养的教学研究。关键词:节奏感 原本性节奏感:什么是音乐节奏感呢?前苏联音乐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有这样的解释:“音乐节奏感可以说是一种积极体验音乐的、从而正确感知音乐运动时间进程的情绪表现力的能力。音乐节奏感不仅具有运动性,

3、而且也具有情绪性,作为其基础的是音乐表现力的知觉,因此如果脱离开音乐,则既不能觉醒,也不能发展。”在音乐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幼儿对音乐感受的能力,如果只是用拍节奏来培养音乐节奏感就会感到不足了。在幼儿园培养音乐节奏感的最佳方式是在音乐伴随下活动,在律动、音乐游戏、舞蹈等音乐与动作相结合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在引导幼儿感知节拍节奏的强弱关系,感受音乐节奏韵律美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引导幼儿准确地再现音乐的节奏,在优美的节奏性动作中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的活动中培养节奏感。原本性:德国音乐家、教育家奥尔夫强调原本性的音乐教育理念,运用孩子所熟悉的音乐元素,如:语言节奏、生活的各种声源,以和声的方式进行音乐

4、素质的训练,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自己体验音乐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音乐要素,帮助他们学会听音乐,同时,又让孩子们发挥创造力,积极创造出各种具有个性特色的表现方式,去表达自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一、优化节奏乐教学的环境:环境在音乐学习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学习音乐才会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加强他们对美的享受。硬环境:1、创设墙饰:教室的墙饰是幼儿每天都看到接触到的事物,创设一个具有艺术气息的墙饰,用各种绳子在墙上布满了五线谱与音符,以及音乐图谱,让幼儿好像置身于音乐世界之中。2、开放音乐活动区: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能发出声音的玩具、乐器等材料,还有废旧的罐子装上米,摇一

5、摇会发出“沙沙沙”的声音。在区域活动时放一些音乐,幼儿会跟着音乐敲敲打打扭扭。活动乐器:沙蛋、打棒、铃鼓等专业乐器;自制乐器,如:装着米的罐子,报纸,一次性纸杯,橡皮筋等等。3、音乐活动的教学环境:我在教室中间的地上放上了一块大的毯子,在活动时请幼儿拿小软垫盘腿围坐在毯子的周围,活动的环境给人温馨的感觉,幼儿觉得累了还可以在垫子上躺一会,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这种环境下学习会觉得很轻松很自在,学习的内容更加乐于接受了。软环境:1、奥尔夫认为 :“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我们应注意随时让孩子在各种环境下体验音乐。在晨间来园时,我放一些轻快优美的曲子迎

6、接幼儿的到来,幼儿在这些音乐的背景下进行区域活动。收玩具的时候,我放节奏感较强的海上钢琴师,在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幼儿一听到这个音乐就知道要收玩具了。睡觉的时候我放一些睡眠曲,幼儿在舒缓的音乐中安静地入睡等等。2、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它本身包含着许多规则,如节奏、音高等。只有严格遵循这些规则,音乐才能表现出优美的旋律。通过音乐活动所获得的这种规则意识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活动中理解并遵守这些规则,以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其次,在孩子的发展中,这种相互作用平等交往的环境,孩子理解了必须遵守规则才能使活动进行下去,。这时,规则不再

7、是老师强加于他们的了。这种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为孩子今后遵守其它类型活动的规则、适应活动秩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此外,还要有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要为幼儿“松绑”。一个人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印象影响,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下,人的自主探索和体验生命本体的状态最富有制造性和开拓性。师幼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关系是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的前提。在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听音乐做动作,虽然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不是那么丰富,但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还是会有火花出现的。比如在欣赏寓言这首曲子的时候,开始是跟着老师做拍手、拍肩等动作,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有谁可以和老师做不一样

8、的动作呢”,逐渐有一些幼儿可以不看老师的动作,自己开始想别的动作做了,老师为这些动作取上了名字,如:挤奶、爬山等,幼儿这时候的表情是非常得意的。 对于做得不好,或者做错的幼儿不要给予批评,要包容个性,包容个别差异,对所有的孩子都提供一视同仁的爱心,不歧视,也不限制。因为在音乐的世界中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要尊重每一位幼儿的想法,就算他坐着不动,可能也是在感受音乐,或者是在欣赏其他幼儿的表演。二、选择适宜的教学材料选择适合孩子感受、孩子热爱的音乐作品作为教学材料。教师选择适当的教材。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音乐感受力还不太强烈,基本

9、上以节奏较快的音乐或说唱儿歌为主。我为幼儿选择了不同类型的音乐,有比较有趣的泡泡糖,有比较激昂的米老鼠进行曲,还有创作歌词弹性较大的两个好朋友,比较抒情的小白船等。其次,要考虑到音乐的难易程度,也就是根据幼儿的接受能力选择教材。如果选择的教材太难,幼儿学习困难,就会失去参与活动的自信心和兴趣;反之,幼儿如果一学就会,也会感到没劲。所以,选择的教材都具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幼儿的努力还是能够达到。让幼儿自己选择教材。给幼儿留一个适当的空间,是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关键。幼儿对自己喜欢的音乐表现会特别强烈,在平时经常给幼儿放不同类型的歌曲听,教师通过观察,从中寻找兴奋点。如:在听音乐之声中孤独的牧羊

10、人片段时,有部分幼儿不自觉地就跟着音乐舞了起来,在歌曲放到“噢类噢类得噢类”还产生了跟唱了,教师根据音乐进行了编舞,简单的动作与走步,幼儿在游戏中兴致盎然;听哈巴狗这首歌曲的时候,幼儿听到里面“汪汪汪”的叫声后笑做了一团,针对这首歌曲我也设计了一个“找肉骨头”的游戏并加入了图谱的教学,学习效果明显。由此可见,幼儿往往对自己选择的音乐特别感兴趣 ,这样通过音乐游戏所感受到的音乐就会更加记在心里了。 在托班节奏乐教学教材的选择上,基本以短小精悍的儿歌、新教歌曲和段体分明,节奏感强的纯音乐欣赏为主,打击乐的配乐也是以单一的一种乐器为主,创造性地教学内容相对涉及的较少一些。三、节奏乐教学的模式及部分课

11、例:在半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本人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托班幼儿的节奏乐教学模式,可以分成以下三块:1、新教儿歌(语言节奏):在最初,新教儿歌可以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幼儿稳定节奏,培养良好的节奏感,并且在儿歌中掌握两拍子和四拍子的节奏型,所以要选择一些短小,节奏感强的、易仿编的儿歌进行活动。步骤:a、熟悉儿歌,边听儿歌边按儿歌的节奏拍手。b、按照儿歌的歌词做有节奏的动作。c、进行看节奏图谱(九宫格)打节奏的游戏。 d、进行简单仿编、创编的游戏活动。e、配打击乐器。例:儿歌:两个好朋友两个好朋友,辫子黑油油,看他们手牵手,快乐逍遥游。节奏图谱:两个X X好朋X X友,X 辫子X X黑油X X油,X看X他们

12、X X手牵X X手,X快乐X X逍遥X X游。X 对于这首儿歌,在一开始拍手的部分,教师可以选用四分音符的时值,因为对于托班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这个节奏比较好掌握,在练习熟练以后,可以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一起出现,也就是说先拍拍子,再拍节奏。在仿编的时候,数量不要出现太多,最多到三个好朋友,也可以编一个好朋友,托班的幼儿很喜欢小动物,也可以用动物代替:如:两只小兔子,耳朵长又长,看她们手牵手,快乐逍遥游等。2、新教歌曲:教师精心选择一些优美动听的新教歌曲,有一些简单易学的可以在平时活动环节中渗透学习,并不需要单独作为一次活动来学习。步骤:a、听音乐拍手。(忽略歌曲中的歌词)b、加上歌词,跟着老师做

13、动作。c、鼓励幼儿自己做动作。d、进行看节奏谱打节奏的游戏。(也可以不做这个环节,依照幼儿的兴趣) e、根据歌词的内容进行游戏。f、配打击乐器。例1:哈巴狗我将哈巴狗坐在大门口的形象做成了节奏图谱。一只哈巴狗音乐休止汪汪坐在大门口音乐休止汪汪眼睛骨溜溜音乐休止汪汪想吃肉骨头音乐休止汪汪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幼儿对画着小狗的图谱很感兴趣,在看图谱的时候大部分的孩子眼睛都盯的非常牢,在这首曲子里可以将图谱中的小狗按照“拍空拍空”的节奏放置,让幼儿练习这个节奏,并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在这次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如小鸡、小鸭等,引导幼儿按照这首曲子的模式创编。例2:妹妹背着洋娃娃妹妹

14、背着洋娃娃,来到花园去看花, 娃娃哭着叫妈妈,树上小鸟笑哈哈。这首歌曲是一首抒情的曲子,我采用的是阿牛演唱的版本,大哥哥唱歌的声音非常的温柔,很有感染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娃娃很感兴趣,我让每个幼儿都抱上了一个娃娃,跟着音乐的声音一起摇晃。四句简单的歌词,根据动作马上就记住了。在清唱时,可以变换曲子速度的快慢,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来走的快走的慢。还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的毛绒动物,进行对曲子的创编,比如“背着小鸭子、小小熊等”。3、音乐欣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幼儿对音乐理解能力的现状,可以先选择段体分明,节奏感强的音乐进行欣赏,等幼儿对曲子有明显感觉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音乐进行

15、欣赏。经过半个学期对音乐感觉的培养,基本上下半学期可以多涉及一些抒情的曲子。中大班一些歌曲也可以降低难度来作为欣赏的乐曲,如:小白船等。步骤:a 在平时就放需要欣赏的曲子,比如吃饭的时候,安静活动的时候,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a、 跟着音乐拍拍手,做做动作。b、 教师对音乐编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曲子的节奏与段体。c、 看节奏谱感受音乐节奏与段体。d、 跟着节奏谱玩打节奏游戏。e、 配乐器。例1:单簧管波尔卡 这是一首三段体的音乐,在给孩子活动之前,我首先把音乐剪接成两段体,抓住幼儿对“干杯”这个动作非常感兴趣,我以“泡茶干杯”的游戏形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段体,带幼儿进入音乐的世界。例

16、2:米老鼠进行曲这是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原来的曲子长度长达四分多钟,而且段体较多,我将它剪接成一个三段体的曲子,从图谱上的几种物体就可以知晓;并且以春游的情节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走草地摸树叶走草地钻山洞来到一片大草地),幼儿对曲子非常感兴趣。通过图谱,进一步让幼儿对曲子段体风格,加深了记忆,也乐于和老师听音乐做“春游”的游戏。所有的活动都以游戏活动贯穿始终,按照幼儿活动的兴致高低,可以适当的减少或增加活动的时间与次数。以上所有的活动都可以在最后的步骤中配上打击乐的活动,在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比较适宜用打棒,串铃类的简单乐器,铃鼓还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四、家长配合: 节奏乐教学与家长的

17、配合也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在家长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后,才能更有效的配合老师的工作:1、 发放家长调查问卷,让家长对孩子节奏感水平有所了解,还有音乐教育的情况。2、 每一个月召开一次家长会,传达教师音乐教育的理念,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或者可以在网站上发表一些有关音乐教育理念的文章,以供家长参考。3、 将每次音乐活动课的内容以及游戏的做法公布在家园角或者是网站中,请家长在家中陪这幼儿玩节奏游戏。4、 定期有家长开放日,请家长观摩音乐活动。5、 学期结束后,再次发放家长调查表,请家长为音乐素质教育提提意见或建议。五、研究分析与结果:研究前:项目评价在音乐活动中能集中注意力有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有意

18、识地选择与音乐有关地活动内容能分辨乐曲节奏地快慢能分辨乐曲声响地强弱听音乐时喜欢模仿各种舞蹈动作听辨旋律,并能模仿哼唱喜欢用自编地节奏敲打各种打击乐器111%6%0%11%11%17%11%0%256%33%11%17%17%17%17%6%333%61%89%72%72%66%72%94%研究后:项目评价在音乐活动中能集中注意力有良好的倾听音乐的习惯有意识地选择与音乐有关地活动内容能分辨乐曲节奏地快慢能分辨乐曲声响地强弱听音乐时喜欢模仿各种舞蹈动作听辨旋律,并能模仿哼唱喜欢用自编地节奏敲打各种打击乐器139%39%56%67%67%83%83%56%261%61%33%33%33%17%11

19、%33%30%0%11%0%0%0%6%11%所有数据均为四舍五入。评价标准:1, 表示经常或好2, 表示有时或一般3, 表示从不或较差六、结语:根据数据显示,本班幼儿的音乐感受力以及水平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并且通过此次研究,本人发现托班幼儿对音乐感受能力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通过节奏乐得教学活动,托班幼儿的音乐水平可以有很大的飞跃,有部分幼儿的节奏感水平甚至可以达到小班程度,这对今后我开展的托班节奏感培养研究更增加了信心与力量。这是我在研究中的点滴体会:1、托班节奏学教学活动需由易至难层层递进。幼儿在托班往往只有短短的一年时间,而且刚进幼儿园的时候每个孩子的音乐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师要在最快的时间

20、段内掌握本班幼儿的音乐素质水平,根据托儿的现有水平,制定相应目标,再来选择适合的音乐作品。刚开始的时候可以以稳定幼儿的节奏感为主,在活动中教一些节奏感强的儿歌,童谣等;在托班的后期这些儿歌和童谣就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了,可以以游戏的方式欣赏纯音乐为主。2、托班节奏学教学活动不必太杂,但要精。 在选择音乐作品方面,不必要做到面面俱到,什么音乐都拿来欣赏一遍,因为幼儿的音乐感受力有限,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反而会让他们的视听混淆。教师可以在了解幼儿的音乐水平后,选择音乐感觉强劲的两至三首、舒缓的两至三首,将每一首乐曲安排四到五个课时,从单纯的音乐欣赏到图谱教学到动作的编排到游戏与欣赏的结合,层

21、层递进,让幼儿在完整的一个教学模式下充分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歌曲教学也可以参考这种形式。3、托班节奏乐教学中,纯音乐欣赏需注重音乐的剪辑。音乐的剪辑好坏也决定了幼儿对音乐欣赏的正确与否,大部分的乐曲并不是按照教师的意愿而设定好时间、安排好曲段的,在欣赏音乐之前,教师要仔细分析曲子的区段以及每一段的风格,在尊重原著以及教学活动需要的前提下,将曲子剪辑成比较完整的一个乐段,一般以23分钟为好,再提供给幼儿欣赏,这样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不然。有一些长的乐曲,如米老鼠进行曲(将近5分钟),可以先将主段体剪辑出来给幼儿欣赏,再将完整的曲子给幼儿欣赏;也可以分段欣赏。需要思考的问题:1、教师自身素

22、质的提高。教师应该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理论水准,会分析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各种情感基调。如会区别各种音乐、特别是性质相近音乐的作品之间在情绪、情感上的细微差异,能够准确地表现和传授,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去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所以,教师要经常给自己充电,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会给孩子带来更多更好的活动,激发孩子对音乐的情感。2、要把握音乐本身的审美特征,注重培养幼儿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审美活动,所以不能忽略其本身的审美特征,可以采用“多通道参与欣赏音乐模式来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比如利用电化教学手段,配上录像片,可操作的投影片,通过音乐和语言的叙述将眼前的景象联系在一起,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加深对乐曲的感知和理解。3、在活动中,能够让每一位幼儿都能自主地参与体验。教师应采用分层引导策略,使每个幼儿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知与情的统一。4、对于一年的音乐教学活动还需更加科学系统的进行安排,以达到更好的效果。5、在这次研究中,让幼儿自己创作的内容相对涉及的较少,在以后的活动中可以尝试着加多关于创造性内容的课程,给幼儿留有自由的、富有个性的创作空间。参考文献: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黄瑾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李泹娜、修海林、尹爱青编著新纲要解读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网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