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体验感悟促进概念建构.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0175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体验感悟促进概念建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注重体验感悟促进概念建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注重体验感悟促进概念建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注重体验感悟促进概念建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注重体验感悟促进概念建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重体验感悟促进概念建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体验感悟促进概念建构.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注重体验感悟 促进概念建构秒的认识教学片段分析与思考松滋市涴市镇中心小学 田道适(434205)Email:tiands999【教学背景】“秒的认识”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常见的量”范畴,从以往教学看,由于三年级学生对“秒”的实际接触少,亲身体验缺乏,因此,概念的建立相对较难。新一轮课改倡导建构性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我在教学“秒的认识”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力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引领学生完成自主构建,有效地解决了概念教学的“瓶颈”问题。

2、【过程描述】片段一:情境导入师: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七号载人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举世震惊。现在,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多媒体播放神州七号成功发射的视频)。师:让我们模仿零号指挥员,为神七发射来一次倒计时,怎么样?(重播神七发射视频,师生随画面齐述:20秒10、9、8、7、;点火;起飞。)师:让我们再感受一次。(打开倒计时器,师生齐数:10、9、8、7)师:刚才我们的倒计时活动,时间不到一分钟,这么短的时间是用什么时间单位来计量的呢?生(齐):用秒(计量)。师:是的,人们计量比分短的时间,通常用秒来计时。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

3、比分小的时间单位秒。(课件打出课题:秒的认识)。师:除了火箭发射用秒计时,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场合用秒计时吗?(学生回答略)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秒(课件再现情境)。师:计“秒”,有专门的仪器,就是秒表(课件展示):这是数字式秒表(课件表现电子秒表计时),这是指针式秒表(课件表现机械秒表计时)。体育老师就用它们计时。【分析:利用“神七”发射升空倒记时的情境切入,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在倒计时的过程中,已经初步感受了“秒”,这时引入“秒的认识”可谓水到渠成。通过让学生举例,用课件展现用秒计时的情境等途径,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片段二:探究感受师:(课

4、件显示在线时钟)钟面上有三根针,哪一根是秒针?生:红色的那根。生:很细、很长的那根针是秒针。生:我觉得是走得最快的那根。生:这个钟上面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就是秒针。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钟面上,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那根针就是秒针。(板书:秒针 最细最长 走得最快)师:仔细观察秒针的走动,你发现什么了吗?(课件演示,学生观察了约10秒钟的时间)生:它“咔嚓”、“咔嚓”地走的。生:是“嗒”、“嗒”、“嗒”地走,隔的快慢差不多。生:我看到它“嗒”一下,就向前走一格。师:同学们观察很认真,很仔细。秒针每走动一次,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播放课件:秒针走动一小格)这就是1秒。仔细观察秒针的走动。生:秒针走

5、动了1小格。生:我听到了“咔嚓”一声。师: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板书:走一小格是1秒)。闭上眼睛,再体会一下。(再次播放课件:秒针走动一小格)说一说,对于1秒,你有什么感受?生:一秒很短。生:很快。师:很好。你能想办法表现出“1秒”的时间吗?(学生活动后交流)生:我拍两次巴掌(做动作),就是一秒。生:我说“再见”(生做手势)的时间是一秒。生:唱幸福拍手歌的时候,我们拍手、拍肩、跺脚的时间都是1秒。生:电视里喊“旺-旺”的时间是一秒。生:我眨一次眼睛的时间是一秒。师:请你到前边表演一下。同学们注意观察,他眨一次眼的时间有多长。(指名上台表演)生(齐):没有一秒,他(眨眼睛)没有一秒。师:1秒虽然很

6、短,但是,在一秒的时间里,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边播放课件边介绍:猎豹、磁悬浮列车、神七飞船、光的速度,现代化车间生产、电脑运算。)师:我们知道了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仔细看,这一次秒针走了多长时间(课件演示秒针从12走到1)?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是5秒。因为秒针走了5小格。生:(秒针)从12走到1是一大格,一大格有5小格,就是5秒。师:你们能再说说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是5秒吗?生:走挨着的两个数字。生:从数字3走到4,5走到6,都是5秒。生:从一个数字走到它后面的一个数字是5秒。师:聪明。现在,我们来个5秒钟估计。老师一说开始,大家就开始估计时间。如果你觉得时间到了,就马上举手。明白了吗?开始。(

7、学生活动)师:看看,现在经过的时间是几秒呢(课件演示:秒针从1走到3)?生(齐):是10秒。因为秒针走了10格。师:现在呢?(课件演示:秒针从12走到6)生:是30秒。师:同意他的说法吗?生(齐):同意。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游戏。请8位小组长上台来。师:他们进行系红领巾比赛,时间10秒。我们一起给他们倒计时,好不好?(生齐:好。)你们准备好了吗?(师打开倒计时器)开始!(全班齐数:10、9、8、7、1、停。)师:哪几位同学系好了?没有系好的同学,能说说你的想法吗?生:10秒的时间太短了。生:我也觉得时间好短。师:下面的活动全体参加。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事情,在30秒时间里完成师:(打开倒计时器)

8、开始!(学生选择的活动:写数字、做口算、背古诗等。)师:时间到。告诉大家你的完成情况。【分析:建立计量单位的概念,体验非常重要。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单位,体验显得尤其重要。课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设计了多次让学生体验的环节,“体验-感悟-再体验-再感悟”贯穿全过程,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个环节,老师讲的不多,但学生做得多、动手多,参与面很广,这些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加深了学生对“秒”的认识,思维活动充分有效。】片段三:总结提升师:下面的活动,请听清楚要求。第一次:观察秒针的走动;第二次,观察分针的走动。然后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发现?听明白了吗?生:听明白

9、了。(师用课件两次演示:秒针走1圈,分针同时走一小格)师:谁先说说你的发现?生:我发现第一次秒针走了一圈,第二次分针走了一小格。生:我发现秒针走的时候,分针也在走。生:我看见秒针比分针走得快。秒针走了一圈,分针才走了一点点。师:一点点是多少?说具体一些。生:是一小格。师:其他同学还有别的发现吗?生:我看到它们是同时走的。秒针一走,分针也开始动。师:你认为分和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我认为一分就是六十秒。生:一分等于六十秒。师:大家同意吗?(生齐:同意)一起说一遍。生齐:一分等于六十秒。(师板书:1分 = 60秒)师:我们通过观察钟的走动,我们知道了秒针走一圈,分针同时走一小格,也就是1分=60

10、秒。那么,满60秒,电子表又是怎样显示的呢?(课件展现在线电子时钟,学生观察。)生:电子表的秒变成59以后,再就变成了两个0。它前面的数字会增加1。师:对。电子表在满60秒的同时,在显示“分”的位置数字会增加1。也就是把“60秒”变成了1分钟,“秒”向“分”的位置“进一”, 秒的位置变成0。我们可以这样记住它:满60进一。师:一分钟能做什么呢?我们再做几个活动。老师给大家倒计时。(活动1:数脉搏。活动2:默写古诗。活动3,拍皮球。活动完后交流。)【分析: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已经成为共识。活动中,学生们发现了“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就是1秒”、“秒针走得快,分针走得慢”、

11、“分针和秒针是同时运动的”、“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一小格”等,从而建立“1分钟=60秒”的概念。设计的“一分钟能做些什么”的三个活动、 “满六十进一”的认识活动,问题是开放的,目标是明确的,学生是主动的,思维是发散的。在活动中,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所获得的数学经验有助于进一步学习。】【教学反思】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的学习都是一种主动建构过程,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方式。“秒的认识”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重视学生的体验,较好地诠释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

12、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新课程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教出了数学味。 一、再现真实生活,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课标语),这句话告诉我们,有效的学习情境应该是真实可信的现实背景,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上课伊始,我抓住孩子们熟悉而关注的“神七”成功发射事件,让学生随录像一起倒计时,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经历从生活中抽

13、象数学问题的过程。活动中,学生能够感知到秒是比分小的时间单位,初步感受到1秒的长短,此时进入课题是水到渠成。预设的各项体验活动,我也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事情,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二、突出活动体验,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感悟数学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自己发现,我的理解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为此,我以新课程理念为前提,精心设计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交流活动有效进行。给学生提供开放的活动时空,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

14、自主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发挥创造性、主动性。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说“1秒钟的感受”,表演“1秒钟你能做什么”等,学生在这些个性化的活动中,亲身体验了1秒的长短;在体验1秒的价值时,出示的画面和数据也都是鲜活的猎豹、磁悬浮列车、神七飞船、光、现代化车间生产、电脑运算1秒钟的速度。这样,当提到秒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跺脚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最后设计“估测5秒长短”、“10秒系红领巾比赛”、“30秒自选活动”等让学生再体验,让学生在过得中有所感悟和

15、体验,进行数学思考,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三、挖掘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综观本课,倒计时器软件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学生始终处于“愤悱”状态,强化了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例如,认识1秒,如果让学生观察钟表,视觉受限,表象浅显,但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动静结合,让学生直观感受1秒的长短,也清晰地看到秒针走过一小格就是1秒。又如,关于1分=60秒,当秒针走过一圈时,学生往往只关注秒针的变化,分针的变化学生极少注意。这个环节使用多媒体,便能事半功倍。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亦然:课始,学生共同参与倒计时,演示在线秒表计时等,省时高效;课中,用课件再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事实,为学生搭建数学思维的平台,层层推进概念发展;课尾,课件出示的三组练习(填空、判断、改错),由浅入深,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数学的作用,体会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本文获省级二等奖、荆州市一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