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0191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数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实施新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借鉴了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思想,论述了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和四个途径。并通过教学中的实例进行了说明。关键词: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师生关系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华,儿童创造力的培养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核心。数学知识本身的思维和智力价值潜在于形成结论的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仍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很难从老师的讲解和

2、得出的结论体验到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思维品质的。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坚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原则,“教学做合一”,同时以“做”为中心,创设探索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数学”,探索某种规律,完成某种猜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努力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是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并且应主动参与研究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呢?现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数学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

3、地位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首先要认识孩子有力量,有创造力。这种认识并不只是理论上的认识,而是要钻进小孩子队伍里才能有这个新认识与新发现,去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头脑,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小孩子有动手机会,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晴,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使他们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大社会中去”。创造力普遍存在于人类个体之中,是人所具有的一种潜能。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潜能向显能的“引发”过程,从教育学的角度分析,这一过程

4、也是人的主体地位的回归和提升的过程,没有人的主体地位的复现,人所特有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就无法很好地被“引发”出来,学生的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培养亦无从谈起。数学不仅是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它更是一个活动的过程,一种思考和探索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数与量各种关系的方式。数学是做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创新的数学教学更应当按照陶行知创新教育的思想,激励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产生主体地位的欲望,解放他们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学生只有在做数学的具体过程中,能够亲身经历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发展过程的相互作用后,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掌握数学,驾驭数学。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当他们需要解决一些感兴趣的又与他

5、们的实际能力相适当的数学问题时,他们便发现数学知识的重要,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捕捉学习数学知识的要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将数学当作一个已经完成的、现成的形式理论来教,而要在了解学生现实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自已通过亲身的活动来发现与创造数学,在实现认知的同化过程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例如:我在教学实际测量这一课时,发给学生一个卷尺和三根标杆,让全班学生到操场上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足球场两个球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卷尺只有20米,你怎样保证测量的路线一定是直线的?你能计算出本人一步的距离是多少米吗?你能计算出学校的环形跑道的长度吗?你能计算出足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为

6、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们进行了热烈地讨论,有的自觉地看书,对照着书上的方法解决实际的问题,有的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进行组织加工,说着自己的解决方法,最后一致通过三个人拿着标杆,一个人观察先确定球门之间的直线,再用卷尺在这条直线上测量距离,逐步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这样把激趣、启思、致用三者辩证统一起来,不仅教给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兴趣,创造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因此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本要求。二、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变例题、习题为生活化问题 精神源于动机,渗透数

7、学探究精神必须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通过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学得好,动机就能够得到强化。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有意识地强化数学探究的动机。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告诉我,现实的生活数学能够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正如陶先生所说:“创造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生活中才可求到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虽然书已是求知之一种工具,但生活中随处是工具,都是教育。”然而综观现行的教材,应用题常常是人为地编造情境,有的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现实生活较远。为此我认为可以改编原有的题材为生活化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动机。例如:我在教学分类一课时,我在教材提供素材的基础上,

8、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扩大了取材的范围。如引入部分,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小兔贝贝的房间,以及一张上面散放有书、玩具等的书桌,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引出课题,渗透分类的好处。在学生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哪些地方也用到了分类的知识?通过找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知识,使学生进一步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在师生共同欣赏生活中运用分类知识的图片,教育学生只要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变定势思维为多角度思维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有八位好朋友,肯把万事指导我,你若想问真名姓,名字不同都姓何:何事、何故、何人、何如

9、、何时、何地、何去,好像弟弟与哥哥,还有一个西洋派,姓名颠倒叫几何,若向八贤常请教,虽是笨人不会错。”他深入浅出地告诉了我们思维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的方法。这对我们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究的精神,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一题多解,一法多用,一题多变,一问多思,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培养这种思维和精神的具体运用。这样的题目在数学教学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下面仅就学习陶行知的思想来阐述解题中的“一法多用”。 例如:我在教学“盈亏问题”应用题时,把盈亏问题的解题方法运用到解分数应用题当中。“用绳子量一口井的深度,绳子两折,一端放入井底,井口外还有4米,绳

10、子三折,一端放入井底,井口外还有1米,井深是多少米?”一般的解法是:绳长=(41)( )=18米,井深=1824=5(米)。如果把题目的条件进行转化,运用盈亏的思想去思考,把绳子当作物数,把井深当作人数去理解:几个小朋友分一筐苹果,一人分两个,还剩8个(4米2折),一人分三个,还剩3个(3米1折),小朋友有几人?列式:(4231)(32)=5。第二种解法妙就妙在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一法多用,变定势思维为多角度思维,寻找意想不到而又是最佳的解题思路,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发散性,逐步使学生养成探究的精神。三、在数学教学中要激发自主探索,开发个性潜能。“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

11、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语)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就是要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的去探究发现问题。要尊重学生自主发展的权利,让学生“自己当回小数学家”,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你发现了什么”;“你又发现了什么”,“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时,学生第一次接触12+83这类题目时:“为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可这样设计:第一步,展示生活情境,出示一个单价为12元的铅笔盒和3本单价为8元的书,问“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列式:12+8+8+8或12+83。第二步,“12

12、+83”怎么算?有的学生说,先算12与8的和再乘以3;有的说,先算8与3的积再加上12。经过讨论学生意见趋于统一时,教师立即追问“为什么先算83的积,请根据具体事例说一说。”第三步,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运算顺序,而且又一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平时生活中购买两种物品的场景和计算总价的方法,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抽象概括出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内容,可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初步感知画圆。因为圆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图形之一,有这个感性基础,学生想出了多种画圆的方法:,有的学生用圆规画大小不同的圆;有的学生沿着圆形物体的轮廓描出圆;有的学生则徒手画圆;还有

13、的同学把绳子的一端拴住铁钉,另一端拴住铅笔,再把铁钉的一端固定,把铅笔一端拉直旋转一周画出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潜能向显能的“引发”过程,也是主体地位的回归和提升的过程。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环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学生探索目的是明确的,问题是开放的,思维是发散的,操作活动是自由的。让学生在探索中自由思考、积极主动发现,着意创造知识,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新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儿童的创造”。四、数学教学要注重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生活即教育”。(陶行知语)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直接被应用于人们

14、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把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挖掘出来,既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又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简单的统计知识之后,我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作如下的调查: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1对班级同学参加兴趣小组的项目进行统计,设计一次文娱活动方案。2对班级同学的家庭变化设计不同的内容进行统计,并编写小黑板评比。3统计你班级学生最喜欢吃的水果,为水果店的叔叔阿姨们提供信息。4调查你生活的小区有多少户人家,每天使用多少垃圾袋,如果每只垃圾袋占地0.6平方分米,一天占用多少平方米,一年是,从中你想到什么呢?又如:在学习了面积计算后,让学生测算出教室的面积,

15、课桌的面积、操场的面积、自家住房的面积;在认识“元、角、分”后,在班级开设“小银行”“小小超市”进行一些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在学习了“利息”计算后,在“小银行”里增设“储蓄与贷款”的业务;春游时,让学生自己设计租车方案,不仅促使了他们的“手、脑”并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意志和品质。对于小学生来说,创造并非让学生创造出惊人的数学定义、定理和公式,只要对学生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一种创造,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应用知识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创造的舞台,促使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奇异思维,养成创造的良好

16、习惯。例如,在学习完平面图形的面积后,我把学生带到学校的一块准备种植花草的正方形花坛边,请学生为学校设计一个种植方案,一半种草,一半种花,应该怎样种植最好看?方案越多越好,我们将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提交给学校。显然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而且内容源于学生的学习环境,同时又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种美化校园的激情驱使着他们投入了绘制活动,学生要充分地想象和创造,并且在“绘制”图案的过程中推陈出新,内动和外动有机地结合,创造的欲望逐步地高涨,让学生充分享受“创造”的乐趣,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事实证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会使学生越来越聪明,学生的创造欲望越来越强烈。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新时代

17、学生”,应该“用活书”,“活用书”,“书用活”,让他们自己拿钥匙打开智慧的大门。 “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陶行知语)我们要把教材内容和生活中“活教材”结合起来,学“要用的书”,使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增加创造的力量。总之,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很多,有待于我们去探讨、去创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断丰富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陶行知理论,使陶行知理论不断发扬光大,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学科创新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