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毛羊产业现状与开发战略.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0337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毛羊产业现状与开发战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细毛羊产业现状与开发战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细毛羊产业现状与开发战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细毛羊产业现状与开发战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细毛羊产业现状与开发战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毛羊产业现状与开发战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毛羊产业现状与开发战略.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细毛羊产业现状与开发战略张明新 谢恩田摘 要 分析了国内外羊毛生产现状,并从细毛羊产业关联角度阐述了发展细毛羊的重要性,探讨了细毛羊发展趋势。根据细毛羊技术基础条件论述了产业开发相关问题,提出了开发新吉细毛羊品种的战略,简要介绍了技术开发内容。1 前言养羊业是我国畜牧业的传统产业,其中细毛羊占首要位置。细毛羊的主要产品是羊毛,同时也生产羊肉、羊皮等。细羊毛是重要的纺织原料,是养羊业中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细毛羊业也是养羊业当中经济指数较高的产业,细毛羊业的发展状况,是我国养羊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标志。我国是世界消耗羊毛最多的国家,每年消耗羊毛30-35万吨,而国毛年产量为11-12万吨,国毛自给率仅为

2、1/3。为了解决毛纺原料的不足,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羊毛,羊毛成为我国唯一依赖进口的大宗畜产品。据统计,1991-2000年,平均每年进口羊毛22.9万吨。大量进口羊毛给我国细毛羊业和牧区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被动依赖进口羊毛,也给毛纺企业经营与发展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期澳毛价格居高不下(因为有政府保护价),国内爆发了羊毛打战,给毛纺行业造成严重了损失;自2002年元旦开始,国际羊毛价格暴涨,也主要是针对我国加入WTO、羊毛进口许可证必须逐步放开,目前已经给国内毛纺企业生产与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我国细毛羊主产区集中在西北和东北相对偏僻、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毛纺企业集中在

3、江、浙、沪等东部沿海地区。细毛羊业的生产状况与技术水平,不仅关系到产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且也关系到东部发达地区毛纺行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200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6号明确指出,要突出发展优质细毛羊生产。开展新吉细毛羊产业化示范,对提高细毛羊生产技术水平与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增强毛纺原料资源实力和稳定毛纺工业发展,都有着密切关系。 2 羊毛市场前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人们对服饰的需求逐渐向自然、舒适、轻薄、柔软的趋势发展。随着毛纺技术进步,越细的羊毛纺织价值越高,其产品的附加值也高

4、。因此,毛纺企业对21.5微米以细的羊毛需求显著增加,新吉细毛羊主体细度为18.0-21.5微米,正是适应这种市场需求的细毛羊品种。我国细毛羊存栏3000多万只,羊毛细度主要集中在60-64支(21.6-25.0微米),该细度范围的羊毛纺织价值与市场价位都较低,农牧民饲养这类品种的经济效益不高。改良这些细毛羊,降低细度与改善品质,需要大量优质细毛种羊。我国毛纺企业年需羊毛30-35万吨,占全球年羊毛产量的1/4多,而国产毛只有11-12万吨,羊毛、尤其是细羊毛的缺口很大。自1990年以来,平均每年进口羊毛近23万吨,2001年进口羊毛近31万吨。世界羊毛市场经过10年在低迷中徘徊后,于2000

5、年由细型羊毛价格的拉动逐渐复苏。2002年国际羊毛价格比2001年翻了一翻,2002年9月底,澳大利亚拍卖市场综合指数突破1000澳分/千克。全球羊毛生产大国的澳大利亚,遭遇连续干旱,对其美利奴羊饲养业造成严重影响。2001/2002年度,澳大利亚羊毛供应量大幅度下降12.6%。据国际羊毛局(IWC)预测,世界羊毛产量将持续下跌,全球羊毛供应将变得更为紧张,使羊毛价格不断攀升,羊毛市场好转等因素,给我国细毛羊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优质细毛羊的种羊和优质羊毛发展前景广阔。 3 国内外细毛羊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我国绵羊数量为1.33亿只,占世界第一位。但是,我国细毛羊数量只有3000多万只,不足绵羊总数

6、的30%,羊毛自给率只有1/3。不仅如此,细毛羊品种类型单一,个体产毛量低,羊毛品质差。而我国是世界毛纺工业大国,毛纺纱锭约占世界总数的1/2,显然细毛羊的发展水平与毛纺需求差距较大。我国细毛羊的基础是杂交育种形成的,所以在提高产毛量和改善羊毛品质方面进展都比较缓慢。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引进细毛型美利奴羊品种资源,1994年农业部组织新疆、吉林开展优质细毛羊选育与开发,建立了澳美型核心群、育种群及改良群,2002年完成新品种选育,通过了品种审定,并定名为新吉细毛羊。以纯种扩繁(核心群)为主培育出来新吉细毛羊,不仅羊毛品质优异、而且改良其它细毛羊遗传进展快,效果明显,缩短了我国细毛羊育种技术与

7、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尽快扩繁该品种、利用其遗传资源优势,是当前提高细毛羊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澳大利亚细毛羊业一直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羊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近1/3,其中有90%用于出口。澳洲美利奴羊经二百多年的选育,形成了不同生产用途的四个类型,即:强毛型、中毛型、细毛型和超细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重点发展细毛型、超细型美利奴羊,到2000年,20微米以细的羊毛产量已经占总产量的30%,比20世纪90年代初的5%提高了25个百分点。羊毛在生产过程中受品种、饲养、环境以及管理技术等因素影响,质量差异较大,而不同品质羊毛的纺织价值有明显差别。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养羊业发达国家,全部实行羊

8、毛产地分级整理,以经济人方式组织拍卖,净毛计价,优毛优价。我国多年来羊毛流通体制混乱,混毛收购或简单分等,污毛计价,压等压价。如此即造成优质羊毛也受到了污染,浪费了有限的资源(包括牧草、饲料资源),给毛纺部门造成负担,又抑制了农牧民开展细毛羊改良的积极性的发展,影响种羊场的种羊销售及育种工作。由于不能真正实行优毛优价,又促使羊毛生产者或收购者掺杂使假,给毛纺部门造成严重损失,使毛纺部门对国毛心有余悸,最终造成羊毛生产的恶性循环。因此,在品种选育扩繁的同时,开展优质羊毛产地分级整理、实行优毛优价,是促进农牧民开展细毛羊改良的积极性、促进优质品种繁育、促进细毛羊产业良性循环的重要技术措施;也是实现

9、细毛羊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吉林省绵羊存栏650万只,其中细毛羊420万只,细羊毛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4%,有2个国家级重点种羊场,先后培育成功东北细毛羊(1967年)、中国美利奴羊(1985年)和新吉细毛羊(2002年)。作为优势产业品种,新吉细毛羊已列入吉林省精品畜牧业发展规划,2001年又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从世界细毛羊发展方向来看,开展细度育种、提高羊毛品质和产地分级整理,推行与国际接轨的羊毛拍卖销售流通体制,是我国细毛羊产业的发展方向。4 产业化开发的技术基础4.1 已取得了研究成果与推广情况 自1992年开始,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开展特种美利奴羊选育工作,1993

10、年和1994年,吉林省科技厅连续立项,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主持开展品种选育工作,前郭县查干花种畜场和镇南种羊场作为协作单位参加了该项研究。1999年该项研究成果通过省级鉴定,并获得2000年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9月,农业部组织新疆畜牧科学院、新疆农垦科学院和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成立协作组,联合开展了优质细毛羊选育与开发工作。经过八年的努力,完成了优质细毛羊选育与开发目标,吉林省优质细毛羊核心群存栏达到1900只,育种群数量达到3000只。优质种羊除了在吉林省的两个国家级细毛羊生产基地县推广外,还推广到内蒙古、新疆、辽宁等地区,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2001年开始,吉林省在新吉细

11、毛羊品种选育的基础上,实施与国际体制接轨的羊毛产业化技术示范,开展优质羊毛产地分级整理、规范化包装与客观检验,与南京羊毛市场合作进行国产优质细羊毛拍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1-2004年连续组织分级优质羊毛参加南京羊毛市场拍卖活动,其中2002年的1个批次(细度为20.12微米)拍卖出49.6元/千克的高价,达到同期同类澳毛价格,并创造近14年来国毛最高价格。4.2 技术特点与优势 新吉细毛羊以羊毛细度和综合品质优异为突出特点,与过去育成的细毛羊品种(如新疆细毛羊、东北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显著不同。过去的品种主体细度均为60-64支(21.6-25.0微米),纺织价值较低。而优质细毛羊的

12、主体细度为66-70支(18.1-21.5微米),所生产的羊毛是我国急需的生产高档精纺毛制品的原料。在品种扩繁方面,采取业已成熟的胚胎生物技术、现代动物育种技术等手段,快速扩繁种群,扩大种群规模,建立优质细毛羊繁育基地和优质羊毛生产基地。与以往的常规繁育、简易的杂交改良相比,具有技术含量高的特点,是走集约化、规模化和效益型发展之路。实施优质羊毛产地分级整理、规范化打包、客观检验与拍卖销售,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养羊业发达国家的羊毛生产与流通体制接轨。这是合理利用优质羊毛原料资源(优毛优用)、增加优质羊毛产量;是降低羊毛工业分级成本、减少污染排放;是减少羊毛流通环节,促进羊毛的公平、公正、公开交易

13、;实现优毛优价、保护农牧民经济利益,带动农牧民细毛羊改良积极性,促进优质种羊销售与品种选育提高,促进细毛羊产业良性循环。 通过采用高新技术扩繁优质细毛羊,向社会提供大量优质种羊,开展优质羊毛产地分级整理与拍卖销售,实施优质细毛羊产业化示范,将我国北方细毛羊生产性能和羊毛品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增加我国细型及超细型优质羊毛产量,使细毛羊生产经济效益和农牧民经济收入有明显改善,促进细毛羊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增强国产细羊毛的市场竞争力。 5 技术产业开发内容5.1 种群繁育 采用以超数排卵、胚胎移植技术为主,双胎苗技术、当年羔羊优饲繁殖技术以及常规繁育技术为辅的方案,快速繁育优质细毛羊核心群。在查干

14、花种畜场建设1处细毛羊胚胎移植技术中心,并将该国家级重点种畜场建设成为新吉细毛羊繁育技术示范基地。5.2 质量监督 完善种羊和羊毛质量检测实验室,增加激光细度仪等设备,建立种羊与羊毛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建立优质种羊育种数据库,应用优化育种、新吉细毛羊质量鉴定与分级技术,不断提高新吉细毛羊质量与选育进度。 5.3 种羊推广 以生产优质种公羊为宗旨,充分利用核心群遗传资源,扩大育种群规模,并在育种群中选择符合优质细毛羊质量标准的优秀母羊,选入到核心群,以加快核心群扩繁速度。以生产优质羊毛为宗旨,推广核心群与育种群种公羊,发展改良群。建立种羊站、人工授精点,应用鲜精大倍稀释和人工授精技术,提高优质种公

15、羊利用率和扩大改良规模。5.4 羊毛产地分级 实行优质羊毛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开展优质羊毛产地分级整理,实行净毛计价,实现优毛优价。成立优质羊毛生产者协会,以经纪人方式组织品牌优质羊毛参加拍卖销售,在细羊毛集中地区建设1处羊毛经纪人仓库,实行统一等级标准、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规格、统一客观检验、统一拍卖销售。6 结语以新吉细毛羊核心群、育种群快速繁育为重点,以杂交改良、优质羊毛生产为基础,以优质羊毛产地分级整理、拍卖销售、实现优毛优价为突破口,通过技术创新,全部提高细毛羊产业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优质羊毛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细毛羊产地经济发展。通过对新吉细毛羊扩繁和提高种羊质量

16、,尤其是育种群技术和生产性能指标达到核心群水平后,使优质细毛羊种群规模达到向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大面积推广。通过技术示范和推广,使优质羊毛产量达到一定规模,并通过羊毛现代化、标准化管理,在我国加入WTO后可以与澳毛抗衡,减缓澳毛对国产羊毛及我国养羊业的冲击。吉林省的细毛羊业是最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也是农牧民赖以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发展细毛羊产业对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繁荣农村经济,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养羊业也逐渐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过渡,以减少草场载畜量,保护草原植被。发展新吉细毛羊正符合这种发展趋势,使细毛羊业走高品质、高效益、生态型发展之路。通过产业化技术示范,建设优质羊毛生产基地,向毛纺企业稳定提供分级优质羊毛,可以节约工业分级人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工业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