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热爱母语的困惑与思考.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0442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儿童热爱母语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儿童热爱母语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儿童热爱母语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儿童热爱母语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儿童热爱母语的困惑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儿童热爱母语的困惑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儿童热爱母语的困惑与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让儿童热爱母语的困惑与思考摘要:母语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让儿童亲近母语、热爱母语、提高运用母语的能力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但是在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母语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这一点,从而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地去研究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把新的语文课程带给儿童。关键词:母语危机民族文化信息化时代和谐课堂大凡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的人,都会像文中那个聪明顽皮的小学生小弗郎士一样,被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营造的爱国情感所打动。他说,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是啊,一个民族的母语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文化符号,她不仅是一种表达的工具,还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所以,保护母语就是保护一个民族赖于生存的文化基因1。汉语是汉民族的母语,作为中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她不仅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工具,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和中国数千年绵绵不绝的悠久文化。小学语文不仅是工具性课程,而且对儿童的品格底蕴、社会责任感、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然而遗憾的是,在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在汉语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的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母语似乎不那么重视了,我们的儿童也似乎

3、不那么喜欢自己的母语了。有人在部分学校四年级的学生中作过一项调查,让学生在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中选出一门自己最喜欢的课程,结果是3比3比4,而且到了初中以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前不久有报道说,现在有的学生是“外语六级汉语一级”。显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母语的生存危机逐渐凸现出来了。这种危机首先来自信息化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们生活在现实空间和由互联网制造的虚拟空间中,有人预测,将来我们将生活在以网络为主导的社会里,而网络语言一开始就是以语言霸权的方式出现的,信息化发展快的国家掌握着网络的语言霸权,不断加强着语言霸权,除英语外,其它一些语种只能成为网络的点缀。虚拟空间与

4、现实空间并不是相互隔绝的,而是相互影响、交互发展的,信息化的发展使得虚拟空间的语言状况对现实空间的语言状况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加入WTO以后,各个领域都在与国际社会接轨,而在国际语言生活中,汉语也不占优势,将汉语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或工作语言的国家和地区不多,联合国虽然将汉语列入工作语言,但是地区性、国际性的组织或会议真正使用汉语的还不多,汉语在国际重要的交际领域,如外交、贸易、科技、教育等,使用十分有限,一般都使用英语2。这是英语受到社会广泛重视的一个根本原因。在我国,学生只要英语成绩好,在升学、就业、谋职中就能处于领先的优势地位。相反,中文成绩再好,人们也不会认为有什么特别的。因此,现在外语在

5、人们生活中变得举足轻重,原来是七年级开始学外语,现在是三年级,有些地方幼儿园就开始教外语。好像母语学不学不重要,外语是非学好不可的。社会、家庭、学校对母语的重视不够是导致儿童对母语的学习兴趣下降的重要原因。其次,电脑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后,用电脑打字代替手写已成为普遍现象,家长和学生都不太重视手写了,结果怎么样,学生的字越写越差。叶澜教授曾说,在她的研究生里头,字写得美观大方的已经很少,多数都较差,难于辨认。如此发展下去,书法这一中华文化的精髓恐怕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另外,小学语文教师与数学教师、英语教师相比,其专职程度更低,专业素养更差,这也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一般身兼多职,

6、专职教语文的很少。对语文教师的素养要求也较低,学校领导在安排授课教师时,总是优先考虑其它学科,不能教其它学科的就教语文。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还给儿童人性化的课程和生活化的课程,这对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不仅包括语文知识和能力,还包括语文的实践和运用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情感态度、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的价值观等。如果教师本身没有较高的语文素养,又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只能去应付罢了,只能穿新鞋走老路罢了。因而语文教学中仍然屡屡出现机械训练、死记硬背、分数第一、随意处罚的

7、现象。这样的语文教学是不能培养出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的。现在有些研究生组织不好一篇像样的论文,有的译者甚至不能正确使用“的、地、得”,就是明证。叶澜教授在一次讲话中语重心长地指出:“如果我们再不把语文教好,教得我们的孩子从他认字开始就对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产生一种美感,产生一种很喜欢、很愿意学好的愿望,能够体会它的博大丰富,我们这个民族很可能会逐渐演化为无民族文化之根的民族。” 3由此看来,母语生存危机绝非危言耸听。要解除母语的生存危机就必须让我们的孩子热爱自己的母语,让孩子们一开始学语文就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语文专家孙绍振说过:“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照此类推,最

8、好的老师就是培养兴趣的老师。最好的老师能够把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程变为向往的乐园,而且为了进入乐园,不惜穿过但丁式的炼狱。”要让儿童热爱语文,语文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研究者,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水平。如果说语文课程是一辆列车的话,它能否驶进孩子心中,就看我们教师铺设的轨道是否合适。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就像世界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同时,就像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一样,一名教师也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课堂,因为教学处于一种流变状态,教师的工作永远充满未知的因素,这就需要研究的态度。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能以“思考”的目光审视校园,以“探究”的姿态从事语文教学,以“反思”

9、的襟怀走进课堂,我们就一定能铺设出合适的铁轨,让语文课程驶进每个孩子心中。要让儿童热爱语文,语文教师还必须了解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的特点,运用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精心营造出和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上充分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是人性的语文,教师要用自身的美好人性和课程中蕴涵的美好人性去唤醒学生心中的美好人性,当教师深情投入、热情洋溢时,学生就会以情悟情、以神会神,受到熏陶和感染。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也是生活的语文,就是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语文。学生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读课程、建构意义的。也许不喜欢猪八戒的理

10、由仅仅是他喜欢女人,这就是儿童的生活经验4。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语文还是快乐的语文。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总是在兴致勃勃地思考问题、寻求问题的解决,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语言形式与人文内容的双向运动中去对话、交流、体验、品味、积累、运用,总在不断尝试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语文是富有情趣和生命动感的,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语文教师能够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准确地诠释和演绎新的语文课程,就一定能营造出和谐的课文课堂,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进而热爱自己的母语。下面谈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思考。教学环境生活化。传统的语文学习只重视文本,忽视了母语学习的特殊性,其实语文学

11、习无处不在。“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处处充满了语文信息,就像空气和阳光。比如自然风光、民风民俗、文物古迹乃至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要善于将生活资源开发成语文课程资源。常州市吴建强老师执教碧螺春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享受碧螺春的芳香,让学生自己泡制碧螺春,学生在品茶的过程中,真正感受碧螺春特有的韵味。由于学生亲历了品茶的过程,因此,在交流品茶心得时,个个滔滔不绝,把看到的茶的变化结合文本朗读了出来,把闻到的茶的芳香感悟了出来,把品茶的意蕴表达了出来。这种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不仅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一个全面的、感性的认识,而且深化了文本的意蕴5。一位教师在

12、教学花瓣飘香一文时,从自家院子里采摘了一束月季带进课堂,创设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生活情境,通过采摘花瓣、奖励花瓣、赠送花瓣等教学环节,学生不仅感悟到文中小姑娘的心灵如花儿般美好,而且受到了情感熏陶,享受了审美乐趣,使得课堂上诗意四溢6。教学内容形象化。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过于枯燥的学习内容会降低学生认知的兴趣。教师要善于利用实物、图画、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等形象化的手段去营造氛围、激发情感,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悟和体验。如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激活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学生看到小村庄中郁郁的森林、清澈的河水、湛蓝的天空,不由陶醉其中,接着出现小村庄巨变后的惨状。强烈的对

13、比,巨大的视觉冲击,深深地抓住了学生: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会消失呢?引发出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7。即使是学生阅读文本材料,也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以加深对文本的感悟。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加深对文本感悟和体验。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一次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请一个同学朗读,这个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学生读完以后,于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小建同学最投入,他在边

14、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了两次口水。”学生们先是一楞,很快回过味来,全都咯咯地笑了起来。于老师接着说:“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如果读文章都像小建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不仅仅证明你读进去了,而且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我刚才都差点儿淌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于是学生再一次笑了8。学习过程活动化。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的目标主要指向于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就是读写听说的能力。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积累、生活积累,都是在学习语文的各种活动中,通过理解、感悟、记忆、运用的具

15、体训练产生的。语文学习的活动形式是非常多的,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及不同学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活动方式:听、说、读、写、看、想、唱、跳、演、画、做、玩等。语文活动设计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和要求,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活动中要有指导、活动后要有检查评议;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都活动起来。在语文活动的设计上有几种不良倾向值得我们警惕。一是太闹,认为课堂越热闹,课堂气氛就越好,课堂上吵吵闹闹、蹦蹦跳跳,没有动静的节奏,没有思维的交锋,没有多元的结论,结果是学生精力、体力付出太多,语文知识、能力的获得太少;二是太杂,内容不集中,目标不单一,非语文活动太多,一节课又是猫叫又是狗跳,又是唱歌又是

16、绘画,结果是种了他人田,荒了自家园;三是太碎,活动环节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零零碎碎、松松散散,结果是破坏了课文内容、形式及课堂结构的完整性,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四是太浮,轻视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训练,不顾多数学生的学习现状,片面追求活动的生活化及社会化,如记者招待会、电视访谈等,结果形成新的话语霸权或活动霸权,多数学生成了看客甚至闲客。教学手段多样化。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程是动态生成的课程,语文课堂是“书声朗朗、议论纷纷、情意浓浓”的课堂,它要求教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文而异”,教师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才能使课堂教学情趣盎然,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一位

17、教师在教学雷雨的最后一段时,学生们在优美的钢琴声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导入语中,开始了动情的朗读。这时,一个学生忽然站起来大声说:“我觉得课文写得不美!”原来激情投入的课堂气氛一下子被打破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并没有把学生往课前预设的思路上引,而是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先让学生谈觉得课文写得不美的原因,再自己写一写,并把自己的文章与课文进行比较朗读,结果学生越读越有味,越读越上口,品出了课文言简意赅的文字后面那种高远的意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9。于永正老师在课堂上更是高招迭出,挥洒自如。一次,于老师教古诗草,进入复习阶段后,老师分别扮演妈妈、哥哥、奶奶等角色,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堂上妙趣横生,

18、学生学得津津有味10。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过程充满许多未知的因素,教师与学生的心态在变,知识经验的积累状况在变。面对瞬息万变的教学情境,如何才能做到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呢?别无选择,只能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不断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在复杂、微妙的教学情境中迅速作出恰当的行动。孔子的弟子颜渊曾这样赞叹他的老师:“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子高超的教育艺术应该是我们追求的一个境界11。参考文献1 包文英.热爱母语.文汇报.2005,2.162 李宇明.信息时代的中国语言问题.语言文字应用.2003,13 叶澜.关于当前语文若干问题的思考在小学语文

19、教师创刊200期纪念大会暨新生代特级教师观摩课研讨会上的讲话.小学语文教师.2004,114 王松崧舟.你说我说西游记一堂对话课及其所倡导的语文教育.新课标中小学教学精典案例.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95 周莉花.品一杯清新的春茶听吴建强老师教学碧螺春有感.小学语文教学.2004,116 王志芳.一堂飘满花香的语文课. 语文教学通讯.2004,47 易艳丹.万明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与评析.小学语文教学.2005,28 于永正教育格言及案例.教师博览.2004,109 黄彦.一次节外生枝的启示.语文教学通讯.2004,410 于永正教育格言及案例.教师博览.2004,1011 李永进.教师的魅力探微.教师继续教育.200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