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创设心理情境诱导学生自觉教育.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0452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创设心理情境诱导学生自觉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文:创设心理情境诱导学生自觉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文:创设心理情境诱导学生自觉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文:创设心理情境诱导学生自觉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文:创设心理情境诱导学生自觉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文:创设心理情境诱导学生自觉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创设心理情境诱导学生自觉教育.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创设心理情境,诱导学生自觉教育摘 要本文通过描述如何创设心理情境,来诱导学生进行自觉心理教育,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使学生能够通过一环扣一环的教学步骤来完成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真正地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达到进一步认识自我的目的,找到如何提高完善自我的方向,达到提高心理水平的目的。通过专家鉴定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建构与培养研究”,向社会公布了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大型调查结果: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比例都在80%左右,而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的比例只占5%以下。这一调查结果与以前媒体公布的调查结果有较大的

2、差异,引起人们的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而最近公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国外,早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就在学校、社区设立了心理咨询

3、、心理辅导或心理治疗门诊。在80年代以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身上。到了80年代以后,从事心理辅导的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全体学生身上,特别是注意学生心理的健康教育。有关中学生的心理技能训练课程相继推出,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也相继出现。美国不同的州、不同的学校所采用的基本模式相同,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活动为主。在活动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大约有46人,在老师的组织下,分别开展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体验某些心理状态,以此来改变认知观念、接受行为训练、提高心理技能,从而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后开始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日本学

4、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围绕着提高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心理素质而展开,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有关健康、安全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判断力,培养学生保持和增强心理健康的实践能力,并将学习意愿、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力、判断力和行动能力作为健康教育的基础学习。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在学校设置心理咨询室,2000年,日本政府开始在中小学设置心理健康课程。我校是一所对学生实行全程管理的民办寄宿制学校,从1999年开始对初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民办学校具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在教育功能上,它承担了部分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它为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人际交往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

5、的广大中学生来讲,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可能在这些方面会更容易遇到或产生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既定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方法,直接关系到目标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方法得当,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实;方法不当,预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难以实现,还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扰以后的教育工作。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选用教育方法,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方法的运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相一致,要根据具体的教育任务和客观的条件合理地选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

6、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为此,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因此,在学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采用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对学生

7、进行教育。目的是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诱导式的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教育方式。一、诱导式教学的思路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分为4个阶段:明镜台:通过活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水平,也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智慧泉: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思辨,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转变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回音壁:根据心理课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自我反思,确定目标,进行自我教育。启思录:通过精选的文章、诗句、漫画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达到

8、进一步的升华。二、诱导式教学的特点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共性教学方法,是师生通过丰富多彩、精心设计的活动来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教师运用心理学原理适时、恰当地诱导,加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活动训练,强化学生健康的行为方式。在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的每个阶段中,都要求教师要以会谈、心理测量、生活技巧训练、角色扮演、行为矫治、问题分析等活动为手段,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助、自助过程,让学生获得情感心理体验。在课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自我投入达到自我教育。在这种自助活动中,学生可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达到进一步认识自我的目的,找到如何提高完善自我的方向,即

9、从别人那里获得心理启发和支持,内化并提高自我心理健康水平。学生通过各种活动获得了解和发展自己的机会,在活动中学生们常常获得成功,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促进了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关键,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答案”,而是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启发学生感知、领悟,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如关于价值观与人的情绪行为关系的教学。老师首先让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当你遇到很难克服的困难时,你会怎么想?”全班同学都要说出自己的想法。想法各种各样,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第二步,教师提出积极和消极的典型想法让学生思考、分析,各种不同想法的后果是什么。经过分析、讨论后,学生总结领悟到:价值

10、观决定人的情绪和行为,因此要不断确立合理的价值观。这样每个学生就会在这种亲身的体验中自觉地完善自己的价值观。三、诱导式教学的原则平等性。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自觉地意识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并且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享有同等地位。尊重性。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言行,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内心世界。鼓励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敞开心扉,敢于暴露自己的观点,老师不要轻易地评价。参与性。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到心理行为训练中,完成训练任务。学生自始至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师要让每个学生有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目的性。心理行为训练目标一定要根据学生原有的

11、心理水平设计、实施,学生原有的心理水平高,教师的目标就可随之提高,反之亦然。四、利用诱导式教学的案例我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沃建中博士主编的中学生心理导向第四册中我们都是好朋友进行的诱导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明镜台:“我们在一个班相处一年多了,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聪明、热情大方、乐于助人。你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常令我心神不定,我真喜欢你!星期六下午没有其他活动,你在校门口等我,咱们聊聊好吗?请不要让我失望。”这不是一封真实的情书,在课堂上,我将此“情书”公布在同学们的面前,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但见我是非常认真地在给他们上课,就收敛了笑容,认真地听了起来。称此机会,我将课题抛出来,并提

12、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和讨论:“假如婷婷将信交给了班主任老师,并不再理刘刚,这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有什么影响?他应该怎样对待婷婷?”“假如婷婷接受刘刚的感情,从此两人密切往来,刘刚大献殷勤,你认为这样对他俩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影响?”至此,我创设了一个情景,提出了问题。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水平,也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水平。接下来,我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学生的讨论非常热烈,并不时地穿插着小品。师生共同分析,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目的是通过师生共同分析、思辨,研究如何解决问题。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转变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行为训练,从而提高心理素质。最后,我给学生留下作业:“如果你收到了同学的情书,你会怎

13、么办?”“当人陷入单相思时该怎么办?” 让学生联系实际自我反思,确定目标,进行自我教育。如有一个学生在作业中写道:“老师,我在小学时喜欢上一个女同学,总控制不住地去想她。我不敢跟别人说,怕说出后,别人会把我当成坏孩子,心里一直很痛苦。上了青春期异性交往这堂心理健康教育课后,我的单相思心理得到了解脱,原来这种情况是生理发育的正常现象。我以后一定记住您说的,春天的事情春天做,秋天的事情等到秋天再做。”课后,我给每位同学提供一篇男女生交往时应怎样正确把握分寸的文章,就紧扣了通过精选的文章、诗句、漫画等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达到进一步的升华的思路。一个处于青春期学生中的敏感话题,在我的诱导下,不仅营造了自然、轻松、平等的氛围,而且进行了有效的交流,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使同学们也认识到,男女同学在交往时应怎样正确把握分寸。参考资料:1、沃建中主编,中学生心理导向1820页;2、教育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