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05679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2年中小学德育研究专项课题结 题 报 告 书项 目 名 称: “德化陶瓷艺术”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的实践研究完 成 单 位:德化尚思小学完 成 时 间:2013年12月25日项 目 负 责 人:苏志强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委 制填 表 说 明一、本表数据和内容由计算机输入,填写时必须表达准确,字迹清楚,不得漏项,数字一律填写阿拉伯字。二、计算机数据表中属于选择的项目,按所选项的英文字母表示,如“A”或其它。三、“课题类别”请选择:A.重点委托课题 B.一般课题 C.自筹课题研究工作总结计算机数据表课题名称“德化陶瓷艺术”非物质文化传承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Y201218B负 责 人苏志强职称

2、小中高课题类别自筹课题实际完成年月2012-2013实际支出金额23万元课题主要成员姓 名年龄职称、职务姓 名年龄职称、职务1陈文滔44小中高陈炳南38小学高级2郭秋明41小学高级陈文彬38小学高级3涂培坤39小学高级郭秋妹33小学高级4曾昭谦48小学高级陈瑞琼33小学高级5林冬辉42小学高级苏宜溥36小学高级6童双仲41小学高级李丽莉42小学高级7郑文庆43小学高级欧阳彩云33小学高级完成论著情况论 著 名 称作者姓名论著类别刊物名称、期刊号、卷期号;出版社、出版时间、著作字数;会议名称、地点、时间;论文集出版单位没有栅栏的乐园苏志强论文新教师35-1315/4发表2013年第11期发掘地方

3、资源,开展实践活动涂培坤论文新教师35-1315/4发表2013年第11期陶艺,水的载歌载舞郑文庆陈炳南论文新教师35-1315/4发表2013年第11期陶瓷教材(上下册)苏志强等专著陶瓷福建美术教育出版社,出版中陶艺专刊共三期苏志强等专刊陶艺专刊一、二、三期获奖项目名称弘扬陶瓷文化,展示陶艺特色奖励名称省科技创新大赛等级三等奖获奖时间2012.10授奖单位教育厅、省科协奖励类别省项目升级与接轨一、课题研究的提出陶艺教育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重视学生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通。陶艺,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通过“玩泥”,在“做中学,玩中学”,

4、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德化是千年瓷都,但小学陶艺教育刚刚起步,许多学校对陶艺教育的作用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上许多教师教育观念相对陈旧,认为陶艺就是“玩”,孩子能学到什么东西,他们的观念忽视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内在的体验和感悟,忽视了陶艺课程的综合教育功能。“德化陶瓷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但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新一代年轻人普遍不热爱陶瓷艺术,一些掌握绝活的艺人年龄老化。因此,传承和保护“德化陶瓷艺术”需要从娃娃抓起,这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非常紧迫的历史任务与责

5、任。我们学校充分发挥身处瓷都的优势,积极推进“德化陶瓷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探索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模式。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德化现有常住人口约28万人,瓷厂1340多家, 70%的财政收入来自陶瓷厂业,从事陶瓷工作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65%。根据我县的实际,陶瓷进课堂具有深层次的意义。1、学生智能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物质水平和精神文化的提高,陶艺成了一种时尚,又被少年儿童所喜爱,用“泥”塑型既符合孩子爱玩泥巴的天性,又可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通过陶艺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可以提高儿童的造型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创造能力,同时也培

6、养了学生的专心致志、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陶艺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想象、情感、意志、动作的协调,有利于形象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培养,还有利于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让学生在“以瓷悟性、以瓷辅德、以瓷促智、以瓷健体、以瓷铸魂”的文化氛围中成长。2、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学校拥有800多平方米的地下室,为陶艺特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足够的场所。宽敞的地下室陶吧开辟为:陶瓷作品展览区和陶瓷作品创作区,创作区包括泥塑、绘画、手拉坯、雕塑、炼制等各专用室。同时创建陶瓷回收站,把用过的瓷土浸放在泥槽内,实现瓷土资源再利用。另外,学校周边的许多瓷厂,以及月记窑、屈斗宫古遗址、陶瓷博物馆、职业中专学校、泉州工艺

7、美术职业学院等资源,为学校建校外陶艺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便利。学校还取得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协会、省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市教科所特色教育办公室、等的支持,为开展特色教育研讨活动提供了智力保障。更重要的是学校95%以上的学生是农民工子女,他们的父母大部份从事陶瓷工作,为孩子营造了学瓷的氛围,树立了学瓷的榜样,提供了学瓷的动力支持。3、德化长远发展的需要。千年不熄的窑火锻造了中国瓷都德化,勤劳聪慧的德化人赋予瓷泥鲜活的生命。德化人离不开陶瓷,德化人的后代更需要从小接受接受陶瓷文化的熏陶,接受陶瓷技艺的教育,树立热爱陶瓷、热爱家乡的意识,才能让德化窑火传承不息。我县已有职业中专学

8、校、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却没有从小学开始形成完整、系统的教育链,所以在小学开设“陶艺特色教育”校本课程,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但为瓷都培养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石,而且符合德化陶瓷长远发展的需要。三、课题研究的基础和条件分析(一)理论基础1、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指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感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成。”2、J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提倡在活动中学习。3、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

9、”合一理论。4、“陶艺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修养”,“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增进智力、开拓思维”。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参与和学生自主学习,强调创设情景,强调问题探究,强调资源提供,强调协作学习,强调语言和文字的表达。在这种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二)实践基础1、地域文化资源丰富。德化县是中国陶瓷文化发祥地之一,有着一千多年的陶瓷生产历史,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中国三大古瓷都”。近几年来获得“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陶瓷)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等称号,全

10、县现有陶瓷企业2000多家,大部分学生家长从事陶瓷职业,陶瓷资源非常丰富。2、设施设备齐全先进。一是学校现有32班级,实现“班班通”,有利于学生学习陶瓷知识,开拓视野。二是学校已经投入20多万元,建成800多平方米陶吧,规划设计成六个功能区:教学区、泥塑区、绘画区、手拉坯区、烧制区、展览区。三是学校购置了一批雕塑泥土、雕塑工具、彩绘颜料、电动手拉坯机等配套设施。3、师资队伍阵容强大。学校现有教师94人,其中小中高1人,小学高级教师20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27人。教师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苏志强校长撰写120多篇教学论文

11、在CN教育杂志上发表,编著出版40多本师生用书,计500多万字,2000多篇学法指导文章在学生刊物上发表,曾经承担或参与市级以上的7个课题。(三)条件分析1、本课题的研究队伍由学校领导亲自挂帅,成员教师知识专业水平扎实,教科研能力强。2、有固定的、专业的陶艺材料供货商。3、具备基础的陶艺制作工具和专门活动教室及800多平方米的陶吧。4、有固定的研究时间。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学校陶艺特色教育以“弘扬陶瓷文化,继承陶瓷事业,培养瓷都接班人”为宗旨,以“从小培养学生热爱陶瓷,让学生懂得基本的陶瓷知识,了解一些陶瓷历史,学会一些最简单的瓷雕技能,为将来从事陶瓷制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目标,以培养“知

12、瓷、学瓷、会瓷、爱瓷”为目标,全员参与,打造精品,争创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学校办学品位。1、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确立正确道德观念。通过学习陶瓷文化史,动手制作陶瓷,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高度责任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亮人生底色。掌握陶艺知识技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加强陶艺知识与技能教育,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分设不同目标,即低年级学生通过玩瓷,培养他们热爱陶瓷的兴趣和良好的学瓷习惯;中年级学生通过学瓷,掌握简单的陶瓷技能,初步了解德化瓷史,激发爱陶瓷、爱家乡的情感;高年级学生通过研瓷,掌握基本的陶瓷技能与技艺,初步了解全国乃至世界陶瓷发展史,并学会

13、创作具有儿童特性的作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不同学生得到应有发展。培养陶艺创作精神。这种精神主要包括问题意识、批判意识,探究精神、创新精神,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习品质和研究态度等。2、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更新教育观念。破除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确立启发式、开放型的教学方法,由注重教转变为更注重学,由注重结果转变为更注重过程。提高科学素养。努力吸收新知识,提高理论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成为研究型教师。3、学校陶艺特色更加鲜明。校园文化布置具有明显而独特的陶艺教育风格。积极开发校内外陶艺教育

14、资源,建立校内外陶艺教育活动基地。结合课改实验,编写陶艺校本教材,开设陶艺校本课程。陶艺教育与美术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工艺设计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艺美术素养。陶艺教育与其它学科相整合,让学生“唱瓷歌,跳瓷舞,绘瓷画,写瓷作,摄瓷影”中得到有效的发展。五、课题研究的内容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名瓷,激发学生保护和传承“德化陶瓷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2、学校依托800多平方米陶吧,组织全校学生了解德化县陶瓷生产的基本技能与方法,学会用捏、塑、雕、刻、刮、接、贴、揉、搓接等方法进行陶瓷创作,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谐发展。3、充分挖掘陶瓷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开展校内

15、外的实践活动,探索德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4、努力培养名师,探索教学新模式,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积极打造“陶艺”办学特色,以传承陶瓷文化,培养瓷都接班人六、课题研究的过程本课题研究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均有明确的研究任务,均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并形成相应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第一阶段:前期工作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条件分析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从2011年秋季起,学校就将“陶艺”列入校本课程,从一至六年级,每两周上一次课,一次集中授课2课时,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学习。学校将每年23月定为“陶艺节”,成功举办“陶艺节”。学校还在两家较大型的陶瓷企业建立了“

16、校外陶瓷实践基地”,并从中聘请6位兼职陶艺老师进课堂讲学。第二阶段:准备与启动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1、课题组活动:(1)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组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确立分工,各尽其职。(2)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做好实验的必要理论积累。(3)做好各项资料以及陶艺制作材料的准备工作。(4)组织研究队伍,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2、学生活动:(1)欣赏陶艺作品,了解“陶艺”;(2)简单了解陶艺制作的材料和工具,能通过简单的操作与实践享受玩陶乐趣;(3)跟学捏陶,享受成功感,培养对陶艺的兴趣。第三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

17、12年12月2013年10月)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问卷法、访谈法、座谈法。1、课题组活动:(1)对实验效果做出相应的分析判断,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教学模式。(2)全员培训,明确陶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要求。(3)专题研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并做反思与调整。(4)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形成个案成长发展的档案材料。(5)建立“陶吧作品展示栏”和 “陶瓷文化广角”。(6)组织开展百人比设计、共追陶瓷梦,百人比手印、同育文明心,百人比拉坯、旋转见神奇,百人比泥塑、指尖展瓷艺,百人比彩绘、七彩画未来,百人比心愿、从小树理想,百

18、人比习作、笔抒陶瓷情,百人进瓷厂、拜访传承人,百人陶瓷操、舞动瓷风采,百人亲子赛、窑火代代传十项百人活动。(7)评选陶艺明星,在教学楼走廊进行陶艺明星风采宣传。(8)构建研究性学习的陶艺教育的教学模式。(9)开展阶段总结汇报活动(总结课题研究取得的初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调整、改进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等)。2、学生活动: (1)低年段:课程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制作陶艺的各种工具,尝试、体验陶艺的简单的制作方法,捏制简单的造型,体验成功地感受,以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学习内容有:认识简单的工具(小刀、剪刀、模具)并演示怎样安全使用工具。认识陶泥的种类及色彩。初步欣赏陶艺术品,能初步感受陶艺的色彩美及作

19、品的造型美。尝试用团、搓、压、切等方法简单地捏塑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用游戏或者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陶泥制作的兴趣。能够用短句简单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评价别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爱护工具,学习收拾与整理。(2)中年段:课程内容主要是以欣赏陶艺作品为主,学习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制作各种各种较复杂的陶艺造型。学习内容有:让学生能够运用陶艺活动所需的常用工具(小木刀、木片、木椎、圆棒等)并了解其用途。了解陶泥的特性(可塑性),初步认识陶艺活动所需的陶泥(彩陶、土陶等)及其特性。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色彩美及作品的造型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愿意参与陶艺活动,有初步的想象力,与同伴共同制作陶艺作品。能欣赏

20、、感受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美。学习用盘条、捏拉、拼接等方法捏塑生活中的简单造型。探索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尝试使用简单的辅助物。能用较连贯地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想法并评价他人的作品。培养活动前后做好准备和整理工作的习惯(如:衬板、袖套,小刀等)。3、高年段:课程内容主要是欣赏国内外优秀陶艺作品,让学生熟练运用陶艺活动所需的专用工具,自由创作,并让学生开始初步了解拉坯、上釉等技法,逐步解除难度较强的捏塑技法。学习内容有:让学生能熟练运用陶艺活动所需的专用工具(木锥、转盘、修胚刀等)及其用途。逐步认识陶艺活动所需的陶泥、瓷土和釉料等特性。了解陶器、瓷器艺术品(通过观看图片、影视资料解决)。让学生积极参加

21、陶艺活动,多人自由组合大胆的想象、创造。展示作品,让学生多角度地欣赏、感受自己或同伴的作品美。自由创作,能灵活使用多种方法表现物体的明显特征。探索工具的多种使用方法,创造性地使用辅助物。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同伴作品的想法与意见。形成良好的收拾整理物品的习惯,合作、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三阶段:总结评定阶段(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一)课题组活动:1、进行专题研讨与交流,校本课程总结。2、信息资料的整理。3、课题研究总结报告(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4、向专家汇报研究成果并作出评定。(二)学生

22、活动:1、对高年级学生展开陶艺的自由创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2、运用多种制作方式进行创作,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发展综合学习的能力。3、开展陶艺作品展,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审美能力。4、学会运用所学知识美化生活。七、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本课题根据学生活动的特点,运用了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并辅以问卷法、访谈法、座谈法等进行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充分的肯定。1、观察法:在进行捏塑具体事物时,有条件的话必须在仔细观察事物的基本特征、动态变化等后,学生才能够捏塑出栩栩如生的事物来。因此,在陶艺活动里,教师应积极利用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为学生做好陶艺活动的准备工作,既让

23、学生产生玩陶的渴望,又为他们的创造活动提供“可能性”。2、调查研究法:对学生参加陶艺实践活动的兴趣、态度、实践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创新意识等内容,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方法,客观地进行分析和比较。(1)问卷法:对学生进行课题有关方面内容的调查,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作出正确的研究途径。(2)访谈法:对不同年级和不同班级、不同爱好的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相关问题与学习课题研究的兴趣,关心的程度与变化。(3)座谈法:具体分与老师之间的座谈和与学生之间的座谈,讨论分析与本课题有关的各种典型经验和案例并上升为理论。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理论与实际操作进行探索,寻找陶艺造型与美术等各学科的契合点,提高学生

24、想象力与动手能力的审美水平,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采取了比赛、授课方式进行。4、实验法:采用实验法,分析实验成果,必要时调整研究内容及完善研究措施。5、案例研究法:一件件各有特色的作品在学生手中诞生,有的精雕细琢,栩栩如生;有的造型独特,别具匠心;有的艺术抽象,很有创意学生体验到了双手创作的乐趣。陶艺教学成为我校的一项特色课程。八、课题研究的成果(一)搭建平台,活动引领求实效。1、了解陶瓷,感受陶瓷艺术的魅力。以土石为基本原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各种各样的器具或装饰物品,然后置于火中烧炼,使其坚固定型成为陶器或瓷器,这便是制陶或作瓷。它不仅改变了材料的原始形态,赋予了思想内涵,并使其成为具

25、有一定功效的器具,既是科学技术的发明,也是文化艺术的创造。同时,学校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实地考察,从中感受家乡制陶的历史悠久,了解了古代劳动人民烧制陶瓷的方法,欣赏、认识了各个时代的陶瓷作品和代表人物。在博物馆,了解格调高雅、肃穆大方、不施彩色,以单纯的雕塑美和胎釉质地美而独擅瓷坛的一代宗师何朝宗;了解清末民初以捏瓷梅花见长的艺术大师苏学金;民国时期以五百罗汉瓷雕大群像传世的许友义;以及当代杰出的许兴泰、苏清河、邱双炯等瓷雕工艺大师和一批瓷坛新秀。在陶瓷厂,了解泥土成份瓷土加工瓷器成型成品加工瓷器包装的制作流程。通过参观,学生身临其境,领悟到陶瓷的独特魅力。学校还经常邀请校外知名陶瓷艺人到校讲

26、课,让他们知道陶瓷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文明之一。并通过欣赏,使人获得美的享受,懂得了陶瓷艺术作品除具有美的特征,还打动人的情感,净化和陶治人的心灵。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激情。2、参与活动,提升陶艺教育的实效。学校把陶艺列入校本课程,从一年级开始,每两周开设一次课程,每次为2课时。初教学时,学生拿到泥巴就莫名的兴奋,急于求成,乱揣乱捏一团,制作不出一件像样的作品。这时,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一些制作方法,教他们如何揉泥、搓泥条、捏泥、粘接、拉胚等,学生掌握了技术要领。更重要的还结合学校实际, 开展系列陶艺活动,进一步拓展了陶艺的内涵与外延。根据“采矿、炼泥、雕塑、制模、注浆、修坯、彩绘

27、、包装、营销”等陶瓷生产各个流程的主要动作特点,自编自创了“快乐陶瓷”广播体操为校本操,丰富了陶瓷文化;2012年11月10日,组织了800名学生参加泉州市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节十大项目之一的“快乐陶瓷”活动,展示了瓷都少儿的风采;2012、2013年春季举办了两届校园陶艺节活动,让学生在“说瓷史、唱瓷歌、诵瓷诗、跳瓷舞、展瓷艺”等文艺表演中了解瓷文化;在“百人比设计、共追陶瓷梦,百人比手印、同育文明心,百人比拉坯、旋转见神奇,百人比泥塑、指尖展瓷艺,百人比彩绘、七彩画未来,百人比心愿、从小树理想,百人比习作、笔抒陶瓷情,百人进瓷厂、拜访传承人,百人陶瓷操、舞动瓷风采,百人亲子赛、窑火代代传”等竞

28、赛活动中增强学瓷兴趣;在“为了理想,我们共同许下心愿”为主题的陶瓷心愿作品制作活动中播下陶瓷种子。学生在不同的平台上学习技能、展现风采,大大地提高了陶瓷教育的有效性。3、注重宣传,打造陶艺特色的品牌。学校实施陶艺特色教育三年多来,取得了累累硕果。学生创作的陶瓷作品有40多件在各级大赛中获奖;120多件作品烧制成瓷器,在陶瓷街“德化尚思小学学生陶瓷作品专卖柜”销售;1300多名学生获得了少先队大队部自设的特色章陶瓷章。陶艺特色教育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等11家报刊进行宣传报道;中央电视台、福建电视台、泉州电视台等进行采访报道;记者专程前往学校录制了陶瓷

29、特色活动专题节目,并于在福建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人民网、新华网等16家网站进行转载。学校先后承担了市美术研训会、省高中高级职称美术教师高级研修陶艺教学研讨会、全国非物质文化校园传承研究课题开题会;与德国、澳门、厦门等地的学生互动交流,共同研讨陶艺教学与实践的方法。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先进校、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二)动手实践,挖掘潜能提内涵。1、以瓷塑德。走进陶吧,展示架上的学生作品琳琅满目,令人应接不暇。妈妈,别忘了我叫钓鱼岛由一个跪着的孩子,一个坐在椅子上的妈妈构成的泥塑作品,表达了孩子的拳拳爱国之心;鸟爸爸、鸟妈妈和小鸟三只鸟儿偎依在一起的情景小鸟的家,传递出和和睦睦、幸福快乐

30、的家的温暖;雅安,加油两双手上下交叉、紧握成“井”,道出了孩子心相连、同呼吸、共命运的大爱之心;“20年后的我”、“神舟二十号”等作品,传达出孩子的美好心愿和远大理想。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学生不但学习了一些简单的陶艺知识,掌握了基本的雕塑技能,还在创作中激活了思维,升华了情感,净化了灵魂,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品格、润泽了生命。2、以瓷促智。在玩手拉坯时,把泥团置于转动的轮盘上,用手抱正扶顺,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要观察泥团的变化,及时调整双臂力度;在泥团上部扣出一个窝来,并上提拔高、下压拓宽,根据窝的变化情况做出正确判断,准确无误地完成旋转动作;用两手四指里外相对挤拉窝泥,使窝泥转成适当厚度的坯体,

31、让坯体成为各种形状。这时,眼睛要始终注视着窝泥在空间旋转位置的变化,随时反映给大脑,大脑接到命令后指挥双手操作。整个手拉坯过程,制作者心平气和,全神贯注,眼准手稳,既锤炼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又能促进多种智能综合发展。3、以瓷健体。“你看,这是我捏的猪小戒学外语!”“你瞧,我的手拉坯很有形,有点酷!”“你猜,我准备在坯体上画什么?”这是如今德化县尚思小学陶吧课堂的一幕。同学们揉的揉,搓的搓,捏的捏,盘的盘,团的团,粘的粘,拉的拉,画的画,看上去似乎是很简单的上肢运动。其实不然,它是全身的运动,靠四肢的巧妙配合完成的。当双手拿、握瓷泥做各种造型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

32、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同时不同程度地运动着。与此同时,带动身体的前后、左右的移动、转动,两臂的舒张、收缩,脚步的呼应、跟随。这些动作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从而提高四肢的协调能力、动作的灵敏度,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人脑的发育。学校还结合实际,开展系列陶艺活动:2012、2013年春季举办了两届校园陶艺节活动;自创了“快乐陶瓷”广播体操,融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学生每天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感受采矿、炼泥、制模、注浆、雕塑、修坯、彩绘、营销的动作要领每当一年一度的寒、暑假到来的时候,家长们还带着子女上瓷厂,进行陶瓷制作。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孩子们陶艺技能的提升,身体的锻炼

33、,还让他们体验到做工的艰辛,生活的不易,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4、以瓷孕美。在2013年我校第二届校园陶艺节的“十个百”千人陶艺活动中,百人手拉坯作品,展示出旋转动作的“神奇美”;百人泥塑作品展翅欲飞的小鸟、笑容可掬的老伯、形态笨拙的小熊等,展示出千姿百态的“造型美”; 百人彩绘作品“华东第一瀑”的岱仙瀑布、“闽中屋脊”的戴云山、瓷都雨景是幅水墨画等,展示出五颜六色的“色彩美”;百人心愿作品未来的瓷都、我的梦,瓷都梦等,展示出憧憬未来的“想象美”;百人陶瓷操,展示的是运动美、节奏美、形体美学生在一系列陶艺活动中,给疲倦的身心提供了一块释怀自我的绿洲,给校园学习生活增添了一份惬意,一份愉悦

34、,一份美感;在与陶艺的一次次对话中,体验玩泥的乐趣,锤炼自己的身手,感受陶艺文化的心灵浸润,传承千年瓷都的陶瓷文明。(三)拓展延伸,与时俱进谱新篇。1、精心规划品瓷味。学校是2010年9月新创办的县直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张“白纸”。学校充分发挥身处瓷都的优势,在楼梯的转台设计了以三字经弟子归论语为内容,以德化名瓷背景为衬托的文化用语;在楼道开辟了展示学生陶艺作品的陶瓷长廊;在陶吧设计了介绍陶瓷历史和名家名瓷大型宣传画,绘制了以陶瓷生产流程为主线的陶瓷“清明上河图”;在操场建设了以匣钵为材料的陶瓷角。让学生在浓浓的“瓷味”中陶冶情操,激发爱瓷情感。2、多管齐下练瓷能。学校将陶艺教育与其他学科有

35、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学习过程中感受陶瓷文化,体验陶艺乐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在摄影课中进瓷厂,拍摄陶瓷生产流程,展现美丽瓷都的风景;在美术课中设计造型,彩绘瓷器,描绘心中的陶瓷梦想;在书法课中在素瓷上刻字,既体验篆刻之艰难,又体验艺术之魅力;在作文课中挖掘陶瓷题材,富有真情实感地把学瓷过程中的艰辛与快乐倾注于笔端;在音乐课中唱瓷国名珠、陶瓷之梦、放飞梦想的摇篮等,陶冶爱瓷爱乡的情操;在体育课中学陶瓷操,潜移默化地感受陶瓷生产各个环节的动作要领。这样全方位、多层面地体验、感受,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陶瓷文化,掌握了一些陶艺技能。3、出版书刊塑瓷魂。给尚思小学每一个孩子播下

36、一颗陶瓷心,种下一个陶瓷梦是我们的追求,也是我们的一个目标。学校为了把陶艺特色做大、做强、做细、做实,先后成功举办了两届校园陶艺节,出版了3期尚思陶艺特色专刊;更重要的是将实践中积累的经验,教学中收集的资料,调查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编写校本教材陶瓷上、下册,从陶瓷历史、陶瓷成型、陶瓷装饰、陶瓷炼制、陶瓷鉴赏等方面系统地呈现出学习内容,做到内容生动有趣,图片清新活泼。全书图片来源于学生平时活动的情景,来源于学生自己做的夸张、卡通、幽默的陶艺作品,无疑为学生的学习注入了兴奋剂,增强了内驱力。九、课题研究的结论我们所研究的陶艺教育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中的作用的研究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

37、素质为目标,以学生的探究和创造为中心。通过陶艺教育,有利于发挥陶艺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中的独特作用,提高了学生多种能力,有利于通过学生的共同参与活动,发挥潜能,增强合作精神,有利于共享创造成果经验,增强美感愉悦,张扬个性,提高个人和团体的基本素质和创造素质。1、学生层面:学生的自主性增强,问题探究和创造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长进,陶艺的设计和制作水平显著提高,学生的空间方位感知能力、视觉辨别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协调发展。2、学校层面:通过实验研究的开展,带动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扩大了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教师教学水

38、平的共同提高,陶艺教育纳入校本形成特色,使学校的陶艺特色教育水平步入一个新台阶。3、社会层面:陶艺教育成为我县小学特色教育的一面旗帜,形成小学陶艺教育的新模式,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范例。十、课题研究中的主要问题与思考通过研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1、不少教师不注意平时第一手材料的收集,造成实验资料匮乏,错过许多典型案例。2、不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3、随着时间的延长,参与研究的教师热情的减少以及出现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回潮。4、与外校的交流沟通较少,活动只限于本校本地区。5、校外陶艺活动基地少,实践交流的机会少。6、活动受时间、空间与经费的限制,无法满足更多人次的需求。7、缺乏适合各年级

39、年龄阶段使用的更为具体深入的陶艺课程校本教材。8、缺乏专业的教学师资人员和设备齐全的专用陶艺室。9、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组织活动的经验有待于提高。十一、课题研究的远景设想随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发展,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随着陶艺教育为更多人所接受,陶艺教育的研究必然要随之发展。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继续深入探讨下去:陶艺课堂教学结构的研究;陶艺教育技术运用的研究;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陶艺在转化“后进生”中的作用。具体实施过程中有以下设想:1、改建陶艺教室,装修陶艺作品陈列室。2、添置陶艺设备:泥条机、压板机等。3、牵头组建陶艺教学沙龙,定期组织相关学校及教师进行陶艺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听课

40、评课活动和学生比赛活动,带动和指导更多的学校开展陶艺教学。4、与其他学校的一线陶艺教师形成陶艺教师联盟,资源共享,共同为陶艺教育发展作贡献,开设网络陶艺空间。5、活动课走向社区:在社区,我们不但收集素材,也把陶艺活动带到社区中去,带着自己的作品或作品照片到社区、到家庭观摩展览,在社区和家庭组织陶艺活动,与社区居民和家人共同欣赏、共同活动。十二、结束语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将仍按照课程计划,分普通层次和兴趣层次两个层面进行教学,普通层次面向全体学生,按设计好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教学;兴趣层次吸收有兴趣的学生参加,组成兴趣小组,利用课余组织学习研讨和创作。同时计划开设陶艺特长班进行陶艺教学科研实践。课

41、题研究,我们得到了省、市、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科所以及校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在此深表谢意。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对我们课题组成员来说是项全新的工作,由于水平有限,参考的资料有限和时间的仓促,研究的过程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欢迎各位专家给予批评、指正,我们认为,这项课题研究仅仅是一个研究的开始,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地探索和实践。 项目负责人(签章): 2013 年12月15日 院(系、所)意见:(要求对项目完成情况和所取得成果的意义或应用前景作出评价)学校立足千年瓷都的优势,传承陶瓷文化艺术,打造地方特色教育,把陶艺做为校本课程引进课堂,让学生在陶艺知识学习过程中,知瓷、会瓷、懂瓷、制瓷、爱瓷。自

42、编自创了“快乐陶瓷”广播体操,丰富了陶瓷文化,组织800名学生参加泉州市陶瓷文化节的“快乐陶瓷”活动,展示了瓷都风采,2013年、2013年举办了两届的校园陶艺节活动,让学生“说瓷史、唱瓷歌、诵瓷诗、跳瓷舞、展瓷艺”等文艺表演中了解瓷文化,在“百人比设计、共追陶瓷梦”等百人竞赛活动中增强学瓷兴趣,在“为了理想,我们共同许下心愿”为主题的陶瓷心愿作品制作中播下了陶瓷种子。学生创作的陶瓷作品40多件在各级大赛中获奖,弘扬陶瓷文化,展示陶艺特色等实践活动省科技创新大赛荣获省三等奖、市二等奖、县二等奖。没有栅栏的乐园等3篇论文在新教师35-1315/4 2013年第11期上发表。学校出版了3期的陶艺专刊,承担全县中小学的陶瓷教材专著(上下册)的编写。陶艺特色教育获得了中国教育报、福建日报、中央7套、福建少儿频道等多家新闻媒体的报道。学校先后承担了市美术研训会、省高中高级职称美术教师高级研修陶艺教学研讨会、全国非物质文化校园传承研究课题开题会;与德国、澳门、厦门等地的学生互动交流,共同研讨陶艺教学与实践的方法。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特色教育先进校、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负责人(签章): 2013年12月20日市局意见: 负责人(签章):年 月 日主管部门意见:(是否同意结题及对项目完成质量的评价。)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