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doc(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上海市长宁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汇报 长宁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部,是上海连接长江三角洲的“桥头堡”,区域面积约38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1个镇。长宁区是上海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务院批准的上海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长宁区生态与居住环境良好,教育文化发达,区内分布有上海市三分之一的外国领事馆和50%的外交官邸,是沪上外籍人士聚居之地。全区常住人口69.73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17.15万人。长宁区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7949万元,年人均地方财政收入1.4234万元。2011年长宁区荣膺“全国文明城区”称号。2013学年长宁区教育系统所
2、属各类教育机构共104所,基础教育在校学生总数约5.5万人。义务教育学校中,小学23所、初中16所、完中6所(含一贯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小学生约2.02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6150余人)在校初中学生约1.36万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2950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2782人(小学1500人、初中1282人)。长宁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履行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10年长宁区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区,2011年长宁区教育
3、局获第二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2012年长宁区教育局被国务院评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上海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督导认定长宁区实现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一、长宁区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一)长宁区义务教育学校均达到上海市义务教育办学基本标准对照上海市经教育部备案认定的义务教育8项基本办学标准,长宁区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做到全部达标,并优于市颁标准。具体如:“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户面积”采用上海市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实施意见(沪教委基199968号)标准,初中全部达标,小学随着江五小学长宁校区建成投入使用,也将全部达标。“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采用上海市普通中小学
4、校教学装备标准(沪教委基200570号),“师生比”采用上海市编委1993年标准,中小学全部达标并优于市颁标准。采用上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沪教委基201154号),“专任教师高一层次学历比例”全部优于市颁标准,初中仅3所未达100%,比例最低学校也达98.11%,小学比例最低学校也达67.44%。“班额”全部控制在40人以下,多数学校坚持实行小班化教学。“计算机”采用2002年市政府教育实事项目的实施意见(沪教委基200254号)标准,每10个学生占有计算机台数,比例最低学校也达2台。“生均图书册数”采用加强图书馆(室)工作意见(沪教委基200430号)标准,每所初中均超过40册,
5、小学超过30册,全部达到市颁标准。“生均公用经费”采用关于调整本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的通知(沪财教2010100号)标准,公办初中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为1900元,公办小学为1700元,均高出市颁标准100元。各学校各项办学条件均优于市颁标准,保证了长宁区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二)长宁区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较小而均衡程度较高依据国家教育事业统计要求,长宁区对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等8项指标,使用差异系数的统计方法,开展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结果显示:全区小学8项指标综合差异系
6、数为0.27,低于市颁小学综合差异系数小于或等于0.65的标准。全区初中8项指标的综合差异系数为0.35,低于市颁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小于或等于0.55的标准。统计显示,长宁区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程度较高,为学生能按照相对就近的原则接受优质的义务教育提供了良好条件。(三)长宁区政府坚持依法履行职责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依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教督20123号),根据上海市教委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统一要求,长宁区围绕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进行评估,自评得分为98.5分,市级评分为97.8分,高于市颁85分以上的评估标准,长宁区政府切实履行了
7、依法均衡配置区域义务教育资源的职责。1.坚持落实入学机会均等原则长宁区坚持高水准普及义务教育,根据市教委义务教育招生工作意见精神,结合长宁实际,按照相对就近原则,稳妥落实区域内适龄儿童(包括残障儿童)义务教育入学工作。长宁区在全区范围内对本市户籍人户分离儿童实行统筹安排入学,坚持稳妥做好港澳台以及外籍学生入学工作。区教育局每年制定长宁区接受特殊教育儿童入学工作方案,对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实行“零拒绝”。长宁辅读学校接收中重度智障和多重残疾的学生,解决了数百名包括外籍、港台地区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内的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难题;长宁初级职业技术学校坚持“每个孩子都是金子”的教育思想,对中、重度大龄智
8、障学生和随班就读毕业的轻度智障学生进行初级职业教育。上海市盲童学校走过百年历程,在全国盲教育领域处于领先水平。2012年11月28日文汇报对长宁特殊教育进行了专题报道。随着区域形态布局不断调整优化,长宁区早在2004年在全市率先关闭区域内的民工子女学校,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纳入财政保障体系;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就读。2011学年,全区随迁子女小学生5791人,占30.76%;初中生2777人,占19.79%。2012学年,随迁子女小学生6091人,占31.66%;初中生2896人,占20.98%。2013学年,随迁子女小学生6150人,占3
9、0.34%;初中生2950人,占22.09%。全区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接收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实行与本地学生混合编班的策略,跨地域学生相互融合,相互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心智成长。根据市教委招生考试工作要求,长宁区教育局每年制定长宁区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工作的实施意见,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2010年占5%,2012年提高到8%,2013年已增至12%,普通初中就读的学生也能获得进优质高中的同等机会,全区义务教育入学机会实现了高水平普及。2.坚持完善依法履责长效机制一是责任主体明确,职责落实到位。长宁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民生工作的
10、重中之重,每年将教育重点工作纳入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区长作为本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坚持每年调研视察教育工作,专题研究并协调解决教育问题,不以升学率和考试成绩排名作为评价教育部门、学校的唯一依据,形成了有利学校发展的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长宁区历届区委、区政府重视对教育的顶层设计、整体设计,以规划作保障,先后经过了“奠定基础”(“九五”规划),“拓展功能”(“十五”规划)、“内涵提升”(“十一五”规划)、“转型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主题性发展历程。区委、区政府制
11、定颁发的长宁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长宁区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二五”规划,确立了“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的核心理念和以“办优质学校,行适性教育,促多元发展”的指导思想,明确了长宁教育的发展策略和发展走向,高标准、高质量地推动义务教育在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上进一步改革创新。长宁区政府各职能部门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加强统筹合作,积极主动地履行法定教育职责,通过政策上有效引导、财政上增加投入、服务上提供支持,确保了政府教育职责依法履行到位。二是经费保障有力,使用注重绩效。长宁区坚持依法实现“三个增长”,为义务教育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经费支撑。区义务教育预
12、算内经费拨款逐年增长,2010年为6.86亿元2013年已达到9.91亿元。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2010年为80.78亿元,2013年达到108.07亿元。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逐年增长,2010年为14.0%至2013年已达到15.6%。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小学2010年为1.99万元,至2013年已达到2.55万元;初中2010年为2.35万元,2013年已达到3.65万元。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小学2010年为4616.5元,到2013年已达到8460.7元;初中2010年为5231.3元,至2013年已达到13543元。教职工年人均工资逐年增长,2010年为11
13、.40万元至2013年达到12.93万元。随着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长宁区不断优化教育支出结构,确立重点项目投入机制、构建帮困助学机制,力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重点项目投入导向机制,着力体现“三个倾斜”,即人员经费向一线教师倾斜、公用经费向学生素质教育倾斜、专项经费向市、区特色项目倾斜。建立起全学段帮困助学机制,2012年秋季新增义务教育阶段本市户籍农村家庭学生免伙食费政策,每年惠民政策资金切实落实到位。进一步制定完善了长宁区义务教育阶段帮困助学工作管理办法(长教计20141号),保障困难群体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益。区教育局、发改委、财政局等有关单位,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优势,依法对义
14、务教育经费收支管理情况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区教育局开发应用长宁区教育资金审核管理系统,通过集成式、信息化管理,促进各单位经费管理效能提升。区发改委每年定期开展收费许可证收费年审工作,按要求开展各类学校收费项目变更,确保各类学校依法收费。在2011年国家审计署关于市长任期审计延伸审计、每年市规范教育收费检查、2013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对上海市教育财政投入使用和管理专项督政等各项督导检查中,长宁区教育经费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工作都受到好评。三是资源配置均衡,设施功能优化。长宁区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区规土局、区教育局等共同编制完成了长宁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修编(2008-2020年),从政府层面对优化
15、长宁教育设施布局进行了统筹安排,为教育项目建设提供了指导意见。为了确保长宁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区委、区政府推进社会事业“西进”的要求,区财政局、规土局、区房管局加强统筹协作力度,大力实施优质教育“西进”战略,高起点谋划西部义务教育布局,为形成“东优、中强、西高”的发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如区教育局充分发挥延安中学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将长宁西部普通学校新光中学更名为延安实验初中,同步实施新光中学整体改造工程,2013年5月,异地过渡二年的延安实验初中正式搬入新校舍。2013年9月12日解放日报头版报道长宁推进“教育西进”:名校扩容优质资源不稀释。学校功能设施不断完善。200
16、9 -2010年长宁区完成2100间中小学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的照明改造。2011年长宁区率先实施完成长宁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三年计划(2009-2011年),共抗震加固(含重建)教学楼66幢,总投资约2.3亿元,切实将学校建设成最安全、群众最放心的场所。2012年学校“二室一馆”教育设施功能提升项目实施完成,15个心理咨询室、20个录播教室以及2个数字图书馆项目完成投入使用。2013年完成30所中小学校园直饮水建设工程,约2万名师生喝上方便卫生的直饮水。长宁区进一步探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未来学习中心”实验项目,“网络课堂”建设项目,以信息化引领和支撑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区域共
17、享。3.坚持推进教师素养提升工程一是教师发展保障机制日趋完善。长宁区坚持深化推进“两名一基” 工程。先后制定了长宁区“名校长工作室”管理办法和长宁区“名师培育工作室”管理办法(长教委201121号)、第三轮长宁区“名校长培养工程”(2011-2015年)实施方案(长教委201236号)等文件。通过市区名校长带教、名校锻炼,学历提升、国外深造,以及与华师大教育部校长培训中心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逐步挖掘培训主题,促进校长走向卓越。长宁区充分利用每年举行的长宁区教师素质调研活动的结果,完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全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形成了基础培训、专项培训
18、和高端培训三级,教坛新秀、教学能手、市优青学员、学科带头人、名师后备人选和特级教师六层的“三级六层”的教师教育培训格局。校长和教师培训经费得到充足保障。每年按教师人均一千元专项培训费下拨到每所中小学。2009年长宁区人社局、财政局、教育局联合发文上海市长宁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实施办法(长人社发200956号)和长宁区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长教2009117号),全面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制度,规范、保障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收入。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长宁区建立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定期交流制度。自2010年至2013年7月,区内中小学校长校际交流达到46人次,有效
19、带动了普通学校及师资队伍水平的提升,受到相关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学科教师配备合理,通过“柔性流动”到“刚性流动”,合理均衡配置师资。2006年,长宁区以“校际合作交流”、“优秀人才柔性流动”等项目为活动载体,率先推出了优质师资区域柔性流动举措;截止2013年3月,参与“优秀人才柔性流动” 项目的优秀教师达到50余名。全区近三分之一的中小学加入到“校际合作项目”之中,切实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整体提升。2007年长宁区建立新评高级刚性流动机制,2008年,逐步优化实施意见和方法,增强学校、教师的自主流动性。共有45名新评高级教师进行刚性流动,教育局为每一位流动教师创造了自身发展
20、的空间,不少教师担当起教研组长、教导副主任或副校长的重任,促进了教师发展提升。长宁区坚持开展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和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开展教师高端培训等分层分类培训,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长宁区积极落实上海市教委要求,切实推进中心城区与远郊区结对、委托管理,支持郊区学校内涵发展。长期以来,长宁区与金山区、闵行区、青浦区的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委托管理,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长效辐射机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上海教育新闻网报道长宁区与金山区开展教育帮扶(2013年12月12日)。长宁区还对口培训四川省都江堰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对口支援海南、云南、新疆、西藏等地区的教育
21、。2013年长宁区教育局和三亚市教育局签订基础教育合作交流框架协议,指导支持三亚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长宁区通过积极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积极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贡献。4.坚持注重科学管理促进教育质量提升一是系统管理重效能。长宁区教育局不断完善区教育系统“五个中心”,强化专业管理,促进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2009年以来先后建设优化了教育局安全管理中心、后勤保障中心、会计结算中心、教育人才交流中心和教育信息中心,全面推进覆盖教育系统各单位的教育资金审核系统、后勤保障一口受理系统、学校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教育行政管理平台以及面向公众的教育人才招聘网,通过信息化、专业化、集成式的方式,促进了
22、区教育系统及各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切实提升了区域教育管理效能。二是教育督导促改善。随着学校发展性教育督导工作的深入推进,长宁区积极探索常态化督导运行模式,助推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程。2009年长宁区组建了近30名的社区督导员队伍,纳入到学校常态督导工作中,回应社会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注,推进了督导制度的实践创新。长宁区利用专项督导和社区督导常态机制,每月重点督查学校“三课两操两活动”的落实情况,有效保障校园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2010年,长宁区又聘任了一支近20多名专家型督导员队伍。不定期深入学校,深入课堂,并以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督察为主,为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服务。2013年,在实
23、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督导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了上海市长宁区基础教育学校及单位五年发展规划督导评估实施意见(长教督201318号)、上海市长宁区基础教育学校及单位五年发展规划督导评估方案(长教督201320号)等文件,指导学校结合学校章程的修订,制订新一轮发展规划,助推传承学校优秀文化,积淀办学底蕴,营造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的和谐校园氛围,使学校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三是资源共享成常态。长宁区注重发挥区域教育专家力量的专业支撑作用,加强师资、课程、教育设施等优质资源共享辐射机制建设。2009年以来,长宁区集聚区域学科优势资源,探索建立了中小学学科发展中心、作业效能监测中心和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等
24、“三个中心”,为整体推进区域课改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学科中心统整学科资源,从教学研究、教师培训、学业评价、学校特色创建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为区域中小学提供咨询服务。作业效能监测中心,加强了教学研究与管理,提升了学生作业效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已形成区域小学生学科学习的“单元作业指导建议”、“作业效能监测中心网站”,小学三-五年级100%实施网上作业备案。教育质量监测评估中心,以“三个指数”为抓手,加强区域中小学教育质量科学评估工作,通过一校一报告指导学校改善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决策以及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提供依据。四是学校发展显特色。长宁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立足实际,不
25、断创新思路,逐年保持持续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彰显了改革与发展活力。其一,具有深厚办学底蕴的江五小学、适存小学等百年老校办学特色日益彰显。如:江五小学探索办学体制改革,办学规模拓展为由江五小学华阳校区、昭化东路校区和曹家堰路校区三个校区,实现了三个校区的统一管理、统一教研、统一师训,扩大了江五小学优质名校辐射效应。其二是与共和国同步发展的学校,如,延安初级中学、愚一小学等,多年发展积淀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优质学校,进一步注重内涵提升和文化建设,不断开拓创新,促进学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三是体现改革开放30年教育发展成果的学校,如建青实验学校、开元学校、天一小学等,作为体制创新和实验改革的“探路者”,
26、已充分彰显出学校独特办学优势。其四是城乡接合处迅速崛起的学校,如新泾中学、北二小学等。近几年,在区域政策大力支持、发展性教育督导引领之下,学校积极整合社区优质资源,结合学校随迁子女较多等特点,不断创新办学之路,学校特色日益彰显。(四)不断提升群众对长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上海市市督导室与上海教科院智力开发研究所合作开发了针对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的系列调查问卷,并在2013年对长宁区进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督政期间,选择了义务教育相关学校校长、教师、家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四大类别的抽样问卷调查,体现了民意代表的广泛性和参与性。回收问卷数量分别为49份、747份、1588份、31份,共计2
27、415份;其中满意问卷数1882份,综合满意度占77.93%;实地走访170人,满意人数165人,实地走访满意度占97.06%。问卷调查了1588位家长,其中满意问卷1190份,综合满意度占74.94%;实地走访家长48位,满意人数45位,占实地走访家长数的93.75%。1.政府履行法定职责有力长宁区学校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机制建立情况较好。98%的校长认为区政府部门评价学校不以升学率或考试成绩排名为主要依据。长宁区政府较好履行义务教育财政投入职能,经费保障取得明显进展。近九成校长反映三年来学校生均预算内经费投入逐步增长。近八成的校长反映学校公用经费充足,够用。近九成校长认为学校近三年来按发展规划
28、得到的专项经费基本满足项目需要。长宁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配置和校舍维护情况良好。98%以上的学校反映区政府有关部门定期对校舍、场地、设施设备等安全检查,校长提出校舍、场地、设施设备等维修改造的要求能得到满足。区政府能够按照相关标准配备师资、出台促进教师流动措施,有效落实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行动计划,91%以上的校长认为能做到时。六成多的教师认为学校不存在聘用退休教师或临时代课教师的情况。77.6%的校长反映教育部门在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配备等方面向需要重点加强的学校倾斜。校长均认为区县政府有关部门出台配套措施并有效落实了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行动计划。近七成的教师反映学校参与了区
29、域内学校结对。超过九成的教师认为校本研修活动能满足大多数教师的需求。2.区域素质教育实施扎实学生发展评价体系逐步改进,区域内学校不设重点班。100%的校长反映学校没有设重点班或示范班。55.1%的校长反映本校无规定的招生区之外的生源。主要是因为区教育局出台举措,严格检查督促执行就近入学政策,7.7%的反映是教育局没有督促,学校自觉执行有关要求。八成多的家长反映孩子所在学校不存在按学生学习成绩进行分班的情况。超过九成的教师认为学校目前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已较为完善,或正在改进中、。学校积极开展以课程教学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促进家校互动。超过七成的教师反映所在学校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能按要求开设,且
30、效果很好。近八成的教师认为学校推进德育的课内外融合、校内外合作方面措施得到落实,且效果很好。近八成的家长反映学校老师经常或有时征求其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91%的家长反映学校收取的代办服务性收费项目向家长告知。区政府积极采取就近入学措施,八成多的家长反映孩子户口对应的学校所处位置较方便或很方便上学。学校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九成多的教师认为学校在课程教学研究方面采取的措施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有一定影响。九成多的家长反映学校没有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组织全班学生补课。七成多的家长反映孩子所在班级没有或很少发生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社会实践等课程被挤占的现象。54%的家长反
31、映各学科教师对孩子作业的批改订正中经常使用评语,给孩子必要的指导,激励。3.区域教育均衡水平较高长宁区形成了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工作落实机制,满足特殊儿童接受义务教育需求。95.9%的校长反映区已建立特教康复指导中心并有效发挥作用。约七成的家长反映学校对外省市户籍学生混合编班。八成多的家长认为区县义务教育学校间教育设备基本没有差距或差距缩小了。58.1%的教师认为学校之间教师水平基本接近,师资配置较为均衡。4.区域学校办学成效较好七成多的教师认为所在区县采取措施推进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共享。近八成的教师反映区县政府鼓励创建一批依法管理,管理模式创新,“轻负担、高质量、有内涵”的“新优质学校”。有60
32、.2%的接受问卷调查的教师认为学校“特色创建成效比较明显” 超过九成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期间的综合素质有进步。97.3%的教师,80.8%的家长认为学校体育活动“一小时”、小学“快乐活动日”均得到有效落实。99.7%的教师95.4%家长反映小学“快乐活动日”得到有效落实。超过九成的家长表示对孩子所在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满意,八成左右的教师和家长表示对本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满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查问卷显示,100%对所在区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工作满意或较满意。96.8%对所在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际间办学条件均衡水平满意或较满意。对所在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际间教师队伍均衡水平,96.
33、8%选择了满意或较满意。对于区县遏制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工作的满意情况是,87.1%选择了满意或较满意。在回答对所在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否满意时,100%选择了满意或较满意。教师问卷显示81.3%表示满意或较满意;家长问卷显示74.9%表示满意或较满意。校长问卷显示,小学、初中无大班额现象。办学成效显著,近八成家长反映本区范围内,负担轻、质量高的义务教育学校比以前多了。二、长宁区义务教育工作的特色与亮点长宁区坚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倡导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力求将“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的理念贯彻教育全过程,注重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各方合
34、力,推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一)注重立德树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长宁区注重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立足德育、科技、艺术、体育等领域,让每个学生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学习潜能,为学生搭建各种平台,充分彰显学生个性特长。德育工作:坚持实施“长宁区中小学校长德育述职工作机制”,推进全员德育。坚持实施两纲教育,推进学科德育,在全区推进中华经典诵读工作,营造“人人吟诗,班班诵读”的良好氛围。2011年长宁区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测评中名列全市第一,为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区域环境。2012年建立了长宁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长宁区家校协力委员会,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35、成长的良好氛围。科技教育:围绕“让科技教育惠泽每一个学生”的理念,为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搭建了平台。目前已建立发展了“小淘气”玩科学、站校科技项目共建、走进科学殿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等一系列科普、科技创新特色品牌活动。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标的“科普活动进校园”和“科技课程进课堂”活动,每学期均由少科站教师带着不同的课程和活动内容,深入全区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年均服务约15000人次。而近年新开发的“快乐科技我能行”系列活动和“飞的梦想”长宁国际青少年科技探索活动,更是吸引了中外师生的共同参与。2011-2013年,长宁学子在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评选活动中获3个一等奖,2人获中国青少年
36、科技创新奖;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14个一等奖,在各类全国科技竞赛中获得一等奖59个。2013年,长宁区承办了第2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2013-2014DI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一等奖数量全市第一。艺术教育遵循“抓基础、拓思路、提层次、创特色”的工作思路,深化艺术教育普及工作。区少年宫的特色艺术教育品牌活动“城堡学艺之旅”与小学“快乐拓展日”课改项目相结合,融趣味性、教育性、艺术性为一体,参与学生年平均约4500人次。姚连生中学因评弹项目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在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长宁区获2个艺术表演类一等奖,4个艺术作品类一等奖,区教育局获
37、全国优秀组织奖。学生艺术和科学素养不断提高。体育:长宁区始终坚持“把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的方针,“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目标得到有效落实。2011年参加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成绩汇总优良率和及格率分别位于全市第一和第三。2012年小学体育教学公开课代表上海市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比赛,荣获全国一等奖。(二)以项目为抓手,分学段系统推进区域课程和教学改革区教育局积极倡导“顺其天性,因材施教”,以项目为抓手,分学段系统推进区域课程和教学改革。促进学前启蒙学习、小学快乐学习、初中有效学习和高中综合学习,努力夯实每个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和健全人格发展的基础。长宁区严格执行
38、市教委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注重三类课程的开发。2009年起,长宁区从研究学生开始,以优化课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入手,在全市率先提出“聚焦学生”命题,以项目为抓手,寻找不同学段切入点,推进课改,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小学阶段:以星期三“快乐拓展日”为抓手,以长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育快乐学习志趣。目前“快乐拓展日”已形成系统性、内涵式、常态化运作模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解放日报报道教育部区县教育改革系列寻访长宁:让作业变成“幸福体验”(2013年4月12日第4版),中国教育报以2013年4月13日头版报道长宁区我的作业我做主。可见,长宁区教学工作注重抓实细节,切实提高教学
39、有效性;确保减负增效措施落实,学习困难学生得到有效帮扶。中央和上海市多家媒体以不同的角度给予同时报道。初中阶段:以“阅读领航计划”为抓手,学校每月安排一天为“阅读实践日”,上午在校内开展学科教材阅读、学科拓展阅读,下午让学生走向社会,开展社会实践阅读,旨在提高学生自主阅读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目前,全区的经典诵读课程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风景,适合各学段的区本教材基本编制完成。(三)以“三个指数”调研测评为抓手,推进区域教育评价改革长宁区坚持倡导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科学的评价观和科学的教学观,以“三个指数”(学生身心健康指数、学习生活幸福指数、学业成就发展指数)为重点,推进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区教育局和
40、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以视频会议形式,向全区小学和初中教师解读“三个指数”调研测评情况,力求通过科学的分析,引导校长、教师以及家长在关心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要考虑学习的成本、学习的品质;在关心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不断提升学生在校生活的幸福感,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行为改善。长宁区始终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到94.9%,初中生达到91.38%,均高于上海市85%的标准。初中学生学业合格率达到99.19%,高于市颁95%的标准。市教委、市教研室等领导、专家通过专题调研,认为长宁区推进“三个指数”工作是区县教育机制建设的重大突破,是区县教育
41、内涵发展实践的鲜明亮点,成为上海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指标”的区域特色实践。(四)依托区位优势,彰显区域教育国际化信息化特色长宁区注重发挥智慧高地、国际商都的区位优势,推进区域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特色发展。教育国际化方面,一是充分挖掘长宁已有的教育国际化元素,推进实施国际理解教育课程,支持区内学校加大对外交流力度。二是探索多样化的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理解和沟通能力。三是成立长宁国际教育联盟,加强区域内国际学校与公办学校的联系与交流。四是组建长宁国际教育交流中心,让国际教育走进长宁,长宁教育走向国际。目前,所有公办小学和部分初中配备了全职外教,聘用外教参与学校课堂教学及教研
42、培训,并建立外籍教师工作情况月反馈制度。小学英语教师每年暑期外教培训已开展了三期共261名教师参加。开元学校积极与区域内耀中(上海)国际学校加强交流互动,试点引进劳技课程,积极吸收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少年宫、少科站等校外教育机构积极组织开展中外学生艺术、科技交流活动,拓展师生国际视野,提高国际理解和沟通能力。教育信息化方面,一是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未来学习中心”实验项目,推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二是创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无边界”学习环境,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三是实施“网络课堂”计划,拓展学习的时空,增强学生学习的可选择性。四是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终端”,为学生提供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43、的学习条件。新民晚报、上海教育等多家媒体先后对长宁区的“数字周”和“无边界学习”活动进行了报道。2011年,启动“网络课堂”项目建设,2013年网络课堂(二期)完成初三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320课时精品课程极其配套资源的拍摄制作,进一步在各初中学校推广应用,让区域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三、长宁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长宁区围绕“为了每个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的核心理念,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以及社会各方对教育的期望相比,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高度重视和系统解决。结合公众满意度调查显示的三方面问题,
44、即“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初中学生家庭作业花费时间较长”;“37.2%的教师认为区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是以合格率、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评价学校”、“有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学校,仅25%能每天保证30分钟以上的个别训练”等问题,长宁区要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义务教育进一步优质均衡发展,具体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问题。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进一步减少择校现象。推进开元学校、天山初中、绿苑小学等上海市新优质学校建设,在古北路小学、虹桥中学等8所学校试点长宁区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探索形成区域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发展路径,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二是深化以“三个指数”为重点的区域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倡导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教学观和评价观,推进学校特色办学,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切实改变以合格率、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单一标准评价学校的状况。三是坚持顺应天性,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深入探索学科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多样化自主发展。长宁区将进一步对接落实国家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立足长宁教育实际,坚持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力求高标准推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