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学校、家庭的青少德育模式的探索研究的实验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社区、学校、家庭的青少德育模式的探索研究的实验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社区、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德育模式的探索研究的实验报告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第三教育署关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德育模式研究是我署市级立项的研究项目,2006年1月开始启动,经过一年半的实验研究,现已基本完成了实验研究方案预定的任务,初步实现了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促进青少年身心正常发展的设想,有力地推动了青少年的德育工作,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教育新模式。一、实验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提高,精神状态也有了较好的改观。在社会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重视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来研
2、究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德育模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浦东新区第三教育署地跨二镇二街道,包括川沙新镇、张江镇、花木街道和潍坊街道,既有经济发达的贸易区,又有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人们思想观念的差异性,特别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不对等性。如潍坊社区地处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浓厚的多元文化氛围和丰富的社区资源,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但是各种不健康的东西也会乘虚而入,给青少年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这必然会引起他们道德观念的变化,出现没有集体观念、没有奉献精神、浪费资源严重、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不良行为,价值观发生歪曲等。在农村地区,因为家长教育水平
3、的局限、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社区活动的制约等因素,同样也造成了青少年思想工作的诸多问题。“学生在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两步,到了社区就退三步”。因此,要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承担责任,互相推动、双向沟通、功能互补,建构各种类型的“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模式。通过互动、融合,形成德育的整体合力,引导青少年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生态自然环境中获得积极、健康的道德体验,逐步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发展积极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地道德行为习惯,这是建构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和谐家庭,以及培养社会主义和谐公民的需要。二、实验研究的目标对青少年进行
4、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的实验活动,最终要达到三个方面的目标。1教育目标。通过此项实验,教育青少年明白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要让青少年知晓事理,明辨是非;知荣辱,辨善恶;知道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不可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与自我的基本关系,发展积极的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的青少年在相对比较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中能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持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原则,避免做坏事,误入歧途,从而成就个人,服务社会,成为和谐社会的积极公民。2社会目标。对青少年进行“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模式的实验,不断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提升家庭的文明程度,实现学校、家庭
5、与社会的同步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3组织目标。本实验探索学校、家庭、社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为德育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寻求规律,为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开辟出一条新路。三、实验研究的内容本项实验的内容主要为:1了解并掌握本署所在地区内目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状况。2立足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一系列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3探索和构建能有效进行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四、实验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一)实验研究的对象基于第三教育署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状况与需求,我们有目的地选
6、择了位于金融贸易区的潍坊社区和竹园小学内的学生,以及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建平世纪中学内的学生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这样有助于全面提升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水平。(二)实验研究的方法在实验研究的途径和方法上,我们主要从三大方面入手:1运用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开展研究。主要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同时也调查和走访部分家长和社区居民,从侧面进行了解。另外,结合平时的观察所获得的情况,进而对目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找准教育突破口,有的放矢地予以教育。(详见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调查报告)2开展系列教育活动进行研究。针对青少年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们结合青少年的思想实际,开展从
7、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区的系列德育活动。如潍坊社区暑期开展的“八荣八耻”和珍爱生命的教育;建平世纪中学开展的“四个一工程”;竹园小学开展的“书香之家”活动等等。(详见实验过程记录)3运用“三结合”教育网络格局进行研究。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以家庭为支柱,以社区为依托的多功能育人网络,形成了青少年思想德育四大模式。(具体内容详见“实验取得的德育模式”部分)五、实验研究的过程1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的走访,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症结,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2召开第三教育署各街镇教育科长会议,讨论青少年的思想问题,展开暑期“八荣八耻”教
8、育系列活动。3针对建平世纪中学的实际情况,采取以“四个一工程”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区互动互赢”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学习共同体”。4利用竹园小学正在实施素质教育之机,创建了“书香之家”,完善学校与家庭教育互动机制,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为建设学习型家庭,奠定坚实的基础。5积极开展以潍坊社区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各项教育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以家长学校为基点,不断完善“家校社联系制度”,形成教育的系统性、一致性。6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实行资源的双向开放,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六、实验创建的德育模式模式是实践的产物、现实的
9、结晶。教育体制、教育目标转化为一种结构化的模式后,才能有效地进入组织的教育行为、运作状态,产生机制性的教育效应。德育模式是德育实施范式或定型化的操作样式。德育模式以一定德育观和品德发展观为指导,其形成是德育体系建立的标志。由于人们德育观和品德发展观存在着差异,致使德育模式具体形态呈现为多样性。通过一年多的实验,我们构建并形成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德育的四种模式:(一)以社区为中心,活动为载体的共建型模式社区是一个“特殊生活圈”,其特殊性就在于它并不单单是人们修养生息的地方,同时也是人们通过区域性的教育互动学会做人,实现人的社会化的一所大学校。社区如何实现教育互动,成为社会化的大学校
10、,我们经过多年的大教育实践和近年来的社区教育实验研究,在潍坊社区建构形成了一个以社区为中心、活动为载体的共建型德育模式。一年多来,在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在潍坊社区围绕“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的主题,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健康有益的活动为抓手,开展了15项活动。主要包括六项内容:一是以“文明、感恩、诚信”为主题,开展“文明在手中、文明在脚下”,“文明从我做起”的交通文明、环境保洁等活动;二是利用社会科普教育资源,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上海科技馆、社区科普中心、环球金融中心等教育活动;三是在社区中开展“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教育和“识毒、拒毒、防毒、禁毒”的参与教育体验的系列活动;四
11、是依托校内外人力资源,组织专家、学者、老干部讲师团成员为学生们举办各种讲座;五是搭建多样化文体平台,满足中小学生喜爱表演的愿望;六是开展以“感恩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发挥广大社区干部、学校教师和家长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从而形成了以活动为载体的共建型德育模式。(参见实验过程记录)(二)以学校为中心,“四个一”为形式的联动型模式学校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学校德育充分体现着时代先进文化的道德精神。为此,社区青少年德育应当以学校为中心,建构学校、家庭、社区大德育的联动机制。这样才能产生青少年德育的整合力,收到青少年德育的机制性效应。我们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建
12、构形成了以建平世纪中学为中心,“四个一”为形式的联动型德育模式。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指导建平世纪中学实施的“四个一德育工程”,主要策略是:学校尝试给学生布置“德育作业”。(1)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唤醒学生的家庭意识和劳动意识,进而体会父母持家的不易,并增进对父母的感恩和作为子女的家庭责任意识,让他们体悟到生活的艰辛和快活;(2)每周与父母交谈一次,让子女与父母这种天然纯美的情感突破生疏和冷漠的重围走向和谐与融合;(3)每月到社区服务一天,感受社会的纷繁与和美,体悟民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丰富感情;(4)每年走访一户贫寒家庭,寻找幸福与责任的真正含义,懂得“铁肩担道义”的荣耀和沉重。学校
13、为有效实施“四个一”为形式的大德育,成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和社区教育协调中心,从组织机制上保障大德育的联动性,并且以“阳光周六”家校互动活动和“家庭教育加油站”系列活动为载体,探讨解决家庭德育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同时建立家长社区代表月听课制度,配备家长社区代表班级辅导员,积极开展青少年暑期主题德育活动。这样层层递进空间联动的四个一德育活动,通过学校把家庭、社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参见实验过程记录)(三)以“书香之家”为表征,全员终身学习为企求的辐射型模式。时下,人们用心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据调查统计:全民读书率只占20%(已除去教材教辅);读书的品位越来越低;图书消费
14、在人们生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失调;“读网”杀死“读书”的趋势在蔓延。读书是提升人们道德修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而市民阅读率和阅读质量的节节下降,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在提升全民阅读率和阅读质量时,社区、家庭如何运作,学校应当扮演何等角色,发挥何等作用等一系列问题,逐渐地凸现出来。我署竹园小学经过几年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以“书香之家”为表征,全员终身学习为企求的辐射型德育模式。在创建活动中,我们在竹园小学坚持全员参与,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作为创建活动的主体,主动地参与进来。制定、实施、总结与推广,四者紧密配合,让教师、学生和家长自始至终地在创建“书香之家”读书活动中担当“主角”。根据创建工作的需要
15、,学校成立了读书读报指导小组、学科学习辅导小组、道德教育指导小组、校外活动指导小组等。通过全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升教师、学生和社区人的文化品位,形成对青少年进行健康道德情操教育的读书氛围,收到了良好的素质教育的成效。(参见田荣俊“书香之家”学校与家庭教育互动融合报告)(四)以整体构思为基础,资源共享为目标的整合型模式第三教育署是浦东新区社发局的教育管理派出机构,担当着教育资源公共管理的职责。按照系统学原理,教育资源单列存在时只是单要素的教育力量,只有通过合理组合为一个整体时,才能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力量的功能作用。我们三署所在辖区的二镇二街道,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如何进行整体构思,实现资
16、源共享的整合型德育模式是本项目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我们采取了五个基本策略:1通过德育资源调查,了解青少年道德素质现状和德育需求,摸清辖区内德育资源力量基础,为德育资源整合,实现德育资源共享创设前提性基础。2组织学校与社区签定教育资源共享责任协议书,促进“学校社区”教育资源互动开放共享的全覆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3采取“各方沟通,示范引领,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策略,建构“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如建平世纪中学“四个一工程”的德育共同体;竹园小学“书香之家”辐射式德育体系等),实现青少年德育的系统整合。4建立诸如“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援助中心、社区德育协调中心”等德育机构,
17、从组织机制上保障德育资源力量的整合。5运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一方面开放学校资源,开展诸如“百万家庭网上行”、“全民学礼仪”等活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德育活动,使广大青少年获得德育体验,从而提升德育资源的教育效应。整合型德育模式的建构,使我署青少年德育形成了“优势互补、联动互补”的整体格局,出现了德育资源共享,德育效应彰显的良好态势。(参见马明珍学校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子项目报告)七、实验研究的成效1利用社区资源为未成年人搭建更广阔的教育空间。潍坊街道依托校内外人力资源,组织专家、学者、老干部讲师团成员为学生们上课。街道底楼会场举办了暑期专场东方讲坛,每次讲座会场
18、上都是座无虚席,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些讲座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懂得了要改变自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品位。2提升了青少年文明礼貌的程度。开展“文明、感恩、诚信”的主题活动,以“文明在手中、文明在脚下”、“文明从我做起”的交通文明、环境保洁活动,提升了青少年文明礼貌的程度。暑期中,在潍坊路的世纪大道、东方路、浦东南路等路口,常常能看到学生志愿者在执勤,使学生成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成为践行交通文明的生力军。青少年学生在小区里、在道路上向市民宣传“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并使这一活动形成系列逐渐推进,通过宣传、劝导,使部分居民逐渐改掉陋习。3转变家庭教育理念,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建立青少年
19、积极愉快的情绪生活。家长在家长学校里通过学习,以及参加学校、社区的活动,逐渐改变了原有溺爱或粗暴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会了适时地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的需求和疑惑,及时掌握社会对青少年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情况,更注重了对孩子品德的培养。4解决了校内外德育教育的衔接问题,实现了学校德育工作向家庭、社区的延伸。学校实行教育资源对社区居民开放,让居民走进学校、了解学校。同时,学校利用节假日,组织社区志愿者走入社区,为社区的居民服务,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学校、家庭、社区对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脱节和空档的问题。八、实验研究的思考德育工作非一蹴而就,德育模式并非静态。所以,我们对青少年德育模式的研究就不能守株待兔
20、,不能简单的归结于社会大环境,不能流于形式主义;而应本着与时俱进,积极进取,讲究实效的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此,我们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1转变观念,加强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我们建议各个行政部门要把青少年的德育工作作为评价一个学校、社区和家庭的首要标准,做好德育的量化和评估工作,切实把青少年德育工作提到一个重要的日程上来。2关爱弱势群体,加强结对的教育形式。在青少年工作中,我们将重视对有劣迹青少年的思想和道德教育,重视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关心、爱护和教育,让他们在学校、社区都能得到一对一的帮助,从而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使其做对社会有用之人。3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加强青少年工作的组织
21、沟通。在德育工作中,志愿者用其真诚走近青少年的内心,我们将不断完善社区志愿者队伍,因地制宜地开展内容丰富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让青少年接受教育;在互动中,使青少年受到感染。与此同时,我们还将与关心青少年工作的组织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4加强学校、社区和家庭的联系,丰富“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途径和形式。在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合作,把学校、社区、家庭的力量整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学校、社区、家庭三方各负其责、相互监督、齐抓共管的德育网络,保证和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正常进行。研究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新模式,探索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新路子,只有紧紧抓住学校、社区、家庭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利用
22、社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发挥学校的教育管理功能,重视家庭教育的全方位效能,形成合力,整体联动,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附件1附件目录1青少年思想德育素质情况调查表及调查报告2关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青少年德育模式研究实验过程记录3“书香之家”学校与家庭教育互动融合的报告4学校社区资源整合子项目报告附件2关于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德育模式研究实验过程记录本实验项目启动以来,已有一年多时间。在这期间,我们围绕项目,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现将实验过程记录如下:一、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了解目前学校、家庭、社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状况,制定相应的研究方案,并成立由教育署、建平世纪中学和潍坊社区有
23、关人员参加的实验活动研究小组。二、召开第三教育署各街镇分管教育的科长会议,讨论暑期开展“八荣八耻”活动的实施方案,同时还召开由各校团支部书记参加的暑期工作会议,确定学校与社区联动展开活动的计划。两者贯通,双管齐下,使暑期工作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有秩序地开展,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三、分别从建平世纪中学、竹园小学和潍坊社区三个方面开展了实验。(一)建平世纪中学1“四个一”要求每位学生每天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每周与父母谈心一次;每月参加一次以慈善关爱为主题的社区活动;每年走访一户贫困家庭。并用文本的形式予以记录,形成作业。“四个一”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旨在通过实在、细微的学生行为,增强他们的
24、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融洽家庭关系,体现人文精神。同时,通过这个载体,将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串联起来,形成合力,共育新人。“四个一”的反馈:陈祎开了一堂德育作业“四个一”反馈公开课。课上邀请了社区代表、家长代表与学生进行交流,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这次课上深切感受了社区、家长和学校对他们成长的关心。2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援助中心和社区教育协调中心。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援助中心旨在利用学校本身的资源优势和外在资源力量,以“阳光周六”家校互动活动和“家庭教育加油站”系列活动为载体,对家庭教育中碰到的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案和途径,共同提供教育质量,增强家庭的幸福度。“阳光周六”
25、:(1)2006年2月25日活动的主题为“习惯其实更重要”,目的是:引导家长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参加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家长2030名。活动通过“破冰游戏”,引出为何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需要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和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等等。最后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让家长学会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2)2006年3月25日,活动主题为“我与孩子同成长”,活动目的为:“学习沟通技巧,促进亲子间关系良好发展”,参加对象:高一、二年级学生、家长各2030名。活动通过热身游戏:手解千千结,而展开。然后进行了倾听测试等,引出主题活动:大手牵小手。家长要理解孩子,以及孩子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等等。同时还进行了阳光
26、周六第二期“我与孩子同成长”活动反馈表,了解家长、学生对此活动的反映和要求。(3)2006年9月30日,活动主题为“互动课堂,你我共参与”活动目的为:通过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及时反馈信息,促进课堂效率提高。参加对象是各学科任课教师及学生代表共30人左右。通过热身活动、我眼中的老师、我的困惑、师生共畅谈等活动内容,来解决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4)2007年3月24日,活动主题为“走进社区 世博讲坛迎世博,学礼仪”。活动主讲者,从世博的意义、上海礼仪现状和礼仪及其作用等不同的方面,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学礼仪是刻不容缓的。广大居民在听讲中也学到了许多礼仪知识,从而提升了居民的整体素质。“家庭教育加油
27、站”:“家庭教育加油站”系列活动以“专家讲座”、“经验介绍”、“子女倾听”、“校方观点”等具体活动为载体,突出教育的权威性与援助性,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1)2006年2月22日,开展了主题为:“播种一个好习惯 收获一个大成功”的“家庭教育加油站”第一站,参加对象为:全体预备、高一年级家长。活动从习惯的养成,到学习好习惯的养成、比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为人处事的习惯,以至令人堪忧的家庭环境等等,让家庭成为孩子养成好习惯的温床,家长成为孩子习惯养成的首席导演者。(2)2006年3月21日,开展了主题为:“播种一个好习惯 收获一个大成功”的“家庭教育加油站”第二站,参加对象为:全体预备、高一年级家长
28、。其活动主要邀请曹子方教授主讲。内容从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到预备班特点和高一学生的特点,要求家长关心孩子,在任何困难下帮助孩子学习。(3)2006年3月14日,建平世纪中学的“家庭教育加油站”首次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堂精彩的演讲,向社区居民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4)2006年9月20日和11月1日,由语文特级教师、校长马彪分别为预备年级和高一的全体家长作了一场主题为“播种一个好习惯 收获一个大成功”的讲座。分析了目前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以及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等等。(5)2007年3月14日,学校邀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儿童心理学教授曹子芳到花木社区,为本地区的学生家长和社区代表
29、主讲了“帮助孩子适应中学生活”,让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能够针对孩子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收到了很好的反响。3建立家长社区代表月听课制度学校在原有的“课堂教学家长开放日”(每学期一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开放力度,争取每月一次让课堂向家长社区代表开放,让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面对面直接交流,有助于增进三方面的相互理解,进一步提高教育实效。4家长、社区代表班级辅导员为进一步推动班级文化建设,扩大教育资源,和谐各方关系,各班聘请一位家长和一位社区代表作为班级工作的指导员,采取辅导员定期到班级参加班委会或班委会定期走访辅导员的方式,为班级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情感增援。5汇编世纪教育建平世纪中学学生寒假
30、生活作业特刊将学生在家庭、社区的有意义的生活资料,汇编成册。其中有与父母的谈心、走访贫困家庭、做家务和社区活动,学校通过学生的日记或文章,看到学生的思想或精神风貌,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6配合社区开展“青少年暑期五大主题”活动(地点:社区)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系列活动;开展青少年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开展“理想伴我成长”系列活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主题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二)竹园小学针对学校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以创建了“书香之家”为载体,完善学校与家庭教育互动机制,力求通过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提升人的文化生活教育品味,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品德
31、,为建设学习型家庭,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创建活动中,竹园小学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包括“书香之家”的创建活动对建设学习型学校与学习型家庭的促进作用、“书香之家”的创建活动对教师、学生和家长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与作用研究、“书香之家”的创建活动在构建学校与家庭教育双向互动机制中的地位研究、“书香之家”创建活动的内容、评比与命名的原则与方法等。在创建“书香之家”的活动中,竹园小学始终把学生和家长看作是活动的主体,成立了读书读报指导小组、学科学习辅导小组、道德教育指导小组、校外活动指导小组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青少年进行健康的道德情操教育。(详见材料)(三)潍坊社区1立足学生发展为本,精心设计适合学生
32、的活动项目2006年暑期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立足社区,结合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围绕“知荣辱、讲文明、迎世博”的主题,开展“树魂立根”,牢记“八荣八耻”和珍爱生命的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街道和居委以六大主题系列15项活动为抓手,为广大社区青少年的暑期生活搭建更宽广的平台。一是开展“文明、感恩、诚信”的主题活动,以“文明在手中、文明在脚下”、“文明从我做起”的交通文明、环境保洁活动。暑期中,在潍坊路的世纪大道、东方路、浦东南路等路口,常常能看到学生志愿者在执勤,使学生成为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成为践行交通文明的生力军。东南居委的学生在小区里、在道路上向居委、向市民宣传“垃圾不落地,文明在手中
33、”,并使这一活动形成系列逐渐推进,通过宣传、劝导,使部分居民逐渐改掉陋习。街道暑期办还在7月份在各居委、学校开展“文明在举手投足间”情景演示表演,各居委的青少年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了各类小品剧20多个,经筛选,有12个节目在7月27日新区艺术指导中心会场进行了表演,350多位居民观看,反响很好,场面热烈。各居委还组织学生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请“文明礼仪”讲师团老师讲课,通过问答形式,了解日常生活中应知晓的礼仪知识。二是利用社会科普教育资源,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上海科技馆、社区科普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我们街道与上海科技馆相邻,假期中,以居委为单位,组织中小学生500多名到科技馆参观活动。社区
34、科普中心今年刚改建完成,学生们也踊跃去参加活动,科普中心也办了暑托班、电脑网络知识班、摄影展览、环保科技小制作展览等吸引学生去活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筹建中)里面有一个城市规划展,我们也组织了30多名学生进行了参观活动,同学们看了城市规划精神振奋,抢着答题,气氛相当活跃,最后还画出了自己理想中的未来城市面貌。三是在社区中开展“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教育和“识毒、拒毒、防毒、禁毒”教育活动,让青少年社工、社区法律工作者、社区民警等为学生们上课,搞安全演习、自救自护模拟训练,让同学们掌握安全防范知识,不断增强自我保护的本领,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组织青少年“劝泳队”每天在张家浜河道
35、巡逻,劝阻市民及青少年学生下河游泳。街道计生办为社区青少年开设青春期知识讲座、健康教育知识竞赛,请华师大心理辅导老师许维素讲课,并关注社区弱势群体的青少年学生及外来务工子女,让他们共同参与社区活动。四是依托校内外人力资源,组织专家、学者、老干部讲师团成员为学生们上课。7月26日,我们街道底楼会场举办了暑期专场东方讲坛,会场上座无虚席,还添加了不少座位,300多位同学济济一堂,聆听闸北中学特级教师贝新桢老师主讲的讲座,题目是“培养人文精神,提升人格品位”,同学们听了以后,写来了好多篇体会文章。觉得听了讲座后,学到了很多,懂得了也很多,要改变自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品位。我们还请了新区老
36、干部讲师团的徐光中同志为社区学生讲课。徐老的讲课风趣幽默,以互动、提问为主,很受学生欢迎。8月7日,区委副书记林泉璋到社区察看了科普中心及环保制作展、摄影展和暑托班学员,又到了潍坊四村和八村居委活动室,了解青少年暑期活动情况。8月21日,中关工委副主任闵振华来我们社区视察了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并听取了街道领导的汇报。五是搭建多样文体平台,满足中小学生“活动、表演”的愿望。结合今年上海市学生体育大联赛的开展,组织学生参加游泳、足球、篮球、网球、乒乓球、传统弄堂游戏等各项体育活动。假期前对社区的公共运动场所和健身苑(点)进行检修,暑期中成为中小学生在社区开展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7月20日街道暑期办
37、在洋泾中学乒乓室举行了一场以居委为单位的青少年乒乓团体赛。各居委的纳凉晚会上让社区的学生们过足了“表演”瘾,“出足了风头”。六是以“感恩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结合建党85周年、长征70周年、“八一”建军节、街道成立20周年等,组织了一系列纪念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与时代广场一起举办“华润杯爱的延续征文活动”,收到征文50多篇、“文明礼仪进家庭”格言150条。7月初组织了“缅怀龙华英烈,弘扬民族精神”活动,近百名学生“走进陵园,触摸陵园”,在老干部、老战斗的带领下举行宣誓活动。在“七一”、“八一”纪念日组织学生走访老红军、老劳模、老党员、老干部,邀请老同志讲课15场
38、。2以家长学校为基点,完善家校社联系制度,开展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家长学校领导班子,由中小学负责德育工作的同志、社区负责青少年工作的同志和学生家长代表组成。家长学校定期举行,传授家庭教育知识,使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共同解决青少年思想上存在的问题。针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立足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寻求在“三位一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队伍和方法上有所创新,让他们在生动的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塑造美好心灵。专家组意见该项目建构的“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德育四种模式各有特色,个性鲜明,有效地促进了社区德育资源的互动与融合,形成了“优势互补、联动互补”的整体格局有效地发挥教育署的德育优势,增进了德育实效性,是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的实验项目。建议在有效的整合好德育资源、形成德育合力及模式成果和推广应用上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