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07465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课堂管理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学生有秩序的动起来-行为分析理论视角下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对策研究江苏省昆山市张浦中学 周青 【内容摘要】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但信息技术课堂却往往存在无序混乱的突出问题。文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原则,以行为分析理论为支撑,从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普遍存在的现象入手,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分别从思想认识、课堂环境、知识结构、管理方法等方面深挖问题产生的根源,针对这些根源探寻解决途径,提出改进措施,为不断改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管理 问题 对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近几年,教育部将信息技术教育作为

2、一门独立的学科列入教学计划,这一举措足以证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信息技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在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是课堂管理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课堂秩序混乱、教师疏于管理、放任学生自由上网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是不利于信息技术课程开展的。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加强课堂管理,切实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呢?这是本文研究和阐述的重点。一、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现象一:上课铃声响后,不少学生拖沓着步伐、精神涣散地陆陆续续走进机房,更多学生对上课铃声充耳不闻,有的在座位上相互聊天,有的相互玩耍,有的走来走去现象二:上课中,老师正仔细地讲着内容,突然

3、一个学生大声说:“老师,XXX在玩游戏!”这个声音还没消失,机房里一下子“唱”起了多重奏,“老师,他也在玩,老师,XXX也在玩”,有些学生开始“趁火打劫”,大肆起哄,老师只能中断上课进度,下去处理现象三:操作开始,有的学生开始小声聊天,有的学生开始偷偷玩游戏。老师下去巡视,学生就马上隐藏或关掉网页和游戏以上描述的现象是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普遍会存在的现象,跟人们观念中的传统课堂相比要混乱无序得多,可是师生对于这样混乱的课堂都已见多不怪,信息技术老师大多由原先的积极转为无奈最终转为无视。二、信息技术教学管理难的根源要想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首先要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问题

4、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一)学生思想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程不被列入高考科目,且不被列入学期总评成绩。在当前以高考为指挥棒的环境中,信息技术课程是被遗忘的角落,强烈地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价值认可,“比副课还副课”的课程自然就不被学生重视。教与学相辅相成,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继而引发教师的不重视,不单是信息技术任教老师不重视, 而且还有其他学科的任课老师,甚至是班主任,导致信息技术老师地位低下,教学环境恶劣。(二)课堂环境不利于管理。很多计算机教室仍按传统教室的格局进行布置,教师在授课时虽然面对的是学生的面孔,但同时也面对着一台台显示器的后背,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做些什么。学生利用这些“优越的地

5、理优势”充分地发挥主动性,发泄在其它课堂中被压抑的情感。(三)管理方法陈旧传统。传统科目的课堂管理就是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往往采用管、卡、压的方式且作用较为明显。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影响到教学学生对于这种强制的管理越来越反感。显然,这种旧的课堂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式了,这一点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师的人微言轻使得这种传统教学管理模式的问题暴露无遗,课堂冲突频发。(四)教学目标难以统一。学生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操作水平层次不同,有些同学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程,已经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技能操作,有些学生是进入初中后才开始接

6、触计算机,鼠标运用及一些基本操作都还很生疏,教师授课的内容、作业布置的深浅都直接影响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五)师生关系生疏。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隔膜乃至对立的师生情绪会成为课堂教学管理的严重障碍。如果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同时看成是维护师生间友好情感的需要。但是信息技术课一般每周只设一节课,学生和老师接触的机会比较少,虽然不会产生抵触情绪,但也不利师生关系的培养。三、行为分析理论与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关系所谓行为分析是指探明行为由以发生的外界刺激和内在动机,解读行为的过程。行为分析理论主要由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

7、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构成。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被动的应答性反应。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行为是有机体在动机的驱动下做出的主动的操作性反应,其关键在于反应之后的强化。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具有自我成长的潜能,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行为,并非只是被动地由外在刺激所引起,而是出自他主动自愿的选择性反应。学生在某种情境中所表现的选择性反应,则是根据他对情境的知觉所做出的主观决定。学生之所以有时在行为上表现不当或违规,乃是由于他不了解自己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所致。”可见,这三种理论都科学地揭示了行为发生的原因,为探讨解决信息技术课堂管理问题提供

8、了理论支待。 (一)课堂管理的关键是对各类课堂行为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课堂秩序和课堂规范的角度,课堂行为可以分为三类:正当课堂行为、不当课堂行为和违规课堂行为。对三类课堂行为的管理要根据其发生的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策略。对于正当课堂行为,课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采用一定的策略,使其能够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重复出现,并逐渐精致化。对于不当课堂行为,课堂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采用一定的策略,使行为者意识到其行为的不当性和无效性,并自觉地调整其行为,使其不当课堂行为逐渐向正当课堂行为转化。对于违规课堂行为,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时要特别谨慎,讲究策略。否则,课堂管理不但不会使违规课堂行为得到有效矫正,反而为课堂管理

9、本身制造更大的障碍,甚至使其恶化,对课堂人际心理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可见,不论对哪一类课堂行为进行管理,关键是采取适当的、具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否则,课堂管理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二)行为分析是制定科学的课堂管理策略的依据。适当的、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管理策略是进行有效课堂管理的关键。行为分析理论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一观察课堂行为现象,包括行为本身及其产生的背景和客观后果,以及对行为的客观反应;其二分析课堂行为之所以发生的内在原因,生成课堂行为的意义。通过对行为的强化与对行为者的同情和理解,维持或矫正课堂行为。这为采取适当的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管理策略,保持和谐而融洽的课堂人际心理环境创造了条

10、件。行为分析理论科学地揭示课堂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和外在环境,为制定有效课堂管理策略提供了依据。四、有效改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策略在行为分析理论的支撑下,就如何有效改善管理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提出以下策略:1. 柔性管理策略。一般学科教学特别强调学习目标的实现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性、控制性和强制性,是一种刚性管理。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柔性管理则是在研究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把老师的意志转变为学习者的自觉行动。对于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操作性部分,教师不宜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甚至要大胆地“放弃教”,将重点放在课堂学习管理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对于已尽力达到某一层要求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

11、。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还可采用“处方教学”,课后让学生填写学习完成情况、知识掌握程度、体会及建议,交由老师分析、评价,然后开新的处方,对症下药。这种着眼于个体的个性化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2. 隐性管理策略。学生的不良行为有着不同的目的有的是为了逃避课堂难题,有的是为了引起师生注意。教师不应该将学生的小闹剧、小把戏视为对自己权威的挑衅,要准确判断不良行为的性质对症下药,得当处理,把管理手段融人到细微的行为之中。例如: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可以采用信号暗示的方法比如投之以交流、期待的目光,将自己的愿望、态度、思想感情传递给学生;或发出其它一些无声或有声的信号。暗示学生我已经发现你的小

12、把戏,不要再继续下去。当然这时教师发出的信号不能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不要轻易使用言语批评,以免发生课堂冲突。3.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学习者为中心,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如果教学设计工作做得好,准备充分,那么教师在课堂中就可以胸有成竹地按计划组织、推进教学,避免一些因准备、设计不足而造成的课堂失误,保证教学活动在高质量设计方案的基础上高效运行,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教学设计做得好,学生就会被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既可以有效降低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率,又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 运用目标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每堂课前教师要先展示

13、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了教学目标的展示,能帮助学生在听课时有侧重点,有助于知识的有效传授。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是指教学全过程中,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及技能。例如文字处理软件的教学,可通过输入一首诗,编辑一篇文章、一个通知、一个板报等任务,来学习文字处理的有关操作,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任务对学生就是一个兴趣、一种“催化剂”,促进他们积极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使他们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去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5. 注重兴趣培养。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

14、是学习和创造的源泉。要充分利用青少年好奇的心理以及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丰富多彩这些优势,精心备好每堂课,教学内容围绕能够充分挖掘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展开,一旦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他们的记忆和思维就显得十分的活跃,知识点吸收和消化得快,教学效果的达成度就相应的高。6.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在操作过程中掌握和发现新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信息技术课上教师不能讲得太多,要多留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去探究知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己去探索新知识,这样学生就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点,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15、、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效率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 7. 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整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学会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是 21 世纪每个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中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如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能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也是目前的大势所趋。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尽量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和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够间接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认识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而且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明确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能。一切课堂管理的策略都应该服从这个

16、目的。然而,良好的课堂管理氛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促成的它需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学习中的主动者,教师只是其中的一剂催化剂,起引导作用。我们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相信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些,那课堂效率一定能很快地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1. 美 David Fontana著 李彦译,课堂管理技巧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2. 陈永明, 构建和谐课堂的方法与案例学校新领导力与教育智慧书系M.华龄出版社,2006,53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4叶金霞.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