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放办学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开放办学规划.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十二五”开放办学规划开放办学是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特色,是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宝贵经验。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快开放办学步伐,提高开放办学效率,更好发挥开放办学在全校其他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结合学校开放办学工作实际,特制订学校“十二五”开放办学规划。一、现状分析(一)“十一五”开放办学成就1.国内外合作纵深发展,开放性办学模式多样化呈现打造中外合作办学精品项目成效显著。我校已有国际合作院校8所,合作项目8个,涉及管理与组织研究、中国经济管理等4个专业大类。合作范围从人才培养到文化交融、科研合作,学校已从
2、单纯的教育需求方,变成既是教育需求方,又是教育供给者。与国(境)外高校、教育机构及知名企业的全面合作大大加强。已与16个国家(地区)47个知名高校和机构、10余个地方政府和16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学生互换、学分互认、教师交流、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等方面广泛合作。同时,注重加强与境内外知名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合作模式涵盖集中综合实训、订单式培养、CTAFE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校企联合(股份制)办学等多种形式;合作领域涉及人才培养、实习实训、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与产品服务等方面;合作企业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及国内20多家知名集团企业。 留学生教育迅速发展。学校设立校长奖学
3、金,新建留学生公寓,面向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10个国家招收留学生,连续接收来自法国的研究生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商学院的学生来校学习。留学生招生从2005年的3名快速增加到2010的65名。2.内培外引,打造具有跨文化背景的师资队伍加大力度引进境外优秀人才,以灵活多样的形式聘请外籍专家和教师。多途径引进专业外教和短期来访讲学的教授,长年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 20余名外教。建立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进入课堂的常态机制。通过多种方式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课堂、进讲坛、进实验室”,共邀请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教授、恩格尔教授、世界银行副行长凯茜莎拉女士等200
4、余位境内外行业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聘请了100余位学者担任学校客座教授。与重庆广电集团等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定期聘请行业专家、国内外知名人士开设讲座的机制。大力引进海外归国人员和有海外留学经历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方面的带动作用。不断拓展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培养道路。通过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和省市多个层面的人才培养项目,积极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内外大学深造,在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等境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教师定点培训基地。先后选派近60名教师到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日本北海道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等境外大学学习,有23名教师在境外获得博士、硕士学位;选派300
5、余名骨干教师和管理干部到港培训,400余人次教师出国(境)交流访问;选派6名教师到美国西卡罗莱娜大学、西肯塔基大学、韩国又松大学等高校讲授汉语及专业课程。3.广泛吸纳先进理念,构建开放性人才培养体系高度重视开放式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积极邀请企事业单位专家和领导,根据国内外发展动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培养和开放发展为主线,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构建了跨学科、跨专业、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切实推行多层次实验教学,形成了课堂内外互动、规范与创新结合的开放实验格局。着力搭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及就业平台。推行校企相互渗透的“介入式”教学,与境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200余个相对稳定、形
6、式多样的实践实训基地,设立了创锐、信永等学生模拟公司等校内人才孵化基地,营建了“互动性”、“仿真性”实践实训环境。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完善了学分制体系,建立了“以学生为本”的选择机制和开放的教学管理模式。推行学生选择课程、教师、学习时间与修业年限、专业或专业方向等“四自主”的学习模式。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开展国际交换生学习、海外夏令营、中外学生联合开展社会调查和课外互动等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出国学习的机会。4.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积极履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职能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建立科研服务良性机制。共与市内外10余个市、区、县和160多个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10
7、余个实质性的横向科研服务机构,承担市委市政府、重庆市及周边区县政府及企业横向科研项目900多项,获得委托经费10000余万元,开展“统筹城乡”相关课题研究近百项。加强与兄弟院校及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交通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成立市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经济研究院;受中国社会科学院委托成立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调研基地”。同时,申报成立了市级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与社会企业联合研发的新产品、新材料已成功上市,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研究“数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项目部分实现成果转化。加强对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培训和智力支持。依托“全球发展学习网络
8、重庆远程学习中心”,充分利用先进的远程双向视频教育手段和世界银行提供的全球优秀教学资源,开展了一系列灵活多样的远程教育培训。加强国际合作研究,参与双边或多边重大课题的研究。通过“ 欧洲研究中心”,搭建了中外高校及企业联合开展科研合作的平台。承担了世界银行委托项目、中荷科技合作项目、中国终端能效项目等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研究。积极与友好学校合作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与美国韦德纳大学、加拿大劳里埃大学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联合申报了多项国家和重庆市外专局引智工程项目。5.努力培育开放的胸襟,积极营建多元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力倡导多元的校园文化。积极组织外语演讲比赛、外语辩论赛、英语口语培训班等活
9、动。定期举行“体验工商大,感知新重庆”国际学生交流活动,共有来自美国、韩国、泰国等国家的80余名师生来校参加该活动。积极举办大型的国际性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了世界银行“全球发展学习网络亚太区协会2007业务年会”等500余场高层次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定期邀请企业家、创业演讲家、海外职业经理等来校参与全校性的创业论坛、青年创业大赛活动,指导学生创业与职业规划。近五年来,学校邀请著名专家杨叔子等国内外知名专家300余人次,举办全校性学术报告900多场次,极大地活跃了学术氛围,促进了学术交流,优化了育人环境。积极参加世界银行全球经济展望论坛及中美视频论坛。全球发展学习网络重庆远程学习中心已成为世界银行
10、和国务院西部办辐射西部地区人才培训基地。(二)差距与不足一是对开放办学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不到位,部分职工尤其是为数不少的干部仍固囿于传统的办学观念和套路办学,把开放办学理解为与别人分摊办学资源,浪费时间,认为这不过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这种思想的存在,严重阻挠了我们认真去探索全面的开放战略。 二是缺乏市场经济的眼光和水平,以及教育目标与教育效益结合起来整体设计和打造的气魄和能力,不善于从知己知彼,互利互惠的角度去把握机遇,推动开放办学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渗透和促进;三是开放办学的管理体制和推进机制仍有待完善。开放办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虽然摸索出了一条路子,然而,随着学校开放办学实体的不
11、断增加,开放办学管理重心的下沉,亟须建立一种有效机制,开放办学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工作协调和保障成效。四是开放办学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层次不高,大多还只是传统开放办学项目的推广实践,缺乏在优良专业、精品课程等方面的深度合作,缺乏创新性的合作项目。这需要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多层次、大密度、高频次地与地缘结合、与社会结合、与国际结合,将社会有用资源全面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发挥大学的多重功能。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四大职能为宗旨,进一步拓展办学思路,以开放办学理念为导引,以学校为
12、主导,以学院为主体,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提高办学效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努力探索和实践国际国内合作、产学研互动的多样化开放办学模式,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办学格局,积极将学校发展成为在海内外有良好声誉、在中西部有鲜明开放办学特色和重要影响的高等院校。(二)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进一步增强开放办学意识,深化开放办学内涵,使开放办学的观念深入人心;建立健全校院两级各负其责、系统协调的开放办学管理体制以及灵活高效的运行、保障和激励机制;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起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具内陆高校特色的开放办学体系。2.具体目标到2015年,建立健全具有开放办学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每个学院
13、要与至少1所国(境)内外的高等教育机构、至少与1个国内外知名企业实质性地建立稳定和有效的合作关系;打造开放办学精品项目,努力建成35个开放办学示范学院;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和企业实作经验的教师达到40%以上;国(境)内外产学研合作广泛开展,实现产学研合作平台对教学单位的全覆盖;创造条件成立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不断扩大发展留学生教育规模。三、重点任务(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1.构建“三位一体”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开放的视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文化素质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三位一体”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完善由
14、学校教师、行业精英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创“驻校工作站”,创新性地推进学科实践前沿与本科教学的结合,促进校内外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2.大力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大力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完善教育教学与行业、企业双向互动的课程体系和共赢发展的合作机制。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构建多种类型的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利用学校自建公建设施和社会资源,在校内外建设更多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大学生实训实践基地。大力推进对长江传媒学院、影视动画学院、建筑装饰设计艺术学院等现有校企合作办学学院的建设。积极支持各学院,与企业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加强与外资企业在渝机构的联系,推动其与学校实现广泛合作。加强与校友的联系
15、,依托校友分会在全国各省市建立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3.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以开展短期交流项目作为深入合作交流的突破口,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有序推进欧美发达国家和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学校成建制地输送生源到我校接受一年以上的学历教育,着手构建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广泛开展多种项目、多种层次的学生交流项目,逐年提高参加国际交换生、假期文化体验等项目的互访学生人数,提升项目质量,进一步拓宽我校学生到国外优秀高校攻读学位的渠道。4.积极推进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支持下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充分认识此项工作事关学校服务重庆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大局,也关系学校自身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发挥学校的优势教育资源,
16、通过与重庆市相关政府机构、区县和企业的紧密协作,努力构建高级农民工技术培训中心、资格认证中心,促进学生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与农民工培训的有机结合,助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有序转移。(二)创新科学研究形式1.大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与项目攻关大力开展与国内外高校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与项目攻关,培育一批能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的研究团队。邀请知名专家以多种形式来我校交流和从事研究工作,联合申报国际国内科研合作项目。2.深入推进产学研平台建设深入推进以重庆市发展信息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环境保护研究所等机构为代表的产学研平台建设。以学院为依托,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联合申报创建一批新的产学研
17、平台(含科技型合作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或研究开发中心),并通过这些产学研平台,针对企业所需联合进行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研发,多途径开展服务性合作。3.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理顺校院(科研平台)两级、学院之间、部门之间、学院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从信息、资金、政策、人才队伍等方面提供优良服务,构建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的快速通道,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三)优化师资队伍结构1.完善教师赴国(境)内外培训的良性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力争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或中青年骨
18、干教师赴国内外知名大学或科研院所访学、深造;积极联系国(境)外友好学校,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境)讲学、合作开展专业建设或科学研究,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语教师队伍。着手筹建以我校为主举办的国(境)外孔子学院。2.选派教师到企事业或区县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发展需要,力争每年选派10人以上的教师到企事业或区县挂职锻炼或顶岗工作,以帮助教师掌握前沿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实作感知,努力打造兼具良好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3.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举措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和智力。多渠道提高聘请境外专家
19、的数量和层次,调动归国留学人员和有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的教职员工拓展开放办学资源的积极性。围绕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的重点工作设置项目,以项目管理制选聘、引进人才。4、构建开放式的教师聘任模式构建开放式的教师聘任模式,聘任有资质的企业、行业界精英作为我校的专(兼)职教师。聘任校外实务型专家来校讲学,作为各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性内容,与社会实现人才资源共享。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各行业优秀人才定期到校开设学术讲座、进行案例教学或指导新课程、新实验项目,帮助师生及时把握国内外学术前沿动态和行业最新动向,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根据不同的专业需求,积极引进境外教师。 (四)打造开放办学品牌巩固
20、并进一步深化与既有法国和加拿大知名大学的“2+2”、中英“3+1”合作模式,将国际商学院打造成为学校的开放办学品牌。拓展实施与法国、泰国等国家、地区高校学生到我校进行“2+2”或“3+1”学习模式的合作项目、与国(境)外知名高校开展MBA合作实习考察项目。完善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与欧洲地区高校的合作协议,逐步建立本科生到国(境)外知名高校继续研究生学习的衔接模式。加强以学院为主体的学科专业的国际合作,重点推进目前国内和我校较弱或新兴的、境外高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的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合作。力争通过5年左右的建设与合作,与欧美国家优秀院校建立起10个左右有鲜明特色和具体项目的学科专业国际合作交流示范点
21、,获得一批国家和重庆市支持的示范项目或示范平台,取得一批合作建设成果。针对区县和知名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优势互补、可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的现有或潜在教育资源,开展包括学历教育在内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力争到2015年,与市内大多数区县、周边省市区县、国际知名企业建立实质性的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并着力与58个区县或知名企业重点打造合作办学品牌,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加强对两个独立学院的指导和支持,协助解决其校园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不断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努力打造独立学院品牌。继续完善与各类院校和机构的合作,推动我校继
22、续教育和自考工作的科学发展。四、保障措施1.健全开放办学的组织保障成立“ 开放办学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相关校领导为该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该办公室挂靠党政办公室,党政办公室主任兼任该办公室主任,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资处、财务处、人事处、招生就业处为该办公室成员单位。其中,国际合作交流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牵头负责;校地合作、校友会工作由党政办公室牵头负责;产学研合作由科研处牵头负责;校企合作办学由教务处牵头负责。开放办学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学校不同学科、不同部门的开放办学实践进行牵头协调、谈判、指导和资助。2.构建校院两级分级负责体制 是对外签署合作协议
23、、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的法人。作为学校法定代表人,校长对外行使协议签字权。各学院(中心、研究院)和有关部门是开放办学的主体和开放办学项目的具体责任单位,应明确本单位开放办学分管领导,学院党政领导每年要定期研究开放办学工作,并制定本单位开放办学规划具体的目标计划,将开放办学作为本单位的常规工作,推进开放办学常态化。3.建立年度考核的督查机制学校将开放办学工作纳入党委和行政的年度工作计划,各学院要根据学校的总体要求和本单位实际制定开放办学年度工作计划,学校将把各学院推进开放办学的工作实绩纳入年度考核,并制定具体考核指标。学校将定期召开开放办学工作会议,总结开放办学经验,表彰开放办学先进,务求开放办学实效,不断提高各单位开放办学的积极性4.建立有利于开放办学的财务保障机制建立有利于开放办学的财务保障机制,加大对开放办学的支持力度。学校除了以各种可用教学或办学权限、一定土地、资金、房舍、人力等资源保障开放办学的推进与实施外,支持开放办学主体单位优先使用面向区县、企业、境外机构多渠道筹集的开放办学资金和其他资源。加强对合作单位的财务监管,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坚持独立核算、统一管理,严格财务、审计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