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让孩子在聍听中感受音乐的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让孩子在聍听中感受音乐的美.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 让孩子在聍听中感受音乐的美 姓 名: 周艳婷 班 级: 一、绪论2二、本论4(一)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与综合效应4(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61、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因人而异6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视听结合73、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74、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使教学情感化7(三)日常教学中,在音乐欣赏等方面进行的几点尝试81、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82、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83、以课堂为主渠道,从生活取材,展开创新思维94、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9三、结论10一、 绪论中国音乐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是现代的考古的重大发现,自青铜器出现后,当时的贵
2、族就利用青铜器制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乐器,至今还能在博物馆中看到商代的编钟。自商代后,音乐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刺激着时代的文化发展,这一点,从琴棋书画被认为是古代文化的标志可以看出。而后,从战国的诗歌,到唐朝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都是与音乐艺术相配合的一种写作方式。在明清时代,这些音乐的表现形式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明徽宗时,这些表现形式达到了一个顶峰。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中国音乐在这个时期后开始停步不前,甚至出现倒退的情况。自17-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开始,音乐水平得到极大的发展,而此时,国内因为政治原因,民族音乐发展正处于一个水深火热的时期,西方的音乐发展,对我们民族音乐构成了冲击。
3、直到改革开放后,国内政治开始趋于稳定,我国近代民族音乐才开始进步,但已经明显落后于西方音乐水平,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所以,在现代中国,音乐教育是不容忽视、刻不容缓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和器乐已成为人们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环。为此,家长为孩子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取得的成效是:第一,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音乐人材;第二,为下一代提供和拓宽了升学与就业的机会和道路;第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音乐教育一定要从中小学抓起。但是,随着经济的发
4、展及社会的进步,现代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音乐教育的需求了。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值得思考的问题。第一,人们普遍认为中小学音乐课的作用就是仅供学生娱乐、消遣、放松身心。但是他们却没有看到学习音乐带来的启示效应,从而忽略了音乐教育,大多数家长并不重视音乐教育。第二,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只注重基础知识、技能教育,缺少趣味性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当前器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一味强调技术训练,已或多或少地忽视了音乐的趣味性和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有些教师和家长强迫学生长时间枯燥无味地去死啃一首首练习曲,纯粹为技巧而学习,这样只能把孩子培养成演奏家,不仅使本来学习积极性很高的学生感
5、到学习器乐成为负担,也使本来很活泼的学生失去了灵性。第三,只管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用能力。大多数教器乐、尤其是教西洋器乐的人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多数学生不会运用和发挥学来的技能、技巧。由于学生所学教材全是五线谱、固定调,所以学生不会看简谱,不会用首调演奏,只会演奏出版的教材,遇上用简谱谱写的曲子时,便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必须有专人把曲子翻译成五线谱、固定调,甚至设计好指法,弓法才会演奏。从以上三个点可以看出,现代中小学教育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下面,我综合这几个点,提出我个人的看法以及在中小学教育方面的建议。二、 本论(一) 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与综合效应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
6、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的。如果说音乐欣赏的作用,那么,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就是最基本的作用。 而所谓音乐欣赏的综合效应,按我们的理解是指伴随着审美体验所发生的其他效应。例如:欣赏军乐队演奏威武雄壮的进行曲,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会产生振面精神、整齐步伐的效应;欣赏女声演唱的温柔恬静的摇篮曲,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还会对婴幼儿产生催眠的效应;人们在劳动歌曲的演唱和欣赏中,既可获得审美的体验,又可产生统一劳动节奏、鼓舞劳动情绪的效应,这些都可以说是音乐欣赏所产生的综合效应。人们
7、普遍认为中小学音乐课的作用就是仅供学生娱乐、消遣、放松身心,然而事实却不然。我国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教育家柯达依认为:“音乐教育是完整的人所需要的发展”。德国音乐家威尔第说:“音乐是属于群众的,这是人人有份的”。这些都足以说明音乐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此外,音乐还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音乐的美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其外部形态,主要表现为音乐作品的体裁和形式;而内在本质,则更多的表现为音乐的内在性格和情感态度。音乐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声音来抒发人的内心感受,特别是情感态度。因此
8、,音乐之美与人的精神品格、情感态度密切相关。中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发掘及发展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让他们在审美的同时发挥他们的情感,在审美的同时加入一些思想教育,用于育人,这样对他们的品德教育也是有效的,在快乐中培养少儿的道德品行。在学习音乐、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能够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及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其他学科中投入更大的热情,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能用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丑化。”通过这句话我深刻地体会到得当、正确的音乐教育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熏陶与净化。 音
9、乐可以丰富孩子的头脑,扩大想象的空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 的源泉。”如一段欢快的乐曲,学生听后会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内涵。有的说是一群孩子在操场上愉快的做游戏;有的说是妈妈给买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心里特别高兴;有的说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心里异常兴奋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理解,引起孩子的主观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想出有声有色,有形有神的形象和情景。音乐能够体现延长的,变化的,起伏的,跌荡着的东西。也正如贝多芬所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学还崇高的一种启示。”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和前提,我们应让孩子乘着歌声的翅膀,
10、在想象的空间自由翱翔。 音乐可规范学生的行为,增强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增长智慧、增进健康,音乐可影响学生形成正确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可强化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五年级有一首歌曲吹草哨,表现了春天的朝气蓬勃。在本课教学的练习演唱时,女同学演唱的优美动听,而男同学竟唱的死气沉沉,还有部分同学 在下面搞小动作。这时我没有批评孩子们,而是让他们听几个音乐片段。有小鸟歌唱,花儿在开放,小河水丁冬响听完后我问学生,你们感到了什么?很多学生说春天来了。我对同学们说:“听女同学唱歌,我感到春姑娘迈者轻盈的脚步向我走来,听男同学演唱,我感到冬天还没有走,小草都藏在冰雪中呢。男同学们,你们的春天向我们走近了吗?”听
11、了我的话,男同学哈哈大笑,再演唱歌曲的时候,同学们把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借助音乐教育对学生思想的影响远远超过一般的说教,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艺术活动直观具体,易于被学生接受,艺术活动又有非常大的自由,能通过活动的过程把想象现实化,可以为其他创造性的活动建立起模式。在学习闪闪的红星这课时,让学生观看潘冬子为前方送盐一段录象后,让学生共同献计献策,帮助潘冬子躲过敌人的搜索。同学们异常兴奋,积极思考。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想出的方法表演出来时,学生的热情空前高涨,当他们扮演的潘冬子躲过敌人的搜查,顺利把盐带给前方的时候,伴随着闪闪红星的乐曲,迈着坚定的
12、步伐,好象他们就是潘冬子,几许自豪,几许自信,演示不住胜利的喜悦。在音乐活动中,学生的音乐听觉感受力、音乐控制力、音乐情感、音乐记忆和想象力才得到锻炼和发展,良好的素质转化为创造能力。所以说,音乐活动是培植音乐能力的土壤,是环境教育同先天素质发生交互作用的“杠杆”,而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主动性,又是创造能力的主观因素。 音乐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需,也是学生音乐才能发展和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手段。能够在教学中发挥音乐欣赏的审美功能与综合效应,才是一个成功的音乐教育。(二)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
13、斯基认为:“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才能上好音乐欣赏课呢?作为新世纪音乐教师,任重而道远。要想取得较好的欣赏教学效果,我们必须转换旧教育观念、旧模式。尽自己所能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身于课堂教学,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因人而异音乐欣赏需要有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文化素养。文化素质高的人更容易理解音乐中表达的内涵。比如,对天文感兴趣的人,就比较容易理解行星组曲;对唐诗有研究的人,就容易理解大地之歌;熟悉外国文学的人,对柴可夫斯基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更容易接受。但对于
14、一般人来说,要理解音乐内涵就必须加强对音乐表现手法的理解,掌握音乐欣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还要注重音乐内容的选择。因此,教师要选择一些歌词比较直观、内容容易理解的歌曲。比如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歌词语言优美、朴实无华、感情真挚,由衷地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和爱恋之情。欣赏这一类作品,一般不需要作过多的探究,也不需要借助更多的资料。所以说,在音乐欣赏教学时要因人而异,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视听结合鲜艳色彩、生动图像,能为学生提供一种声音、文字、图象、动画相互结合而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去。教师应根据教学需
15、要,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专心地听,只会注重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教师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音乐,学生就会注重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开阔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就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因此,采用视听等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
16、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发散性思维。3、 帮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都有深有浅,不可能完全相同,因为音乐形象本身不同于视觉形象或文学形象。因此,音乐教师在给学生讲授音乐欣赏时,一定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各种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因为丰富的联想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的增强、思维的活跃,会大大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例如:听一曲黄河船夫曲,学生被其粗犷、雄浑的气质所感染,会联想到中华民族勤劳、坚强、不屈的性格;听一曲钢琴独
17、奏曲牧童短笛,学生会联想到一幅美伦美奂的生活美景:江南春色、小桥流水、青青草地,牧童横坐牛背,手拿短笛,信口吹奏,怡然自得。这种人们所熟悉的图景,其实正是作品所要塑造的形象。想象得出这些图像,就是联想和想象发挥作用的结果。4、 借助优美的教学语言,使教学情感化语言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它具有节奏美、音调美、色彩美、音律美等特点,而美的语言更是承载着人类独特的情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运用美的语言,能生动地再现欣赏内容,描绘出音乐意境,使学生联系切身的生活经验,把他们带入美好的艺术境界。如:欣赏圣桑的天鹅,教师可以感情为线切入和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有节奏的语速,描绘一幅画面:皎洁的
18、月光、宁静的湖面、高贵而优雅的天鹅,一只伤感的面对死亡的天鹅,怀着对生命的眷恋,在月光下慢慢合上翅膀与生命告别。优美伤感的音乐和教师富有艺术化的语言渲染,会带给学生心灵艺术美感享受。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移入比其它艺术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更有力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是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教师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从对审美对象的感知开始的,如在二泉映月中阿炳对二泉的描绘,首先是对二泉的感知,情由景生,
19、这里的情,是阿炳真挚情感的表露,而作品中的音外之音、景外之景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学生只有借助想象和理想,才能使感知的内容远远超过“二泉”所给予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唤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三) 日常教学中,在音乐欣赏等方面进行的几点尝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1、 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
20、,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这时为了让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
21、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2、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
22、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少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
23、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3、 以课堂为主渠道,从生活取材,展开创新思维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扎根于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服务,将会对创新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家里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为他们做饭而忙碌于厨房的情景,我便将它运用到买菜一课的教学中,让孩子们也做一回“爸爸妈妈”,以组为单位结成各个“小家庭”,开展“烹饪大赛”,让学生以文具盒作为烹饪工具,橡皮当菜来烹制。在报菜名时,则要求学生用“”节奏说出,并将这些菜名取代歌中“”节奏处的歌词,以演唱的形式向别人介绍自己家庭的“成果”。在教学中,学生从生活中提取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鼓励下总结并创造,最后又回到生活。这些设计,将音乐教学生活
24、化、平凡化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其实音乐就在我们身边。4、 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例如, “爱唱什么歌”这个专题时,我让学生欣赏青蛙合唱这首曲子,首先向学生用多媒体展示夏天的池塘,然后对学生说:“夏天到了,池塘里的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们又开始了唱歌比赛。你听”,我开始模仿青蛙爸爸和青蛙宝宝的歌声。并问学生:“你觉得哪个是青蛙爸爸在唱歌?哪个是小青蛙?他们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呢?”接着我给
25、学生播放钢琴曲青蛙合唱这首曲子,然后让学生分小组做游戏:听到小青蛙的声音迅速站起来,听到大青蛙的声音迅速坐下,反应迅速整齐的小组获胜,得到青蛙合唱团送出的智慧星。游戏做完后我组织学生学习歌曲第一段。我说:“小青蛙看到小朋友的表现如此的出色,它要为小朋友唱首歌奖励大家。可是它把歌名给忘了,请聪明的小朋友听完后帮它起个歌名。”随后,我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唱第一段歌词。之后我对学生说:“想不想学小青蛙唱歌?”学生们很积极,于是学生用听唱法学唱。学生学完之后我对学生说:“看着小青蛙唱得那么开心,其他小动物都坐不住了了,你还能替它们唱出自己的歌?”于是,学生们替小蜜蜂、老虎、小鸟等唱歌,氛围十分活跃。之后,
26、我向学生揭示本次课题为“爱唱什么歌”。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三、 结论在新时代发展的同时,教育也在与时俱进,需要在旧的教育体制中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才能让孩子们在活跃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美。21世纪是一个创造的年代,是一个人才、智慧竞争的年代。每一个教育
27、工作者都必须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开动脑筋,研究教学,努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音乐这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音乐欣赏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美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音乐欣赏教育的有效途径,创造性地做好音乐育人工作。参考文献1 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19491995) 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198-199.4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5王湛.深入贯彻全教会精神,开创学校艺术教育新局面J.中国音乐教育, 2000, (2).6李郁兰.近五十年代写论文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生离岗情况的调查报告J.中国音乐教育, 199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