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议课的主体、主题、主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1912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议课的主体、主题、主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议课的主体、主题、主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议课的主体、主题、主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议课的主体、主题、主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议课的主体、主题、主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议课的主体、主题、主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议课的主体、主题、主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论议课的主体、主题、主旨 作者:孙金士刘继杰孙艳平 摘要:议课,是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议课的重要作用,放大议课的效应,我们应该努力做到:一、在议课主体上,应确立全员主体意识,即除研究者、考核者和观摩者之外,作课者也应成为议课主角。二、在议课主题上,应确立动态意识,即应以变化的、发展的目光去考察教学过程,看到其课堂中随机生成的能力,看到其进步,看到其内隐潜力。三、在议课主旨上,要有利于拓展教学思路,丰富课堂教学样态;要有利于整合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有利于提升教学生活,建构校本教研文化。 关键词:议课主体主题主旨 在现代

2、主体性教育理念的框架中,议课即是授课者、观课者,必要时还有受课者,按照事先共同确定的主题,依据从课堂观察中获取的教学案例实时信息,针对授课者教学行为的成败得失、教学意蕴进行评点切磋、提出改进设想的互动性现代校本教研方式。很显然,这样的议课,相对广义的观课而言,是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狭义的观课而言,是它的延续和深化。而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议课是校本教研中不可或缺、无可替代的重要方式,对于加速教师专业发展进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师生共在的教学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的议课才能真正放大其效应,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呢?笔者拟从议课的主体、主题和主旨等三个方面发表浅见如下:

3、一、议课的主体 主体,原是一个哲学范畴,特指具有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在世界中居核心地位的人。所谓议课的主体,就是在议课过程中能够独立自主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研究者。我们知道,在观课议课这一研究方式走进我们的教学生活之前,我们只有听课、评课之说,且那时的评课者大致有这样三种角色,亦即三位主体:其一,评课者是研究者,他们往往当仁不让地以专家的语气进行议课,在这种场景中,作课者及其课堂教学是接受那些有研究造诣和话语特权的学术权威们的评判;其二,评课者是考核者,他们往往拿腔拿调以领导的口吻进行评课,在这种场景中,作课者及其课堂教学是接受那些有行政职务和奖惩实权的管理阶层的裁决;其三,评课者是观摩者,

4、他们往往恭恭敬敬以学徒的姿态进行议课,在这种场景中,作课者及其课堂教学是接受那些有好学之心和求教之意的慕名者、效仿者的赞誉。显然,无论何种角色以何种态度评课,都有两个缺陷:其一,作课者自作课之后,便“退居二线”,没有了参与研究的话语权,成了边缘人物和事实上的研究客体。其二,由于听课者享有评课特权,成了中心人物和事实上的研究主体,因此“看”作课者的视角不是居高临下的俯视就是眼睛向上的仰视,却没有真正与作课者平起平坐的平视。于是,作课者与听课评课者之间便人为地形成了一条鸿沟,相顾而不相融,相敬而不相谐,这样的评课势必导致对课堂教学认识的片面化、浅表化甚至虚假化。校本教研如果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就毫无

5、信度和效度可言了。 由此,我们说:现代校本教研中的议课,必须彻底跳出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确立全员主体理念。一要确立个体主体意识,即每个教师都将自己视为研究的主人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二要确立团体主体意识,即每个教师尊重他人的主体地位,在和谐的合作中共享团体智慧。笔者对这样一种新颖的议课模式的描述是:以全员(作课者、观课者,必要时加上学习者)参与为前提,每个教师都从合作伙伴的视角、以平视的目光去观课议课,既要看到作课者、观课者乃至学习者等身份角色的区别,又要看到每一角色作为共同的参与主体,其人格是平等的,作为共谋发展的主体,其目标是一致的,作为彼此互动的主体,其话语自由是相同的。在议课

6、中,每个人要都从合作伙伴的视角,平视所有合作伙伴,随时随地进行心理换位,进行移情体验,设身处地地从作课者、观课者乃至学习者等多种立场上考虑问题,从而确切、贴切、真切地解读对方、理解对方、悦纳对方、兼容对方、修正对方、提升对方,在相互切磋、商榷、碰撞、整合中,使得教学中的精彩得以彰显、优势得以发扬、瑕疵得以补救、弱点得以克服,使得教学意蕴能够形成共识、教学智慧能够实现共享。 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1 二、议课的主题 所谓议课的主题,就是研究者围绕课堂教学所确定的主要研究话题,就是议课时所要关注、探讨和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议课的主题,应该在不变和可变两者的平衡中去把握、去确定,应该注意主题稳定性与动

7、态性、预设性与生成性的有机统一,以求校本教研既能够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内集中精力深化研究某些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教学问题,又能够随时根据教学变革的大势和教师教学的实情灵活应变、适时创新。 对教学的基本问题,我们应持不变的态度。当前看来,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运动乃是课堂教学中具有普遍意义和恒久价值的基本问题,它不仅表达了教者的主观意图与课堂客观效果这一显见的教学矛盾,而且隐含着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教师期望与学生表现等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某种角度看,课堂教学展开的过程,就是预设与生成动态互变的过程,就是以充分的预设包容生成又以智慧的生成调整预设的

8、过程。议课可能涉及众多琐琐碎碎、枝枝节节、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的问题,但牢牢抓住预设与生成这一“牛鼻子”问题,我们才有可能在宏观上高瞻远瞩、在微观处明察秋毫,才能从微观中找到宏观的应证、从宏观中发现微观的依据。这样议课,才能既指明理性方向又提出感性借鉴。 对教学的具体问题,我们应持可变的态度。现代观课议课活动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有计划、有组织及其针对性、实效性,议课的主题通常在观课之前就由研究者集体商议确定了,是反映当前课堂教学之主要倾向、趋势或状态的。一般地,议课只要扣住观课之前共同商定的话题展开就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面对变动不拘的课堂教学,我们又不能刻板地固守既定话题,否则将很有可能影响研究的

9、针对性和实效性。原因有二:1.对作课者而言,课堂教学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过程,按照预设来驾驭课堂达成预期目标只能是教学者的一种理想,预设之外出现种种新事件、生成种种新信息才是教学者大有可能遭遇的现实,而超越预设随机应对新事件、捕捉新信息、生成新策略的创造性活动则是教学者真正有价值的教学经历。这样,一堂课下来,作课者必定也会生成有别于甚至截然不同于作课之前的全新感受、全新思考。2.对观课者而言,观课之前共同商定的研究话题,某种意义上说是过去思想的沉淀,是冷却了的、静态的、相对陈旧的认识,而当他们坐进课堂融入作课者和学习者共在的场景,便会有当前思维的激活,这时产生的是火热的、动态的、

10、新颖的认识。“过去式”的思想一经与“现在时”的思维相互对接,便会有更新的认识产生。 三、议课的主旨 主旨,即主要旨归,是基于一定价值取向的主要目的期待。 议课的主旨有哪些呢?实践表明:1.议课要有利于拓展教学思路,丰富课堂教学样态。有谚云:条条大路通罗马。高明的教学设计并非只有一种思路,成功的课堂教学并非只有一种样态。议课应该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倡导自由的学术风气,营造民主的研究氛围,发掘多样性,鼓励多样性,探讨多样性,让作课者、观课者甚至学习者得以在议课中相互启迪、相互诱导,生发出相同教学理念的多种演绎形式、相同教学内容的多种陈述手段、相同教学结构的多种适用场合、相同教学方

11、法的多种运用艺术、相同教学媒体的多种呈现时机等等,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走向多姿多彩又优质高效。2.议课要有利于整合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说到底是以教师发展为本的一种教研方式;议课作为校本教研这种重要方式中的重要环节,必须成为促进和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表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标志和核心内容是其教学经验的整合和建构,教学经验则是其在个人实践的摸索、反思中发现并在与同伴教学对话的筛选、思想碰撞中提升的,因此,议课应致力于帮助教师整合教学经验。而整合教学经验的关键又在于揭示教学中的关系,即:通过梳理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和各种要素间的联系,特别是各种教学行为与教学结果间的联系,发现其内在的逻辑必然,正如杜威所喻:在“手会被火烫伤”与“手伸进火里”之间建立起关联性思维模型。3.议课要有利于提升教学生活,建构校本教研文化。叶澜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历程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我们有理由认为,校本教研是教师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经历。因此,我们理应将观课议课视为教师的重要生活,致力于通过建立议课组织、制订议课规程、展开议课活动、形成议课的主题系列、创设议课的人文环境,来提升教师的这份生活质量,让教师在这份生活中感受到充实、感受到诗意、感受到幸福,进而逐步变成需要、变成习惯、变成风尚、变成文化、变成每一位教师的生存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