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斜井灾害预防处理与计划(新修订)2.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24026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斜井灾害预防处理与计划(新修订)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混合斜井灾害预防处理与计划(新修订)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混合斜井灾害预防处理与计划(新修订)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混合斜井灾害预防处理与计划(新修订)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混合斜井灾害预防处理与计划(新修订)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合斜井灾害预防处理与计划(新修订)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斜井灾害预防处理与计划(新修订)2.doc(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单位:技术科天顺矿业有限公司天顺矿业2013年灾害预防处理计划2013年度 目录总 则2第一节煤矿简介2第二节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简介13第三节 瓦斯、煤尘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6第四节 火灾事故的预防与处理21第五节 顶板事故的预防与处理26第六节 水灾事故的预防与处理29第六节 矿井突然停风、电处理计划33第七节 灾害处理措施38第八节 组织机构43总 则 为了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或发生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阻止事故进一步扩大,迅速抢救人员和恢复矿井各系统正常,从而保障广大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遵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九

2、条“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由矿长负责组织实施,并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矿井救灾演习”的规定,特制定我矿2013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通过本计划的全员贯彻落实,以达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或在一旦事故发生时,能有效地控制事故范围的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程度和迅速抢救受灾避难人员的目的。 第一节煤矿简介二、企业基本情况1、企业沿革新疆天顺矿业有限公司,经济性质为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开始9万t/a技术改造,并于2008年竣工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t/a,批准生产能力为9万t/a。2012年扩建60万吨/a、正在进行。2、企业

3、地址、邮编、主要负责人姓名、通信地址及联系方式等天顺矿业有限公司位于东天山以北,地处巴里坤煤田的西部,巴里坤盆地的平原地区;行政区划隶属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博尔羌吉镇管辖。邮编:839208,董事长、总经理:高长举,手机号:18509023333,固定电话:0902-6840533,邮箱:13555215901。(固定电话、传真、邮箱)。 三、矿井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交通状况;地形地貌、气象、地震、地表水等;1、交通位置新疆天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巴里坤县城西北93km处,行政区划属巴里坤县博尔羌吉镇管辖。矿界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长3.5km,南北倾斜宽0.85km,面积为2.98k

4、m2,煤矿中心地理坐标东经:922419 北纬440926。该矿东距巴里坤县城93km,距巴里坤化工基地48km,皆有III级柏油公路相通;巴里坤县城到哈密市区230km,有II级公路相通,并与312国道公路干线和兰新铁路相连。矿区向西有简易公路通往木垒县(231km),煤矿外部交通便利。2、地形地貌矿区为平原型丘陵地形,海拨标高1615m1680m,相对高差65m。地形东高西低,盆地中部地形平坦,属戈壁地貌。北侧为丘陵地形,南侧为低山区,最大标高达2050m。3、地表水系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表无常年性水系。矿区东部18km处有东泉泉水,其涌出量为0.822L/s;另外,在矿区南部有侏罗纪

5、地层与老地层的断层接触带,有少量断层水为各煤矿的供水水源地,各水井涌水量一般为0.1-0.4L/s。原巴里坤县混合斜井水源地水井涌水量为10.07L/s,建有疏水管路通达居住区。4、气象及地震矿区属典型大陆干旱气候,夏季干燥少雨,多风,昼夜气温变化较大,一般温差在30左右,冬季寒冷,气候干燥,最低气温-28.5,夏季凉爽, 气温一般为25左右,最高气温31.8。(根据三塘湖气象资料)年降雨量为213mm,年最大降雨量233.9mm年蒸发量为1708mm,年最大蒸发量1840mm,矿区以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27m/s。无霜期短,封冻期由当年的10月上旬至次年的3月底,冻土深度1.51.7m。矿区

6、地震烈度为8度。(二) 矿区范围(坐标及长度)、开采上下限及储量;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9万t/a,生产能力为9万t/a。 采矿许可证证号: c00002010121120106308。有效期限:自2010年12月至2018年7月矿区范围见下表:拐点坐标表拐点直角坐标XY14891384.7531452607.242489006.7731454671.2034889307.7931454187.2144890677.7631452135.24标高:+1560mm1465m54892045.7431451798.2564890005.7731454671.2074889307.7931454187.

7、2184891338.7531451326.26+1645m+1350m矿界呈长方形。东西走向长3.5km,南北倾斜宽0.85km,面积为3.0742km2 2011年经哈密地区国土资源局备案的矿区保有资源储量4508万吨,其中(121b)储量为1531.5万吨,(122b)储量为1014.0万吨,(333)资源量为1962.5万吨,(哈地国土资发2012438号)。矿区分水平、分煤层资源储量统计见下表: 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煤层保有资源量汇总表 (单位:万吨)煤层编号资源储量(万吨)(121b)(122b)(333)合计上1+2312.5123537.5973.0中447619624

8、8920.0 中27043533731430.0 中100129129.0 下318224415657.0 下221118260399.0 合计1531.51014.0 1962.5 4508.0 2011年12月31日保有资源储量分水平汇总表标高(m)通过评审的资源储量(万吨)(121b)(122b)(333)合计1550以上43.0 91.0 134.0 1550-150061.7 57.0 56.2 174.9 1500-1450292.2 65.0 88.3 445.5 1450-1400323.6 125.0 123.0 571.6 1400-1350345.0 156.0 100.

9、0 601.0 小计1022.5 446.0 458.5 1927.0 1350-1300257.0 121.0 218.0 596.0 1300以上合计1279.5 567.0 676.5 2523.0 1300-1250252.0 106.0 212.0 570.0 1250-12000.0 282.0 250.0 532.0 1200-11500.0 59.0 402.0 461.0 1150-11000.0 0.0 422.0 422.0 小计252.0 447.0 1286.0 1985.0 全区合计1531.5 1014.0 1962.5 4508.0(三) 矿井相邻矿井与本矿相对

10、位置关系 井田西北部与朱家煤矿相邻,井筒相距1540km,朱家煤矿主、副井均为立井,井深158、140m,运输巷设在1470m水平,回风巷为1525m水平,开采水平为1525m至1470m标高,主井以东500m、以西340m为开采范围;中煤组已回采完,上煤组正在回采。(四)地质构造及特征1、区域构造特征:井田位于巴里坤煤田石炭窑向斜南翼之西部,从地层分布及其产状看,它属于向北倾斜的一个单斜构造。除受矿区F3 和F4 逆断层控制破坏煤层连续性之外,其横断层组比较发育。2、井田地层及构造 (1)地层矿区位于巴里坤凹陷盆地,石炭窑向斜南翼,地层由老到新分别为中上石炭统(C2+3)、中下侏罗统(J1+

11、2)和第四系(Q),分别详述于下:、中上炭统(C2+3):分布于井田外围南部低矮山脉处,岩性为紫色砂岩、变质细晶岩、火山喷岩等,地层厚达2360m。、上八道湾层(J2上1+2):为主要含煤地层,层厚500600m左右,地层走向由东部的NW65转向西部的NW50,为向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东部较西部陡,一般为6070,最大可达7080。其底部和中部地层,在井田内均被第四系地层所覆盖,主要岩性为灰色及黄绿色砂岩、细砂岩、砂质页及灰绿色、黑色泥岩、炭质页岩、煤及菱铁矿透镜体组成。其上部地层,在井田北部出露,岩性主要为暗黄绿色薄层细砂岩、砂质页岩、薄层菱层铁矿及炭质页岩、泥岩局部夹有薄层煤线组成。

12、平均厚度490.15m。泥质胶结、松散、易风化,地貌上形成井田北部低洼地。、头屯河统(J31+2):该地层主要出露于井田北部边界,呈东西条带状出露,岩性主要为暗黄绿色砾岩、薄层砂岩、砂砾岩、泥岩互层组成,其底部的一层砂砾岩与八道湾统地层分界,并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平均厚度370m,头屯河统的砾岩和砂砾岩在地貌上构成井田边界北部之丘陵地形。、第四系(Q):不整合于煤系地层之上,厚度为020m左右,东薄西厚,北薄南厚,主要为冲积、洪积和残积物组成,它覆盖了井田绝大部分地区,从地貌上看,整个井田的地表为微向北倾斜的荒芜戈壁滩。(2)构造井田位于巴里坤煤田石炭窑向斜南翼之西部,从地层分布及其产状看

13、,它属于向北倾斜的一个单斜构造。除受矿区F3 和F4 逆断层控制破坏煤层连续性之外,其横断层组比较发育现分述如下: 、逆断层:为地质勘探钻孔所发现,均切割了煤层,是控制本井田煤层的主要走向逆断层。 F3 逆断层:位于井田南部,横贯东西,它与煤层走向平行,倾角小于煤层倾角,倾向北东,切割了煤层,特别是切割了上煤组煤层,并造成井田西部缺失上3至上5煤层。 F4 逆断层:在F3 逆断层之南,在井田东部(即以东)向西南延伸出井田南部边界,该断层在井田以东其走向与煤层走向平行,倾向南西,倾角7289,在靠近线时,走向向西南转折而延出井田,并切割了煤层,特别是中下煤组煤层。 、横断层组 该组断层在本井田比

14、较发育,原县煤矿23号井在开采第一水平时,即发现了与煤层走向斜交F5 至F10 平推断层。原石人子煤矿第二水平发现西翼与煤层斜交的平移断层组(F1石F3石),原朱家矿第二水平东翼边界处发现与煤层走向斜交的平移断层(F朱),以上这些断层,均破坏了煤层的连续性,给生产造成很大困难,现分述如下: A、F5、F6 平移断层: 该断层组由原23号井在开采第一水平时发现,但无实测产状要素,现仅据有关平面图推测其走向为北东7080,倾向160170,倾角5060左右,平推距为10m50m左右。 B、F7、F8、F9 平移断层: 该组断层为原23号井开采第一水平时发现,但无实测资料,现仅据有关平面图推测该断层

15、组走向为北东55,倾向南东145,倾角50左右,平推距约20m30m左右。 C、F10平移断层: 该断层由原23号井开采第一水平时发现,但无实测产状要素,据仅有的平面图推测断层走向北东60,倾向南东150,倾角50左右,平推距30m40m左右,该断层为石人子乡煤矿与23号井的边界断层。 D、F石1F石3平移断层: 该断层组的发现是在原石人子煤矿(第二水平)西翼,掘进西一、二槽时发现煤层被切断,通过探巷工程现已查明,该断层组由三条平行的平推断层组成,走向为北东70,倾向南东160,倾角5067,平推距20m30m,其断带宽度达150m180m之多,加之断层的影响带,从而造成石人子煤矿西翼正常可采

16、地段长度仅200m左右,大大缩短了西翼的服务年限。 E、F朱平移断层该断层是朱家矿掘进东二槽(第二水平)距边界煤柱仅30m处发现的,由于该矿没有及时收集资料,而无法确定其真实的产状要素。但经类比推测其走向为北东5070,倾角50左右,平推距50m80m左右。从整个井田构造特征看,十条平移断层与煤层走向斜交,且每条断层走向变化在北东5080之间,倾向南东145170之间,倾角基本在50左右,并且平推距大约在20m50m范围,以上十条断层又不同程度地切割了F3逆断层的上下盘,破坏了上下盘煤层的连续性。详见表1-2-1主要断层特征表。主要断层特征表表1-2-1断层名称性质走向倾向倾角()落差(m)备

17、注F3逆断层平行煤层走向NE6774切割上煤组F4逆断层平行煤层走向SW7289切割上煤组F5平移断层NE7080SE16017050601050平推距F6平移断层NE7080SE16017050601050平推距F7平移断层NE55SE145502030平推距F8平移断层NE55SE145502030平推距F9平移断层NE55SE145502030平推距F10平移断层NE60SE150503040平推距F石1F石3平移断层NE70SE16050672030平推距断层带宽150180mF朱平移断层NE5070SE160505080平推距 岩浆活动:岩浆为酸性花岗岩、长英岩及中性闪长岩,呈岩基、

18、岩床和岩脉侵入,主要分布在盆地以北山区的石炭系地层中,对中下侏罗系煤系地层未构成威胁,没有对煤层和煤质产生破坏作用。3、井田内火烧区、废弃老窑开采范围及其开采遗留采空区可能存在的问题;本矿开采遗留采空区范围及可能存在的问题 井田内不存在火烧区。目前生产水平位于+1420m-+1452m,与首分层+1465m-+1485m水平所有联系均密闭。4、煤层(1)煤层含煤层、含煤性中下侏罗系上八道湾地层是该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含有三个煤组,分别为上煤组、中煤组和下煤组,共含煤十二层。其中全井田可采煤层四层,局部可采煤层四层,全区不可采煤层四层。煤层总厚度为52.15m,其中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总厚度49.

19、09m。含煤地层总厚度平均为564.87m,含煤系数为9.2%,可采煤层含系数为8.7%。井田内全区可采煤层为上1、上2、中2和中4煤层。煤层对比及标志层井田为一多煤层的复杂煤层,煤系地层为陆相沉积,无明显标志层,困而煤层对比较困难,现仅将局部标志层和煤层对比叙述如下:A、顶板砾岩及砂砾岩:在上煤组煤层上1030m上均含有35层砾岩及砂砾岩,该砾岩在全井田均有分布,可做为井田的上部标志,其下为上煤组。B、中、上煤组间泥质石英砂岩:地面风化形成棕黄色,深部为灰白色泥质胶结,中富含黑色矿物斑点,该砂岩分布较普遍,从岩性看无特殊标志,但把层位及间距厚度联系起来,区别于其它的是厚度大,一般在30m左右

20、或更大些,从层位上看,其上为上煤组,其下为中煤组。是区别中、上煤组的标志层。C、煤层在没有明显标志层的情况下,用煤层可做为对比标志层。在井田内中煤组常常组成三个层和一个薄层。在中上煤组间距不大时,可用中煤组作标志层来划分对比煤组。D、黑色页岩:在中煤组以下,均分布有一层深灰色、黑色泥质页岩,部分与菱铁矿互层,厚度为30m至80m层位稳定,厚度大。该层的下部为下煤组,为井田的标志层之一。E、底板灰白色泥质石英砂岩:岩性同中上煤组间的砂岩。从层位看,在下煤组的下部;厚度几百米,以砂岩为主含炭质碎屑,是上八道湾煤系地层的底板,是本井田的标志层之一。煤层特征本井田的煤层是复合煤层,共有十二层煤层,按其

21、间距可分为三个组,从上往下分别编为上煤组、中煤组和下煤组。其中上煤组含五层煤,分别是上5煤层、上4煤层、上3煤层、上2煤和上1煤层。中煤组含四层煤,分别是中4煤层、中3煤层、中2煤层和中1煤层。下煤组含煤三层,分别是下3煤层、下2煤层和下1煤层。井田内三个煤组均有赋存,且均为井田范围比较稳定的煤层,赋存的煤层均为隐伏煤层,其上被第四系松散层覆盖,煤层倾角在3578之间变化,在靠近X线附近,煤层倾角变陡,近于直立,煤体总体为单斜构造,现就各煤层情况分述如下:A、上煤组:该煤组在井田范围内可采的为上1、上2煤层,上3不可采,上4、上5在井田东部边界局部可采。上5煤层:煤厚08.65m,平均6.89

22、m;从勘探资料得知,线以西,由于受F3断层影响而缺失,仅从井田东边界的X线有上5煤层,平均可采厚度6.89m,故上5。煤层只是在东边界可采,属局部可采煤层。上4煤层:煤厚07.01m,平均5.09m,在井田范围内从东往西逐渐尖灭,受F3断层影响,因而该煤层在东部边界局部可采,与上煤层间距平均为30.56m。上3煤层:煤厚0m1.79m,平均1.06m,在全井田均不可采,从东往西逐渐尖灭,与上煤层间距平均15.86m。上2煤层:煤厚1.55m10.56m,平均4.72m,该煤层从西往东逐渐增厚,为本井可采煤层之一,仅F石以西不可采,与上煤层间距平均44.28m。上l煤层:0m5.84m,平均3.

23、89m,为本井田可采煤层之一,而东西边界不可采,与上煤层间距平均7.27m。B、中煤组:全井田均有赋存,总趋势东部厚西部薄,其中:中1和中3在井田西部,为不可采煤层。中4煤层:煤厚3.36m8.44m,平均5.71m,为全井主采煤层之一,该煤层稳定,全井可采,煤层自西向东逐渐增厚,与上煤层间距15.5m124.55m,平均61.60m。中3煤层:该煤层仅在工X线以东见煤,煤厚09.27m,平均5.97m,井田西部未见煤,故该煤层在本井田局部可采。与上煤层间距为29.29m。中2煤层:煤厚4.10m9.65m,平均6.87m,全井田均有赋存,煤层稳定,为本井田主要可采煤层之一。煤层从西往东逐渐增

24、厚,与上煤层间距0.4m25.30m,平均12.13m。中1煤层:煤厚0m7.29m,平均6.93m;该煤层仅在线见煤,井田东西部均不可采,属局部可采煤层,与上煤层间距平均11.6m。C、下煤组:该煤组在井田内均有赋存,是比较稳定的煤层,其下3、下2可采,下1不可采。下3煤层:煤层厚2.35m3.84m,平均3.02m,该煤层变化较小,但结构复杂。与上煤层间距4.40m100m,平均61.5m。下2煤层:在井田中、西部赋存,厚度在lm左右,东部尖灭,但结构简单,与上煤层间距平均9.30m。下1煤层:在井田中、西部赋存,煤厚在lm以下,东部尖灭,结构简单,与上煤层间距7.85m。各煤层的特征详见

25、煤层特征表。煤质特征煤层编号水 分Mad(%)灰 分 Ad(%)挥发分vdaf(%)硫 分Std(%)磷(%)发热量Qb,ad(MJ/kg)灰熔点ST/角质煤层厚度Y/mm粘结指数C43#25.485.7636.070.6350.11530.051080045#4.866.2738.870.3150.0430.75128004)瓦斯根据2013年瓦斯(或二氧化碳)鉴定结果,天顺煤矿瓦斯最大绝对涌出量为0.60m3/min,二氧化碳最大绝对涌出量为2.31m3/min,矿井瓦斯最大相对涌出量为3.22m3/t,二氧化碳最大相对涌出量为0.77m3/t,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5)煤尘爆炸性根据新疆煤

26、炭科研所对混合斜井主要可采煤层样品做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结果,测试结果为:火焰长度400mm,岩粉量7585%,煤尘具爆炸性,因此,矿井在开采过程中注意洒水、除尘,时刻注意防火,防爆。6)煤的自燃倾向根据新疆煤炭科研所对混合斜井B组煤所做的煤炭着火点鉴定报告结果,煤层煤耗吸氧量0.34-0.39%,煤的自然倾向性分类等级为级自燃煤。天顺煤矿煤层有自然发火倾向,发火期为36个月。第二节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简介一、通风系统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由主立井、副立井进风,立风井回风。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其反风方式采用风机反转的方法来完成。1、主要通风机的选择:安装两台FBCDZ21型对旋轴流式通

27、风机二台,一台工作,一台作为备用,本风机可通过调节电机功率改变通风机转速从而调整矿井风量。2、通风路线矿井通风系统详见通风系统图二、矿井防灭火系统根据本矿井的开拓开采条件和煤层赋存条件,矿井防灭火采用了综合防灭火,其主要措施有采后封闭、氮气防灭火、地面回填堵漏等。针对矿井防火需求,在地面风井口附近工业广场建造制氮机房,安装一台GL-80AT型制氮机,流量160180m3/h,浓度98%以上;从制氮机房沿副立井1420运输石门东、西翼1420运输大巷东、西翼工作面趟D50钢管作为输氮管路。三、矿井防尘系统沿副立井敷设一趟D50无缝钢管至+1420m水平车场,作为井下主要防尘供水管路。在+1420

28、水平甩车场处设三通并变径,沿+1420水平东、西翼运输巷、轨道上山、运输巷、回风巷敷设D50管路至各工作面运输顺槽,然后接D50管路至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及掘进工作面的供水管路每隔50米设一个三通,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设全断面净化水幕,刮板输送机机头、溜煤眼口等各转载点设雾化喷头,用于消防及防尘洒水。并在回风巷内设备用水池,作为回采工作面乳化液泵站用。掘进工作面备有水针和洒水软管,用于灌装水炮泥和防尘洒水。四、提升运输系统采煤工作面顺槽运输采用DTL-80型带式输送机。主立井采用箕斗提升。副立井采用罐笼提人及材料等。五、 主排水系统 矿井采用集中排水,在井底车场+1350水平设井

29、底集中水仓,选用3台150D304型多级离心泵,其中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安设两路D1084型无缝钢管作为排水管路沿主立井井敷设直通地面沉淀池,形成矿井的排水系统。六、安全监控系统本矿井目前装备有一套KJ90-F16型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矿井瓦斯适时监控,井下共设置监控分站4台,采、掘工作面均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配备有完善的甲烷、温度、风速、一氧化碳、水位、开停、负压等监控探头,进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检测。在防灭火方面,矿井安装有GC4085型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并配备一套300m3/h的地面注氮设备,定期向空区注氮。注氮管路自机房开始,沿风井总回风巷采区轨道顺槽工作面敷设一条注氮管路,管路

30、采用N50无缝钢管通过法兰盘连接。另外,煤矿还配备有一套KJ125型人员定位系统,对矿井所有入井人员进行适时检测,目前系统运转正常。七、工作面生产系统采煤工作面采用小阶段房顶煤采煤方法。工作实行“三八”制作业模式,每班配备一名跟班矿领导,一名区队长指导生产,并按规定每班配备有瓦检员、安全员、测风员等安全人员跟班作业,进行随时监测。第三节 瓦斯、煤尘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一、矿井瓦斯事故的预防措施一)认真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治理十二字方针,切实把防治瓦斯的各项管理规定及瓦斯治理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一通三防”现代化水平,努力提高抗御瓦斯灾害的能力,防治瓦斯爆炸事故。预防瓦斯事故

31、可采取如下安全技术措施:1、不断完善矿井通风系统,使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实行分区通风。2、矿井、采区应有足够的风量,采掘工作面配风量满足安全生产需要,消除采掘工作面不合理的串联通风。加强巷道贯通后的通风管理和局部通风管理工作.杜绝巷道出现无风、微风和局部通风机出现循环风现象。3、严格落实恢复通风、排放瓦斯、停送电的安全措施。因临时停电或其他原因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在恢复通风前,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瓦斯检查,只有瓦斯浓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方可人工开启局部通风机,恢复正常通风;否则,必须制定瓦斯排放措施。4、排放瓦斯前必须制定专门的瓦斯排放措施,并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报批,严格按

32、措施进行排放。5、严格执行瓦斯检查制度,杜绝空班、漏检、假检现象。巡回检查人员要按规定时间、线路进行检查。6、矿井按规定配齐便携式瓦斯报警仪。下井人员要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佩带便携式瓦斯报警仪。7、煤与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及瓦斯涌出异常的岩巷掘进工作面必须设专职瓦斯检查员跟班检查瓦斯。8、加强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保证系统完好正常运行。各采掘工作面和机电峒室等要按要求上齐、上全监测探头,瓦斯断电功能做到数据准确、灵敏可靠。9、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布矿井安全监测信息,各矿井要建立健全安全监测信息发布管理制度,规定安全监测信息发布流程;配齐安全监测机房值班人员,保证安全监测机

33、房24小时有人值班,并应确保监测主机超限声响报警功能正常。当瓦斯超限时,应立即停产,迅速采取措施处理。并及时将瓦斯超限的原因、处理情况、防范措施等反馈给企业总调度室。10、建立完善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矿井采掘抽关系要合理,积极探索适合本矿井的瓦斯抽放技术、抽放工艺、抽放方法,抽放效果必须达到规定要求,方可布置工作面回采。要合理布置钻场和钻孔,提高矿井瓦斯抽放率,减小风排瓦斯压力。11、加强掘进于作面瓦斯管理,消灭掘进头瓦斯事故。高瓦斯矿井必须完善“二专两 闭锁和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二)防止瓦斯引燃措施1、严格“一炮三检”制度。井口检身工严格遵守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严禁明火和易燃易爆物

34、品进入井下。2、严禁井下从事电焊、气焊、氧焊、喷灯烘烤等作业。3、对电气设备、电缆,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安装、悬挂、使用,坚持日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严禁失爆电器入井,电气设备做到“三无”“四有”。4、防止漏电产生点击火花和机械撞击火花引燃、引爆瓦斯造成火灾和瓦斯爆炸。二、矿井煤尘防治措施(一)降尘措施1、所有的进、回风巷道要畅通无阻,各个采掘工作面要有足够的风量、风速,防止煤尘积聚。2、经常清扫、洗刷所有巷道,防止煤尘积聚。3、掘进工作面降尘措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4、采煤工作面要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安装防尘洒水管路。(附洒水降尘图)(二)防止煤尘引燃的措施1、严格“一炮三

35、检”制度。2、井口检身工严格遵守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严禁明火和易燃易爆物品进入井下。3、严禁井下从事电焊、气焊、氧焊、喷灯烘烤等作业。4、对电气设备、电缆,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安装、悬挂、使用,坚持日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严禁失爆电器入井,电气设备做到“三无“四有”。5、防止漏电产生点击火花和机械撞击火花引燃煤尘、造成瓦斯煤尘爆炸。三、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1、采掘工作面遇断层、破碎带、褶皱等地质构造带时极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因此,在此处要求矿部制定专门的安全技术措施提前防治。2、煤与瓦斯突出前,瓦斯监测数据变化异常,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受地质构造影响,突出前瓦斯释放不

36、稳定,但均超出规定的安全值。3、瓦斯突出前,一般伴随有刺鼻的H2S气味(臭鸡蛋气味)。4、突出地点,煤(岩)层顶底板通常会有裂隙、煤线紊乱现象,裂隙纹理不明显,周围若有水,则出现铁锈斑痕。5、突出地点一般属于地压应力集中区,压力较大,现场一般会出现煤层脱层、冒顶片帮等现象。6、煤矿瓦斯爆炸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甲烷,瓦斯爆炸的必要条件有:1)甲烷积聚超限且浓度达到5%16%。2)空气中氧含量大于12%。3)引燃引爆热源必须大于甲烷最小点燃温度650750。在一般的矿井条件下,氧浓度是满足的,只要积聚的瓦斯达到爆炸浓度范围,同时具有引燃热源,就有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可能。因此,矿井须加强对瓦斯积聚程度

37、的监测,一旦发现超标,就要发布事故预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四、发生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时的处理原则1、立即撤退井下受威胁区域的人员, 并切除灾区电源。2、抢救遇害人员,组织矿山救护队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和气体成分,发现火源立即扑灭,防止二次爆炸。 3、在确定无二次爆炸的可能时,应迅速修复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恢复正常通风,排除烟雾,清理巷道。4、对充满瓦斯(二氧化碳)的主要巷道应加强通风,并迅速将高瓦斯(二氧化碳)直接引入回风道中排出矿井。5、排放高浓度瓦斯的井口附近,必须严格清除烟火和切断电源,严禁人员通行。6、采取瓦斯排放措施,防止封闭区瓦斯聚集。对工作面进行瓦斯抽放,直至确认封闭区不再有爆

38、炸危险性,以防封闭区瓦斯浓度再次聚集而发生爆炸。7、采取从地面注氮方法降低封闭区氧浓度。封闭时,发火区温度、CO浓度都很高,所以不能在火区附近工作。此时可以从地面向火区注氮,降低火源点附近氧浓度和煤温,保证工作面安全。8、消灭火源高温点。采取向发火区注氮等方法,使高温点温度降低到可引起瓦斯爆炸的下限温度以下。9、用水封闭火区,如果发火区两端比较低,可以在撤离人员的情况下,向发火区所在巷道两端送水,直至用水封闭火区。火区用水封闭,能够保证密闭无漏风,而且一旦封闭区内发生爆炸,两端的水密封能有效地消除爆炸引起的冲击波,防止爆炸引起的大火蔓延。10、救护队员穿过支架破坏地区或冒落堵塞地区时,应架设临

39、时支护,以保证队员在这些地点的往返安全。11、同时,在处理瓦斯爆炸事故时应注意如下问题:1)问清事故性质、原因、发生地点及出现的情况。2)切断通往灾区的电源。3)进入灾区时须首先认真检查各气体成分,待不再有爆炸危险时再进入灾区作业。4)侦察时发现明火或其他可燃物引燃时,应立即扑灭,以防二次爆炸。5)有明火存在时,救护队员的行动要轻,以免扬起煤尘,发生煤尘爆炸。五、处理事故的材料及储备1、处理事故所必须的材料在井上、下消防材料库;2、材料、设备的种类和数量见后附表第四节 火灾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一、矿井火灾事故的预防坚持落实“预防为主,消防并举”的治理原则。制定矿井防灭火规划与落实工作,完善防灭火设

40、施;矿井进行合理和规范化开采,切实把火灾防治的各项管理规定及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一通三防”现代化管理水平。预防火灾事故可采取如下安全技术措施:1、设置地面和井下消防水池及水管路系统;2、进风井口及各机电硐室设置一定数量的消防器材;3、在井下或地面适当地点设置消防材料库,库内要准备齐全各种灭火用品;4、开采有自燃发火煤层的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有防火的专门措施,每十天进行一次气体成份分析;5、生产矿井主扇应具备反风装置,必须在10min内改变巷道风流方向,其供风量不小于正常风量的40%,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6、自然发火矿井应建立综合防灭措施,建立相应的防灭火系统,并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批。7

41、、不断完善矿井通风系统,使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实行分区通风。8、加强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保证系统完好正常运行。各采掘工作面和机电峒室等要按要求上齐、上全监测探头。9、充分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发布矿井安全监测信息,各矿井要建立健全安全监测信息发布管理制度,规定安全监测信息发布流程;配齐安全监测机房值班人员,保证安全监测机房24小时有人值班,并应确保监测主机超限声响报警功能正常。10、开采有自然倾向的煤层,应采取以下防止煤层自燃发火的安全技术措施:1)必须选择煤层切割量少、丢煤少、回采速度快、采空区漏风小的采煤方法。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布置,同时在主石门采区石门上方,必须留有煤柱,

42、禁止采掘。2)必须先选择有利于防止自燃发火的巷道布置方式和支护形式。3)在有自然倾向煤层中掘进巷道时,禁止空帮空顶,禁止堆积浮煤。(冒落高度超过2m时,要采取防火处理);4)采区相邻的安全煤柱中不允许掘进巷道贯通。5)开采自燃发火煤层的矿井中,采煤工作面结束后,必须尽快撤出设备、轨道,进行永久封闭,最迟不得超过一个月。6)开采有自燃倾向煤层,必须对采空区采取预防性灌浆或采用注氮措施。7)及时封闭采空区,防止采空区因氧化而自燃发火。二、火灾事故的预兆煤矿火灾事故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气体和温度,火灾事故发生的预兆现象有:1、井下巷道浮煤超标;2、空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大于0.0024%。3、巷道或采空

43、区温度比平常有显著的升高;4、在一般的矿井条件下,矿井通风是稳定的,只要采空区或巷道存有一定的浮煤,在风流氧化作用下或机械摩擦等原因的作用下,就有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因此,矿井须加强对气体特别是井下一氧化碳的监测,一旦发现超标,就要发布事故预警,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三、井下发生火灾事故时的处理原则发生火灾事故后,煤矿企业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迅速查明并组织撤出灾区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2、切断火区电源;3、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并迅速报告矿长。4、电气设备着火时,首先切断电源。在切断电源前

44、,只准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5、抢救人员和灭火工作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CO、煤尘等有害气体浓度及风流、风量变化情况,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及人员中毒的措施。6、在发火初期一般都采用水灭火。发火初期的火势较小,井巷风流仍沿着既定方向流动,灭火比较容易。7、用水灭火:用水灭火是一种有效经济的方法,但必须注意:水源要充足,否则不能用水向高温水源处浇;水应从外围逐渐扑灭火源中心;电气设备着火时,必须停电后灭火,应注意水煤气爆炸伤人,灭火人员应站在上风方向。8、直接挖出火源:火源范围小,且能直接到达火源流,稳定无瓦斯爆炸气体,无一氧化碳中毒。9、密闭墙隔绝法,就是把入风侧和回风侧通向火区的巷道予以封闭,隔离巷道风流中的气氛,迫使明火熄灭。要求闭墙位置选择恰当,封闭范围愈小愈好,密闭墙严密不漏风。10、为加速火区熄灭,隔绝后再采取其它手段进行灭火的方法,如向火区灌浆、注入氮气等方法。11、救护队员穿过支架破坏地区或冒落堵塞地区时,应架设临时支护,以保证队员在这些地点的往返安全。12、同时,在处理火灾事故时应注意如下问题:通风,稳定风流方向。2)维持原风向,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