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25943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114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海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海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海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海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doc(1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海口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初 稿)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二一年十月前 言目 录第一章 基本情况11.1 自然地理概况11.2 经济社会概况41.3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91.4现状用水水平分析321.5近年来节水工作进展情况361.6 形势与主要问题38第二章 水资源供需分析与水资源配置422.1 节水潜力分析422.2水资源配置与供需平衡分析47第三章 目标和任务613.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613.2 规划范围及水平年623.3 规划依据633.4 规划目标653.5 主要任务67第四章 重点区域与领域694.1 重点区域694.2 重点领域69第五章 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775.

2、1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775.2 落实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制度795.3 严格执行取水许可及水资源论证制度805.4 建立和完善节水市场调节机制805.5 全面加强节水基础性管理制度建设815.6强化水资源、水生态与环境保护管理835.7推进节水科技创新体系建设85第六章 重点节水工程876.1 农业节水工程876.2 工业节水工程896.3 城镇生活节水工程906.4 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926.5 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和治理936.6 能力建设工程1006.7 节水示范工程101第七章 投资分析与实施效果评价1037.1 投资分析1037.2 实施效果评价104第八章 环境影响评价10

3、68.1 有利影响1068.2 不利影响1078.3 减免不利影响对策措施107第九章 保障措施1089.1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考核责任1089.2 完善法规政策,深化统一管理1089.3 拓展投资渠道,加大政府投入1089.4 加强用水管理,激励节水减排1099.5 依靠科技进步,创新用水模式1099.6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节水减排意识109第一章 基本情况1.1 自然地理概况1.1.1地理位置海口市是海南省省会,位于北纬1932205,东经1101011041,地处海南岛北部,横跨南渡江下游东西两岸。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相望,东与文昌市接壤,南靠定安县,西邻澄迈县。东西宽约60.6km

4、,南北长约62.5km,总面积2304.84km2。海岸线长约131km,海域面积约800km2。海岛有海甸岛、新埠岛和北港岛。海口市地理位置见图1-1。1.1.2地形地貌海口市略呈长心形,地势平缓。海南岛最长的河流南渡江从海口市中部穿过,东部自南向北略有倾斜,西部自北向南倾斜;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中部南渡江沿岸地势低平,北部多为沿海小平原。境内最高处为马鞍岭,高程222.2m,最低点为南渡江公海口,高程0.4m。由于海蚀及构造作用,形成台阶式地形。一级阶地分布于沿海,高程在5m以下,宽约0.30.4km,地势平坦,城区大部分建筑均在该阶地上;二级阶地高程为18m至25m之间,宽度达2.8km

5、,地形平坦;三级阶地高程为3040m,宽度达0.30.4km,切割剧烈,为宽敞平顶低岗地;四级阶地为该市地形较高之洪积层,高程在80m以内,地形破碎,起伏较大,系园状岗地。全市地貌基本分为北部滨海平原,中部沿江阶地区,东部、南部台地区和西部熔岩台地区。1.1.3水文地质海口市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中岳、晋宁、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每期构造运动都在海南岛留下一定的构造形迹。从空间分布上,以各种方向、不同形式或不同性质的构造形迹组合,形成东西向构造带、南北向构造带、北东向构造带、北西向构造带等主要构造体系,构成了本岛的主要构造格局,控制着本岛沉积建造、岩浆活动、成矿作用

6、以及晚近时期的山川地势的展布及部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海口市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好,储量丰富。浅层地下水分布范围广泛,山丘区主要补给来源于降水,平原区除受降水补给外,还接受灌溉和其它地表水体的渗漏补给。深层承压水主要分布于王五文教大断裂以北的琼北自流盆地,主要接受基岩裂隙水的侧渗补给和火山岩潜水的下渗补给。海口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Ca型水,深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Ca型水和HCO3+Cl-Na+Ca+Mg型水。1.1.4气候特征海口市属热带岛屿气候,夏长冬短,午热夜凉,历年未见霜雪,冬春多雾多旱,夏秋多雷暴雨,并有台风。多年平均气温23.8C,绝对最

7、低气温2.8C,最高温度38.8C,太阳辐射强,多年平均日照2210小时。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27mm。其中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8.1%;9月为降水高峰期,平均降水量为300.7mm,占全年的17.8%;1月平均降水量只有24mm,尤其12月至次年2月,月平均降水量小于50mm;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22%。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152.4mm。其中57月蒸发量最大,尤以高温强光最大的7月,为216mm;其次是5月,为211mm;最小以低温阴雨的2月,为96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5%,2月、3月、9月相对湿度最大,分别为96%;7月最小,为83%。海

8、口市北部临海,地势平坦,风向基本一致。冬半年(10月至次年2月),北方冷空气入侵频繁,劲吹东北季风为主;夏半年(48月),受低纬度暖气流的影响,盛行东风;3月和9月,是东北和东南风的转换季节,风向不定。多年平均风速3.3 m/s。其中4月风速较大,为3.7 m/s;8月风速较小,为2.7 m/s;冬半年比夏半年风速大。多年平均受影响的台风5.5个(次),年平均大于8级大风12天,年平均12级以上台风24个(次)。每年410月是台风活跃季节,台风盛季平均个(次)数占平均年个(次)数的81%,以8月、9月下旬为台风高峰期。由于受大陆冷高压和入海变性高压脊影响,海口市沿海常有含盐分的海雾为害蔬菜和农

9、作物。1.1.5河流水系海口市主要河流17条。其中南渡江水系7条,南渡江干流从海口市西南部东山镇流入境内,穿过中部,于北部入海,流经海口市75km(出海口段从西向东主要分流有海甸溪、横沟河、潭览河、迈雅河和道孟溪),支流有铁炉溪、三十六曲溪、鸭程溪、昌旺溪(南面溪)、美舍河和响水河;独流入海的有9条,分别为演州河、五源河、荣山河、演丰东河、演丰西河、罗雅河、芙蓉河、龙昆沟和秀英沟;另有白石溪流经文昌市境内出海。河流水系见图1-2。南渡江:海南省第一大河,发源于白沙县南峰山,东北向流经白沙、琼中、儋州、屯昌、澄迈、定安和海口等7个市县于海口市三联村入琼州海峡。干流全长334km,流域面积7033

10、km2。上游建有松涛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496km2,总库容33.45亿m3,兴利库容20.88亿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发电、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多年调节水库。南渡江中游建有九龙滩径流水电站,下游在海口境内建有龙塘水轮泵站。南渡江流域各支流上建有中型水库13座,控制集雨面积338km2,总库容3.0亿m3;已建小(一)型水库55座,控制集雨面积267km2,总库容1.65亿m3。五源河:发源于龙华区永兴镇东城水库上游,由浮陵水、砍柴桥、施茶沟等支流汇合,流经海口市海秀乡、长流镇、新海乡,从新海乡的后海村流入大海。该河长27.29km,河宽520m,年平均流量为1.12m3/s,流域集雨面积84

11、km2。上游兴建的永庄水库将来水截留,河道水量锐减。另受到沿岸工农业生产、生活废污水的直接排入,造成五源河永庄水库以下河段严重污染,一般水质为劣V类。龙昆沟:位于海口市区的南大桥上下游,由东崩潭水与西崩潭水为主流,两水汇合龙昆河上游500m处,流经龙昆河,在海口市滨海公园西侧进入大海。龙昆沟是海口市一条重要的穿过海口市主城区的排水、分洪和排涝水系。龙昆河流域面积38.02km2,年平均流量0.8m/s,总落差为28.65m。由于沿途的工业和生活污水的接入,龙昆沟的水质很差,一般为劣V类。荣山河:位于海口市长流镇和荣山乡,发源于琼山市石山镇马鞍岭,流经长流镇、荣山乡和澄迈县老城镇,出水口经荣山村

12、和长城拦海排水闸流入老城镇的东水港。荣山河长34.87km,流域面积93.77km2(至长城拦海大坝止)。荣山河在海口境内的主要支流有那博水、那甲水、那合水和美涯水。1.2 经济社会概况1.2.1人口发展海口市土地总面积2304.84km2,所辖秀英、龙华、琼山、美兰四区,下辖24个镇,17个街道办事处,138个居民委员会,248个村民委员会。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87.85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户籍人口为158.27万人,增长1.6%。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68,人口死亡率为3.5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3。2009年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62.68万人,非农业人口95.59万人

13、。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33.37万人,农村人口54.48万人,城镇化率为71%。2009年海口市各行政分区人口构成情况见表1.2-1。表1.2-1 海口市2009年人口构成情况表单位:万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户籍人口中常住人口中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美兰区59.0449.5113.5235.9948.5010.54琼山区44.2438.1118.3219.7927.6216.62龙华区50.0743.0612.8330.2339.6810.39秀英区34.5027.5918.009.5817.5816.92全 市187.85158.2762.6895.59133.3754.48海口市

14、人口自本世纪以来进入缓慢增长阶段。2000年全市常住人口150.83万人,至2009年增长至187.85万人,平均每年增长4.11万人,年均人口增长率2.47%,其中“十五”期间年均人口增长率2.86%,“十一五”头四年年均人口增长率1.54%。2000年以来海口市人口变化情况见图1-2。图1-2 海口市人口变化趋势图1.2.2 地区生产总值2009年,海口经济持续稳步回升。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81.2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8%,增速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11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11.49亿元,增长9.1%;第三产

15、业增加值335.69亿元,增长11.7%。三次产业结构为7.1:23.2:69.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5620元(折合3752美元),比上年增长8%。自2000年以来,海口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地区生产总值(GDP)由175.23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481.28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10.2%13.7%之间(按可比价计算)。海口市20002009年经济发展趋势见图1-3。图1-3 海口市经济发展趋势图1.2.3 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1)第一产业2009年,海口市农林牧渔业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54.86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农业产值25.16亿元,增长4

16、.5%;林业产值2.74亿元,增长13.2%;牧业产值18.58亿元,增长11.2%;渔业产值5.55亿元,增长10.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3亿元,增长8.3%。播种面积有效增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3.17万亩,比上年增加2.63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4.38万亩,增加0.99万亩;花卉种植面积3.22万亩,增长5.8%。全年生猪出栏81.64万头,比上年增长12.8%;家禽出栏989.25万只,增长12.9%;水产品产量5.5万吨,增长11%。(2)第二产业工业生产回升明显。2009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35.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实现工业增加值83.6亿元,增长5.6%,占地

17、区生产总值(GDP)的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1.44亿元,增长6.7%;实现工业增加值74.82亿元,增长5.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完成产值170亿元,比上年增长6%;轻工业完成产值141.4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0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实现出口交货值19.8亿元,下降24.9%;出口交货值率为6.3%。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9.2%,比上年下降2.3个百分点。至2009年底,全市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2家,其中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58家,合计完成工业产值27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6.8%。其中,产值超2亿

18、元的企业34家,比上年增加3家;产值超10亿元企业6家;产值超50亿元企业有1家,完成产值5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16.7%。三大支柱行业共完成工业产值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2%。其中,汽车行业完成工业产值67.8亿元、医药行业完成工业产值50.3亿元、食品行业完成工业产值72.4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1.8%、16.2%和23.2%。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为汽车9.16万辆,中成药产量444.74吨,罐头17.98万吨、软饮料37.74万吨、啤酒17.05万千升。建筑业持续发展。2009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6.67亿元,按可

19、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8%。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6.33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89.52亿元,增长23%;安装工程产值5.89亿元,增长11.5%。当年建筑企业新签合同价款105.14亿元;建筑企业期末从业人员6.57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5.06万元/人。(3)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呈现稳步发展。2009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63.8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全年旅客运输量23535万人次,增长13.3%;旅客运输周转量293.5亿人公里,增长28%;货物运输量8139.6万吨,增长6.7%;货物周转量477.2亿

20、吨公里,下降14.1%。邮电通信业保持较快增长。2009年邮电业务总量8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4亿元,增长15.5%;电信业务总量86.79亿元,增长13%。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80.72万户,下降21%;移动电话用户188.7万户,增长17.3%;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为31万户(不含163拔号上网用户)。消费品市场活跃。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7.20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增长19.6%,住宿餐饮业增长14.7%。在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实现零售额44.5亿元,比上年增长53.1%;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

21、额60亿元,增长0.4%;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10.91亿元,增长56.8%。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增长。2009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出口总值10亿美元,下降23.7%;进口总值28.1亿美元,增长22.4%。在进出口总值中,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26.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2.7亿美元,下降2.6%。旅游业发展平稳。2009年接待海内外游客672.2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4%。其中,接待过夜境外游客10.32万人次,下降35%;接待过夜国内游客661.96万人次,增长6.4%。实现旅游总收入65.01亿元人民币,增长8.3%。年末,全市

22、共有旅游饭店115家,其中三星及以上级55家。金融支持力度加大。2009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50.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4%。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58.87亿元,增长42.4%。(4)产业结构分析从海口市近十年的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特色农业继续保持高速度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15.44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4.11亿元,年均增长9.2%。第二产业持续较快增长,增加值从2000年的43.33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11.49亿元,年均增长11.08%。工业结构继续向重工业化转变,淘汰落后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进展,特色优势工业产业

23、得到发展壮大,但支柱产业结构单一、规模不大、数量较少。建筑业发展稳定,增加值由2000年的13.2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6.67亿元,年均增长11.97%,其发展较快得益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第三产业继续充当主导产业的角色,增加值从2000年的116.4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35.69亿元,年均增长12.5%。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推广,第三产业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交通、房地产、电信、旅游、会展、教育以及新兴居民服务业发展速度很快,成为推动第三产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海口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8.8:24.7:66.5调整为20

24、09年的7.1:23.2:69.7。三从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趋势分析,第一产业比重略有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持平,第三产业比重小幅提升,总体变化不大,但“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特征。1.3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1.3.1 水资源调查评价本次采用海南省海口市水系综合规划(2007年)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同步水文系列为1956-2000年。1.3.1.1 水资源分区本次评价水资源分区采用流域分区套行政分区形式,流域分区是在全国水资源评价的流域三级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3个流域四级分区,行政分区是在全省二级地市行政分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为4个三级县区行政分区。具体

25、分区结果,见表1.31。表1.3-1 海口市流域分区与行政区划对照表流域四级分区所在行政区划序 号名 称编 码名 称计算面积(km2)1南渡江H100100美兰区149琼山区502龙华区247秀英区226小计11242海南岛东北部H100120美兰区429琼山区451小计8803海南岛西北部H100160美兰区3龙华区28秀英区270小计301合计2305(1)南渡江:南渡江干流从海口市西南部东山镇流入境内,穿过中部,于北部入海,流经海口市75km,(出海口段从西向东主要分流有海甸溪、横沟河、潭览河、迈雅河和道孟溪),支流有铁炉溪、三十六曲溪、鸭程溪、昌旺溪(南面溪)、美舍河和响水河。(2)海

26、南岛东北部:位于海南岛东北,包括演州河、演丰东河、演丰西河、罗雅河、芙蓉河,另有白石溪流经文昌市境内入海。(3)海南岛西北部:位于海南岛西北,包括五源河、荣山河、龙昆沟和秀英沟。1.3.1.2 水资源数量评价(1)降水量海口市19562000年系列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2.10亿m3,降水深为1827mm。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3-2、表1.3-3。表1.3-2 海口市行政分区降水量分析结果分区名称面积(km2)年降水深(mm)年降水量(亿m3)不 同 频 率 降 水 量(mm)占全市(%)20%50%75%90%95%美兰区581185010.7203615871396122098125.5琼山

27、区953189618.12181179915771356125242.9龙华区27518395.12278185816231390126212.0秀英区49616658.32166178615251312118919.6全 市2305182742.121861774154413301182100.0表1.3-3 海口市流域分区降水量分析结果分区名称面积(km2)年降水深(mm)年降水量(亿m3)不 同 频 率 降 水 量(mm)占全市(%)20%50%75%90%95%南渡江1129.4182820.542186178915581341121348.8海南岛东北部875.8187316.492

28、109169414871289111839.2海南岛西北部299.616845.072176179115331319119412.0合 计2304.8182742.1021861774154413301182100.0海口市地处低纬度,北部环海,水汽充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热多雨,长期受海洋调节,台风影响频繁,降雨量充沛。由于水汽多来自东南方,台风和季风来自东部南海,加上中部山区地势抬升作用,多年平均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明显受地形影响,东部和中部降水量多,琼山区是全市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西部降水量少,秀英区是全市降水量最小的地区;全市降水等值线的变化范围在16501900mm。海口市降水量

29、的地区分布规律为:山区大于平原及河谷,东部大于西部,具有东多西少相差悬殊的特点,且降水量有随地形升高而增加的趋势。海口市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随季节变化显著,可分为汛期(510月)与非汛期(114月)。汛期雨量占年总量的80.8%,特别是8、9、10月为该市雨季的高峰期,总雨量为全年雨量的44.5%;非汛期雨量仅占年雨量的19.2%。代表站多年平均降水量月分配见图13。图1-3 代表雨量站多年平均月降水量统计图各站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丰、枯悬殊。其最大年降水量比最小年降水量多15002000mm,最大年降水量为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最大年降水量为多年均值的1.41.6倍;最小年降水量为多年均值

30、的0.40.7倍。分析选用站的降水量最大、最小统计,见表1.34。变差系数在0.160.30之间。表1.3-4 选用站年降水量最大、最小统计站名系列年数/a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最大年降水量/mm出现年份/年最小年降水量/mm出现年份/年-Km/K丰/K枯/海口8316332480.11928702.1193617783.53 1.52 0.43 龙塘4518942871.220001161.2197917102.47 1.52 0.61 丁荣4018442687.61997852.819771834.83.15 1.46 0.46 凤潭3719142736.41973975.919991760

31、.52.80 1.43 0.51 新德4338292720431858188615582892.72620.82717.823511997200020001993908.6986.71183.176519681977199219771984.11634.11534.715863.18 2.66 2.30 3.07 1.42 1.41 1.44 1.51 0.44 0.53 0.63 0.49 风圮定安美造从选用站年降水量连丰、连枯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降水量丰、枯持续时间,连丰年数为25年,连枯年数为27年,K丰为1.081.37,K枯为0.610.89,且持续丰水年出现的次数明显多于持续枯水年出

32、现的次数。选用站长系列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是近年逐渐趋于偏丰。(2)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全市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152.4mm。其中水面蒸发量最大的为琼山区,达1154.9mm;其次是美兰区,为1154.5mm;最小的为秀英区,为1145.6mm。分区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见图14。图1-4 海口市各分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海口市水面蒸发量地区分布不均,其地区分布规律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规律大致相同。海口市水面蒸发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从高至低排列次序一般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全市各代表站的年内分配情况,见表1.35和表1.36。表1.3-5 蒸发代表站19802000年平均水面蒸发量月分配名称多年

33、平均月水面蒸发量(mm)水面蒸发量(mm)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海口55.949.383.3102.5120.4123.9138.3121.2100.798.480.766.51140.9定安62.559.997.0109.7123.7125.8136.5120.799.587.672.363.11158.3表1.3-6 蒸发代表站年内分配统计表蒸发站 名称所在年蒸发量(mm)春 季 (35月)夏 季 (68月)秋 季 (911月)冬 季 (122月)汛 期 (510月)非汛期 (114月)四级区市(县)mm%mm%mm%mm%mm%mm%海口南渡江海口市区11

34、40.9306.226.8383.433.6279.724.5171.715.0702.861.6438.138.4定安南渡江定安县城1158.3330.428.5383.033.1259.422.4185.516.0693.859.9464.540.1海口市19802000年系列多年平均年水面蒸发量与19561979年多年平均值相比有明显的减小趋势。如19802000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149.6mm,19561979年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235.4mm,减小了6.9%。海口和定安站两系列水面蒸发量及降水量对照情况,详见表1.37。表1.3-7 蒸发站点水面蒸发与降水系列数据对照分析表

35、 单位:mm、站点名称水面蒸发量降水量1956-19791980-2000绝对差相对差1956-19791980-2000绝对差相对差海口1278.81140.9-137.9-12.11611.21622.110.90.7定安1191.91158.3-33.6-2.91850.21950.8100.65.2干旱指数是反映各地区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在气候分析上,干旱指数通常采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蒸发能力超过降水量越多,干旱指数越大,干旱程度越严重。海口市多年平均干旱指数为0.63。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38和表1.39。表1.3-8 行政分区多年平均干旱指数()分析结果分区名称年水

36、面蒸发量(mm)年降水量(mm)干旱指数美兰区1154.51850.10.62琼山区1154.91896.00.61龙华区1151.81839.10.63秀英区1145.61665.30.69全 市1152.41827.00.63表1.3-9 流域分区多年平均干旱指数()分析结果分区名称年水面蒸发量(mm)年降水量(mm)干旱指数南渡江1152.11827.60.63海南岛东北部1154.71873.30.62海南岛西北部1146.31684.50.68合 计1152.41827.00.63根据中国水资源评价,对干旱指数的分级是:小于0.5为十分湿润,0.51.0为湿润,13为半湿润,37为半

37、干旱,大于7为干旱。海口市多年平均干旱指数变化范围在0.610.7之间,属于湿润地区,分布比较均匀,总的趋势正好与降水量地区分布大致相反。从年内分配来看,全市非汛期(114月)蒸发大,降水小,干旱指数高,特别是1月和12月干旱指数大于2,为半湿润;24月也为半湿润;89月干旱指数最小,为湿润(见图15)。图1-5 海口市干旱指数年内分布图(3)地表水资源量地表水资源量是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根据19562000年天然径流量系列资料,计算全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9.07亿m3。在各行政分区中,琼山区地表水资源量最多,为8.08亿m3;其次为美兰

38、区,为4.85亿m3;最小是龙华区,为2.23亿m3。具体结果,见表1.310和表1.311。表1.3-10 海口市各行政区地表水资源量表行政分区面积 (km2)多年平均不同频率天然年径流量(亿m3)径流量(亿m3)径流深(mm)20%50%75%90%95%美兰区5814.85834.776.664.813.602.712.26琼山区9538.08847.8511.148.046.024.533.77龙华区2752.23810.913.042.191.641.241.04秀英区4963.91788.315.323.852.892.181.82全市230519.07827.3326.1618.

39、8914.1610.668.88表1.3-11 海口市流域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表流域分区 面积 (km2)多年平均不同频率天然年径流量 (亿m3)径流量(亿m3)径流深(mm)20%50%75%90%95%南渡江1129.410.22904.514.4410.557.996.085.11海南岛东北部875.87.18820.09.526.775.003.703.04海南岛西北部299.61.67557.02.201.581.170.880.73全 市2304.819.07865.226.1618.8914.1610.668.88由于海口市河流均为降水补给性河流,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汛期(510

40、月)径流量集中,一般占全年径流总量的70%左右,龙塘站多年平均为68%;特别8、9、10连续3个月径流量集中,占全年径流总量45%以上。非汛期(114月)地表径流量小,占全年径流总量的32%;特别1、2、3连续3个月径流量很小,占全年径流总量9%。海口市地表径流年际变化大,龙塘站变差系数为0.31,丰枯悬殊;龙塘站多年平均实测径流量为58.18亿m3,最大年与最小年的比值为3.7倍;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67.51亿m3,最大年与最小年的比值为3.3倍。根据全市19562000年天然年径流量系列分析,海口市地表水资源量最大年是2000年,为32.85亿m3,最少年是1977年,为6.22亿m3;

41、地表水资源量最大年与最小年的比值为5.2倍。其中19562000年系列的地表水资源量,见表1.312。表1.3-12 海口市19562000年地表水资源量 单位:亿m3序号年份地表水资源总量排序序号年份地表水资源总量排序序号年份地表水资源总量排序1195615.49 3016197115.81 2931198617.49 262195718.50 2417197229.04 33219877.83 443195825.67 618197330.44 233198819.39 214195910.13 4219197423.00 1434198923.42 115196025.60 820197

42、520.79 1935199021.52 186196112.79 3921197623.37 1236199011.87 407196214.91 332219776.22 4537199215.08 328196322.91 1523197828.08 438199315.08 319196420.41 2024197916.15 2839199424.66 910196519.08 2325198019.30 2240199514.75 3411196611.23 4126198117.03 2741199622.84 1612196724.01 1027198225.67 742199727.68 513196812.96 3828198313.40 3743199814.22 361419699.16 4329198422.71 1744199914.23 3515197017.93 2530198523.33 1345200032.85 1(4)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是指地下水中参与现代水循环且可以更新的动态水量。根据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