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发展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doc

上传人:sccc 文档编号:463331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推进发展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在推进发展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在推进发展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在推进发展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在推进发展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推进发展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推进发展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doc(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在推进发展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在推进发展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文章标题:在推进发展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全面展现了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与道德风尚。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福建省惠安县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现代化港口工贸旅游区建设的实践,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推进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推进经济发展之间是相

2、辅相成的关系,前者为后者提供精神动力,后者为前者提供物质保障。就惠安县而言,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解决众多中小企业存在的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含量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惠安县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贯穿于推进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大力营造以辛勤劳动为荣的创业氛围,积极倡导“敢冲敢拼、力争上游、争创一流、干大事业”的创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破除贪图安逸和小富即安的思想,形成人人思创业、谋创业、敢创业、善创业的生动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思想基础;大力倡导以崇尚科学为荣的创新精神,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围绕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建立行业技术中心

3、或企业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大力培育以诚实守信为荣的企业文化,把荣辱观教育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引导企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打造自己的诚信名片。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先进文化建设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惠安县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县为契机,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各层次、各领域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文明素养

4、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的监管,严厉查处各种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背离的不良行为,依法打击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开展“树新风、弃陋习”的移风易俗活动,加强普法教育,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广大农民努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利用“中国乡土民俗之乡”的优势,发掘深厚纯朴的“惠女民俗”、高古优雅的“南音戏曲”等地方特色文化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发挥特色文化的认知、教育、审美、娱乐等功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广大群众高尚的道德情操。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5、中。广大党员干部的道德品质如何,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因此,必须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长期性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在实际工作中,惠安县突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带头作用,大力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严格执行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规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结合加强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况纳入乡镇和村级党组织“五个好”的创建标准中、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中,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在推进发

6、展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在推进发展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论文: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反映和升华,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智力支撑和精神武装。没有和谐文化,难以建成和谐社会。随着和谐社会由低度和谐向中度和谐迈进并进而向高度和谐的提升,随着和谐社会由局部向整体、向更大空间的发展,对和谐文化的研究正在成为摆在理论界面前的重要任务。在有关“文化”的上百种定义中,最简单的一种说法就是“理念”加“规范”。和谐文化,不消说,就是有关和谐的理念加和谐的规范。中国早在西周末年,周史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命题和思想理念,比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提出

7、的“美在和谐”要早200年。继史伯之后,又有春秋时的晏婴论“和同之异”。接着,儒家提出“和为贵”。孟子提出“人和”,并且把“人和”上升到高于天时、地利的位置。千百年来,和合文化一直在中国绵延。今天,“和谐文化”的提出,既是对传统和合文化的继承,又是对马克思主义和谐思想的发展。今天的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现代化基础上的和谐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相配套的和谐文化。要推进这样一种新的和谐文化的发展,是有难度的。当务之急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和谐社会是把多种多样的社会资源、多种多样的社会结构,用先进的社会规范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朝着绝

8、大多数人认定的目标前进,组成社会交响乐,奏出和谐的动人乐章。根据这样一个要求,和谐文化中至少应该包涵三个“一”。首先是和谐文化应该确立“目标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谐社会只能是奔向一个大目标。南辕北辙谈不上和谐。共同的利益决定我们会共同选择一个目标。其次,和谐文化应当有“步调一致”的理念。方向选对了,如果步调不一致也不行,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再次,和谐文化应当有“统一指挥”的规范。和谐社会是社会的交响乐。一场交响乐的指挥只能有一位。社会的交响乐只能由执政党手执指挥棒。“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在中国,就是中国共产党。和谐文化作为和谐社会的引领,一定要坚持这三个“一”:目标一致,步调一致,

9、统一指挥。没有这三个“一”的理念就谈不到和谐文化。“一”是主导文化。可是,我们也不能搞单一,要搞多元。和谐社会应当是多元社会。多种所有制并存必然决定多元文化同在。和谐文化之所以会在今天应运而生,完全是为了“应”已经出现的多元文化之“运”而生的,是为了开发多元文化的功能,发挥多元文化的个性而提出的。和谐文化不是埋没个性,而是要充分发挥多种元素的个性。和谐文化使和谐社会更加丰富多彩;与此同时,和谐社会正在为和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那种处处强调一个样、一言堂、一刀切、一锅煮、一个腔调的做法,决不是和谐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不可能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导向,即使是实现了所谓“和谐”,那也是虚假的和谐

10、,短暂的和谐。和谐不仅表现为矛盾的同一性,同时也体现为矛盾的差异性。“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文化的差异性具有普遍性,民族文化有差异,地区文化有差异,职业文化也有差异。对差异要做分析。有些差异是对抗性的差异,有些差异不是对抗性的差异,有些差异是大同之中的小异,有些差异是大异之中的小同。在非对立的差异当中我们还要研究差距。差距不能过大。社会学把各类文化之间的差距过大称之为“文化堕距”。为了防止出现“文化堕距”,就要求文化体系的各部分、各分支、各子系统之间要肩并肩,手拉手,大体同步向前进。不同步,差距大,会导致社会解组。不必讳言,是文化堕距在呼唤和谐文化。子曰:“君子

11、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谐文化贵在“和而不同”。一中有多,多中有一。多元归于一体,一体包涵多元。“多元”兴旺了,“一体”必然发达。“一多新的一新的多”这就是和谐文化演化的规律。二是文化冲突与文化融合的关系。文化是动态的,文化是流。文化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变化中,各种不同的文化都会争先恐后地顽强地表现自己。多种文化的自我张扬与凸显,必然带来多元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碰撞、摩擦、博弈。大家都会记得:在中国,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有过冲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有过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之间也有过冲突。看不到这一点,不是唯物主义者的郑重态度。正视文化冲突决不是什么“煽

12、情”,决不是幸灾乐祸。研究文化冲突恰是和谐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文化冲突,如果不及时处理,不妥善解决,势必加剧文化冲突的强度、烈度,带来破坏性,甚至会引发经济动荡、社会危机。和谐状态不是事物内部矛盾的消失,而是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结果,是矛盾差异的相对均衡,相对中和。按照黑格尔的说法,相反才需要和。还有位哲人说:“相异才需要谐”。有文化冲突就需要进行文化整合。文化整合包括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不打不成交,高超的文化整合有助于化干戈为玉帛。对文化冲突经过整合之后,往往会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曾记否,在中西文化冲突中,有过“中体西用”与“西体中用”的争论。从社会学角度看,不论二者之间

13、有多大冲突,只要它们都保留了一个“用”字,那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就是“文化融合”。不是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普及在中国。谁能想到在争论的八九十年以后,孔子学院遍布五大洲。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全球文化的融和。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预言:人种将会消失。“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也是和谐文化演化的轨迹,不过,这不是简单地循环。“冲突融合再冲突再融合”,是波浪式发展,是螺旋式上升。三是文化积累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文化是过程,是积累的过程。文化是不会亡的。亡了还会复生。文化即使有哲学意义上的亡,那它也是实亡名不亡。不论何种文化都会载入史册,区别在于:不同文化在史册中充当不同的角色。文化积

14、累有快慢之分,多少之别。在积累中,不同的文化有消有长。一般说来,新文化传播迅速,会为人们广泛吸收,也就是大规模积累。因此,我们要提倡创新。现在比较多的是提倡科技创新。提倡科技创新是必要的,但那是远远不够的。科学精神是文化的一部分。重要的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提得少了,就会出现前面所讲的“文化堕距”那种不和谐的问题。和谐文化既然是和谐社会的先导,就应当走在文化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最前列。前些年有些文章轻率地批评“推陈出新”和“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有失偏颇。创新有一部分是“延长”,也就是“1001”。前人是“100”,今人再加个“1”,就是了不起的创新了。不过,还有另一种创新,那就是否定:否定旧

15、观点、否定旧学说,否定旧定理。否定就是“破”,就是“推陈”。前一种创新是加法,是算术;后一种创新是代数,”100(1)”也等于101。一味地断言不否定旧的也能创新,那是不了解人类的创新史。创新思维的方式很多,延长是一种,逆向否定也是一种,要不拘一格。既有破字当头,立在其中的一面;也有破字当中,立在其头的另一面。各执一端,并把那“一端”绝对化,都是以偏概全。“破”、“否定”都会给人带来痛苦,可这痛苦是创新的代价。创新有时也会带来不和谐,被“破”的东西会起来反抗。可是,和谐文化喜欢这种动态平衡,倡导这种动态的和谐。这种由创新造成的表面的不和谐,在文化整合高手面前,往往是新的更高层次和谐的序幕。值得

16、注意的是,在和谐文化创新中,有高论,也难免有谬论。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有谬论而不要新论,否则,就是因噎废食。再说,谬论的认定同真理的认定一样,也有一个过程,也要经受实践的长期检验。请看:古今中外有多少“谬论”是在经过否定之否定之后,才被公认为真理的!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尽可以自以为是,但是,无论如何要留有余地,要给“谬论”一个生存空间,免得以后在“谬论”被甄别时,自己陷于被动。这是消极的说法。从积极方面来讲,是个胸怀问题。在文化上能够宽容别人的错误,是有文化的表现。有独到见解的过来人没有不被人视为错误的。“吃一堑,长一智”,受过委屈的人最会体谅人。宽容是品格,宽容是风度,宽容是创新的土壤。文

17、化创新也要讲究生态环境。马克思说:“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因此,以“为和谐社会鸣锣开道为天职”的和谐文化,将一步又一步扩大人的自由度。在中国,和谐文化应当是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文化。马克思说:正像人生产社会一样,社会也在生产着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正因为如此,社会要以人为本。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在社会以人为本的前提下,人应当坚持以社会为本。社会越是以人为本,人越是应当以社会为本。和谐社会是双向的,不应当是单向的。“社会以人为本”与“人以社会为本”相结合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列宁多次称赞“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格言,也是点到了和谐文化的穴位。和谐文化的发展道路不会是平坦

18、的,和谐文化的学说也不应当只有一种。可是,和谐文化的核心是共同的,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核心,和谐文化的百花园必将枝繁叶茂,争奇斗艳!论文: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认清形势,增强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贯彻节约保护资源基本国策的战略措施,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切实保护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在全国人口环境资源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

19、书记指出:“节水要作为一项战略方针长期坚持,要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全过程,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温家宝总理明确要求:“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应该作为水利部门的一项基本任务”。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约用水工作,相继制定印发了*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省地表水功能区划、*省行业用水定额和*省节约用水奖评审管理办法等指导性文件,为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业、城市用水量呈大幅度增长趋势。由于水资

20、源短缺、供需矛盾加剧,一些工业项目受水资源短缺的影响不能开工建设。所以,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加快地区新型工业化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要顺应加快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以水资源的科学配置来调整用水结构,满足工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我省是农业大省,是全国玉米、大豆等优质农产品的主产区。多年来,我省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同时,我省农业也是用水大户,每年农业用水大约占全省总

21、用水量的70%。农业用水大部分集中在各大、中、小型灌区,这些灌区多数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建成,经过多年的运行,加之年久失修,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浪费水现象十分严重。如果这种局面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将直接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存。通过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可以使水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水资源支撑,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抓住重点,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第一,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节水型社会的

22、认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努力提高全民的水危机意识与节水意识,积极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要宣传国家关于节水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宣传节水的成功经验。新闻媒体要开展水与生命、水与环境、水与发展等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让全社会都能从我省实际出发,充分认识水资源的宝贵,认识水问题的严重性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水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用水观念,引导群众更多地关心和参与节水工作,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 第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发展与节水的关系,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科学发展观是处

23、理发展与节水关系的理论向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工作。特别是要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总结好“十五”节约用水工作的经验教训,处理好经济协调发展和节约用水的关系,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确定节约用水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创新机制、切实可行的思想。 第三,加强协作,实现节水社会化。建设节水型社会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牵动着社会各个环节,既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又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各项指标和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

24、形成政府推动、部门主抓、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顺利推进。水利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配合;发展改革部门要认真研究,安排好节水项目;建设部门要在逐步推广节水器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制定新措施,加快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经贸部门要认真研究建立工业节水的有效措施和长效机制,不断降低企业用水成本,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农口各部门要深入研究加快推动节水型农业的有效措施,加快推进渠道防渗进程,积极推广高科技节水技术和先进的灌溉模式、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要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推动节水工作的合力。要大力开展建设节水型社区、节水型企业、节水型乡村、节水型灌区活动,

25、积极推广和宣传节水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尽快树立一批好典型。 第四,科学配置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设节水型社会,关键是要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科学合理地用水,用最少的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最大的效益。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坚持节水与经济发展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地区水资源状况,客观地分析地区农业、工业的产业结构布局和城市人口的发展规模,调整经济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水的利用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省水利厅要全面抓好我省筹划和建设中的六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这六大水利枢纽工程投资额约占“十一五”期间全省水利总投资的50%。六项重点工程的建成和完善,将实现我省治水思路由工程水利向资源

26、水利的跨越。各级政府也要加快影响水利发展全局的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全省水资源合理配置。 第五,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综合决策体系建设。完善政府负责、部门分工、密切合作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节水型社会建设联席会议,审议建设计划,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提高综合决策水平;加强法制体系建设。要加快*省节约用水条例、*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意见制定步伐,尽快出台水价管理、农业用水水权交易、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等管理办法,以及高耗水生产设备和工艺强制淘汰办法,为依法用水、治水和节水提供法律保障;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调配,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征

27、收水资源费、管理水量水质。进一步深化水务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强水务管理机构自身建设,大力推进水务管理现代化、监测标准化、监理规范化、宣传普及化、信息网络化,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业务精湛、廉洁务实的水务管理队伍;加强运行机制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民主决策程序,提高政策制订过程中的透明度,鼓励公众广泛参与水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形成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和公众参与的节水机制。组建各类用水户协会,逐步建立分水和用水的民主协商、水价听证会、信息公布等制度,使用水者充分享有知情权

28、和发言权。 第六,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各级人民政府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工业布局。大力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清洁生产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实现从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管理为主的转变,促进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型或清洁型产业,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用水工艺,使我省重点行业及产品的单位耗水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缺水地区要严格限制发展高耗水、高污染工业项目发展,运用行政、经济等措施引导高耗水行业逐步向水资源丰富地区转移。造纸、石油、化工、医药、粮食深加工等高污染行业要通过工艺挖潜与技术改造,降低和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

29、危害;要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各地要根据本地水资源条件进行农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加强农作物品种选育工作,积极培育耐旱的优质高效作物品种或发展雨热同期作物,发展旱稻种植面积,采取生物节水、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等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重大建设项目要合理布局,要充分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量水而行,凡需要办理取水许可的建设项目都必须事先进行水资源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对城市发展规模加以限制。城市绿化和景观建设应与当地水资源具体条件相适应,水资源短缺的城市,应控制建设耗水量大的工矿企业。严禁盲目扩大用于景观、娱乐的水域面积,限制洗浴、洗车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构建以

30、人为本的现代化节水型服务业。 第七,加强相关机制建设。要按照水法的规定建立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健全以水资源费为基础、水资源有偿使用为核心的用水总量控制、取水许可、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等制度,加大水费征收力度,适时调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水资源费要计入供水企业成本,实行价内征收。运用价格杠杆调整用水结构,引导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产业调整方向、用户承受能力和供水成本,合理核定基本水价。非农业用水价格要尽快调整到“补偿成本,合理盈利”的水平。深化农业水费制度和供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供水成本约束机制,规范供水经营管理行为,切实减轻农民水费负担。城市供水遵循“

31、补偿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负担、促进管理”的原则,按照居民用水保本微利、公用水适当利润、高消费用水合理利润的尺度调整城市供水价格。建立多层次供水价格体系,加快推进对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式计量水价制度,努力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建立节水投入机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进一步拓宽节水治污投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和公众加大节水治污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节水治污产业开发;要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提高全社会的水商品意识,培育和发展水市场。逐步建立符合省情的水权交易制度与交易规则,规范交易行为。 第八,加强节水工程建设。要建设水资源监测和取(用)水计量设施系统。“十一五”

32、期间,各级政府要组织完成市级水量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处理和预报。在重点大中型灌区建设输水自动监控网络,对大中型工业企业和城市供水企业的取水实行远程实时监控。加快城市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建设生产、生活节水工程。推进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实施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渠系配套工程、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示范工程、集雨节灌工程;加快火电、石油化工、造纸、冶金、纺织、建材、医药、粮食深加工等高耗水、高污染工业企业的节水技术改造,推广节水工艺,提高循环用水能力。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技术改造,集中资金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34个省内大中城市供水管网改造,降低管网渗

33、、漏、损,提高输配水效率和供水效益;建设污水回用工程。大力开展污水的综合利用,推进中水利用工程建设,建立包括企业和城市在内的污水收集、处理和回用管网系统,促进污水资源化;各地在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要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作为缓解城市缺水的重要措施。加快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保证水域使用功能。“十五”期间已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必须保证充分发挥作用;建设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全面实施泡湖湿地与地下水保护行动,限制开采地下水,倡导合理利用雨洪资源,采取人工回灌、建设替代水源等工程措施,综合治理湿地缺水、污水与地下水超采区,恢复生态湿地及地下水的良性循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

34、建设,推进湿地、城市河道等环境整治,改善湿地、城市水域功能。 三、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领导 节水工作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不是哪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各级政府要组建节约用水管理机构,为抓好全社会的节约用水工作提供组织保障。要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按照职责权限将建设任务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真正做到组织、任务、措施、投入到位。要把节水型社会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的同时,加大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力度,确保各级政府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支出与总体支出的同步增长。要加快利用市场机制筹措资金的步伐,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镇供水、节水灌溉、中小型水电、污水处理等项

35、目的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加速培育、发展节水产业。要加大对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安装节水计量设施的支持力度。要抓住国家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必须有水资源作保障的大好机遇,争取新上一批对各地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开源节流项目。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水法所赋予的节约用水管理职责,协调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抓好本职工作,各有关部门之间要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强化水的商品意识,在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基础上,用经济手段控制用水需求。不断加大对节水工作的资金投入,落实国家和省里制定的各项扶持政策,为节约用水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19 /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成人教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