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测试工作情况汇报-杨兵兵[商业银行压力测试](1).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45388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力测试工作情况汇报-杨兵兵[商业银行压力测试](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压力测试工作情况汇报-杨兵兵[商业银行压力测试](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压力测试工作情况汇报-杨兵兵[商业银行压力测试](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压力测试工作情况汇报-杨兵兵[商业银行压力测试](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压力测试工作情况汇报-杨兵兵[商业银行压力测试](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力测试工作情况汇报-杨兵兵[商业银行压力测试](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力测试工作情况汇报-杨兵兵[商业银行压力测试](1).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面压力测试实践,杨兵兵二八年三月,汇报提纲,背景技术基础压力测试体系压力测试实践局限性分析下一步构想,背景,2009年2月26日美国财政部要求资产规模在1000亿美元以上的大银行强制进行压力测试,以评估它们在面临更具挑战性的经济环境下的资金需求情况,进而判定哪些银行需要政府额外注资援助为了尽可能真实反映银行的“抗寒”能力,当局虚拟了两种不同的恶劣经济环境:第一种被称为“底线”环境,是以民间经济学家的普遍预期为基准:失业率2010年达到8.4%凯斯席勒房价指数在2009年下降14%GDP在2009年下降2%第二种则是“更恶劣”的环境,即是假设经济衰退时间更长且程度更深:失业率2010年达到10

2、.3%凯斯席勒房价指数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下降22%和7%GDP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下降3.3%和0.5%。监管部门预计在4月底之前完成上述压力测试。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从已公布的细节看,很多大型银行将能够通过测试。希望籍此打消国有化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银行业现状的信心。,背景,高盛CEO总结的金融危机带来的七大教训:第一,风险管理不应完全建立在历史数据的基础之上。第二,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太多的依赖评级机构进行基本的风险分析工作,而不是自己进行分析。第三,模型错误的假设第四,集中度第五,复杂的业务第六,表外业务第七,公允的价值,稳健的压力测试实践和监管原则征求意见稿(对银行提出了1

3、5条建议,对监管提出了6条建议),1、压力测试应成为一家银行整体治理和风险管理文化的组成部分,董事会和高管层做出的战略性业务决策的重要参考。7、压力测试应覆盖全行范围内各类风险和各个业务领域。银行应能有效地整合压力测试活动,以提供一个全行全面风险的整体法人情况。8、压力测试应该涵盖包括前瞻性压力情景在内的一系列情景,旨在充分考虑和体现系统范围内部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效果。9、应该针对可能产生巨额损失或声誉受损带来损失的事件开展压力测试。压力测试方案也应确定哪些情景会影响银行的存续(反向压力测试),从而可以发现潜在风险以及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12、压力测试方案应明确包括复杂和定制产品。证券化风险暴露

4、、针对证券化资产特别是次级产品开展的压力测试,应考虑基础资产受系统性市场因素影响的风险暴露、相关合同安排及嵌入式触发因素和杠杆的影响。14、银行应改进压力测试的方法论以反映声誉风险的影响。银行应将表外业务和其他实体风险整合到其压力测试方案中。15、银行应改进其针对高杠杆交易对手的压力测试方法,考虑这些高杠杆交易对手对特定资产类别或市场运动的脆弱性,评估风险缓释技术中潜在的错误路径风险。,背景,压力测试的重要性:前瞻性的风险评估克服风险模型与历史数据的限制提供应急方案和战略决策所需的重要信息了解现存或潜在风险程度,背景,监管动态 2007年,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进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 2008年,

5、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 2008年,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进行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光大银行压力测试工作历程 2007年4月,应银监会要求首次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 2008年4月,自主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并上报管理层 2008年7月,应银监会要求再次开展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 2008年8月,制定下发中国光大银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2008年10月,开展首次全面风险压力测试,形成压力测试报告及风险提示上报高级管理层,汇报提纲,背景技术基础压力测试体系压力测试实践局限性分析下一步构想,技术基础,现状,公司暴露:大部分实现了IRB高级法零售暴露:标准法银行暴露:IRB初级法,现状,标准法,现状,市场

6、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试用标准法操作风险项目建设中,汇报提纲,背景技术基础压力测试体系压力测试实践局限性分析下一步构想,压力测试体系,压力测试体系 政策明晰的政策统一全行压力测试思路 组织集中的组织加强压力测试管理力度 流程简洁的流程保障压力测试实施效率 技术完善的技术提升压力测试决策支持,压力测试体系政策,依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我行于2008年制定下发了中国光大银行压力测试管理办法 明确压力测试的目标和范围 指引压力测试基本工作方法 界定压力测试工作的管理架构及职责分工 制订压力测试的工作流程及报告路线 强化压力测试的频度要求,压力测试体系组织,办公室设在风险部,资产负债管理委

7、员会是压力测试工作的领导机构,压力测试工作小组是压力测试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风险部负责信用风险*资金部负责交易账户市场风险*计财部负责银行账户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体系流程,压力测试体系技术,确定输入数据可靠性,选择压力测试的方法,确定冲击程度,识别关键风险因素,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反向压力测试,数据的完整,数据的准确,数据的及时,明确测试目标,影响目标值的风险因素,选择关键因素,风险因素波幅,持续时间长短,各风险因素间相互作用,从下而上是识别各风险因素及其变化,无需假设压力情景。,从上至下,从下而下,历史情景,假设情景,从上至下是先设定一个压力情景,和该情景下市场、经济、内部各风

8、险因素的情况和变化。,假设情景是基于对某设想情景,和风险因素的变化,分析对现有情况的冲击。,历史情景是基于以往真实的危机/风暴下经济、市场等各风险因素的数据,对现有情况进行情景分析。,结果应用:管理信息报告与分析;董事会、高管层的风险、资本战略银行业务、风险与资本决策,压力测试体系技术情景设置,假设情景:完全虚构的情景 假设情景设置灵活,限制较少 难以保障不同压力因子匹配的合理性,故较适用于敏感性测试 历史情景:参考历史真实事件得到的情景,如97金融危机 需要一定的历史数据积累 需要对压力因子进行筛选 不存在压力因子间匹配合理性的问题,适用于情景测试,压力测试体系技术承压项目,理想情况下压力测

9、试的承压项目应包括损益、经济资本、预期损失、资本充足率、VAR、RAROC、EVA、净现金流(流动性风险)等指标;但考虑到各类暴露的风险计量体系建设阶段各不相同,因此对于部分暴露可将承压项目确定为至少包括损益或权益即可。,压力测试体系技术压力传导模型,在选取压力情景与承压项目后,需建立压力因子与承压项目之间的技术传导模型,这也是压力测试的核心。,汇报提纲,背景技术基础压力测试体系压力测试实践局限性分析下一步构想,压力测试实践,截止目前,我行累计进行过3次不同时点的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及一次全面风险压力测试。这里我们主要介绍2008年底的全面风险压力测试情况,其中重点介绍信用风险部分。范围:涵盖

10、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 情景:采取历史情景,主要参考次贷危机中的美国 承压项目:损益、预期损失、经济资本、净现金流(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实践测试范围,信用风险 公司暴露 零售暴露(含信用卡)金融机构暴露市场风险 交易账户汇率风险、利率风险 银行账户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实践宏观情景设置,压力测试实践宏观情景设计思路,宏观情景设置是基于工作小组的内部讨论,我们主要参考了美国在次贷危机中已出现的历史情景,其中GDP等指标的压力力度我们结合中国的情况进行了调整;市场风险相关因子较美国的历史情景更为严重。GDP GDP压力选取我们主要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压力力度是指距测试时点下降3个

11、百分点房地产价格 考虑到我国部分城市(如深圳)已经出现30左右的降幅,而压力测试情景一般应较现实情景更为严峻,故我们选取了房地产价格距测试时点下跌40作为压力情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我行零售组合中工程机械按揭贷款占有一定比重,此指标主要是对该组合产生压力利率、汇率及信用点差指标 主要参考美国及其他历史情景,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压力力度流动性指标 参考香港金管局Supervisory Policy Manual,liquidity risk management第6.3部分,并根据我行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压力测试实践信用风险公司暴露压力传导,资产价格下降引起抵押贷款的LGD上升GDP增速下滑及资

12、产价格下跌会直接导致系统性违约率上升在内部评级体系中,PD、LGD的变动会驱动资产组合的EL及UL不同程度地上升从经济意义看,EL的增加基本可以看做是损失或增提拨备,相当于冲减利润,压力测试实践信用风险零售暴露压力传导,LTV贷款市场价值抵押房屋市场价值100当LTV大于100,借款人的净资产为负数。由于有交易成本的存在,我们假设自住房客户设置LTV大于120%即发生理性违约;对于投资类客户,LTV大于100%即发生理性违约。DTI为收入负债比(debt-to-income ratio)。目前由于国内个人收入指标真实性普遍偏低(测试发现不具有违约敏感性),因此无法建模进行分析,故我们用零售评级

13、来替代该指标的变化,信用卡是通过历史情景结合专家判断进行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实践信用风险压力初级传导,存在的问题 前述传导路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量化压力因子与违约概率之间的相关性,其困难在于我国缺乏在房地产价格下降通道下的历史违约数据,故难以通过宏观经济模型来实现初步解决方案 对于该问题,我行是通过尽可能利用外部数据的方式来解决的,即通过美国、香港等地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家判断来设定压力因子与贷款违约率间的相关性,压力测试实践信用风险外部情景参考1,历史情景 参考William R.Emmons The Mortgage Crisis对美国次贷的分析,2005至2007年

14、期间,美国房地产价格指数几乎恰好下降了30,同期利率也从2.25升至4.25,增长幅度达到200bp,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房地产Foreclosure比率自1.5上升到约2.84、上升幅度约80。Foreclosure指银行开始申请取消借款人抵押物赎回权,即主张抵押权。从其经济含义分析,该事件的发生应处于实质违约之后,我们认为Foreclosure比率与贷款违约率具有几乎相同的波动特征。应用分析 美国的房地产贷款中包含较大比例的次级和ALT-A贷款,且有相当比例的低首付贷款,故我们有理由认为目前中国内地房地产贷款质量要优于美国平均水平,从这一点考虑,在相同压力情景下我国房地产贷款违约率上升幅度应

15、小于美国平均水平,压力测试实践信用风险外部情景参考2,历史情景 参考中国香港1998至2001年的历史情景,其房地产价格指数累计下跌约30%,在房地产价格下降期间,香港按揭贷款违约率从0.2%上升至1.4%,上升了120bp应用分析 结合香港历史情景分析,香港按揭贷款违约率在房地产价格下降前处于极低的水平(0.2%),大大低于中国内地按揭贷款的平均违约率,故在类似的外部压力下,我们认为中国大陆按揭贷款的负向迁徙幅度很有可能要高于香港,即违约率升幅在120 bp以上。,压力测试实践信用风险参数传导,压力测试实践市场风险衍生品,压力测试实践市场风险非衍生品,压力测试实践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实践市场

16、及流动性风险情景设置,压力测试实践测试结论,压力测试实践测试结论损失分布,压力测试实践测试结论信用风险细化,信用风险暴露,轻度压力GDP增速下降1个百分点、房地产价格下降1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10 中度压力GDP增速下降2个百分点、房地产价格下降2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20 重度压力GDP增速下降2个百分点、房地产价格下降2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20信用风险细化情景是在重度压力的基础上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选取,压力测试实践历次房地产压力测试对比1,压力情景,测试时点2007年6月测试情景为房地产价格下降30,压力情景,测试时点2008年4月测试情景为房地产价格下降40,压力情景,第二次,

17、第三次,第一次,测试时点2008年7月测试情景为房地产价格下降30、利率上升162bp,压力测试实践历次房地产压力测试对比2,测试结论对比 为了增强历次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的可比性,我们用损失数比贷款规模得到“压力测试损失率”指标,通过此指标进行对比,如下图所示:,对比情况分析 1、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虽然2008年压力测试的力度要强于2007年,但2008年的压力测试损失率要明显低于2007年,初步反映出我行房地产相关资产抗压性有一定提高。2、从可比性分析,随着我行压力测试技术的逐步提高,三次压力测试所用的技术方法不尽相同,这样会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测试结论的可比性,应尽快稳定压力测试体系。,汇

18、报提纲,背景技术基础压力测试体系压力测试实践局限性分析下一步构想,主要的局限,历史数据不足 采用内部模型法的压力测试关键点在于量化主要压力因子(如GDP、资产价格等)与贷款违约率之间的相关性,其困难在于缺乏中国大陆在经济下行周期中贷款违约率的历史数据,因此我们只能借鉴香港和美国的历史情境,再通过专家经验或模型回归的方式得到压力因子与违约率的相关关系,这种情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压力测试的现实意义。,汇报提纲,背景技术基础压力测试体系压力测试实践局限性分析下一步构想,下一步工作构想,进一步完善压力测试技术体系 技术是压力测试体系的核心内容,技术的先进性及适用性直接影响到压力测试结论的科学性,因此

19、我们一直将技术发展作为压力测试体系建设的重点,持续推动压力测试技术的完善和升级工作,以期进一步提高压力测试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压力测试结论的决策参考价值。积极推进压力测试工作的日常化 在当前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前景不确定性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压力测试作为一种决策支持的有效工具,应作为日常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光大银行内部的压力测试管理办法强化了经常性压力测试的要求,要求内部按照固定频率定期开展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流动性风险的压力测试,积极推进压力测试工作的日常化;但需要认识到,压力测试工作的日常化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需要依赖于与监管机构密切合作、各方面资源配合、信息系统支持、各业务条线间的协作及压力测试方案的标准化等因素。,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