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旧城改造.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4803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旧城改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北京旧城改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北京旧城改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北京旧城改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北京旧城改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旧城改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旧城改造.doc(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关于北京旧城改造的思考“世界给我16天,我还世界五千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向世界作出了这样的承诺,并最终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新奇雄伟的奥运场馆让世界惊羡,古朴庄严的旧城更让外国游客难忘,因为她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和北京三千年历史,是北京最宝贵的财富。是旧城让北京成为一座不可复制的伟大城市。 在后奥运时代,人们给予了北京更多的期待,旧城的发展更是万众瞩目的焦点。北京旧城改造是一个长期以来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奥运前政府对旧城关键部位突击“洗脸”、“换皮”,叫停了大规模改造,虽然暂解了燃眉之急,但旧城城市功能衰退和历史风貌消失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人们期待科学的和正确的旧城改造。 一、北京旧

2、城改造问题的严重性 和大多数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北京是在旧城基础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城市,旧城改造任务敏感而艰巨。近年来,政府在北京旧城的保护和改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看是不成功的,教训多于经验,失误大于成绩。 1历史风貌迅速消失 失误的旧城改造导致北京旧城历史风貌的严重破坏和迅速消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过分强调了利用和改造,拆除了旧城墙和大量牌坊,兴建了一些工厂、简易住宅等不协调建筑,对历史风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七十年代起,质量低劣的简易住宅迅速转化成了危旧房。从此,以“少塌房,不死人”为目标的危旧房改造成为旧城改造的主题,一改就是二十多年,至今没有完全摆脱到

3、处“救火”的被动局面。九十年代住房制度商品化改革开始后,危改演化成了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拆房运动。九十年代以来,北京旧城面貌发生了重大改变:以立交桥和摩天大楼为代表的现代建筑充斥旧城,三十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被现代建筑分割包围成三十个孤岛,传统城市格局和道路肌理被破坏。今天的旧城,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完整的历史风貌特征,以至于许多老北京人都可能迷路。人们不禁提出疑问:这还是北京吗? 2城市功能持续衰退 与历史风貌破坏和消失的同时,旧城的功能性衰退却并没有彻底遏止。商业性房地产挑“肥”弃“瘦”,真正需要改造的地块,因控高较严、商业价值低、改造难度大等原因,反而成为至今无人问津的边角地、危房区。这些边角地

4、、危房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恶劣,外观破旧不堪,严重影响首都形象。作为应急措施,奥运前有关部门对这些地方进行了“洗脸”,但其内部的落后功能并没有改变,并且还在继续衰退。拥挤、贫穷、落后的大杂院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的“贫民窟”,成为与北京“首善之区”称号极不相称的符号。 3社会文化发展滞后 北京旧城改造长期局限于狭隘的危旧房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忽视了社会和文化发展。在疏解旧城人口的过程中,不注意研究大规模人口迁移的负面影响,导致各利益主体冲突加剧,社会矛盾激化。旧城保护理念停留在点状保护层面的文物保护,缺乏对文化环境、非物质文化、文化生态等深层因素的认识,缺乏系统观和整体保护观念。由于旧城传统社区

5、结构解体和传统人居环境退化,许多传统文化传承者失去生存空间,大批优秀的传统文化失去根基进而消亡。相对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旧城的社会文化发展不但严重滞后,甚至局部倒退。 4产业优势逐渐丧失 北京旧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和独特优势。北京旧城拥有大量名土特产和宝贵的无形资产老字号、表演艺术、传统技艺和商业文化;拥有多处世界遗产和名胜古迹、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浓郁的文化氛围。依靠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北京旧城不但形成了发达的传统商业和餐饮业,也成为现代文化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沃土。但是,失误的旧城改造却使这些产业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成片的老北京胡同和四合院所剩无几,以胡同游为卖点的旅游线

6、路越来越短,看点越来越少;拆除街巷胡同而新建的立交桥、大马路阻断了商气,庞大车流冲散了人气;地价房价飞涨,众多老字号经营陷入困境;表演艺人、传统产业经营管理从业人员和其他居民一样被迫外迁,传统产业链条断裂,产业生态受到破坏。 5改造总体思路不明 最让人担忧的是,北京旧城改造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改造思路。究竟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何去何从?各级政府各部门、各界专家学者、企业界、原住居民和外来居民都各执一词,众说纷纭,但没有一个部门、一个机构投入足够力量对北京旧城改造进行全面、深入、科学、系统的研究,因此这场争论的效率和质量都不高。这样一场方向、目标和标准都不明确的旧城改造,只能是一场盲目的改造。盲目

7、的旧城改造不但不能保护旧城历史风貌,提升旧城城市功能,反而对北京旧城造成严重破坏,必须尽快扭转这一局面。 二、北京旧城改造失误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北京旧城改造的困境?除了北京旧城改造本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以外,最根本的原因是对北京旧城改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进而导致改造思路不清,改造方法失当。 1对北京旧城改造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北京旧城是一座精美绝伦的古代城市,又是一片人口密集、现代产业发达、社会结构复杂的现代化城区。北京旧城改造是一项涉及多门学科、多重主体的系统工程,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旧城改造也是一门年轻的学问,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在国内还没有真正的成功先例,是典型的开创性工作。然

8、而,市、区政府各相关部门对这一点缺乏足够的认识。主要表现是:旧城改造简单化,以为旧城改造就是危旧房改造,危旧房改造就是拆房建房,把旧城改造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成简单的建筑工程;在旧城改造中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2对北京旧城改造的目的和性质认识不清楚当前的北京旧城改造要把北京旧城改造成为什么样,从来没有过一幅清晰的蓝图;旧城改造究竟是为谁服务,也没有明确的认识。因此北京旧城改造也从来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一以贯之的改造思想。旧城改造方针变化不定,朝令夕改;忙于“救火”,不顾长远。由于认识不清,旧城改造工作不能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于是就很容易因社会各方的争论左右为难,无

9、所适从,最终被强大的资本“绑架”,沦为赚钱工具。 3对旧城和旧城改造的本质内涵认识肤浅 北京旧城是“中国古代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是祖国“心脏”的“心脏”。北京旧城改造是在继承传统、立足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的历史文化名城现代化建设。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旧城改造却根本无视旧城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复杂的社会和脆弱的生态,把旧城仅仅当成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成片拆除历史街区,兴建大量高密度、高容积的商品房,以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无异于把秦兵马俑打碎了当泥用,把越王勾践剑熔化了去卖铜!简单粗暴的旧城改造,暴露出以开发商为代表的改造者对北京旧城改造本质内涵的无知。 4旧城改造政策不合理 由于对旧城改造的

10、目的、性质和本质内涵缺乏正确认识,把旧城改造等同于危改,把危改又等同于修房建房和房地产开发,把一、二级开发分开,“招、拍、挂”等房地产开发政策硬套在旧城改造上。旧城不是荒地,而是已经被开发成熟几百上千年的土地,非要再进行一次一级开发,掘地三尺,把熟地变成生地,然后再变成熟地,将原有的肌理、风貌及其所记载的历史统统删除,这样的穷折腾意义何在呢?拆迁政策搞简单化、“一刀切”,常常导致富人和善于投机钻营的人发财,而穷人和老实人反倒“丧家”,冲击了起码的社会公平和正义,社会冲突加剧。文物保护政策缺乏硬性处罚措施,经常得到不落实。危改政策存在漏洞和缺陷,商业价值高、改造容易的地块被优先改造,而真正亟需改

11、造但商业价值较低、改造难度较大的地块常常无人问津。旧城改造政策缺乏和产业政策配套,忽视产业发展规律,尤其是忽视保护传统产业生态环境。旧城改造所及之处,传统产业往往衰落甚至消亡。 5市政府对旧城改造长期不重视、不作为 北京旧城改造长期实行“以区为主”的体制,市政府在旧城改造中既不是决策主体、投资主体和改造主体,也不是风险和责任承担主体,甚至不是领导主体。市政府在旧城改造长期过程中实际上是不作为的。在旧城改造中,市政府和区政府的权力责任分配严重失衡,区政府责任大,权力小;市政府责任小,权力大。市政府掌握着政策制订权和最后决策权,却把旧城改造的繁重任务推给了区里;区里无钱无权,只好又推给开发商,靠出

12、让土地和牺牲旧城维系危改。房地产开发商主导的旧城改造以追逐超额利润为唯一目标,在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的条件下,旧城改造迅速演变成一场突破规划,破坏旧城,损害群众利益,引发大量社会矛盾的疯狂的与民争利行为。旧城改造和其正确目标已经完全背道而驰。 市政府没有专门的旧城改造统一领导机构导致了旧城改造政出多门,相互打架;各自为战,一盘散沙。现有区级危改领导机构本身对旧城改造并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也缺乏对旧城改造有经验、有研究的专家型人才,是典型的外行领导型机构。如果说建国之初的北京旧城改造是在黑暗中谨慎摸索,那么当前的北京旧城改造则是既无知又大胆的“文盲式”改造。 三、北京旧城改造的基本思路 那么究竟如

13、何扭转北京旧城改造的局面呢?北京旧城改造究竟应该改成什么样、怎么改?针对北京旧城改造的问题及其原因,笔者认为,北京旧城改造的根本是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关键是提高认识,加深对北京旧城内涵的理解;突破点在于体制机制、模式和政策的创新。 1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把握旧城改造的公益性质 旧城改造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保持旧城在现代条件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说到底还是为了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旧城改造要时刻牢记以人为本,不能“以资为本”;要确保旧城改造为人和人的发展服务为大多数人服务,而不是为少数开发商服务。北京旧城改造的基本性质是公共性和公益性,而不是商业性。旧城改造不是房地产开发,不能动辄把一、二级开发

14、分开、“招、拍、挂”等房地产开发政策硬套在旧城改造上。 2提高认识,深刻理解北京旧城的核心价值与内涵 北京旧城的功能定位决定了其在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核心价值,只有充分体现旧城核心价值的旧城改造才是成功的旧城改造。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北京旧城悠久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的延续和文化的传承是北京旧城改造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是人的反映,人的创造,人的精神家园。注重文化内涵的旧城改造,才能体现她独特的个性魅力。 3寻求产业功能与其他功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北京旧城是一座有生命的城市,是一个各种功能有机融合的生态系统。旧城改造的本质就是这个生态系统在外力协助下的自我完善、自

15、我修复和新陈代谢。北京旧城原本为消费性城市,存在居住功能过强,产业功能较弱的缺点。大栅栏、后海等一些区片的实际情况表明,居住、办公、商业、娱乐等功能混杂的区域反倒较有发展活力,这说明城市功能的复合化要优于单一化。 旧城改造要注重保护和改善旧城的生态机能,从自然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生态和社会生态等多个角度保持旧城生态平衡,实现城市功能良性发展。城市生态永远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维持生态平衡,没有一劳永逸的可能。旧城改造是一项长期任务,宜渐变不宜突变,最好不要搞“运动”,而要系统化、常态化、法制化,保持旧城改造的连续性,实现产业、社会、文化等功能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创新旧城改造体制机制、模式

16、和政策 市政府要切实承担领导责任,成为北京旧城改造的主体,变“以区为主”为“以市为主”。加强市政府在旧城改造中的领导和主体作用,明确职责分工,理顺体制机制,改变当前政出多门,各自为战的局面。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旧城改造,加强旧城改造的社会推动力。 深刻反思既往改造模式,创新旧城改造模式。一要全面理解旧城内涵和改造对象,把旧城看成一个整体和一个有机的系统,统筹兼顾风貌保护、文化特色和经济建设等方面协调发展。二要提高针对性,废除“一刀切”。根据不同情况下的不同改造对象,分类对待,采取不同的改造模式和政策,引入不同的改造主体,纠正改造模式简单化、单一化倾向。三要改变推进方式,提倡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

17、改造模式,废除大拆大建,给专家论证和社会争论预留充足的时间,减缓对旧城脆弱的城市生态的冲击。 四、北京旧城改造措施建议 1创新旧城改造机构机制 如何变当前北京旧城改造的局面呢?从根本上说,要提高认识;从全局上说,要建立更有效的旧城改造体制;而从具体工作层面来说,需要一个抓手成立全市统一的旧城改造领导机构,譬如叫做“市旧城保护与改造管理局”。这样,旧城改造研究将能够系统地进行,人才队伍将会建立并逐步成熟,工作机制将得以理顺和强化,旧城改造全盘工作得以统筹协调,一系列旧城改造问题将迎刃而解。 为了保证旧城改造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在“市旧城保护与改造管理局”下可以设立“旧城改造保护与改造基金”,并建立

18、政府投入为主、多方融资补充的可持续投入机制。 考虑到“市旧城保护与改造管理局”作为政府机构,不便于以市场主体身份参与旧城改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可以考虑成立“北京旧城保护与改造投资公司”,以市场机制和准市场机制运作。 在改革旧城改造领导机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旧城改造机制,首要的是改革决策机制。外行决策、“一言堂”决策和“拍脑袋”决策是导致“文盲式”旧城改造的制度基础。一要提高决策者的素质,培养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领导能力和文化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与之相适应,建立起领导型人才、专家型人才、实干型人才相结合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二要建立公开、透明、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质量,减少决策失误。

19、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入多部门、多方力量参与旧城改造,扩大旧城改造的科学基础、文化基础和民主基础。 2创新旧城改造模式 当前的旧城改造模式基本特征是开发商主导、大拆大建、模式政策“一刀切”。大量事实已经证明这样的改造模式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所以一定要改变,要创新。旧城改造模式的创新主要针对三个问题改造对象、改造主体、改造方式也就是改造什么、谁来改造、如何改造的问题。 在改造对象上,要全面认识旧城改造的对象。在物质形态方面,要贯彻整体保护的思想,既要保护文物和建筑,又要保护肌理、布局,更要保护旧城整体。在文化内涵方面,既要注重保护和营造景观,又要注重保护和发掘非物质文化。在社会工作方面,既要适当疏解人

20、口,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又要尽量减少大规模人口迁移对旧城社会结构的冲击和破坏;在改造中,要规范运作,强化监督,注重化解矛盾,避免旧城改造对居民利益的侵害,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在产业经济方面,要注意保护传统产业链和产业生态,保护老字号、老艺人和传统产业从业者的生存经营环境,统筹考虑产业、人口、就业、危改等问题,注重各项工作进展的协调性。 在改造主体设置上,要明确改造主体及其在改造中的职责。坚持政府主导,鼓励居民等社会力量参与旧城改造。根据不同改造对象和具体条件,区分运用政府主导型、国有企业主导型、居民自组织主导型等模式。在改造方式上,要走小规模、渐进式、多样化的道路。一是要推广小规模、渐进式的微循环

21、改造模式,旧城改造要争取“渐变”而避免“突变”。二是改造模式要多样化,针对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改造模式,不能再搞单一模式的“一刀切”。 3创新旧城改造政策体系 科学、合理的政策是旧城改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现行旧城改造政策几乎全部依附或脱胎于房地产开发和管理政策,具有与生俱来的不合理性。因此,要立即着手制订专门的旧城改造政策,建立相对独立的旧城改造政策体系,明确界定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严格限制旧城的房地产开发活动,停止将一、二级开发分开及“招、拍、挂”等房地产开发政策和程序用于旧城改造。 旧城改造政策体系应包括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三个层次的政策。总政策是指旧城改造纲领和方针。目前我国还没有

22、全国性的旧城改造法规,北京要走在全国前列,率先试验,积累经验。建议向国家申请在北京设立“文化名城旧城改造政策试验区”,加快旧城改造政策的探索步伐。基本政策是指规划、计划、程序和例行方法。具体政策是指针对某一类项目或具体问题的原则、标准、计算方法、行为准则及指导意见等。制订政策要注重深入调研和广泛听证,提高政策制订水平。三个层次的政策要注重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成为一个高度有机的整体。 五、一点期望 北京旧城改造是一项难度不亚于成功举办奥运会的艰巨任务,正确地认识和科学地进行旧城改造,是奥运会后的紧迫任务。北京旧城改造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智慧、能力和责任感的考验。我们坚信,既然我们能办好一届奥运会,也

23、同样能搞好旧城改造。北京旧城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北京旧城价值重估与战略定位 2010-05-26 在北京走向世界的今天,北京确定了新的城市发展目标: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这就蕴涵了北京旧城要适应整个北京城市性质和功能的变化,北京旧城必须重新进行价值评估和战略定位;同时,只有建立在旧城价值重估与战略定位基础上的北京旧城改造,才不会偏离方向。 一、北京旧城价值重估 旧城改造如同机器修理一样,要不要改造和如何改造,取决于旧城功能或价值评估的结果。北京旧城的功能或价值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 (一)北京旧城是中国最具有政治价值的城区 作为任何主权国家的首都,政治中心是其第一功能。北京

24、旧城集中了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国务院、最高法院及一些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全国政治中心的唯一载体。作为政治和经济大国的中国,预计2009年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在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首要功能是政治和国际交往功能,国事活动、外国元首与国际机构负责人的访华活动主要地点大多在北京旧城,尤其集中在以天安门广场为中心的核心区域。 (二)北京旧城是中国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区 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政治中心为主要功能的都城;二是在工商业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工商业城市。工商业城市发展取决于工商业活动,而都城的建立和发展则主要取决于政权的建立

25、和稳固,由于政权更迭,废都迁都频繁,都城也经常随之大起大落。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北京作为一个政治中心城市能够保持800年不迁都(从金中都算起)和600年(以1403年明都迁至北京为起点)不被彻底破坏,绝对是一个奇迹。 北京的历史文化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北京城市风貌,包括传统城市中轴线、“凸”字形轮廓和四重结构、皇城、河湖水系、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重要景观线和街道对景、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古树名木及传统绿化、“胡同四合院”传统住宅建筑形式等,北京旧城风貌不仅是北京城市个性的外在体现,更重要的是作为中国最后也是保存相对完整的古代都城,是中

26、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成就的集大成者。 二是北京旧城集中了代表中国乃至整个东方的建筑精华,故宫、天坛、天安门、正阳门等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这些古建筑已成为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三是北京旧城是中国600年来最大也是最重要的政治舞台,近600年的人类历史是世界风云突变的历史,经历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大航海和发现新大陆、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两次世界大战等,与此同时的中国也经历了明朝迁都、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清兵入关及近现代发生的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而这些事件的发生都以北京旧城为舞台,虽然历史人物早已烟消云散,但记录历史人物活动的“物”

27、大多还在北京旧城留了下来。 四是由于庞大的官僚机构、数量众多的军队、中央和地方频繁的人员往来联系、因科举而产生的大量应试人群等因素,使北京旧城成为了元明清时期中国最大的消费品市场,尤其是奢侈品消费市场。在旧城,不仅有王府井、东单、西单、大栅栏等全国著名的商业区,而且还出现了富有特色的专业商业街(如还保留地名的瓷器口、珠市口、栏杆市、花市街、菜市口等)和历史悠久的老字号(如“同仁堂”药店、“瑞蚨祥”绸布店、“全聚德”烤鸭店、“东来顺”羊肉店、“都一处”餐馆、“六必居”酱菜园、“荣宝斋”字画店等),这使北京旧城除了政治文化中心外,衍生出了强大的商业功能。更加可贵的是,旧城的商业功能不是只记载在历史

28、文献里,而是至今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稳定性,是北京城市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北京旧城是中国最具有社会价值和影响力的城区 到中国不到北京,枉来中国;到北京不看旧城,枉来北京。在八百年的建都史中,北京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中国的政治中心。尤其是清朝政府,为了长期统治占人口多数的汉族及其他民族,吸取了元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了一些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如重用汉人官吏、尊重和主动学习汉文化等。对其他民族也比较尊重和宽容。北京旧城既有回民聚集区和清真寺,也有藏民朝拜的雍和宫,甚至还有来自西方的基督教堂、天主教堂。北京城中居住了全国所有的少数民族,还有少量外国人。因此,在社会学意

29、义上,北京旧城不是一座城池遗址,而是一座具有生命力的“活”的城市,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活”的历史博物馆。 (四)旧城是北京乃至全国最具有经济价值的城区 在经济发展层面上,与国内外一些旧城不同,北京旧城依然是可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的城区,依然是发展都市经济的载体。虽然北京旧城在传统工业等领域已经没有优势,但在旅游业、商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仍然具有明显优势和重要价值。世界遗产故宫博物院和天坛公园,三大商业区东单-王府井、西单、大栅栏等,这些都是北京旧城特有的、极具经济价值的产业资源。仅以旅游业为例,据统计,2007年北京接待入境游客435.5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4亿人次,国内外旅游收入总计达到2

30、103亿元人民币。 二、北京旧城战略定位 定位理论来源于企业营销战略理论,但在城市旧城改造中同样适用定位理论。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营销战略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产品时代;二是品牌时代;三是定位时代。所谓定位,就是让企业以最简洁的词句占据顾客心智,鲜明地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赢得顾客的优先选择。在现代城市竞争中,城市的战略定位就是让城市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赢得顾客的优先选择。区位决定地位,功能决定效能。城市战略定位应包括城市空间定位、城市时间定位和城市功能定位三个方面。由此,可从提升北京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角度,从空间、时间、功能三个角度确定北京旧城战略定位。 (一)从空间角度定位 在空间定位方面

31、,北京旧城在不同的空间层次,有不同的战略定位。 第一,在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由于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目前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包括港澳)和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北京旧城承担的国际事务也会越来越多,北京旧城将成为对外展示中国文化最为集中的区域。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北京旧城只有保持民族性的东西,才能具有世界价值。北京旧城是世界的北京旧城。 第二,在全国,北京旧城是进行国事活动最多的区域,北京旧城也是中华民族元素最集中的区域,是最能激发中华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区域。北京旧城是全中国和全中华民族的北京旧城。 第三,北京旧城是中国人文旅游资源最集中

32、的区域。游客来北京,欣赏的主要是北京旧城特有的各种人文旅游景点,因此,北京旧城风貌必须与故宫、天坛、天安门、正阳门、北海、什刹海、先农坛、雍和宫、恭王府等主要古代建筑的风格相协调。北京旧城是“旧城”,而不是“新城”。 第四,北京旧城是中国老字号最为集中的区域,老字号传承了历史、传承了文化,也只有特定的环境才能显示老字号的文化。北京作为城市“老字号”,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成就的杰出代表。北京旧城和众多老字号相辅相成,彼此依存。 (二)从时间角度定位 从时间也就是历史角度看,北京旧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实际上有着不同的定位。 在金、元、明、清时期,不管是金中都、元大都还是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北京的定

33、位就是政治中心和军事指挥中心;戊戌变法后,随着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旧址在故宫后面的沙滩附近)等学府的兴办和一些研究机构的设立,北京旧城又成了全国的教育文化中心。 20世纪5070年代,聂荣致元帅任北京市长时提出“把北京由消费性城市变为生产性城市”,北京成了“生产性城市”;旧城内不符合“生产性城市”要求的部分牌坊、城墙等建筑被拆除;在“充分利用”的方针指导下,大量古建筑也用于行政办公、部队驻扎、开办工厂和安置群众生活居住。20世纪末,虽然国家明确了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北京旧城除了政治中心功能得到一定强化外,文化中心依然停留在“口号”上。北京旧城长期以来主要是作为“实用的城

34、”而非“文化的城”而存在和被利用的。 进入21世纪,随着北京城市土地的不断升值,借房改和市场经济之东风,北京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热无意间实现了“联姻”,这对于北京旧城成了一场真正的浩劫,保护旧城的声音被彻底湮没在了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集权力和和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央直属机构、中央企业等乘机把总部建在了长安街、金融街和东二环沿线。一能缩短与中央的距离,二能显示单位实力。于是,北京旧城一些街区在改造后变了味:一是强烈改变了旧城历史风貌。为了彰显所谓个性,色彩和造型离奇搞怪,个体的“个性”导致了集体的无个性,北京旧城一些重要景观线、街道景观、传统建筑色彩体系被破坏殆尽。二是北京旧城办公大楼最为集中的街

35、区,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与纽约、东京、香港越来越趋同,北京旧城的原生态文化荡然无存;三是尽管北京旧城牺牲了片历史保护区将路拓宽,还有多条地铁线路,但大量的大体量的楼宇吸引了更多的车流和人流。旧城交通呈畸形发展,就像一个罐头盒子,在巨大的压力下扭曲变形,随时可能爆发解体。北京旧城到底是一个承担现代化任务的城市还是一个承载历史的城市?很多人并不清楚。 从历史的角度看,北京旧城应是继承600年历史文化,并应继续传承下去的北京旧城。 (三)从功能角度定位 功能决定效能,因此,功能定位也决定着北京旧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对于北京旧城而言,结合北京旧城发展历史和各种资源,北京旧城的功能定位应该是中国的对外政治

36、门户、国家决策中心、国家历史文化中心、国家金融指挥中心、全国性商业中心和旅游中心。 三、北京旧城改造的目的 目前,北京旧城之所以需要要改造,旧城为什么要改造?最根本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了,城市发展了,世界、中国和北京都需要北京旧城在功能上有新的提升。但是,旧城功能衰退了,不能及时适应北京城市发展的要求,需要通过改造,实现旧城机能的再生和旧城的复兴。 由此,需要通过价值重估和重新战略定位,明确北京旧城改造的目标:北京旧城改造应该是“多留遗产、少留遗憾”的旧城有机更新,应该是在保护继承城市文化特色基础上的旧城功能系统提升。 北京旧城改造模式选择 2010-05-26 北京作为八百年的都城,不同于一般

37、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旧城从空间布局上讲,不同区域有不同功能、有不同历史风貌。因此,功能和风貌的多样性决定了改造模式必须是多样性的。从模式的定义可以知道,所有模式都针对某种特定的具体问题。一种模式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只能解决某一类特定的问题。如果有必要对北京旧城改造模式取一个统一的名字,那只能以“多样性模式”冠之。 (一)明确北京旧城改造的客体 改造对象就是改造什么的问题,这是模式的问题部分,主要指某一阶段旧城改造的空间范围、改造重点。在改造什么这个问题上,要避免简单化倾向,比如,把旧城改造等同于危旧房改造,把旧城改造等同于房地产开发等。各种本位主义倾向是简单化倾向的另一种表现,以各自部门利益和

38、专业角度看问题本身并不错,但必须看到以这种视角看问题的局限性,并努力加以克服,才是正确的态度。 1全面系统地看待旧城改造 改造什么的问题,看似简单,却长期走入误区。长期以来,旧城改造工作因政府主导思想不明确,导致被开发商牵着鼻子走,片面服从市场规律,忽视城市发展规律和文化发展规律,北京旧城改造的工作内容趋于简单化、粗暴化,错误地把小部分人的利益当成广大人民利益,把个别成功案例当成了可以无限推广的成功经验,把北京旧城充满个性、情况复杂、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当成老问题、共性问题对待。对问题的简单肤浅认识导致了行动上的简单粗暴和模式应用上的“一刀切”,以至于危改代替了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又代替了危

39、改。北京旧城改造不能只盯着局部,忽略了整体;不能只盯着危房改造,忽略了风貌保护产业发展;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和深层矛盾的根源。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核心问题,才能分门别类,对症下药,确定合适的改造主体和改造方式,才能保障成功地移植改造模式,而不是简单地生搬硬套搞“一刀切”,导致旧城改造的失败和对旧城的破坏。北京旧城改造陷入僵局,正是在对旧城改造理解片面、视野狭隘、目光短浅造成的。因此,北京旧城改造要以系统论为指导,全面认识,分类对待,根据不同的对象,找出核心问题所在,采取与之对应的、恰当的模式。 旧城改造有三对基本对象:建筑文物与城市风貌保护、危房改造与人居环境改善、区域经济与社会

40、事业发展。这三对对象不是一个问题,却是一个整体,它们紧密联系,互为因果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绝对分开。旧城改造模式要把这三对基本对象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兼顾,互相衔接,并分清主次、轻重、缓急。 2建筑文物与城市风貌保护 建筑文物与城市风貌是城市个性的外在表现,也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了对北京旧城整体保护的原则。旧城整体主要包括:传统城市中轴线、“凸”字形和四重城廓、皇城、历史河湖水系、棋盘式道路网骨架和街巷胡同格局、平缓开阔的空间形态、重要景观线和街道对景、传统建筑色彩和形态特征、古树名木及传统绿化;“胡同四合院”传统居住形态。市域历史文化资源主要

41、包括,城市“山水格局”、风景名胜区、市域历史河湖水系、城市遗址和城池格局、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貌保护是对旧城保护认识上的一个提高,是对整体保护理念的进一步诠释和发展,它比较全面地认识了北京旧城的价值;另外,风貌保护也是对整体保护的进一步阐释和落实,其本质是对城市个性和城市文化的保护。以风貌保护为统领进行旧城改造,也可以构成旧城改造的一种新模式。 以风貌保护为主的模式,其主要任务是保护。保护不是封存,不是不动,而是恢复到历史上某一个特定时期的状态通常是保存比较好的那个时期历史价值比较高的状态。许多在现实中被不合理利用的文物、被“推、接、扩”和私搭乱建破坏的历史风貌,早已不是北京旧城的原貌,而是对

42、历史风貌的破坏。必要的腾退、拆迁、拆除和修缮是对北京旧城积极的保护。 以风貌保护为统领的旧城改造模式,以恢复和保护风貌为要义,以良好的历史风貌为标准,对于现状较好的区域,以尽量不改造或少改造为原则,只实行必要的维护、修缮;对部分破坏的历史风貌,积极加以修复性改造,做到修旧如旧;对于已经完全破坏的历史风貌,必要的情况下加以恢复性重建,以复原历史风貌。 以风貌保护为统领的旧城改造模式,应以维护、修缮和原址重建为主,局限建筑施工,尽量避免一级开发和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土地运作,尤其商业性的土地运作,这是旧城改造区别于房地产开发的主要特征。 3危房改造与人居环境改善 危房改造既是旧城物质改造和城市功能改造

43、的主要内容,也是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建筑是城市功能的最重要载体,所以危房改造常常成为旧城改造的重要抓手。北京围绕危房改造形成的旧城改造经验和模式最为丰富,可以笼统地称为危改模式。危改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以危房改造为中心,重在“解危”和“解困”,社会需求推动力量强大,具有紧迫性和快速推动的特点,但是危改模式最大的缺陷是对城市文化内涵和产业生态的忽视。 旧城改造有必要纠正的一个错误认识是,“危房”才是改造的主要对象,而“旧房”并不是。“危房”是指建设部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所规定的D和E两级房屋,A、B、C三级就是通常所谓的“好房”。该标准并没有规定旧房的标准。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认为,“危”可以改造,

44、“旧”为什么要改造呢?危旧不分使大量建筑还没有成为危房以前就被拆掉了。北京旧城的价值,更大程度上在于旧房,而不在于新楼。故宫和天坛都是旧房,但没有哪栋新楼的价值可以和它们的价值相提并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控制城镇房屋拆迁规模严格拆迁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446号)也对盲目扩大拆迁规模进行了批评,并要求“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和居民的收入状况,合理确定拆迁规模和建设规模。”危旧不分的大规模拆迁改造造成的恶果已经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北京旧城改造不能再顶风冒进,大规模拆毁旧房了。要区分危房和旧房,尽量做到能修不改,能改不拆,能少拆不多拆,能小拆不大拆。从改善人居环境角度看,危房改造才是

45、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4区域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 富有活力的经济是北京旧城作为一座“活”的城市的标志。旧城改造不能把房子变漂亮了,产业改没了,社会事业发展停滞了。事实上,由于过去的改造没有重视产业的生态保护和社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拓宽了马路,改丢了人气;规划了现代商业街,赶走了老字号;火了房地产,却丢了传统文化,北京不再像北京,反倒越来越像东京、纽约。天桥地区的斜街,过去是天桥地区重要的演艺文化区,许多老艺人在那里生活和表演。20世纪90年代改造后,拆除了两边的传统风格四合院平房,建起了毫无特色可言的六层楼房,现在看上去就像进了落后的小县城,既没有优美的景观,又没有文化气氛。演艺文化从此消失

46、,更遑论演艺产业发展了。 在产业发展上,都市文化产业、都市现代商业、都市旅游业、金融服务业是北京旧城主导产业。因此,在传统文化产业、餐饮业、商业聚集的地区,有必要以产业为中心设计旧城改造方案,从而形成产业发展主导型旧城改造。例如大栅栏的价值主要在以传统商业为中心的传统综合产业,因此,旧城改造的主要任务除了危房以外,更要考虑如何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保留传统商业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促进其产业升级转型,更好地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环境。 借鉴德国鲁尔区的传统工业改造的经验,以产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旧城改造,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比如商业街要规划合适的宽度,过宽的街道会阻止顾客的“逛”,会导致人气削弱,顾客流失;金融、电信、咨询等现代服务业需要先进、完善的通讯基础设施;演艺产业需要较多的演出场所,等等。 二是通过疏散和引进两个互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