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枢纽工程除险加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48993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4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水库枢纽工程除险加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某水库枢纽工程除险加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某水库枢纽工程除险加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某水库枢纽工程除险加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某水库枢纽工程除险加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水库枢纽工程除险加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水库枢纽工程除险加固初步设计说明书.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四川省XX县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说明书XX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队二九年十二月1 综合说明51.1 工程概况51.2 大坝安全鉴定结论61.3 工程水文特性81.4 工程地质91.5 工程设计101.6 施工组织设计111.7 施工安排121.8 施工总体布置121.9 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121.10 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必要性132 水库水文及调洪演算132.1 流域概况132.2 洪水设计计算标准142.3 调洪演算143 工程设计183.1 工程等级和设计依据183.2 安全复核193.3 大坝整治设计223.3.1 上游坝坡整治设计223.3.2 下游坝坡整治设计223.3.3

2、坝肩帷幕灌浆设计233.3.4 溢洪道整治设计253.3.5涵卧管整治设计253.3.6机耕桥设计254 施工组织设计264.1 施工条件264.2 天然建筑材料274.3 施工组织274.4 施工布置294.5 施工计划304.6 施工安全314.7 主要工程施工方法315 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336 水库运行管理336.1 工程管理现状336.2 工程建后管理346.3 工程管理运用356.4 工程监测366.5 综合经营376.6 供水管理章程376.7 水费收取改革方案387工程概算407.1 编制原则和依据407.2 主要项目及工程量407.3 有关费率417.4 调差417.5

3、工程概算42附:1、四川省XX县XX水库除险加固整治设计图2、四川省XX县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书3、四川省XX县XX水库大坝整治工程土工试验报告主要工程特性表(一)序号名称特性备注一枢纽主要水文特征1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3.5km22多年平均气温17.43多年平均降雨量900mm4最大一日暴雨量120mm5年最大风速多年平均值20.7m/s6多年平均径流深162mm7主河道长15km8主河道平均比降5.3二灌区特征1设计总灌面积(亩)41002有效灌面积(亩)15003灌溉时期36个月4灌溉保证率75%三特征水位及库容1设计洪水位474.66m2校核洪水位475.27m3正常蓄水位471.30m

4、4死水位467.05m5总库容296.8万立米6正常水位库容127万立米7有效库容70.6万立米8死库容56.4万立米主要工程特性表(二)序号名称特性备注四大坝工程1坝型土坝2坝顶长116m3最大坝高22.2m4坝顶宽度3.5m5坝顶高程476.20m五溢洪道1形式正槽式2堰顶形式宽顶堰3宽度6.5m4长度170m六放水设施1卧管0.60.8m宽高2涵管0.61.2m宽高七劳力(工日)2.08万八 工期1总工期5个月九工程静态总投资87.54万元1需国家补助50万元2县财政补助5万元3自筹32.54万元1 综合说明1.1 工程概况1.1.1 枢纽工程XX水库系涪江水系梓江支流上的一座以灌溉为主

5、,兼有防洪、人饮、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型水库。该库位于XX县剑河乡一村,枢纽地理坐标东经10513,北纬3127,距剑河乡3公里,距XX县城38Km,水库管理站公路、电源、通讯均通。水库坝址处河床底部海拔高程约452.36m,坝址以上自然集雨面积33.5km2,总库容296.8万m3,正常库容127万m3,死库容56.4万m3,设计控制灌面4100亩,灌区为XX县剑河乡部分村社,现实际有效灌溉面积1500亩。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洪水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三部分组成。1.1.2 大坝XX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顶高程为476.20m,最大坝高22.2m ,坝顶

6、宽3.5 m,坝顶轴线长116m。 大坝上游边坡坡率从坝顶至坝脚分别为1:2.25、1:1.9、1:2.3、1:2.75,大坝下游边坡坡率从坝顶至坝脚分别为1:1.9、1:2.0、1:1.8,坡面为草皮护坡,设置有一堆石排水体。大坝基岩为棕褐色长石石英岩、粉砂质泥岩。长石砂岩为砂、钙质胶结、较硬;粉砂质泥岩含钙质结核较少,泥钙质胶结为主,处于弱风化状态。砂岩裂隙较为发育,溶蚀较严重。1.1.3 溢洪道水库现有正槽式溢洪道一座,位于河床左岸,堰顶高程471.30m,堰顶宽16m,泄槽横断面为矩形断面,泄槽宽6.5m ,溢洪道全长170m,溢洪道主要由进口段、控制段和陡槽段组成。1.1.4 放水设

7、施水库放水设备位于大坝右岸,由卧管、消力池、坝下涵管等组成 ,放水由卧管放水孔控制,放水孔为单排,孔径0.22m,最大放水流量0.102 m3/s 。 坝下涵管全长42m,断面型式为浆砌条石矩形断面,断面尺寸0.8m0.6m(高宽)。1.2 大坝安全鉴定结论1.2.1 鉴定结论2006年11月,由绵阳市水务局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专家对XX水库进行了大坝安全鉴定,经大坝安全鉴定专家现场检查和对大坝原来有关资料进行审阅和论证,将该水库大坝定为“三类坝”。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1.大坝:一是通过对大坝稳定及渗漏计算,上游坝坡所有工况的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均小于规范允许值,不满足规范要求,存在不稳定因

8、素,且由于常年遭受风浪冲刷侵蚀,坡面多处存在隆起现象,破损较多;二是右坝肩渗漏,主要原因是由于工程建设期间未能按正规的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施工时右坝肩截流槽未嵌入至设计深度,软弱岩层没有清除彻底,导致右坝肩与山体结合处并不紧密,由此产生右坝肩渗漏,经实测最大一处日漏水量达52.5立方米,渗漏量随库水位变化较大。2. 溢洪道: 洪水复核结果表明,三道嘴水库防洪能力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0194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规定的50年一遇洪水设计和500年一遇洪水校核的标准,但一是大部分溢洪道边墙及底板尚未衬砌;二是其边墙及底板多为泥粉质砂岩构成,强度较低,极易垮

9、塌,严重危及坝脚安全,不利于安全泄洪和溢洪道的稳定,严重影响下游两岸的稳定,需要对其进行整治。3.放水设施:水库放水设备位于大坝右岸,由卧管、消力池、坝下涵管等组成 , 放水由卧管放水孔控制,放水孔为单排,孔径0.22m,最大放水流量0.102 m3/s 。由于该水库一直采用卧管放水孔取水,一来取水极不方便,二来对放水人员极不安全,需要进行改造。1.2.3 对出现的问题的处理意见(1)改造放水设施;(2)整治大坝右坝肩渗漏;(3)对大坝上游坝坡进行加固处理;(4)衬砌溢洪道边墙及处理底板,鉴于防洪期间的交通问题,增设一机耕桥;(5)完善水库管理设施。1.3 工程水文特性1.3.1 概述XX水库

10、位于涪江水系梓江二级支流上,控制流域面积33.5Km2。流域形状近似长条型。流域区属浅丘陵区,植被较好,多年平均气温17.60C,最大风速20.7m/s,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长秋短,四季分明。据XX县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900mm,年最大降水量1296mm,最低降水量400mm,近年有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多年平均径流深162mm。该流域处于四川盆地西北暴雨边缘区,雨量充沛,暴雨大而且次数频繁,统计资料表明,最大暴雨多出现在79月,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陡涨陡落,单双峰均出现,一次洪峰过程小于12小时。1.3.2 泥沙该水库建成初期,由于库内植被较差,致使库尾有部分淤积。80

11、年代以来,加强了库内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等措施,植被得到了很大改善,现在森林覆盖率已达45.5%,库内淤积减少。1.3.3 水库洪水复核XX水库设计洪水防洪标准为50年,校核洪水标准为500年。按推理公式计算洪峰流量,当P=2%时,洪峰流量为198.6m3/s,设计洪水位474.66m。当P=0.2%时,洪峰流量为313.6m3/s,校核洪水位475.27m。1.4 工程地质1.4.1 工程地质条件库区属浅丘陵地形,地质构造主要出露为中生界白垩系蓬莱镇组的黄褐色岩石层,以黄褐色长石砂岩为主,夹杂部分沙页岩互层,成为主要的垮塌和渗漏途径。地层似斜南北,倾角350,近似水平。1.4.2 渗漏问题该水

12、库建成后不久右坝肩出现绕坝渗漏,70年代末只对渗漏部位用水泥粘土浆进行了简单处理,因为其结实强度较低,加之水库经过30余年的渗透侵蚀,水库运行至2003年,大坝右坝肩473.5m高程出现漏水,当库水位较高时,渗漏量随之严重,经实测现在最大一处日漏水量达52.5m3,且有逐渐加剧的趋势,须进行彻底整治。1.4.3 稳定问题该水库枢纽部份属蓬莱镇组中生界地层,倾向下游,倾角350,为近似水平岩层,从地质条件分析,大坝不会因为地质原因发生失稳现象。1.4.4 工程地质结论该水库无大的地质构造变化,地层结构单一,倾角较小,地质条件较好,无不良地质构造。根据四川省地震烈度分布图,该区域的地震烈度度。1.

13、5 工程设计1.5.1 工程等级XX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人饮、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型水库。水库总库容296.8万m3,设计灌面4100亩。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标准SL252-2000之规定。该水库为等工程,相应主要建筑物按四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和临时建筑物按五级设计。1.5.2 洪水标准水库工程永久性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重现期为50年,校核洪水重现期为500年。1.5.3 工程设计项目及方案经现场勘察并结合大坝安全鉴定论证报告。本次工程整治设计的项目及方案如下:1. 大坝加固上游:先将上游坝坡未达到设计坡度的坝坡采用土石填筑至设计坡度(1:2.5),然后浇筑C15混凝土作封闭处

14、理,混凝土下部铺填10cm厚沙砾石作为反滤层;死水位以下坝坡采用抛填块石使其达到坡比达到 1:2.75,进行加固处理。下游:将坝坡先填筑至坡比(1:2.5),将堆石排水体后移(坡比不变),设置两个马道,其宽度均为2米;坝坡两侧及马道内侧均采用M7.5浆砌条石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30cm40cm。2. 坝肩渗漏处理对右坝肩渗漏采取帷幕灌浆处理,灌浆全部采用单排孔,孔距2m,灌浆深度为25米。3、溢洪道处理首先将未衬砌的边墙及底板用条石重新砌筑,然后对易风化的溢洪道底板浇筑砼作封闭处理,泄槽段底板浇筑砼厚度为30cm,陡坡段底板砼厚度为40cm,消力池底板浇筑砼厚度为60cm,确保溢洪安全。4

15、、涵卧管整治鉴于多个水库涵管底板容易断裂漏水的教训,为了防止涵管漏水危及大坝安全,本次设计将涵管底板浇筑20cm砼作封闭处理;同时由于该水库一直采用卧管放水孔取水,一来取水极不方便,二来对放水人员极不安全,设计将卧管放水洞改为折悬臂阀门,便于运行管理。5、新建机耕桥为了保证汛期防洪抢险物资运输及行人安全,本次设计在溢洪道上方增设一机耕桥。机耕桥为梁板式结构,采用C25钢筋砼现浇,桥面宽2.2米,桥板厚度为30cm,梁厚30cm,高度为50cm。1.6 施工组织设计XX水库位于剑河乡一村,距剑河乡3公里,距XX县城38Km,水库至剑河乡和XX县城有沥青油路相通,外购材料及设备从盐绵二级公路直接运

16、至工地,对外交通比较方便。当地材料至工地有村道公路相通,坝区地形较为平坦,工程附近的采石场质量好, 砼所用卵石在梓江河购买,砂用涪江砂,水泥用双马或者剑门水泥,均可直接运至工地。施工用电可连接附近变压器,能满足施工用电及生活用电,施工用水采用以库内抽水。1.7 施工安排水库主要承担灌溉用水,大坝加固既要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又要不影响水库的灌溉和蓄水,上游坝坡及溢洪道整治涉及夏季行洪,须在洪水期来临前整治完工;帷幕灌浆为了保证质量,可以尽量安排在春灌后的低水位进行。1.8 施工总体布置施工布置主要遵循因地制宜,易于管理施工,经济合理的原则。本工程施工集中,应尽量避免相互间的干扰或影响,生活区布置在

17、水库管理房处,施工用水在库内抽取,民工生活用水采用水库管理房供水设施,生活用电利用管理站设施供给,只需架设部份线路就可解决,施工料场主要在大坝两端480m高程布置。1.9 水土保持与环境影响评价该工程为除险加固整治工程,需移动的土石方量不大,对水库功能的正常发挥和环境改善十分有利,不利的因素是帷幕灌浆可能会对下游鱼池产生一定污染,但都是局部和暂时的,抓紧施工可以避免不利的情况出现。从环境分析,不存在影响工程的重大制约因素,整治工程从环境与水保方面评价是完全可行和有利的。1.10 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必要性XX水库总库容296.8万m3,设计灌面4100亩,该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人

18、饮、养殖等综合效益显著的小型水库。该水库位置比较重要,其下游涉及剑河乡场镇及该乡多个村社1万多人口,水库一旦溃坝失事,将会对下游的居民及建筑物造成极大的威胁,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不利的社会影响。所以,整治水库大坝、溢洪道、坝肩渗漏,保证其安全运行是十分必要的。2 水库水文及调洪演算2.1 流域概况XX水库位于XX县剑河乡一村,距剑河乡3公里,距XX县城38Km,属涪江水系梓江二级支流,控制流域面积F=33.5km2。该水库流域面积内地形属深丘及山区,植被较好,中上部为森林,下部为旱地,兼有少量水田。XX水库处于四川盆地西北暴雨边缘区,雨量充沛,暴雨大而且次数频繁,统计资料表明,最大暴雨多出现在

19、79月,流域内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陡涨陡落,单双峰均出现,一次洪峰过程小于12小时。流域区属浅丘陵区,植被较好,多年平均气温17.60C,最大风速20.7m/s,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长秋短,四季分明。据XX县气象站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900mm,年最大降水量1296mm,最低降水量400mm,近年有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多年平均径流深162mm。2.2 洪水设计计算标准根据水利部SL2522000防洪标准,工程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500年一遇洪水校核,即设计P=2%,校核P=0.2%。2.3 调洪演算2.3.1 设计洪水计算 1) 河流特征XX水库位于涪江水系梓江二级支流上,控制

20、流域面积33.5Km2,平均流域比降为5.3,流域长度15Km。2) 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本库流域无实测洪水资料,但有长系列暴雨资料,故采用推理公式法由暴雨推求设计洪峰流量。推理公式为: Qp = 0.278 S F/n = f (F、L、J、S、n、m)式中: Qp 最大流量(m3/s); 洪峰径流系数; 流域汇流时间(h); F 流域集雨面积(km2); L 自出口断面沿主河道到分水岭的河流长度(km); J 河道平均坡度; S 暴雨雨力,即最大一小时暴雨量(mm/h); n 暴雨公式指数; 产流参数(mm/h); m 汇流参数。推求设计洪峰流量,必须确定上式右端的如下三组参数:(1) 流域特

21、征参数F、L、J;(2) 暴雨参数S、n;(3) 产流参数和汇流参数m。 流域特征参数用原量算数据。暴雨参数由四川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1984年6月版)(以下简称手册)上的等值线图查算。产流参数和汇流参数m基本上按手册上推荐的方法计算。各参数计算成果见表21 表21 F (km2)L (km)J ()J1/3F1/4Q= L/ J1/3 F1/4mH24 mmCvCs33.5155.30.1742.40635.80.895114.40.53.5 CvP (%)H24 mmnS (mm/h)s1/40.383 Q /(m/s1/4)00n(mm/h)/s0n-1/(4-n)nQ验算Q1/

22、4m,2.02770.59576.42.9565.1836.913.1592.460.1020.8981.0327.1313.218198.63.7540.8950.23980.585106.53.2124.7706.2342.9172.460.0670.9331.026.3592.951313.64.2080.8953) 洪水总量计算设计洪水总量Wp,按下式计算:Wp=0.1HTPF (万m3)式中:F 流域面积(km2); 洪量径流系数; HTP 历时T的设计暴雨量; T=12.8 F1/4(单峰型时) HTP= SPt1-n2p(T/24)1-n3。上式中查手册确定,H24P由表41给出

23、。设计洪水总量计算成果见表22。表22 XX水库设计洪水总量计算成果表P(%)H (mm)h(mm)Wp(万m3)3.33261.72230.852746.92297255.10.859854.70.33397.4349.30.8791170.20.2462.8411.90.891379.84.2.3 调洪计算按堰:q1=mB(2g)1/2H1.5 q2=Qp(1-Va/ Wp)假设Va用试算法使q1= q2即为正确,见下表:表23 XX水库调洪演算计算表P(%)20.2Va(万m3)124.2198.7H(m)3.184.31Qp(m3/s)198.6313.6Wp(万m3)854.7137

24、9.8q(m3/s)169.8268.62.3.3 已成坝高情况下设计,校核水位的确定1) 有关参数 1.坝顶高程:476.20m2.堰顶高程:471.30m3.吹程D=0.45Km 安全超高a, 设计a=0.5米 校核a0.3米4.多年平均最大风速Vf=20.7m/s5.设计风速V=1.5Vf=1.520.7=31.05m/s6.校核风速V2=Vf 2)计算公式 1.安全加高d=HB+a2.爬高HB3.2k(2hL)tg a3浪高2hL0.0166Vf5/4 D1/3取k0.8 a23。58,3)计算成果表2-4 计算成果项 目2hL(m)hB(m)a(m)d(m)设计情况0.9321.04

25、0.51.54校核情况0.5620.630.30.93 已成坝高情况下设计、校核洪水位确定:设计洪水位476.20-1.54474.66 校核洪水位476.20-0.93475.27 根据堰顶高程和调洪演算的溢洪水深重新确定洪水位。具体水位如下:1.设计洪水位=471.30+3.18474.48m2.校核洪水位=471.30+4.31475.61m现坝顶高程476.20m,满足规范要求。3 工程设计3.1 工程等级和设计依据根据水利部SL2000防洪算准中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规定,XX水库属小型水库,枢纽为等工程,主要永久建筑按四级建筑物设计,次要建筑物按五级建筑设计,本次工程除险加固设计

26、依据,采用上述工程等级划分和大坝安全鉴定结论。3.2 安全复核3.2.1 基本资料1.最大坝高:22.2m;2.坝长:116 m;3.坝顶高程:476.20m;4.设计洪水位:474.66m;5.校核洪水位:475.27m;6.死水位:467.05 m;3.2.2 土力学指标XX水库为粘土心墙坝,修建于70年代,坝体为人工填筑,履带式拖拉机碾压。坝体上下游部分均为亚粘土,心墙部分为粘土,排水体为堆石排水体。采用土力学指标见下表:表31 坝体土材料的力学指标C、值部 位非饱和固结快剪饱和固结快剪C(Kpa)(度)C(Kpa)(度)坝体土19.217.517.314.3坝 基堆石体03622.50

27、18.5343.2.3 坝坡稳定计算1、坝体各种材料的容重根据土工试验报告,坝体各种材料的容重见表32。表32 坝体土料的容重部 位干容重(g/cm3)湿容重(g/cm3)饱和容重(g/cm3)浮容重(g/cm3)坝体土1.581.942.01.0坝 基堆石体1.952.12.21.11.22、计算工况1)上游坝坡:(1)工况一:由正常高水位471.30m降至死水位467.05m;(2)工况二:由校核洪水位475.27m骤降至溢洪道堰顶高程再降至死水位467.05m。2)下游坝坡:(1)工况一:正常高水位471.30形成的稳定渗流期;(2)工况二:校核洪水位475.27m形成的渗流期。 3、坝

28、体各部位容重的采用坝体各部位容重的采用如表33。表33 坝体各部位采用的计算容重迎 水 坡背 水 坡抗滑力滑动力抗滑力滑动力部位浸润线以上湿容重湿容重湿容重湿容重浸润线以下静水位以上浮容重饱和容重浸润线以下浮容重浮容重静水位以下浮容重浮容重骤降影响区域浮容重饱和容重4、计算方法上、下游坝坡计算方法根据辗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认可的方法瑞典圆弧法,在微机上采用QuickBasic语言及瑞典圆弧法计算公式编制的程序进行计算。该程序可用以计算具有粘性土防渗墙的各种土石坝的上、下游坝坡及库水位骤降时的坝坡稳定情况。5、上、下游坝坡稳定分析计算成果1)上游坝坡:(1)工况一:其抗滑稳定最小

29、安全系数Kmin=1.035,小于K=1.15;(2)工况二:其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Kmin=1.025,小于K=1.05。2)下游坝坡:(1)工况一:其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Kmin=1.153, 大于K=1.15;(2)工况二:其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Kmin=1.116, 大于K=1.05。3)成果分析(1)上游坝坡所有工况的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均小于规范允许值,不满足规范要求。(2)下游坝坡所有工况的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大坝上游坡存在坝坡不稳定的安全隐患问题。3.3 大坝整治设计3.3.1 上游坝坡整治设计虽然根据大坝安全稳定复核,上游坝坡稳定安全系数均小于规范允许值

30、,且坝面由于长时间受风浪冲刷,毁损严重,还存在隆起现象,需进行加固处理。本次整治设计将死水位以上坝坡先夯填至1:2.5的坡比,然后再浇筑C15混凝土(垂直高度为9.15米)进行护坡,混凝土下部采用10Cm厚沙砾石作为反滤层;死水位以下坝坡采用抛填块石使其达到坡比达到1:2.75(垂直高度为12.05米),进行加固处理。详见XX水库大坝整治设计横剖面图。3.3.2 下游坝坡整治设计根据大坝安全稳定复核,虽然XX水库下游坝坡稳定安全系数达到了规范要求,但其坡度较陡(分别为1:1.9;1:2.0;1:1.8),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需进行加固处理。本次设计采用如下方案:将坝坡先填筑至坡比(1:2.5)

31、,将堆石排水体后移(坡比不变),设置两个马道,其宽度均为2米;坝坡两侧及马道内侧均采用M7.5浆砌条石设置排水沟,排水沟尺寸为30cm40cm,详见XX水库大坝整治设计横剖面图。通过稳定计算分析,大坝坝坡加固后稳定安全系数已能达到规范要求,具体安全系数见下表。大坝坝坡加固后稳定计算成果表 计算工况大坝规范允许最小值上游坡下游坡正常高水位降至死水位1.2541.15校核洪水位430.13降至溢洪道堰顶高程,再由堰顶高程降至死水位417.20米1.1431.05正常高水位形成的稳定渗流1.2371.15校核洪位稳定渗流1.1651.053.3.3 坝肩帷幕灌浆设计1.帷幕灌浆范围XX水库坝基基本不

32、存在渗漏问题,出现严重渗漏的部位主要是右坝肩与山体连接段,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本次设计采取帷幕灌浆处理,其长度为80m。由于该水库大坝高度不大,只有22m,因此考虑帷幕底部只需深入坝基以下3m即可,帷幕深度即为25m。2.帷幕灌浆孔布置为了有效截断渗漏,帷幕灌浆沿坝轴线全部按单排孔按布置,孔距2m。根据确定的帷幕灌浆范围,共计布置40个帷幕灌浆孔。3.一般规定与要求XX水库右坝肩帷幕灌浆,主要是防渗堵漏,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对山体单薄孔段必须先做压水试验,然后进行灌浆。随时进行变形观测,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降压,并做好详细记录,严防因灌浆而产生抬动变形破坏。4.灌浆方法(1)钻孔可采用KJ10

33、01型或U2PC型钻机,开孔直径110mm,终孔直径75mm,坝体孔段必须安装相应套管。(2)钻孔冲洗钻孔在灌浆前应进行孔壁或裂隙冲洗,以提高灌浆效果,可采用高压脉冲冲洗,但冲洗压力不宜大于本段灌浆的80%。(3)灌浆压力以不破坏岩(土)体及砌体结构为原则,因此可选用不同深度选择不同压力值进行施工,并以千分表作为监测,先进行严格试验后再进行正式灌浆。(4)浆液浓度灌浆材料以425#硅酸盐水泥为主,在吸浆量大时,可在3111浆液中掺入通过筛选的河沙510%,或35%的水玻璃(重量比),浆液的浓度应遵循由稀到浓的原则,浆液的水灰比可采用51、31、21、1:1、0.8:1、0.6:1,开灌时一般采

34、用51。(5)灌浆结束标准与封孔在设计压力下,如灌浆段的吸浆量不大于0.4L/s时,继续灌注30秒,灌浆工作即可结束。全段灌浆结束后,可采用0.61或0.51的水泥砂浆人工进行封孔。(6)灌浆工作质量检查灌浆工程质量检查应以分析压水试验成果为主,检查孔应自上而下进行分段压力试验,压力可根据相应段灌浆压力确定。检查孔压水试验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封孔,检查孔在设计规定的压力下孔段成果合格率应达到90%,否则认为该灌浆不合格,必须采取加密灌浆措施,直到合格为止。检查孔的布置要达到10-15%。3.3.4 溢洪道整治设计该水库溢洪道经复核,现侧槽和泄槽断面尺寸能满足设计要求。但由于该水库集雨面积较大,几乎

35、每年都有较大洪水,经过多年运行, 现在一是大部分溢洪道边墙及底板尚未衬砌;二是其边墙及底板多为泥粉质砂岩构成,强度较低,极易垮塌,严重危及坝脚安全,不利于安全泄洪和溢洪道的稳定,严重影响下游两岸的稳定。因此,必须进行整治。本次设计首先将未衬砌的边墙及底板用条石重新砌筑,然后对易风化的溢洪道底板浇筑砼作封闭处理,泄槽段底板浇筑砼厚度为30cm,陡坡段底板砼厚度为40cm,消力池底板浇筑砼厚度为60cm,确保溢洪安全。详见XX水库溢洪道整治设计图。3.3.5涵卧管整治设计鉴于多个水库涵管底板容易断裂漏水的教训,为了防止涵管漏水危及大坝安全,本次设计将涵管底板浇筑20cm砼作封闭处理;同时由于该水库

36、一直采用卧管放水孔取水,一来取水极不方便,二来对放水人员极不安全,设计将卧管放水洞改为折悬臂阀门,便于运行管理,详见XX水库涵卧管整治设计图。3.3.6机耕桥设计为了保证汛期防洪抢险物资运输及行人安全,本次设计在溢洪道上方增设一机耕桥。机耕桥为梁板式结构,采用C25钢筋砼现浇,桥面宽2.2米,桥板厚度为30cm,梁厚30cm,高度为50cm,详见XX水库机耕桥设计图。4 施工组织设计4.1 施工条件4.1.1 交通条件XX水库位于XX县剑河乡一村,距剑河乡3公里,距XX县城38Km,外购材料主要是水泥、混凝土骨料及灌浆设备,有盐绵公路和县乡公路相通,当地材料场地至工地有村道公路相通,砼骨料运距

37、38Km,对外交通较为方便。4.1.2 水文气象条件该水库流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湿润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7.50C,雨量较为充沛,日照充足,具有冬干春旱,夏洪、秋绵的特点,但也有全年干旱的时候。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800mm,年内分配不均,大暴雨集中在79月,510月降雨量占全年80%以上,每年的10月次年5月都是施工的黄金季节。4.2 天然建筑材料1.块石、条石库区周围石料可开采量比较丰富,整个工程建设需要的条石、块石,本地完全可以满足。2.土料由于是已成工程的除险加固,对土料没有严格的要求,可以采用土石混合料,坝区周围相当丰富,可以满足工程需要。3.砂、卵石料工程附

38、近无砂石料场,砌筑及砼用砂从三台购买,运距约75Km;卵石可在县城的梓江边购买,运距约38Km。4.3 施工组织4.3.1 组织机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为了协调工作,处理工程占地、资金筹集、劳力调配等具体问题;为了切实把除险加固工程搞好,结合具体情况,由县、乡相关负责人共同组成工程领导机构。4.3.2 组织领导为了协调财政、水利、乡镇之间的关系和处理有关具体问题,县上成立水库除险加固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水利、财政、乡镇的相关领导任成员,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4.3.3 组织形式1.大坝加固(a). 混凝土:由于混凝土施工要求相对较高,一般采用专业队伍施工。(

39、b). 土石开挖:为了节约工程投资,可以由受益镇、乡组织民工开挖,但不利是工期会拖得过长。(c). 土石运输和夯填:由于运输和夯填都涉及大量的机械,而且要求也比较高,一般需要专业队伍施工,既可以缩短工期,又可以更好地保证质量。2.帷幕灌浆:由于帷幕灌浆技术要求高,只能采用专业队伍施工。3.溢洪道条石砌筑及砼浇筑:由于涉及泄洪,对条石砌筑及砼施工要求高,一般采用专业队伍施工。4、涵卧管整治:开挖可以组织受益农户进行,砌筑、灌浆及阀门安装采用专业队伍施工。4.3.4 技术保障技术保障全部由县水务局负责,在现有技术力量中将作重点安排,除在县水务局抽派2名工程师外,片区中心站水利员全力以赴,组成专门的

40、技术组,负责工程技术指导、施工质量和督促检查。4.4 施工布置4.4.1 土石料场由于土石料需要量较大,可以考虑在大坝两端480m高程以上布置土石料场,一则可以加大施工强度;二则可以放小炮开挖;三可以尽量避免施工干扰。4.4.2 块石、条石料场石料场布置主要取决于石料的储藏量和可开采度,该水库库区内和480m高程以上块石和条石都有比较丰富的储量,可以在大坝两端布置。4.4.3 其他 1.施工用水只有帷幕灌浆用水量较大,但在库内直接抽取,距离近,不需建固定的供水设施。民工用水可以用水库管理站的供水设施。2.施工用电只有帷幕灌浆及砼浇筑用电量较大,水库管理站附近就有变压器,可以就近搭接,帷幕灌浆民

41、工可以在水库管理站居住,生活用电也很容易解决。4.5 施工计划4.5.1 施工工期1.条石、块石开采计划从2007年3月开始,2007年5月初结束。砌筑从2007年4月开始至5月结束,总工期三个月。2.土石开挖填筑下游坝坡:由于不影响灌溉和蓄水,填筑可安排在2007年2月动工,3月底结束。计划工期二个月。3.帷幕灌浆:为了不产生施工干扰,可以安排在2007年3月底动工,2007年5月底结束,计划工期二个月。4.溢洪道整治:2007年3月开始开凿,5月中旬进行条石砌筑及砼浇筑,5月底完工,计划工期三个月。5、涵管整治:安排在2007年4月开始,2007年5月中旬结束,计划工期一个半月。5、新建机

42、耕桥:安排在溢洪道整治后进行,2007年6月开始,6月中旬完工。4.5.2 劳动力该工程计划从20037年3月开工,2007年6月底全部结束,总工期4个月,根据不同的施工项目、时段和组织形式,计划平均保证有60-80人施工,高峰期150人,总计划用工量2.15万个。4.6 施工安全施工期间要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提高民工的安全产生意识,科学安排施工工序,在工区危险地段加强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土石开挖,必须对爆炸物品的采购、运输、保管和使用加强安全管理,施工单位要设置专职安全人员,确保工区安全。4.7 主要工程施工方法4.7.1 大坝加固土石开挖填筑(a).开挖:由于取土位置已高于大坝20余米,一般已距大坝200m以外,可以采用松动爆破,但必须严格控制装药量,并由专人负责。(b).填筑:可用履带式拖拉机或装载机进行来回碾压,铺填厚度不得大于50Cm。碾压时洒水应充分、均匀,要求洒水量不小于填筑量的2535,同层之间结合部超碾1.0米,做到铺料、洒水、碾压分区明确,避免漏振。碾压完后应进行碾压取样,以测定压实干容重,采用灌水法进行取样,一般做到每一碾压段均取样,如不合格,应重新施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