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沥青操作规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化沥青操作规程.doc(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装置概况1.1概况10号建筑沥青装置于1976年批复建设,1979年试运投产,装置年设计加工能力为10万吨,产品为10号建筑沥青。该装置采用单塔连续氧化,链式成型机连续成型工艺。自1985年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改造后,1997至1998年间对装置又进行了改造,使成型能力提高了近30%。1.1.1 1985年采用成品罐直接注水工艺,保证了成品沥青的冷却效果,使生产能力提高了20%左右。1.1.2 1987年尾气焚烧炉投用,有效地控制了沥青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利用废热3690MJ/h,使装置能耗降低460MJ/吨原料左右。1.1.3 1998年沥青原料(减压渣油)不经加热炉直接进塔,使装置能耗降
2、低630MJ/吨原料。1.1.4 1995年增上5#成型机,使沥青产量提高了15%。1.1.5 1997年对成型机链条、翻斗器、成型冷却系统进行了改造,降低了沥青料斗的损耗,提高沥青产量20%。1.1.6 1998年增上了尾气旋分器系统,甩掉了循环油泵,停用了两台换热器,降低了装置能耗。1.2 设计数据物料平衡表项目流量Kg/h产品产率%t/d 入方渣油12500出方沥青1212597.0291.0馏出油 2502.06.0气体+损失 1251.03.0合计125001003001.3 10号建筑沥青装置流程简介本装置按系统主要分为:原料加热,原料氧化,产品成型及尾气发汽四大系统。1.3.1
3、原料加热:开工时,减压渣油经泵301送入炉301加热至270左右(来料压力大时,可不启动原料泵,直接进加热炉)。开工正常后,210左右的减压渣油不需加热直接入氧化塔塔。1.3.2 原料的氧化原料通过氧化塔上部进料口,进入氧化塔汽相段。在汽相段通过进料管喷向塔壁,然后流入液相段。原料在塔内液相段与从塔底部上升的氧化风逆向接触。在270-290的温度条件下,剧烈的进行各种化学反应,最后生成合格的10号建筑沥青产品。在完成氧化过程后,非净化风从液相升入汽相段,其中不仅含有大量的油气,水蒸汽,过剩氧还含少量其他有毒气体。这部分气体称为尾气。为了防止尾气中油气在高温下与过剩空气在汽相段爆炸着火,同时也为
4、了减少油气在升气管处结焦而影响开工周期,在塔内汽相段采用了注水的方法,使汽相温度控制在180-200。为了对油气中的油分回收,于1998年上了尾气旋分器系统,同时在R302上了新鲜水雾化喷淋。气体经R302液封后,大部分油份被吸附,少部分油份经尾气线,进一步自然冷却,进入旋分器再进行分离,最后将尾气全部送入尾气焚烧炉,在900-1000完全燃烧,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在塔301的液相段,氧化合格后的沥青,通过塔下部压油线,靠液位差压入成品罐(R305)。在成品罐内,经罐顶注水直接冷却,使产品温度降至230-240,然后送入成型机,进入沥青成型系统。1.3.3 10号建筑沥青成型建筑沥青的成型是机
5、械连续成型。沥青产品自成品罐R305,通过带有套管伴热的成品管线通往机械连续成型系统。机械成型系统,除五台成型机外,还包括三台循环水泵,两台滑石粉泵,沥青储存池,滑石粉搅拌池等附属设备。成型机长53.9米,由调速电机经减速箱传动牵引链条,两链条中间联接314个容量为25千克的半圆形成型槽。液态沥青经放料系统放入成型槽中,在上水槽经风冷和水喷淋冷却使表面形成一定的膜,运行一段时间后。沥青料斗转入下层继续冷却,此时沥青表面形成15-20mm 的凝固层,最后由翻斗机构将沥青翻倒在水渠中,用循环水冲入水池,继续冷却储存。1.4 沥青原料及产品的主要指标和意义1.4.1 从生产角度讲我们对原料要求是:1
6、.4.1.1 原料能比较容易地氧化成沥青产品1.4.1.2 能够安全生产,不致因原料变化而发生事故。在原料性质已经确定的条件下,为更准确地掌握生产条件,应经常注意原料的馏分组成及闪点。馏分组成:它是反应原料中轻重组分相对含量的重要指标,以生产10#建筑沥青为例,应当经常注意500馏出这一指标。500馏出过高,说明原料中油分较多,产品氧化困难,对装置加工能力影响很大,而且产品也很难合格。闪点:闪点越低,说明原料中易挥发的轻组分越多,从氧化塔液相中蒸发到汽相段的油气,与尾气中的过剩空气混合后达到爆炸下限浓度的机会越多。为了保证生产安全,避免氧化塔汽相段闪爆,原料闪点一般不宜低于230。1.4.2
7、从使用角度来说沥青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的特性:1.4.2.1 在使用条件下应成为固体;1.4.2.2具有一定的硬度;1.4.2.3具有一定的韧性。反应这些特性的是沥青的针入度、延度(伸长度)和软化点。针入度:是表明沥青硬度和流动性的指标。沥青产品的分类和命名,就是以沥青针入度的平均数来划分的。例如:60#道路沥青的针入度为45-80(25,100克,1/10mm)取平均值60作为产品标号。延度:表示沥青在外力作用下延伸成细线的性能,即表示沥青的粘结性,弹性和可塑性。延度小,沥青质脆,粘结性差。沥青的延度值是判断沥青是否适用于铺路,制造屋顶护面材料的重要依据。软化点:是表示沥青从固体转变为粘滞性较低
8、的液体时的温度。软化点主要反映了沥青对人工加热与日光曝晒的适应性。生产中可用它控制操作,掌握产品质量。1.4.3 10号建筑沥青生产原料及产品质量指标1.4.3.1原料(减压渣油)指标 减压渣油500馏出不大于10%。1.4.3.210号建筑沥青产品质量指标 软化点() 95 针入度(1/10mm) 10 25延伸度(25,Cm) 1.52.系统操作法2.1氧化系统操作法2.1.1本岗位的任务是根据厂部下达的生产任务,选择反应条件,将渣油氧化成合格的10号建筑沥青。2.1.2氧化温度的控制温度是氧化反应的重要条件之一,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氧化反应速度和产品质量。实践证明250和300两个温度反应
9、速度相差将近一倍,所以要控制一适当的氧化温度。 温度的变化受进料量、进风量,进水量,注汽量及进料温度原料性质等多方面的影响,一般正常生产情况下,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节。2.1.2.1根据生产需要,在允许的调节范围内,调节炉出口温度和进料量。2.1.2.2调整向塔内的注水,注汽量,但液相注水800kg/h。2.1.2.3反应温度超高时,在保证产品质量合格的前提下,还可以采取降风措施,以抑制氧化反应速度。2.1.2.4原料过轻而使氧化反应温度难以保证时,视液面高低提高炉出口温度和进料量,同时增大风量,有必要则需改下侧部进料,以减少热损失,并减少压油量以防未反应的渣油大量进入R305罐,待温度回升正
10、常后,立即改回上部进料。如液面较高则应降量生产,炉出口提至允许范围内最高温度。逐渐升温,切不可盲目的过量通风,以防温度低,反应不安全,又大量通风带走大量的热能,反而会使温度更低。2.1.3沥青质量的控制一般情况下,产品主要控制软化点和针入度两项指标,通常采取以下方法调节:2.1.3.1调节氧化温度及风量 ,使之改变氧化效果。2.1.3.2针入度过高时,在允许的范围内可提高汽相温度以利于原料中轻组分的挥发。2.1.3.3必要时可提高塔301液位以使原料充分和风接触反应,增加反应时间。2.1.3.4在允许调整范围内,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R302,液面至最低以使尾气较顺利进入焚烧炉,从而降低塔顶压力
11、,以便轻组分拔出,适量注水或注汽,使之携带油分挥发。2.1.4气相温度的调节一般调节汽相气水和注汽量、温度骤然升高和降不下来时,还可以降低风量,但不宜时间过长,以免造成产品不合格。2.1.5直冷器温度控制和液面控制温度控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节注水量控制直冷器底部温度液面控制:一般通过上抽出口溢流控制,液位超高时可将下抽出口适当打开,以保证液面。2.1.6塔顶压力的调节正常时的塔顶压力应在0.02-0.03MPa之间,要求小于50KPa,超高时影响因素可能有:升气管结焦,塔内气体闪爆,旋分器阀门关闭或开度过小,阻火器阀门开度过小,通风量、注汽量过大,焚烧炉烟道挡板开度过小,造成加热炉正压操作,
12、都会使塔压力超高,根据情况排除故障,相关岗位恢复正常操作,以保证氧化塔正常操作,必要时应及时打开放空。2.1.7氧化塔塔液位的控制一般调节压油量、放料量和进料量,来控制氧化踏的液位,正常生产时,液面控制在16.9 - 18.2m。 2.1.8 R305液面、温度的控制调节压油量和放料量,来控制R305的液位,液面不得高于上中部(不大于6m);R305温度靠注水量的大小来控制,注水要缓慢,防止成品罐局部冷却过度,堵塞放料口,罐底温度要求不大于240。2.1.9 R304液位控制液位高时应向装置外送油,一般液面不得高于80%。2.1.10 R302液位温度控制 R302液位靠下油线的液位阀门来控制
13、,要求自然溢流;R302顶部温度要求小于120。2.1.11不正常情况的判断和处理:2.1.11.1氧化塔突沸及冒塔:原因:主要时由于原料大量带水,注水量过大和塔内积水,造成水遇高温后汽化体积膨胀,超过塔的容积范围,而造成冒塔事故,原料过轻也能引起突沸。处理方法(1)停止进料、停风、停止注水注汽并迅速判明原因。(2)如发生在进料初期,可能因塔内积水或原料带水造成,此时可少量通风,待水汽化塔内无爆沸声时,再提风提量。(3)如属原料过轻造成冒塔,应切断进料,核实塔内油位,如液位较高,可向成品罐压送一部分,然后少量通风,使油份缓慢挥发。2.1.11.2塔汽相着火及爆炸:氧化过程中,气相产物有油份,瓦
14、斯等可燃物的存在,这些气体与过剩氧混合后很容易达到爆炸极限。尤其在汽相温度偏高时,很容易造成油气自燃起火,而引起爆炸。发生此类情况应及时处理。(1)适当加大安全蒸汽和气相注水。(2)顶温过高不能降低时,减少通风量或完全停止通风。(3)防爆板鼓破时,应将汽相温度降至130以下时,再停止安全蒸汽,然后更换防爆板,若此时采用上进料,应减少进料量将炉出口温度降至200以下,必要时改下进料。应注意更换防爆板时不能面对防爆板。(4)因馏出线结焦,或其它原因使塔憋压,而造成防爆板爆破时,应查明原因,恢复正常生产。2.2 加热炉操作法2.2.1点火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2.2.1.1将蒸汽引至炉前,消防器材、点
15、火用具准备齐全。2.2.1.2检查有关压力表,热偶及炉体的其他有关设备是否安装完整。2.2.1.3将瓦斯引入装置,瓦斯罐低点排凝,两炉高点排空约20分钟后关闭,检测瓦斯含氧量,检验合格后,即可点火。2.2.1.4烟道挡板开1/3,一次风门全关,二次风门开1/3-1/2。2.2.2点火及熄火的步骤:2.2.2.1用蒸汽吹扫火嘴,确认畅通吹扫约15分钟烟囱见汽后关闭。2.2.2.2将点火的火把,从点火孔平放进火嘴,操作员应离开炉底以防点火时回火伤人。2.2.2.3开火嘴两扣,确认火嘴点燃后取出火把,如一次点火未成功,关闭火嘴阀,取出火把,用雾化蒸汽吹扫约15分钟烟筒见汽后,再进行第二次点火,为防止
16、发生爆炸炉膛温度小于206不得取出点火棒。2.2.2.4调节火嘴开度和风门,使火焰的高度,颜色达到正常为止,严格按要求进行升温,恒温。2.2.2.5熄火时关掉火嘴的手阀,通入少量蒸汽掩护火嘴。2.2.3正常操作和管理:2.2.3.1炉出口温度单参数自动控制瓦斯量,应经常注意调节阀开度,应保持在20-80%之间,使之有一定的调节余量,必要时可调节火嘴阀和火嘴数量。2.2.3.2调节风门开度,使火焰笔直,呈现浅兰色,黄色斑点效率最好,要求多嘴短焰,使炉膛各部受热均匀。2.2.3.3经常注意瓦斯加热及压力变化情况,并检查瓦斯罐中是否存有凝缩油,当发现瓦斯带有大量凝缩油时,应积极联系调度处理。2.2.
17、3.4升温及日常生产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炉管及弯头有无泄漏和弯曲,局部是否有热点,发现冒烟及漏油时及时汇报有关人员处理。2.2.3.5 加热炉加热渣油时,出口温度要求小于3002.2.4事故处理:2.2.4.1回弯头漏油:加热炉弯头因炉温骤变及炉管内油压的骤变引起弯头焊口漏油起火,或因检修中焊接纰漏而引起漏油,发现以上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手段处理:打开弯头箱灭火蒸汽,炉管内油改走付线或冷进料线,炉301按正常停炉处理。2.2.4.2炉管局部过热或炉管氧化剥皮严重弯曲,炉管压力过高等都能引起炉管破裂,此时炉膛将起火,烟筒冒黑烟,炉出口温度急剧上升,发现这种情况按紧急停工处理,切断油料,及时打开炉膛灭
18、火蒸汽。2.2.4.3炉管结焦:由于原料量过小,火焰过长或偏斜,而使炉膛温度过高时都能造成炉管结焦,结焦现象:(1)在进料量不变的情况下,炉出口压降明显增大。(2)炉出口温度下降,炉膛温度上升。(3)炉管爆皮起斑点,逐渐变黑,严重时变粉红色,并有光亮。严格按多嘴短焰的要求,发现结焦时,及时请示领导降量处理。2.2.5加热炉烧焦规程:利用蒸汽与空气的作用来清除炉辐射管内的结焦,其过程分吹松阶段和烧焦阶段。2.2.5.1吹松阶段:(1)原理:大量蒸汽吹入炉管,提高炉膛温度,因炉管金属和焦层的膨胀系数不同,在高速气流和化学反应的作用下,焦炭被汽化而除掉。(2)方法:a.炉膛吹汽由少到多。b.炉膛点火
19、要均匀;炉出口温度550以下。炉膛温度小于700。升温速度80-100/时,(炉出口温度)。c.当炉管放空见黑灰时,即表示吹松在进行。2.2.5.2烧焦阶段:(1)原理:蒸汽和空气同时进入炉管,残存焦炭被直接氧化除掉。(2)方法:a.在吹松阶段的基础上,减少进入炉管的汽量后,慢慢的将风引入炉管内。b.根据炉管颜色及炉出口温度,调节炉膛温度及进入炉管蒸汽量和空气量,炉出口温度不大于500,炉膛温度不大于700。c.燃烧的炉管呈暗红色为好,每次红2-3根较合适。d.间断开大蒸汽量,防止颗粒堵塞炉管、弯头。e.当后期大量通入空气时,炉管不变暗红色,炉出口也无黑灰烟出现时,可判断烧焦结束。2.2.5.
20、3降温处理:(1)停空气(2)降温要缓慢,防止弯头胀口泄漏,出口温度在350时熄火。(3)炉出口温度到170,停汽。2.3机泵操作法2.3.1水环真空泵的操作:2.3.1.1启动前的准备:(1)检查泵有关设备是否按要求装好。(2)盘车180并检查泵体内有无声响。2.3.1.2泵的启动:(1)关闭泵入口阀,打开待启动的离心泵体上的吸气阀,打开泵的排气手阀。(2)向气水分离器内注水,待溢流线内见水后停止。(3)打开气水分离器向泵给水管路上的手阀,同时打开向填料函注水手阀。(4)启动泵,并注意真空度的变化及泵的运转情况。(5)当真空度升至200mmHg以上时,打开泵入口阀。(6)调整由气水分离器向泵
21、内的送水量,以便在要求的技术范围下运转时使功率消耗量最小。(7)调整向填料函递送入量(用最少的水消耗,保证填料函的密封性)。2.3.1.3泵的停车:(1)关闭泵进气管上的闸阀及被抽离心泵上的吸气阀。(2)关闭电机并停止向泵内注水。(3)若长时间停车,应放掉泵内及汽水分离器存水。2.3.1.4故障分析及处理:故 障原 因处 理泵运转时声响不正常1、极限真空度下,泵内由于物理作用产生爆裂声2、叶轮扫缸1、检查泵内管线,并降低真空度。2、停泵检查真空度提不上来1、填料函漏气2、入口管路有漏气点1、开大水封2、检查入口管线2.3.2离心泵的操作:2.3.2.1启动前的准备工作:(1)检查泵的入出口管线
22、、阀门、压力表,泵体有无泄漏点,地脚螺栓是否松动,电机转向是否正确。(2)检查冷却水及排水地漏是否畅通。(3)按规定标准,加好润滑油,油位1/2-2/3。(4)盘车应灵活,声音正常。(5)入口灌泵,并赶掉泵内残余气体,循环水泵应将泵内气体抽净,以吸气管线上的看窗无气色为好。(6)热油泵启动前需预热,升温速度50/h,预热过程中每10分钟盘车1800。(7)检查安全设施,如电机接地,对轮防护罩,消防蒸汽及消防器材。2.3.2.2泵的启动(1)启动电机,当出口压力接近操作压力时,逐渐打开出口阀,参看电流控制泵的流量及压力,并经常注意其是否在正常操作的范围内。(2)检查泵的振动及杂音情况,观察轴承温
23、度,滚动轴承温度一般70,轴瓦65,电机温升70。(3)注意检查冷却水及润滑油供应情况,观察端面密封泄漏情况,填料密封20滴/分,机械密封10滴/分。2.3.2.3泵的停车:(1)逐渐关死出口阀,后停掉电机。(2)泵体温度降低后,关掉冷却水。(3)热油泵,停止运转时,略打开出口阀,使泵处于预热状态,同时也防止运转泵在量小情况下叶轮结焦。(4)不允许泵在排空及关闭出口阀的情况下长期运转。2.3.2.4离心泵的切换(1)按规定启运备用泵。(2)确认备用泵运转正常后,逐渐开大备用泵出口阀,同时关小运转泵出口阀。(3)备用泵出口阀开大,运转泵出口阀关掉后停车。 离心泵故障分析及处理故 障原 因处 理
24、方 法1、泵不上量或排量扬程不够1、吸入口漏气2、入口阀或叶轮堵塞3、灌注头不够4、电机反转或叶轮反装5、泵内有气体6、口环磨损,漏损增加7、入口阀全关或开度小1、检查消除漏气2、清扫入口线或叶轮3、关小出 口阀,减少排量,同时增加灌注水4、检查线路或停车修泵5、打开放空排气,重新灌泵6、更换口环7、开大入口阀2、泵消耗功率大1、泵与电机不同心2、超负荷3、盘根过紧4、介质比重粘度大5、口环间隙过大或过小1、校正同心度2、降低负荷3、调整适当4、化验油品,适当减少泵排量5、检查调整3、泵振动有杂音1、抽空2、转子不平衡3、泵与电机不同心4、叶轮松动5、叶轮装反6、泵内有杂物7、地脚螺丝松动8、
25、转动部分配合间隙小9、轴套和口环磨损太大1、处理同泵不上量2、转子找平衡3、校正同心度4、检查紧固5、检查6、清扫7、把紧8、调整9、更换4、串轴1、流量不稳2、止推轴承间隙大3、平衡管、孔堵塞1、调节流量2、调整间隙3、检查清理5、轴承 发热1、泵与电机不同心2、润滑油过多或过少3、润滑油变质4、冷却水不够5、甩油环脱落1、校正同心度2、调节正常3、更换4、加大冷却水5、处理6、填料函漏油1、压盖螺丝用力不均2、固定环旋转环磨损3、水封中断造成磨损1、调整,紧匀2、检查更换3、水封给水7、电机发热超载跳闸1、电压下降,电源超负荷2、排量超负荷3、定子绕组短路4、电源一相短路5、泵抱轴1、检查
26、电源2、调节流量3、检查修理4、检修5、检修2.3.3双螺杆泵操作法2.3.3.1泵在启动前的检查和准备(1)检查泵的入口管线,阀门,压力表,泵体有无泄漏点,地脚螺丝是否松动,电机转向是否正确。(2)泵壳体进行预热。(3)检查泵的地脚螺丝,有无松动,压力表、各阀门是否好用。(4)盘车应灵活,声音正常。(5)泵出入口阀门是否打开,付线阀门是否开启。扫线阀门是否关闭。(6)热油泵启动前需预热,升温速度50/h,预热过程中每10分钟盘车1800。(7)检查安全设施,如电机接地,对轮防护罩,消防蒸汽及消防器材。2.3.3.2泵的启动(1)将泵出入口打开,启动电机,根据进料量的大小,打开付线阀门,调节流
27、量,禁止用关闭出口阀方法调节流量,防止泵憋压,发生事故。(2)启动过程中,要注意泵的出口压力,当压力超高时,要及时关闭泵,检查后续流程是否全部打开。(3)启动过程中,要检查泵是否振动,异常。2.3.3.3停车(1)关闭电机,关闭泵出入口阀门,缓慢打开扫线阀门,将泵内渣油扫出,注意扫线时速度不要太快,防止泵损坏。2.3.3.4故障原因及消除方法故 障 原 因 消 除 方 法泵流量不足1、泵吸入口阀门开度是否过小。2、泵转速不够3、泵转向不对4、泵入口管路有堵塞物1、打开入口阀门2、将泵转速调整到规定值3、改正方向4、清理功率消耗太大1、泵轴弯曲或泵轴与电机不同心2、转动部分有机械磨损3、流量过大
28、4、轴承发热或损坏1、校正2、拆检后消除之3、将流量调整至规定值4、换油或调换轴承泵发生振动和杂音、轴承发热1、润滑油太脏或油量不足2、轴承损坏3、泵轴弯曲或磨损太多,泵轴与电机轴不同心。4、极限真空度下泵由于物理作用产生爆裂声1、换油或增加润滑油2、换轴承3、校正或调换泵轴,校正同心度。4、调整流量,杜绝抽真空状态。2.3.4热水泵操作法2.3.4.1启动前的准备(1)启动前要将泵和现场清理干净,(2)检查托架内润滑油是否适量,油位计是否完好。(3)未接联轴器前,检查原动机的转向,与泵的转向,与泵的转向指正一致后,接好联轴器。(4)装好联轴器后方可盘车,无碰擦现象。(5)启动前应将所输送的热
29、水将泵灌满,驱除泵的空气后,将泵的出口阀关闭。(6)启动前检查基础螺栓有无松动,压盖是否歪斜以及润滑油和冷却水的供应情况。2.3.4.2启动(1)打开各种仪表开关(2)将出水阀门关闭后启动电动机。当泵达到正常运转后,均匀打开出水闸阀,调节到正常工况。(3)启动过程中要时时注意,原动机及泵的振动情况,振动值不应超过0.06mm,测定部位是轴承座。(4)经常检查地脚螺栓的松动情况,泵体温度与入口温度是否一致,出口压力表的波动情况和泵的振动情况。2.3.4.3停车(1)缓慢关闭泵出口闸阀。(2)切断电源。(3)待泵冷却后再关闭冷却水。(4)将泵内液体和托架冷却水放空,并定期盘车。(5)如长期停车不用
30、,机泵各零件应做防腐处理。2.3.4.4故障原因及消除方法故 障原 因消 除 方 法1、泵流量不足,或不出水1、泵和吸入口管内,未灌满水存有空气。2、泵转速不够3、泵转向不对4、泵内或管路有堵塞物1、再向泵内灌水2、将泵转速调整到规定值3、改正方向4、清理2、功率消耗太大1、转速过高2、泵轴弯曲或泵轴与电机不同心3、转动部分有机械磨损4、流量过大5、轴承发热或损坏1、调整转速2、校正3、拆检后消除之4、将流量调整至规定值5、换油或调换轴承3、泵发生振动和杂音、轴承发热1、润滑油太脏或油量不足2、轴承损坏3、泵轴弯曲或磨损太多,泵轴与电机轴不同心。1、换油或增加润滑油2、换轴承3、校正或调换泵轴
31、,校正同心度。2.4 空压机操作法2.4.1启动前的准备工作2.4.1.1按规定向曲轴箱内加入N52#机械油,并使油位保持在规定的高度范围内。2.4.1.2检查皮带是否松动和脱落。2.4.1.3清洗汽缸、曲轴、连杆、十字头、机身滑道上的污物,并检查各部件螺丝有无松动。2.4.1.4盘动大皮带轮,转一圈以上,听其有无冲击及其他声音。2.4.1.5接通电源,调整冷却水量,打开空压机出口放空阀。2.4.1.6转动减荷阀手轮,使之关闭,以减轻负荷。2.4.2开车及运行2.4.2.1启动电机,使空压机空转。2.4.2.2空载运行正常时,将减荷阀手轮打开,使空压机进入载负荷运行。2.4.2.3运行中随时注
32、意压力,温度变化,并随时予以调整,其中包括:(1)润滑油压力,保持在0.15-0.3MPa范围内,任何情况下不得低于0.1MPa。(2)机身油池内油温不得超过60,油位是否正常。(3)排气压力,压力调节器是否能使减荷阀关闭。(4)电压表读数是否在380v20v范围内。(5)冷却水排水温度不高于40。(6)排气温度不应高于160。2.4.2.4经常检查各机件运行是否有异常声音,冲击发生。2.4.2.5经常检查吸气阀盖有否发热现象,呼吸阀的声音是否正常。2.4.2.6每8小时中间冷却器和分离缸内集水污油要排放一次。2.4.3在下列情况下应立即停车2.4.3.1空压机各部温度超过规定值,或压力表读数
33、不在规定范围内,而且不能调整。2.4.3.2空压机有漏水回气现象。2.4.3.3冷却水突然中断,此时停车后,绝对不允许将冷却水立刻通入灼热的汽缸内,应待汽缸自行冷却后,放出缸内的存水在通入冷却水,然后再开车。2.4.3.4电机滑环上的电刷发生较大火花,或冒烟起火。2.4.3.5空压机或电机存在不正常的响声。2.4.3.6控制设备上的电流表读数突然增大。2.4.4停车2.4.4.1关闭减荷阀使机器处于空载(特殊情况可不经过此步骤)。2.4.4.2切断电源,使机器停止运转。2.4.4.3待冷却至室温后,关闭冷却水进水阀,打开回水阀,将汽缸内存水完全放净避免冻裂汽缸。2.4.4.4放出冷却器和储气缸
34、中的冷凝水。2.4.4.5常见故障原因及处理故 障原 因处 理润滑油压力低1、油池油位低2、油管堵或破裂3、过滤器堵4、压力表失灵5、油泵失去作用6、运动机构轴衬磨损过甚7、油冷却效果差1、立即加油2、检查处理3、同上4、更换5、调整齿轮间隙6、检修或更换轴衬7、加大冷却水量冷却系统水及其他故障1、 缸垫不严2、水垢过多1、拧紧汽缸连接螺栓或更换缸垫2、清除水套内水垢安全阀故障1、不能适时开启2、关闭不严1、重新定压2、重新研磨定压轴承过热1、轴承质量不好2、配合间隙小3、供油不足1、更新2、调整3、检修供油系统2.5成型机操作法2.5.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2.5.1.1启运循环水泵建立循环。
35、成型机上下水槽上水,调整水槽进水阀能保证水量在溢流板少量溢流即可,水槽中所有沥青斗加水。2.5.1.2对各部位详细检查:链条、轨道、转动轴大轴、轴瓦、沥青斗、加油系统、喷淋管线、成品管线、自动放料系统是否好用,减速机油位是否符合要求。2.5.1.3启动减速机时,首先应空载运行2分钟后,再挂档运行,运行半小时后,再开始放料,在此期间应检查:(1)链条和齿轮吻合情况。(2)电机和轴的温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减速机及成型机大轴振动杂音情况。(3)翻斗器机构是否灵活,料斗应转动自如,倒料正常。(4)链条运行是否平稳,有无脱轨、掉轨现象。(5)调整链条松紧合适。(6)自动放料系统旋塞开启是否适当。2.5.
36、1.4成品管线用蒸汽吹扫,拌热线通汽,详细检查管线,防止管线串油,引油前放料阀保持全开位置,每个放料口必须保持少量通汽。2.5.1.5除紧急原因外,减速机档位不得随意调换。2.5.1.6滑石粉浆提前调好20-30%浓度,开滑石粉泵进行循环,保持各成型机粉浆排出口畅通,回收搅拌系统正常。2.5.2成型机放料运行:2.5.2.1放料前停掉吹扫蒸汽,蒸汽排净后再引油,此时放料可投入自动,放料旋塞上闸阀开度要由小到大,根据斗内沥青多少逐渐提量,放料人员要穿好劳动保护,避免被沥青烫伤。2.5.2.2提前打开上水槽喷淋管线,当沥青斗走到成型机中部时,使沥青斗充水,沥青急冷,表面凝固收缩,并利用油水比重差将
37、沥青块浮起。2.5.3日常维护与管理:2.5.3.1注意检查翻斗器、正斗器的运行情况,检查有无粘斗、扣斗的现象发生,要注意放料口处水槽中的沥青,发现沥青要及时捞出,防止卡轨。2.5.3.2注意监听机器的运转声响,观察各油池、油杯的油位及轴承的温度,定期加换润滑油。2.5.3.3经常根据滑石粉浓度情况,补充滑石粉,注意滑石粉的过滤及回收情况,随时将滑石粉液中的碎沥青块捞出。2.5.3.4运转中发现冒斗、脱轨等现象要及时停车,停止放料,防止卡斗拉断链条及其它事故的发生。2.5.4成型机的停车:2.5.4.1通知操作员将成品罐至成型机的成品线阀门关闭,并将管线内沥青扫净。2.5.4.2在成品罐下微量
38、给汽,成型机改手动放料,见蒸汽后大量吹汽,当认为沥青管线扫净后,各放料口减少汽量,保证各放料口有蒸汽冒出。2.5.4.3继续运转成型机,将所有料斗中的沥青倒净后停机。2.5.4.4生产情况下不正常现象及处理:故 障原 因处 理成型机粘斗及冒斗1、放料温度过高2、滑石粉浓度过低3、放料过满4、上喷淋水量太小或气温太高5、沥青斗内存水6、沥青软化点太低1、降放料温度2、查找原因、加滑石粉3、调整放料量4、开大冷却水,减少放料量5倒出积水或停止放料6、调整操作扣斗1、正斗器失去作用2斗与斗或斗轴内粘有沥青3、水槽中有沥青块1、调整2、清除3、清除掉链1、链条松紧不合适2、水位调整不当3、链条与道轨及
39、大轴不平行4、水槽中有沥青块或其它杂物1、调整2、调整3、调整4、清除放料阀故障1、仪表调节或执行机构故障2、阀门被杂物卡住3、放料线凝1、联系仪表处理2、 联系仪表处理3、加热处理减速机自动停机1、装置停电2、电器开关系统故障3、成型机超负荷,离合器动作1、联系恢复2、联系处理3、查找超负荷原因2.6焚烧炉操作法2.6.1烘炉及煮炉新装、改装或大修炉墙后的加热炉,在投运之前必须进行烘炉、煮炉调整安全阀,冲洗蒸汽管路,以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2.6.1.1烘炉对新建成或大修炉墙后的加热炉,为防止炉墙失水太快而裂缝甚至损坏,以保证设备的严密性和安全性,必须进行烘炉工作。(1)准备:a.检修或安装
40、完毕,现场干净,炉墙漏风等试验合格。b.加热炉所需水系统,水质试验合格。c.做好必须的燃料、工具、安全护具及照明设施的准备工作。d.操作员熟知烘炉方案。e.烘炉前必须对燃烧室、烟道等遗留下的泥浆、垃圾清扫干净。炉体上的人孔、看火孔、安全门全部封闭。f.烘炉所需软化水需化验合格。g.烘炉前需将汽包排空阀打开,将所有排污阀关闭。(2)烘炉技术要求及规范a.直接使用瓦斯进行烘炉,由瓦斯火嘴调节热强度,如有备用炉,则可用蒸汽调节烘炉,开始时不论何燃料均不能用烈火烘炉 ,以免炉墙失水太快而产生裂缝。b.开始烘炉时,应利用自然通风,控制风门及烟道挡扳,保持炉内负压2-3mmH2O。c.烘炉时,汽包水位应经
41、常保持在正常范围1/2处。随着燃烧的加强,应开大风门及烟道挡扳,以利燃烧和烘干尾部炉墙。d.烘炉升温速度及持续时间,根据实际确定依据,(详见烘炉曲线)。e.烘炉强度和升温由炉膛温度热偶为准进行控制。(3)烘炉注意事项a.烘炉时升温应缓慢,不得急剧变化,不得灭火或断火,火焰应分布均匀。b.烘炉时应经常检查炉墙情况,如发现有裂缝凹凸现象,及时汇报采取措施处理。c.烘炉每次恒温时,要定期排污一次,加强水循环。d.使用瓦斯烘炉时,如瓦斯熄灭,应立即关闭瓦斯阀门,向炉膛吹汽,5-10分钟后,待瓦斯散尽,重新点火。e.烘炉前及烘炉过程中,应进行灰浆含水率的分析。(4)烘炉操作:新建炉在烘炉前应把人孔、防爆
42、门、烟道挡板打开,通风五天以上然后烘炉。a.烘炉前先通蒸汽暖炉,一两天后点火烘炉。b.烘炉时炉膛及炉出口温度,可用蒸汽量的大小调节。c.当炉膛温度升至120-150时恒温两天,以除去耐火材料中的自然水。d.炉膛温升至320时,恒温一天,以除去耐火材料中的结晶水。e.炉膛温升至550时,恒温一天,耐火胶泥进行烧结。f.炉膛温升至550时,为烘炉上限,恒温后开始降温,250时熄火,并关闭全部通风门,开火窗和烟道挡扳,开始焖炉。g.当炉温降至100时,打开所有通风孔,看火窗和烟道挡扳。h.所属管线放净存水、汽放空排净。i.烘炉所需时间为370小时。j.烘炉严格按烘炉升温曲线进行,以防损坏设备。2.6
43、.1.2煮炉为了清除炉管在制造、搬运、存放、安装及检修过程中形成的铁锈及污垢,必须按炉的污锈程度分类进行煮炉,煮炉期间按煮炉曲线严格控制。(1)当炉内压力升至0.3MPa时,司炉和维修人员应对所有的螺丝热紧一次,如排污管阀门法兰、人孔等。(2)第一期煮炉在0.3MPa下稳定十小时后,进行第一次排污。每点连续排污半分钟为限,以防止水循环破坏。(3)第二期煮炉在0.6MPa下稳定十小时,进行第二次排污。第三期煮炉在0.4MPa下稳定八小时,进行降低炉水碱度的工作,即放水、换水工作。(4)炉水符合运行标准后,可进行蒸汽严密性试验,调查安全阀及冲洗管路工作。2.6.2开工操作焚烧炉的开工准备、安全事项
44、等可遵循加热炉的原则。另外:2.6.2.1通知调度、联系热电给水至汽包,到规定水位1/2处开启热水泵循环,加强排污。2.6.2.2将点火器点燃,调节风门至适当位置,燃烧正常后,打开瓦斯火嘴。火嘴燃烧正常,关闭点火器。2.6.2.3升温速度30-50/h,升至400时,升温速度为100/h,炉膛温度800。2.6.2.4氧化岗位稳定后,引尾气至焚烧炉。尾气开始燃烧时,要注意调节瓦斯量,以控制炉温。2.6.3焚烧炉的正常操作2.6.3.1炉膛温度控制:正常情况下炉膛各部分温度要均匀,不得超指标。采用多火嘴,短焰齐火苗的操作法。烟囱冒出的应为无色或淡兰色。尾气量的大小及汽量变化会给炉膛温度的控制带来
45、影响。2.6.3.2入炉空气量的调节:(1)入炉空气量太小,燃料燃烧不完全,炉膛发暗,严重时烟囱冒黑烟;入炉空气量太多,则过多的空气会把热量带走,使炉效率降低,过剩氧还继续氧化炉管。(2)进风量的调节主要是卡两头,烟道挡扳和风门的调节。对流室下部真空度为2-4m/mH2O为宜。2.6.3.3瓦斯火的调节:(1)空气量小、瓦斯多,火焰发红、火苗发软且飘。(2)空气量大、瓦斯少,火焰发兰。(3)空气、瓦斯量适当,火焰呈兰白色。2.6.3.4尾气的焚烧:(1)尾气通过一个阻火器进炉,尾气阀门平常应全开。(2)阻火器的切换与吹扫:尾气带有许多油污,阻火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被油污堵塞,或大量油污进入燃烧室。造成燃点升高,或使燃烧室着大火。这种情况下,应切换另一阻火器。切换后,带油的阻火器与尾气系统隔断后,打开吹扫蒸汽,含油污水排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