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308合江至泸州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265405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道308合江至泸州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省道308合江至泸州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省道308合江至泸州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省道308合江至泸州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省道308合江至泸州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省道308合江至泸州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道308合江至泸州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doc(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省道308线合江至泸州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泸州市交通局收费路桥管理处评价单位: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三年六月 目 录1 建设项目概况1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2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建设周期及投资11.3 建设项目方案比选及相符性分析3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8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8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0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13.1 污染源分析11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123.3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测评价结果153.4 拟采取的主要污染防治、生态保护措施17

2、3.5 环境风险分析193.6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的技术、经济论证203.7 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分析203.8 建设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搬迁所涉及的单位、居民情况及相关措施213.9 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监理制度214 公众参与225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266 联系方式271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省道308线贯穿泸州全境,是泸州东西向的公路轴线。其中,合江至泸州段原有道路为二级公路,路基宽度12.0m,双向两车道。目前该线路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由于修建年代较早,局部路段路面破损严重;(2)采用技术指标偏低,公路行驶舒适度、平顺度较差,行车安全性差,交通隐患较为突

3、出;(3)道路的街道化、城镇化严重,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4)公路交通量逐年增长,公路超负荷运行,无法满足交通量增长的需求。介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对省道308线的改建势在必行。为了改善项目所在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缓解现有省道308线合江至泸州段的交通压力,泸州市交通局收费路桥管理处拟对该公路进行改建。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泸市发改基础2012112号关于省道308线合江至泸州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立项的批复对该项目进行了立项批复。2012年5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完成了本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年6月泸州市水利电力勘测建筑设计院编制完成省道308线合江至泸州一级

4、公路改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并通过泸州市水务局审查,取得水保批复。根据最新可研设计成果及水保方案,我公司环评项目组开展了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公众意见调查工作,并委托合江县环境监测站开展了大气、水环境现状监测工作,结合工程区域环境特点,于2013年6月编制完成了国道321线纳溪至泸县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2 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建设周期及投资省道308线改建项目基本沿原有公路走廊进行改建,在城镇路段新建绕场线。新建工程起于合江县匡坡,跨越高洞河、赤水河后与改建段相接,经合江县河扁道班、佛荫镇、大桥镇、江阳区白马场、弥陀镇止于黄舣收费站,与利用既有段相接,经泰安镇后至于

5、泸州长江大桥南。线路全长48.7km(其中新建路段7.25km,改建路段23.9km,利用既有路段17.55km)。本项目作为贯穿泸州全境的东西向公路轴线,本次改建工程的技术指标如下。新建段及改建段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 目单位主 线1公路等级一级公路2路线长度Km新建段7.25km,改建段23.9km3设计速度Km/h604停车视距m755路基宽度m24.56行车道宽度m223. 57硬路肩m23.758土路肩m20.759中央分隔带宽度m1.510平曲线最小半径m/处150/111最大纵坡%/处5.5/112车辆荷载公路-级13桥涵净宽m24.014路面类型大中桥、涵洞、路基1/100利用既

6、有段主要技术标准表序号项 目单位1道路等级城市级主干道2公路长度千米17.553设计速度千米/小时504桥涵设计荷载城市-级5路幅宽度米K47+900 K56+420段道路宽度为46mK56+420K64+000段道路宽度为46mK64+000K65+450段道路宽度为12m6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本项目推荐方案路线全长48.7km(新建路段7.25km,改建路段23.9km,利用既有路段17.55km),桥梁5526m/23座(其中新建桥梁5126m/21座,利用既有400m/2座)。工程共计占地261.02hm2,其中永久性占地240.41hm2(既有工程永久用地69.00hm2,工程新增永久

7、用地171.41hm2),临时性占地20.61hm2。程总挖方量为410.98万方,填方量为363.98万方,弃渣量47万方。工程设计总工期36个月。工程总投资255361万元。 建设项目工程特性表工程范围项目组成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环境问题拟采取的环保措施施工期营运期施工期营运期利用既有段/利用既有路段,无建设内容/新建段及改建段主体工程路基工程采用对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4.5米,行车道宽223.5米,路拱横坡2%,中间带宽1.5米。移民拆迁、占用土地、损坏植被、水土流失、施工噪声、施工废水、扬尘、弃渣交通噪声、汽车废气、路面径流扰动地表及弃渣场,采用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采用道路硬

8、化和洒水等抑尘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设置运输路线及运输方案,确保噪声不扰民;对施工废水进行沉淀后回用;对交叉路口及需要封堵施工路段设置警示标志及道路指示标识牌。对新建及改建路段预测超标敏感点采取隔声窗等降噪措施;加强道路两侧绿化措施,减少大气污染;对跨河桥梁设置雨水收集装置。路面工程采用4cmSBS改性沥青砼(AC-13C)+6cm中粒式沥青砼(AC-20C)+ 8cm粗粒式沥青砼(AC-25C)+20cm水泥稳定碎石+30cm水泥稳定级配碎石=68cm的路面结构层方案。桥梁工程大桥新建4586m/15座中桥新建450m/6座涵洞工程11539m/216座人行天桥280m/7座暂时的交通

9、阻碍及运行安全运行安全交叉工程19处公用工程绿化工程绿化总面积7471 hm2/临时工程弃渣场设置7处,临时占地9.51hm2占用土地、损坏植被、水土流失、施工噪声、废水、扬尘/对扰动地表和弃渣场采取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防止其水土流失。/施工场地设置6处施工场地,临时占地11.105 hm2拌合站设置3处(与施工场地合设)搬迁安置农户拆迁新建及改建路段共拆迁居民房屋135.96103m3拆迁居民的生活质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住户由散居转为聚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1.3 建设项目方案比选及相符性分析1、方案比选(1)将军湖至吊嘴山段方案环保比选K线方案线路自K31+750起,沿既有S308北侧(靠

10、近长江方向)布线,线路绕避佛荫镇场镇、黄包山村、联合村主要场镇所在地,于吊嘴山处与A线重合,线路全长8.5km。A线方案自K31+750起,沿既有S308南侧布线,路线靠近大桥镇,穿越佛荫镇规划区,线路自三元桥之后基本沿既有S308建设,线路进过黄包山村、联合村,于吊嘴山处于K线重合,线路全长8.713km。K线方案与A线方案工程比选一览表项目单位K线A线K-AK31+750K40+250AK31+750AK40+463.38路线长度千米8.5008.713-0.213平曲线最小半径米/处400/1400/1-最大纵坡%/处2.6/13.0/1-路基土石方(计价方)土方千立方米144.8881

11、64.888-20石方千立方米655.110755.110-100路基排水及防护千立方米61.29962.905-1.606特殊路基处理千立方米2.182.050.13路面工程千平方米172.535173.984-1.449桥梁工程米/座1000/61150/5-150/1涵洞米/座1870/341870/34-平面交叉处321占地亩448569-121拆迁建筑物千平方米21.18124.984-3.803拆迁电力通讯线路米1285015900-3050投资估算总金额万元55521.354960054.4396-4533.0847工程推荐推荐K线方案K线方案与A线方案环保比选一览表比选因素K线

12、A线环保推荐环境敏感区不涉及环境敏感区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社会环境工程征地K线方案占地面积448亩,工程重用土地面积相对较小A线方案占用土地面积569亩,工程重用土地面积相对较大K线拆迁安置K线方案拆迁建筑物面积21.181平方千米,拆迁面积相对较小,对沿线城镇居民影响相对较小A线方案拆迁建筑物面积24.984平方千米,拆迁面积相对较大,且线路经过黄包山村、联合村集中居住地,该区域拆迁较大,A线方案对沿线城镇居民影响较大K线生态环境占地448亩、土石方约80万方,占地、土石方数量相对较小占地569亩、土石方约92万方,占地、土石方数量较大K线声环境及空气环境敏感点K线方案沿线有零散农村居民分布,

13、声环境及空气环境敏感点较少A线方案穿越黄包山村、联合村居民集中聚集地,线路两侧声环境及空气环境敏感点多K线城市规划K线方案绕避了佛荫镇规划区、黄包山村、联合村居民集中聚集地,有利于以上村镇的发展。穿越佛荫镇规划范围,对佛荫镇后期规划建设产生影响。K线环保推荐推荐K线方案从上表可以看出:K线方案从工程征地、拆迁安置、所在区域规划以及声环境和环境空气影响方面均优于A线方案。因此,综合多方面环境比选,从环保角度推荐K线方案。(2)三度村至蟠龙湾村段方案环保比选K线方案线路自K44+600起,线路基本对既有S308进行加宽改造,仅在K45+800K47+400处对原有线路进行取直,以满足一级公路等级的

14、需求,线路全长4km。B线方案起于三度村附近(BK4+600=K44+600),途经白土坝、桐子元、盘龙湾后于S308黄舣收费站前700m接入K线(BK48+059.43=K48+600)。路线全长3.460km。该段线路为新建线,路线长度较短。K线方案与B线方案工程比选一览表项目单位K线B线K-BK44+600K48+600BK44+600BK48+059.43路线长度千米4.003.460.56平曲线最小半径米/处300/1300/1-最大纵坡%/处5.5/15.8/1-路基土石方(计价方)土方千立方米171.251191.251-20石方千立方米702.389732.389-30路基排水

15、及防护千立方米30.26326.0594.204特殊路基处理千立方米1.461.400.06路面工程千平方米128.807111.13817.669桥梁工程米/座/-涵洞米/座1045/19825/15220/4平面交叉处12-1占地亩52346558拆迁建筑物千平方米16.32512.8003.525拆迁电力通讯线路米1640065009900投资估算总金额万元17809.303217169.7957639.5075工程推荐推荐K线方案K线方案与B线方案环保比选一览表比选因素K线B线环保推荐环境敏感区不涉及环境敏感区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社会环境工程征地K线方案占地面积523亩,但基本为利用原有

16、道路,新增占地量小。B线方案占用土地面积465亩,均为新增占地,占地类型多为耕地、林地,工程占地量较大。K线拆迁安置K线方案拆迁建筑物面积16.325平方千米,拆迁面积相对较大。B线方案拆迁建筑物面积12.800平方千米,拆迁面积相对较小。B线生态环境占地523亩、土石方约87万方,土石方数量相对较小,线路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工程量较小,且节约了占地。占地465亩、土石方约92万方,土石方数量大,且该线路为新建线,占地类型多为耕地、林地,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较大。K线声环境及空气环境敏感点K线方案共有声环境敏感点4处,均为零散分布的居民住户。B线方案共有声环境敏感点4处,其中居民敏感点3处,学校1

17、处。K线环保推荐推荐K线方案从上表可以看出:K线方案从工程征地、拆迁安置、所在区域规划以及声环境和环境空气影响方面均优于B线方案。因此,综合多方面环境比选,从环保角度推荐K线方案。(3)跨越赤水河方案环保比选K线方案线路自K18+400起,设桥跨越高洞河、赤水河,沿合江规划外环线布线,线路全线长6.760km。C线方案起于高洞河下游(CK18+400=K18+400),设桥跨越赤水河,跨黄金湾、乔土堡后于合江城区附近接入K线(CK24+766.47=K25+160)。路线全长6.366km,比K线短394m。K线方案与C线方案工程比选一览表项目单位K线C线K-CK18+400K25+160CK

18、18+400CK24+766.47路线长度千米6.7606.3660.394平曲线最小半径米/处200/1320/2-最大纵坡%/处5/15.8/1-路基土石方(计价方)土方千立方米137.615160.306-22.691石方千立方米602.249687.874-85.625路基排水及防护千立方米33.97532.0771.898特殊路基处理千立方米1.221.75-0.53路面工程千平方米100.52580.19420.331桥梁工程米/座2176/52510/5-334/-涵洞米/座1483/261732/34-348/-8平面交叉处431占地亩4834758拆迁建筑物千平方米18.81

19、418.7000.114工程推荐推荐K线方案K线方案与C线方案环保比选一览表比选因素K线C线环保推荐环境敏感区韩沱饮用水点线路以桥跨形式跨越高洞河,桥梁工程距下游韩沱饮用水点约1.3km,对下游饮用水点影响较小线路以桥跨形式跨越高洞河,桥梁工程距下游韩沱饮用水点约仅500m,对下游饮用水点影响较大K线长江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线路已桥跨形式跨越长江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线路已桥跨形式跨越长江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桥跨位置距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较近,对区域内生态环境影响相对较大。社会环境工程征地K线方案占地面积483亩,工程占地量较大。B线方案占用土地面积475亩,占地数量较小,但线路占用耕地较多

20、。K线拆迁安置K线方案拆迁建筑物面积18.814平方千米,拆迁面积相对较小。B线方案拆迁建筑物面积12.800平方千米,拆迁面积相对较大。水环境河流跨域线路以桥跨形式跨越高洞河、赤水河,K线方案高洞河大桥距下游韩沱饮用水点约1.3km,对下游饮用水点影响较小线路以桥跨形式跨越高洞河、赤水河,C线方案高洞河大桥距下游韩沱饮用水点约仅500m,对下游饮用水点影响较大K线声环境及空气环境敏感点K线方案共有声环境敏感点5处,均为零散分布的居民住户。C线方案共有声环境敏感点7处,沿线人口较为密集。K线从上表可以看出:K线方案从区域敏感程度、工程征地、工程土石方量、工程占用耕地面积、林地植被破坏、工程投资

21、等方面均优于C线方案。因此,综合多方面环境比选,从环保角度推荐K线方案。2、政策、规划相符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该项目属于其中第一类:鼓励类中“第二十四条公路及道路运输”中的“2、国省干线改造升级”项目,不属于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实施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的通知”的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使用政策。本项目是泸州市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泸州市“十二五”期间重要建设项目,已在泸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城市道路网规划内容之列,并且其规划线位也

22、与本次评价线位基本保持一致,且项目设计的功能定位及技术标准与道路交通体系规划完全吻合。2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1、生态环境本项目涉及泸州市江阳区和合江县,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两区县土壤类型有:江阳区土壤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土等4个土类;合江县有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土、黄棕壤土等5个土类。本工程沿线生态环境主要以农业生态环境及城市生态环境为主,区域土地开垦程度较高。评价区内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项目区水土流失主要是水力侵蚀,以面蚀、沟蚀为主,水土流失强度为轻中度。项目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人工植被多为柑橘、桂圆等经济植被。

23、林草覆盖率13.2。项目范围内无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资源分布。项目区评价范围内分布的两栖动物有1目2科3种、爬行动物有1目4科6种、兽类2目4科9种、鸟类8目17科56种。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无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分布。工程主要跨越高洞河和赤水河,高洞河评价范围内鱼类以鲤形目为主,没有保护的鱼类分布,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鱼、南方鲇、瓦氏黄颡鱼、大鳍鳠、鲫鱼、草鱼、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翘嘴鲌、鳜类等。根据现场调查和访问,线路跨越高洞河河流处无鱼类“三场分布”。工程跨越赤水河处为属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该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白鲟、达氏鲟、胭脂鱼等70种珍稀特有鱼类

24、,以及大鲵和水獭及其生存的重要生境。保护区河流内有藻类6门53属,浮游动物51属87种,底栖动物40属50种,鱼类189种,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66种,分别属于9目21科99属。保护区内鱼类属于珍稀鱼类的有21种,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种类2种、二级保护种类1种,列入IUCN红色目录(1996) 3种,列入CITES附录二(II) 2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1998) 9种,列入保护区相关省市保护鱼类名录15种。根据现场调查和访问,线路跨越赤水河河流处无鱼类“三场分布”。工程区域自然气候条件优越,雨量充沛,热量适中,区域土地占相当优势的人工植被或次生植被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

25、受到干扰以后的恢复能力,由其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将较强,生态环境质量较优。2、声环境现状项目利用既有段K47+900 K56+420段所在区域主要为工业厂区,声环境敏感点较少,车流量相对较少,主要以货车为主。K56+420K64+000段所在区域主要为泰安镇城镇区,目前该路段正在施工,在城区路段,道路施工场地均按照该路段原环评及其批复意见的要求进行了挡护等施工期降噪措施。K64+000K65+450段所在区域主要为工厂及居民混住区,声环境敏感点较少,车流量相对较少,主要以货车为主。由于项目既有路段均已完成项目环评并获得相应批复,此次声环境现状监测主要针对于项目新建段及改建段。本项目新建段及

26、改建段主要位于农村地区,新建段主要噪声源为居民生产生活噪声,目前声环境现状良好,改建段主要噪声源为既有省道308线交通噪声及社会生活噪声。现状监测结果表明新建段评价范围内有4a类区噪声现状监测值昼间噪声为61.5 dB(A),夜间噪声为52.9 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2类居民区噪声现状监测值噪声为47.260.2 dB(A),夜间噪声为42.152.9 dB(A),昼间噪声超标0.2 dB(A),夜间噪声超标2.9dB(A)。改建段4a类区昼间噪声现状监测值为60.162.5 dB(A),夜间为49.252.7 dB(A),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27、30962008)4a类标准;2类区昼间噪声现状监测值为45.662.3dB(A),夜间为41.251.9dB(A);改建段学校昼间噪声现状监测值为47.347.5 dB(A),噪声现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3、地表水环境现状根据水质现状监测结果,高洞河、赤水河拟建桥跨处水环境质量现状较好,监测各因子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水域标准要求,满足水体使用功能。4、地下水环境现状工程沿线水系发育,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与地下水水文联系较为密切,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沿线村民基本饮用地下水,采用房前屋后自凿水井取水方式。5、环境空气现状根据监测

28、,项目沿线的SO2、NO2和TSP的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表明拟建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良好。6、固体废物项目沿线均已兴建并投入营运了生活垃圾收集站,乡镇环卫所定期对所属辖区垃圾收集站垃圾进行转运,统一转运至县生活垃圾处理厂集中进行卫生填埋处置。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工程评价范围本项目的工程范围起于合江匡坡(K16+750),终点止于泸州长江大桥桥南(K65+450),工程内容由新建段(K16+750K24+000);改建段(K24+000K47+900)、利用既有段段(K47+900K65+450)三部分组成。2、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

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关于评价范围的划分原则,结合本工程环境影响特点和各路段的自然环境特征,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环境要素评价范围社会环境本工程的直接影响区,涉及泸州江阳区、合江县生态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300m以内范围弃渣场等线外工程边界外200m以内范围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延伸至保护区边界。声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地表水环境公路中心线两侧各1000m以内范围跨河桥梁上游500m,下游1000m范围地下水环境路线所在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环境空气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水土流失项目工程建设区和直接影响区

30、社会环境项目吸引范围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3.1 污染源分析1、施工期污染源分析(1)噪声源在公路施工中,作业机械类型较多,施工噪声主要包括机械噪声、运输车辆和土建施工噪声等。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声源5m的噪声值在7698dB(A)。(2)大气污染源公路工程施工空气污染源主要为挖填土(石)方、装卸筑路材料(水泥、石灰、沙石)以及拌合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情况下,粉尘、PM10的排放尤为严重。同时,沥青铺设过程中产生沥青烟气中含有THC、PM10和苯并a芘等有毒物质。(3)地表水污染源工程废水污染源主要有施工场地、桥梁施工、隧道施工的生产废水,主要污染

31、物为SS,浓度可达到30005000mg/L。由于本公路线位附近农户居住较集中,施工人员主要为当地劳动力,沿线无必要另集中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可集中租赁沿线民房解决住宿问题,则本工程施工人员施工阶段产生的生活污水排放维持原租用民房排水系统,不会新增水污染源。(4)固废本工程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拆迁既有建(构)筑物产生的92.45104 m3建筑垃圾,路基土石方工程产生的弃渣47.00104m3及施工人员产生的少量生活垃圾。对于桥梁拆除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及时收集并运离河流区域,加以处理利用;建筑垃圾采取分类回收及路基填筑利用,工程弃渣则采取弃渣场集中堆放、整治措施可消除固体废物环境卫生影

32、响。(5)生态环境影响源工程共计占地192.0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171.41hm2,临时占地面积约20.61hm2,占地类型主要为水田、旱地等耕地,耕地占用数量达123.97hm2。此外,本工程永久用地,征占林地2.33hm2。工程总挖方量为410.98万方,填方量为363.98万方,弃渣量47万方。2、营运期污染源分析(1)噪声源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汽车营运交通噪声,汽车噪声包括营运过程中发动机的噪声,汽车行驶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磨擦等产生的噪声,以及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高速行驶的车辆振动所产生的噪声。(2)大气污染源营运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汽车行驶排放的尾气,汽车尾气

33、来自曲轴箱漏气、燃油系统挥发和排气管的排放,主要排放因子有CO、NOx、THC。(3)水污染源该工程营运期水环境污染仅是暴雨初期路面雨水形成的径流污水。(4)固废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是公路营运过程中运输车辆装载的货物撒落到路面产生的少量固体废物以及司乘人员乱扔的纸屑、垃圾。3.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的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1、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沿线主要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目标。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表环境敏感要素保护目标级别地 点与线路方案的位置关系工程形式生态环境长江上游珍稀鱼类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泸州市线路于(K21+920K22+566)段(长618m

34、)跨越长江上游珍稀鱼类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新建桥梁笔架山风景名胜区省级泸州市不涉及,距离该风景名胜区最近距离约200m改建段路基土壤、植被、水土保持设施、野生植物、生物多样性/工程征地范围全线范围路基、桥梁工程林地、基本农田/工程征地范围全线范围路基、桥梁工程2、声环境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根据现场踏勘,工程沿线评价范围内声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共有25处,1处为学校,24处为居民区。声环境及空气环境保护目标表所属路段序号敏感点名称里程工程形式与拟建公路位置关系首排房屋距路中心线距离(m)房屋距道路红线距离(m)高差影响户数环境概况预测声功能区划红线35m内红线35m外新建段1黄泥坝及附近K

35、16+750K17+600路堤两侧32215835约43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新建段2大石坝村及附近K17+600K18+100路堤两侧34413820约28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新建段3柳马埂村及附近K18+100K19+000路堤两侧333241040约50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新建段4毛连溪及附近K19+000K20+500路堤两侧322361045约55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新建段5花果园及附近K20+500K22+200路堑两侧322-1-21055约65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3层

36、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新建段6风岩洞村及附近K22+200K23+200路堑两侧355-266约12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新建段7许塝及附近K23+200K24+000路堑两侧4515-4225约27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改建段8石鱼溪及附近K24+000K26+000路堤两侧36625832约40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改建段9山顶上村及附近K26+000K29+200路堑两侧311-12080约100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改建段10田沟头及附近K29+200K30+400路堤两侧33313

37、1030约40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受既有路段影响4a类、2类改建段11田沟村/坝子上及附近K30+400K31+300路堤两侧39912323约26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受既有路段影响4a类、2类改建段12白羊湾及附近K31+300K32+100路堑两侧388-2-3630约36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受既有路段影响4a类、2类改建段13将军湖村及附近K32+100K33+000路堤两侧3551540约45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受既有路段影响4a类、2类改建段14佛荫镇及附近K33+000K34+200路堤两侧333-415125

38、0约62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改建段15中坝咀村及附近K34+200K36+200路堑两侧322-110100约110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改建段16武艺滩及附近K36+200K37+700路堑两侧388-11580约95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改建段17黄包山村及附近K37+700K39+000路堤两侧32214832约40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改建段18联合村及附近K39+000K40+000路堑两侧322-2-31235约47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改建段19飞龙

39、村及附近K40+000K41+800路堤两侧311011080约90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受既有路段影响4a类、2类改建段20金华村及附近K41+800K43+700路堤两侧311215100约115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受既有路段影响4a类、2类改建段21白马学校及幼儿园K42+700K42+900路堤左侧6434511/教学楼3座,共40个班,学生约2100人,教师约90人,夜间无住校,受既有路段影响4a类、2类改建段22三度村及附近K43+700K44+900路堤两侧3661850约58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受既有路段影响4a类、2类改建段

40、23中寨村及附近K44+900K46+300路堑两侧322-1-3855约63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受既有路段影响4a类、2类改建段24烂田坎及附近K46+300K47+400路堑两侧311-3-415100约115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4a类、2类改建段25蟠龙湾村及附近K47+400K48+000路堑两侧4515-1530约35户居民,村民住宅多为12层的砖混建筑,受既有路段影响4a类、2类注:1、“高差”是指线路与敏感点地面高差, “+”表示路面高于敏感点地面,“-”表示路面低于敏感点地面;2、“位置”是指敏感点位于线路里程增加方向的左侧、右侧或两侧;3、“

41、环境概况”是指评价范围内的概况。3、水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沿线主要经过的河流为高洞河、赤水河。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表序号名称与路线关系功能影响因素1高洞河K19+980K20+400处以桥梁形式跨越高洞河,桥梁全长420m,有水中基础施工,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类水体生活饮用农业灌溉施工期废水及桥梁基础施工弃渣污染;运营期桥面径流污水排放及危险品运输事故污染水体2赤水河K21+920K22+566处以桥梁形式跨越赤水河,桥梁全长646m,平水期无水中基础施工,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类水体鱼类保护农业灌溉3韩拓取水口K19+980K20+400处以桥梁形式跨越高洞河,该桥梁距下游取水口约1.3km,该取水口未不属于乡镇集中式供水水源,未划定饮用水保护范围。生活饮用农业灌溉本工程桥跨位于韩拓取水口上游1.3km处,位于分散式饮用水源地划分保护范围外,桥梁施工及路面径流对取水口基本无影响。4、社会环境保护目标社会环境保护目标表序号保护目标环境特征影响因素1征地、拆迁户本工程推荐方案本工程推荐方案全线拆迁居民房屋135.96103m3,主要为砖瓦、砖混房屋;永久性占地171.41hm2,其中占用耕地123.97hm2。拆迁安置,交通阻隔、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等。2基础设施交通设施: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