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性规划中对古民居旅游开发的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55781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区域性规划中对古民居旅游开发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区域性规划中对古民居旅游开发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区域性规划中对古民居旅游开发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区域性规划中对古民居旅游开发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区域性规划中对古民居旅游开发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区域性规划中对古民居旅游开发的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区域性规划中对古民居旅游开发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古民居区域性规划旅游开发 论文摘要:通过对区域性规划古民居保护、发展的新形式旅游开发的研究,分析区域性规划与古民居旅游开发之间的相互促进、矛盾协调关系,找出古民居在当前区域性规划,社会发展形式,经济模式和人们的精神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的发展模式。 1区域性规划与古民居的研究现状 在区域规划中引入“生态”的概念是现今以及长远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生态”的中心内容是良性循环,考察一个城市(或区域)是否“生态”,并不是看它拥有多少绿地,而是首先着眼于它的能源消耗和废物处理能力,也就是考虑其总体循环是否“生态”(景观设计20060720景观实地设

2、计)。而“生态设计”理论认为,种植是外部环境中的一个基本结构性因素,应在最短的时间内造木成林;应由景观的使用者来决定其景观形式;应该具有较低的维护成本以及较高的社会效益,并具有长期的生态稳定性。一个自我持续的景观设计应能满足当前人们对它的需要,同时又不对环境或人类的未来发展需求产生冲击。 对于古民居的研究一般采取的是文本资料的研究加实地考察。文本资料的内容往往占很大比重,它包含古民居的历史,如于何时何地、为何种目的建造,又在历朝历代经历了哪些变故等;在文化资料方面如古民居的建制形式是否较以前有较大改变,亦或是在古民居中的居民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等。但这些认识并不足以涵盖古民居的全

3、部,因为它是一个立体的、实实在在的个体,完全通过文本资料这种二维认识来诠释古民居的方方面面显然是片面的。而实地考察及其后期的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它包含的内容有:1)对建筑形式、结构、特点的实地勘查,与文本资料的比对研究;2)对古民居进行社会调查,如古民居内如今是否仍有常住居民,如果没有,是否被列为保护对象,有哪些相关的保护措施,是否在旅游景区范围内等。如果古民居内仍有常住人口,那么他们人数、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生产劳动等都要调查,这些都对古民居产生重要影响。另外,古民居周边环境也是调查的范围,包括地处的纬度、是何种季候带、天气情况以及动植物覆盖等,这些方面直接决定了古民居及周围的生态环境。

4、 2问题的提出区域性规划中古民居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由于古民居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及社会价值被关注与重视,越来越多的古民居被修复,既而被列入保护对象。这些显然是不够的,而文化上的交流与差异性的融合才能展现出古民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独特价值。而在区域性的规划中如何给古民居这一传统的历史文化产物注入新的活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古民居作为旅游资源来规划发展不仅对古民居或是生态景观单方面产生有力影响,还使两方面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构建模式。古民居使区域性规划内容更丰富、更具人文气息;在区域性的整体规划协调中,使古民居的保护、发展更系统,更加有活力。 3相关的理论背景与指导思想 31区域性规划的理论背景 区域(

5、Region)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限,也具有层次化的体系结构。与传统的区域规划理念相比,新的区域规划不仅强调开发,而且更强调保护,突出开发与保护的协调,也就是可持续发展;新的区域规划打破了综合平衡发展的理念,代之以不均衡发展的空间理念,通过符合区域实际差异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效益;新的区域规划不强调绝对的平均主义,而突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及相对的机会均等的理念等等;新的区域规划强调以人为本,以提高生活质量为中心,解决就业、社会公平与和谐、提升城市各项设施水平,而摈弃以往重视物、单一注重经济的理念。 32古民居旅游

6、开发的理论背景 321古民居的环境生态观 要深入了解古民居的环境生态观,要从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和观念形态着手。讨论中国古代生态观,首先须分清这一重要概念。社会存在的要素:1)客观环境;2)在以生产和经济为主导的社会自身观念形态则由此而产生。中国古代的环境生态观来源于社会存在,但更来源于深层的生态环境。但生态观的原因是非意识性的。中国古代的观念形态后来演变、发展成为以两个系统合成的模式:1)宫廷一民俚一文土系统;2)宗教的即佛一道儒的系统。人、建筑的生态观,都与这个模式紧紧相连。 322古民居价值的基本内容 从美学、(建筑)技术、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来发掘古民居(建筑)的特殊价值。它是千年文明的一个

7、缩影,孕育了最朴实无华的风俗、信仰,代表着过往的喧嚣热闹,同时在今天散发着日久弥新的魅力。民居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等外来文化在这里产生碰撞,在不断的交流沟通中相互汲取,不断滋养,使得中国传统古民居文化在新的时期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4区域规划中古民居旅游开发的规划发展 在对传统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和利用的问题上,政府、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大众一般都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考虑:1)首先对“新”与“旧”的问题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认识,其次是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如何使用新的科学技术和建筑材料的问题,最后就是关于民居内的居住环境问题。2)区域性规划发展时应当对古民居(建筑)展开一次全面调查。3)对已

8、经损毁或半损毁的有历史价值的古民居(建筑),能修缮的尽量修复,有条件的可以对其重建。4)由于过去在建筑技术和材料使用上的限制,古民居(建筑)在耐火和使用年限上有很大制约。5)在对古民居(建筑)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中,发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契机。6)在保护修复古民居(建筑)的同时,突出地域特色,弘扬传统文化,使其在旅游事业发展、景点的创造、地方经济发展上发挥作用。 5区域性规划中古民居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51试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过渡旅游开发是古民居保护的致命伤,也是旅游开发本身发展的症结所在。如上文所述,由于旅游开发具有市场属性,难免会有为了追求利益而做出许多目光短浅的行为,那些看起来无足轻重的

9、开条路、建各宾馆或商业街,一旦不加以控制,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52解决途径和方法 1)正确认识保护古村古镇的价值与作用;2)正视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3)以人为本保护利用古村古镇。 6结语 旅游开发可以促使地区居民对自身民族文化的自觉,唤醒传统记忆,促使当地居民积极主动保护发展民俗文化等,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振兴。地区旅游开发能从根本上促进旅游地文化的复苏,具有促进民族文化振兴的功能,旅游业成为地区文化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