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讲义.ppt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2656455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讲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讲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讲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讲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讲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讲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讲义.ppt(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宣贯讲义,计量标准考核规范Rule for the Examination of Measurement Standard,二八年八月,JJF,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宣贯讲义,本规范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8年1月31日批准,并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计量标准考核行政许可用表参考格式,结 束,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计量标准考核的概述,一、计量标准考核的必要性,计量标准的地位和作用:中间环节 承上启下,1.计量基(标)准体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实力和水平,计量基(标)准涉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主权和话语权。,2.影响计量标准的因素很多,为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

2、制的统一和量值传递的一致性、准确性,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计量监督管理提供公正、准确的检定、校准数据或结果,有必要加强计量标准考核。,3.国家对计量标准实行考核制度,并纳入行政许可的管理范畴。,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计量标准考核的概述,二、计量标准考核的依据,1计量标准考核的法律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全国人大通过,国家主席令28号,1985年9月6日发布,1986年7月1日起实施)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及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国务院1987年1月19日批准,1987年2月1日起实施)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及第十条。,计量标准考核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

3、2号,2005年1月14日发布,2005年7月1日起实施)。,2计量标准考核的技术依据,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033一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以及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计量标准考核的概述,三、计量标准考核的原则,1执行考核规范的原则(JJF 1033-200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2逐项考评的原则(六个方面30项重点考评10项;书面审查20项;允许简化考评3项),3考评员考评的原则(国家一级、二级考评员),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计量标准考核的概述,四、计量标准的考核内容,1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齐全,计量标准器必须经法定或者计量授权的计量技

4、术机构检定合格,配套的计量设备经检定合格或者校准;,2、具备开展量值传递的计量检定规程或者技术规范和完整的技术资料;,3、具备符合计量检定规程或者技术规范并确保计量标准正常工作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和工作场地;,4、具备与所开展量值传递工作相适应的技术人员;,5、具有完善的运行、维护制度;,6、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和稳定性符合技术要求。,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计量标准考核的概述,五、我国计量标准考核的基本情况,计量基准:177项(截止到目前,共计178项)标准物质:3974种(截止到目前,国家二级标准一级1464种,国家二级标准物质2932种,共计4396种。2008年7月新批准35种国家二级标准物

5、质)技术法规:2524个(国家、部门、行业)计量检定人员证:20多万人(法定4万人、授权3万人、企事业13万人)强检计量器具:4000万台(件),几何量13项温度5项力学52项电磁19项声学12项无线电16项时间2项光学33项放射20项化学6项,1考评员(2007年底),2计量标准(2007年底),第一章 概 述第一节 计量标准考核的概述,六、国际上对计量标准管理的要求,1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的要求 国际文件D1:国际计量法(Elements for a Law on Metrology)国际文件D8:2004计量标准的选择、批准、使用、保存及文件集(Measurement stand

6、ards.Choice,recognition,use,conservation and documentation),2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计量标准纳入法制计量管理的范畴。,3计量标准相互承认协定(MRA):为了消除阻碍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技术贸易壁垒,国家间签订计量标准相互承认协定,以实现计量标准的国际等效性。,4.国际比对:保障国际上量值的一致性。,第一章 概 述第二节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修订说明,一、修订背景,1修订原因,一是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旧规范”)于2001年6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已有7年,在此期间,计量标准考核和管理工作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不

7、断地提高和完善,在实践中,旧规范存在的一些不尽完善之处日益显现,如:单一的检定方式难以适应计量标准器具量值溯源的需要,计量标准器具的校准要求亟待完善;部分比较简单且准确度较低的计量标准按旧规范考核太繁琐等。,二是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于2004年发布了国际文件OIML D8:2004计量标准的选择、批准、使用、保存及文件集,它代替1983年版的OIML D6计量标准和校准装置的文件集和1984年版的OIML D8计量标准器的选择、批准、使用及保存原则。OIML D8:2004对计量标准的批准、使用、保存、文件集、管理等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三是行政许可法实施后,要求各级行政机关提高工作效

8、率、改进工作质量,而旧规范中的部分管理要求已无法完全适应该法的要求。,四是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重新发布了的新计量标准考核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令第72号),其中对于计量标准的考核及管理中的部分内容和要求与旧规范不一致。,第一章 概 述第二节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修订说明,一、修订背景,2修订原则,由于规范涉及面广,关系到各方的利益,为了保证修订的质量和水平,在整个修订过程中坚持了以下六项基本原则:,一是等效采用国际文件的原则。OIML D8:2004规定了计量标准的选择、批准、使用和保存的通用要求,以及制定计量标准文件集的基本准则。为此,修订规范时,吸收了OIML D8:2004的基本要求,引入了

9、计量标准的文件集的理念,赋予计量标准技术档案新的内涵。,二是与计量标准考核办法保持一致的原则。计量标准考核办法是规范的前提,规范是计量标准考核办法的技术支撑,因此旧规范的修订必须与计量标准考核办法在内容上保持一致。,三是与行政许可法保持一致的原则。将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和计量标准考核的技术特点相结合,进一步明确了计量标准考核程序。,第一章 概 述第二节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修订说明,一、修订背景 2修订原则,四是继承和发展的原则。为了保证计量标准考核工作的延续性,此次修订以基本不改变旧规范构架为原则,旧规范好的做法和有关考核用证用表继续保留,未作修改,并按照新要求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五是分类考评原

10、则。根据计量标准准确度等级高低以及使用环境条件等实行分类考评。一般计量标准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考评;对于构成简单、准确度等级低、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并列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简化考核的计量标准目录的计量标准,实行简化考评;对于准确度较高和较重要的计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考评要求,要求申请考核单位尽可能采用测量过程控制的方法,对计量标准进行连续和长期的统计控制。,六是可操作性原则。规范应当明确考核要求、考核程序,对技术问题作出了统一、明确的规定,以便于各方(包括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计量标准考评员、申请考核单位等)理解、统一操作标准,实现规范的可操作性。,第一章 概 述第二节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修订说明,

11、一、修订背景,3新版本的主要变化,(1)对计量标准考核的工作程序和考评时间作了调整,实现了数据采集电子化,使计量标准考核工作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要求。,(2)完善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内容和方法,使计量标准考核工作更加规范化。为了实现可操作性,规范进一步完善了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补充了大量定性、定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强化了计量标准考核的技术含量,明确了重点考评项目。,(3)实行分类考核管理,进一步提高了考核的可操作性和质量。,(4)为了适应校准的需要,提出了计量标准器具以校准方式进行溯源时的相关要求。对建立计量标准所需进行的技术工作(如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重复性试验和稳定性考核、检定或校准能力的确认

12、等要求)进行了完善,使之与国际通用要求相一致。,(5)将计量标准考核办法的规定以及OIML对计量标准的要求贯彻到规范中。按OIML国际文件D8:2004的要求,引用了计量标准文件集的理念,赋予计量标准技术档案新的内涵。,第一章 概 述第二节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修订说明,二、主要内容,规范包括引言、正文和附录三部分。正文部分包括范围、引用文献、术语、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计量标准考核的程序、计量标准的考评以及计量标准考核的后续监管等7章内容;附录部分包括计量标准考核用证用表、计量标准考核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说明等11个附录。,1.引言部分,引言部分主要说明了制定规范的目的与法律依据。,2.正文部分,第

13、1章“范围”,介绍了规范适用的范围,适用于新建计量标准的考核、已建计量标准的复查考核以及计量标准考核的监督管理等三个方面。,第2章“引用文献”,介绍了规范中引用的有关技术文献,包括我国的有关技术规范和国际文件OIML D8:2004,使用规范时,应注意使用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第一章 概 述第二节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修订说明,二、主要内容,第3章“术语”,介绍了9个在规范中经常使用的术语,它们是计量标准、计量标准考核、计量标准的考评、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及计量标准的文件集。计量标准的文件集是新引入的术语,是按照

14、国际文件OIML D8:2004翻译过来的,除了这9个术语外,其他有关计量的术语在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查询。,第4章“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介绍了计量标准的具体考核要求,要求包括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环境条件及设施、人员、文件集及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确认等六个方面。,第5章“计量标准考核的程序”,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详细说明计量标准考核的程序,包括计量标准考核的申请、受理、组织与实施、考评和审批。,第一章 概 述第二节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修订说明,二、主要内容,第6章“计量标准的考评”,介绍了计量标准的考评方法,包括书面审查、现场考评、整改要求以

15、及考评结果的处理,对考评工作有实际的指导作用。,第7章“计量标准考核的后续监管”,阐述了计量标准的更换、封存与撤销、恢复使用及技术监督等后续监管的措施。,3.附录部分,附录包括附录A至附录L共12个。附录C详细说明了不确定度评定、重复性、稳定性及控制图等计量标准考核中的有关技术问题,其他附录是计量标准考核中要使用的用表用证。规范附录给出的计量标准考核用表用证有两类形式,一类是正式格式,包括附录A“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附录B“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等,这些用表用证属于强制使用;另外一类是参考格式,包括附录D“计量标准履历书”,附录E“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等,这些用表用证属于推荐使用。

16、,第一章 概 述第二节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修订说明,二、主要内容,计量标准考核应当使用规范统一规定的格式,并按规定的要求填写。由于不同领域、不同计量标准的具体情况存在差异,规范附录中规定的计量标准考核用表用证可能不能完全适应所有的计量标准,所以对于不适用的栏目可以按照各自专业项目的特殊性约定填写方法,但不应与规范的基本要求相矛盾,并应在本专业内统一。,第一章 概 述第二节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修订说明,三、新版规范的基本结构,第一章 概 述第三节 术语,返回目录,第一章 概 述第三节 术语,一、计量标准 measurement standard,1定义:,注:本规范所指计量标准约定由计量标准器及

17、配套设备组成。,2理解要点,英文 measurement standard可译为测量标准或计量标准,根据管理需要,我国将测量标准分为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三类,故计量标准只是测量标准中的一部分,因此本规范所指的“计量标准”不包括“计量基准”。但本规范中所说的“高一级的计量标准”可能指“计量标准”,也可能指“计量基准”。,我国的计量标准,按其法律地位、使用和管辖范围不同,可以分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计量标准和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本规范考核的最高计量标准是指在给定地区或在给定组织内,通常具有最高计量学特性的测量标准,在该处所做的测量均从它导出。,为了定义、实现、保存或复现量的单位或一个或

18、多个量值,用作参考的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标准)物质或测量系统。,第一章 概 述第三节 术语,一、计量标准 measurement standard,注:由于计量标准的计量学特性可能是一个组合单位,例如流量计量标准;如果它直接溯源到其他物理量单位,例如质量和时间等,则应该判定它属于最高计量标准。,(4)计量标准按照专业特点有不同形式,包括实物量具、测量仪器、参考(标准)物质或测量系统。,最高计量标准分为三类:最高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最高计量标准和企事业单位最高计量标准。最高计量标准的认定不能按照能否在本地区或本部门内进行量值溯源来判断,而应按照该计量标准在与其“计量学特性”相应的国家计量

19、检定系统表中的位置是否最高来判断。,第一章 概 述第三节 术语,二、计量标准考核 examination of a measurement standard,1定义:,2理解要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评定和开展量值传递资格的确认。,计量标准考核的英文为examination of a measurement standard,虽然英文中measurement standard可以译为测量标准,但此处的examination of a measurement standard约定指计量标准考核。,计量标准考核是对其用于开展计量检定或校准,进行量值传递资格的计量认证,根据中华人民共

20、和国计量法有关规定,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建立的最高等级的计量标准必须经过考核合格方能投入使用。,第一章 概 述第三节 术语,三、计量标准考评 evaluation of a measurement standard,1定义:,2理解要点,计量标准考评是计量标准考核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该环节主要是进行技术评价。,计量标准考评由计量标准考评员实施,特殊情况由计量标准考评员和有关技术专家组成考评组共同实施。,计量标准的考评是通过书面审查资料、现场考评等方式来评价计量标准的测量能力。,在计量标准考核过程中,计量标准考评员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评价。,第一章 概 述第三节 术语,四、计量

21、标准的不确定度 uncertainty of a measurement standard,1定义:,注1:如果计量标准中的计量标准器或配套设备所提供的标准量值通过检定方式进行溯源,则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可以由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通过B类评定得到。,注2:如果计量标准中的计量标准器或配套设备所提供的标准量值通过校准方式进行溯源,则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由校准证书得到。,2理解要点,从原则上说,不确定度这个参数是用来说明测量结果的,是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它不是用来说明包括计量标准在内的测量仪器的,它不是测量仪器的固有参数。,在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中,由计量标准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它包括

22、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第一章 概 述第三节 术语,四、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 uncertainty of a measurement standard,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是指在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中,由计量标准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它既包括由计量标准器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也包括由配套设备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与其溯源方式有关。如果通过检定方式进行溯源,则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可以由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通过B类评定得到;如果通过校准方式进行溯源,则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由校准证书得到。,第一章 概 述第三节 术语,五、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 accura

23、cy class of a measurement standard,1定义:,2理解要点,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并使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计量标准的等别或级别。,不要用术语“精密度”来代替“准确度”。,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因此不要定量使用。例如:可以说准确度高低,准确度为0.25级,准确度为2等及准确度符合1等标准;尽量不使用如下表示方式:准确度为0.25,10mg,10mg及10mg。,“等”和“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使用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前者对应于加修正值使用的情况,以计量标准所复现的标准量值的不确定度大小划分;后者对应于不加修正值使用的情况,以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大小划分。,

24、计量标准的准确度等级通常按各专业的约定表示,一般用等或级表示。例如:活塞式压力计标准装置的准确度等别为1等,测力仪标准装置的准确度级别为0.3级。,第一章 概 述第三节 术语,六、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 maximum permissible error of a measurement standard,1定义:,2理解要点,计量标准中的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可以分别有各自的最大允许误差。,要正确理解计量标准的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含义的差别。,最大允许误差用符号“MPE”表示,其数值一般应带“”号。例如:可以写为“MPE:0.05m”,“MPE:0.01mg”。,对给定的计量标准,由规范、规

25、程、仪器说明书等文件所给出的允许的误差极限值。,第一章 概 述第三节 术语,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 repeatability of a measurement standard,1定义:,注:l 这些条件包括:,相同的测量程序;,相同的观测者;,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相同的计量标准;,在相同地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2 重复性可以用示值的分散性定量地表示。,2理解要点,为得到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必须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这些条件包括测量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方面。,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被测量,计量标准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第一章 概 述第三节 术语,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 repea

26、tability of a measurement standard,计量标准的重复性通常用单次测量结果yi的实验标准差s(yi)来表示。,计量标准的重复性通常是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一个不确定度来源。,为保证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因此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重复性测量,被测对象的不稳定会影响到重复性测量结果。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要求对一常规的被测对象进行测量,这样所得到的重复性测量结果可以用于大多数的检定或校准结果。,当被测对象的稳定性较差,使得到的重复性测量结果大于常规时,应重新进行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第一章 概 述第三节 术语,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 stability of a

27、measurement standard,1定义:,进行稳定性考核的前提是必须具备量值稳定的作为核查标准的测量对象,如果不存在合适的核查标准是无法进行稳定性考核的。,注:,1 若稳定性不是对时间而是对其他量而言,则应该明确说明。,2 稳定性可以用几种方式定量表示,例如:,用计量特性变化某个规定的量所经过的时间;,用计量特性经规定的时间所发生的变化。,2理解要点,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用该计量标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稳定的被测对象时,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因此所得到的稳定性测量结果中包括了被测对象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为使该影响尽可能小,必须选择一量值稳定的核查标准作为测量对象

28、。,新建计量标准一般应经过半年以上稳定性考核,证明其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后,方能申请建立计量标准。,已建计量标准应有历年的稳定性考核记录,以证明其计量特性持续稳定。,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第一章 概 述第三节 术语,九、计量标准的文件集 documentation of a measurement standard,1定义:,2理解要点,OIML国际文件D8:2004规定,文件集是指有关计量标准的选择、批准、使用、保存和维护等方面文件的集合体。,每项计量标准应当建立一个文件集,申请考核单位应当对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计量标准的文件集应包括诸如计量标准考

29、核证书等共18方面的文件。,计量标准文件集中的文件应及时更新以确保其有效性。,关于计量标准的选择、批准、使用和维护等方面文件的集合。,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计量标准,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环境条件及设施,人员,文件集,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一节 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1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是保证实验室正常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并取得准确可靠的测量数据的最重要的装备。,2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的配置(包括总体要求(4.1.1.1)和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计量特性的要求(4.1.1.2),两项均为重点考评项目),3计量标准的溯源性(为重点考评项目),第二章 计量

30、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一节 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一、计量标准的配置,1计量标准的配置的总体要求,计量标准不仅要配置计量标准器,还应当配置配套设备;不仅配置硬件部分,还应根据需要配置测量和数据处理的软件。,计量标准配套的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完整齐全,不能低配,也部要求高配,做到科学合理,经济实用。,对计量标准配置的最终要求是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2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计量特性的要求,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计量特性包括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重复性、稳定性、灵敏度、鉴别力、分辨力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计量特性必须满足相应相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规定。

31、,注:对于研制或重新改造的计量器具,应当进行技术鉴定,鉴定合格的方可申请建标。,二、计量标准的溯源性,溯源性的具体要求:,1.有效的溯源机构:计量标准器应当向经法定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计量技术机构溯源;主要配套设备可以向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计量技术机构溯源。,2.检定的规定:有计量检定规程的,必须按照检定规程进行检定,不能校准。,3.校准的规定:没有检定规程的或检定规程的不能覆盖其测量范围的,应当按照有效的技术规范以及计量标准溯源的管理要求进行校准。,4.采用比对的规定:只有当不能以检定或校准方式溯源时,才可以采用比对方式确保计量标准量值的一致性。比对也应当定期进行,以保证计量标准量值持续一

32、致。,5.标准物质的溯源要求:要求使用处于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6.对溯源到国外的规定:国内不能溯源需要到国外(际计量组织或其他国家具备相应能力的计量标准)溯源的,必须经质检总局批准。,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一节 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说明】计量标准应当定期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或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溯源方式优先次序:检定校准比对 计量标准溯源性的证明文件应连续、有效。检定证书;校准证书;符合要求的其他溯源性证明文件溯源结果的使用 如果溯源结果中给出修正因子或者修正值时,则应确保其所有备份(例如计算机软件中的备份)得到及时正确的更新。,“定期”的含义是指如果是通过检定溯源,检定周期不得

33、超过计量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如果是通过校准溯源,复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的规定;如果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或者其他技术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复校时间间隔,当校准机构给出了复校时间间隔,应当按照校准机构给出的复校时间间隔定期校准,当校准机构没有给出复校时间间隔,申请考核单位应当按照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的要求制定合理的复校时间间隔并定期校准;当不可能采用计量检定或校准方式溯源时,则应当定期参加实验室之间的比对,以确保计量标准量值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二节 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一、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表述正确: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用该计

34、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或量值范围来表示【例如:一个砝码的测量范围为200g,一块压力表的测量范围为(01.6)MPa】;对于可以测量多种参数的计量标准,应当分别给出每种参数的量值或量值范围。,判定标准:给出的量值或量值范围应当满足所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需要。,二、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表述正确:应当根据计量标准的具体情况,按本专业规定或约定俗成用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表述。对于可以测量多种参数的计量标准,应当分别给出每种参数对应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判定标准: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应当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的需要。,第二章 计

35、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二节 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计量标准的不确定度是指计量标准所复现的标准量值的不确定度,或者说是在测量结果中由计量标准所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它适用于在测量中采用计量标准的实际值或加修正值使用的情况。,准确度等级是指符合一定的计量要求,并使不确定度或误差保持在规定极限以内的计量标准的等别或级别。准确度等级通常按约定注以数字或符号,并称为等级指标。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最大允许误差是指对给定的计量标准,由规范、规程、仪器说明书等文件所给出的允许的误差极限值。有时也称计量标准的允许误差限。,用准确度等级表述:二等(砝码);0.5级(流量计)用最大允许误差表述:MPE:0.5%

36、用不确定度表述:U=0.2V,k=2 或 U95=0.2V,k95=1.69,梯形分布【例如】用测量范围为(0100)mm的0级千分尺,在环境温度为20条件下,测量一标称直径为d=1cm、高为h=1cm的不锈钢圆柱体的体积。用扩展不确定度U来报告测量结果:V=(0.80690.0026)cm3(k=2)U=0.0026cm3(k=2),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二节 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三、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要求: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是指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该计量标准测量一常规的被测对象时,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为保证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因此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

37、成重复性测量。计量标准的重复性通常用单次测量结果yi的实验标准差s(yi)来表示。计量标准的重复性通常是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一个不确定度来源。,试验方法:按照本规范附录C.1和本讲义第七章第一节的要求进行。,判定标准:新建计量标准应当进行重复性试验,并提供试验的数据;已建计量标准,应当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试验。测得的重复性应满足检定或校准工作的要求。,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二节 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四、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要求: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用该计量标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稳定的被测对象时,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只有当存在量值稳定的核查标准,方能进行计量标

38、准的稳定性考核。如果不存在量值稳定的核查标准,可以不进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核查标准的选择见本规范附录C.2.3。,试验方法:按照本规范附录C.2.4和本讲义第七章第二节的要求进行。,判定标准:新建计量标准一般应当经过半年以上的稳定性考核,证明其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后,方能申请计量标准考核;已建计量标准应当保存历年的稳定性考核记录,以证明其计量特性的持续稳定。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则稳定性应当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若计量标准需要加修正值使用,则稳定性应当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k=2或U95)。,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二节 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五

39、、计量标准的其他计量特性,要求:,1.计量标准的其他计量特性包括灵敏度、鉴别力、分辨力、漂移、滞后、响应特性、动态特性等特性。具体参照JJF 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和JJF 10942002测量仪器特性评定。,2.不同的计量标准所要求的计量特性可能不同。,3.计量标准的其他计量特性应满足相应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要求。,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三节 环境条件及设施,1.本规范对环境条件及设施所提出的要求是保证检定或校准工作的正常进行,并确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所必需的。,2.环境条件包括大气环境条件(例如:温度、湿度等)、机械环境条件(例如:振动、冲击等)、电磁兼

40、容(例如:电磁屏蔽、电磁干扰、辐射等)、供电(例如:电源)和照明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由所开展检定或校准的技术文件,例如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等给出。,3.设施包括空调系统、消声室、暗室、屏蔽室、隔离电源、防振动、防辐射等设施,设施的配置应满足开展检定或校准所依据的技术文件的要求。,4.监控设备及检测记录。当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有明确要求或实际检定或校准工作需要,应当配置必要的监控设备对温度、湿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并记录。当环境条件可能危及到计量检定或校准结果时,应停止计量检定或校准工作。,5.应当对检定或校准工作场所内互不相容的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防止相互影响。比如实验室恒温工作区和非恒温工作区隔

41、离,高压区域一般以“警示牌”方式如“高压危险”等标明。对于影响计量检定或校准工作安全和计量检定或校准结果的其他因素也应加以控制,并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四节 人 员,计量标准负责人:职责,检定或校准人员:每项计量标准,要求至少有两名持证的检定或校准人员。“持证”是指持有有效的本项目计量检定员证或者持有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相应项目注册计量师注册证。具体地说:,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或校准人员应当持有由主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计量检定员证,被授权单位的检定或校准人员应当持有由授权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计量检定员证,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检

42、定或校准人员应当持有其主管部门或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计量检定员证。,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相应项目注册计量师注册证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因此只要持有相应等级的注册计量师资格证书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相应项目注册计量师注册证即可。,计量标准负责人应当具有能够履行职责的能力,且熟悉计量标准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计量特性,掌握相应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以及计量标准的使用、维护和溯源等规定,具备对检定或校准结果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能力。计量标准负责人应当对计量标准的日常使用管理、维护、量值溯源、文件集的更新等事宜负总责。,1.计量标准文件集是关于计量标准的选择、批准、使用和

43、维护等方面的文件集合。为了满足计量标准的选择、使用、保存、考核及管理等的需要,应当建立计量标准文件集。文件集是原来计量标准档案的延伸,是国际上对于计量标准文件集合的总称。,2.每项计量标准都应当建立一个文件集,申请考核单位应当对文件的完整性、真实性、正确性和有效性负责。计量标准负责人对计量标准文件集中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对计量标准文件集保存和正确处理负责。文件的正式批准、发布、更改、评价等应受控。计量标准的文件应为有效的版本,应便于有关人员取用。,3.在文件集目录中应当注明各文件保存的地点和方式。文件集可以承载在各种载体上,如硬的拷贝或电子媒体。文件集可以是数字的、模拟的、照相的或者书面

44、的形式。,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五节 文件集,一、文件集的管理,文件集应当包含以下文件:1)计量标准考核证书(如果适用)(格式见附录K);2)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如果适用);3)计量标准考核(复查)申请书(格式见附录A);4)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格式见附录B);5)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见附录E);6)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参考格式见附录F);7)计量标准更换申报表(如果适用)(格式见附录G);8)计量标准封存(或撤销)申报表(如果适用)(格式见附录H);9)计量标准履历书(参考格式见附录D);IO)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如果适用);11)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12)计

45、量标准操作程序;13)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使用说明书(如果适用);14)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证书;15)检定或校准人员的资格证明;16)实验室的相关管理制度;17)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的原始记录及相应的检定或校准证书副本;18)可以证明计量标准具有相应测量能力的其他枝术资料。,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五节 文件集,二、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重点考评项目),1.申请考核单位应当备有开展检定或校准工作所依据的计量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2.开展计量检定时,应当使用与计量检定项目对应的、现行有效的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如无国家计量检定规程,则可使用部门或地方计量检定规程。部门或地

46、方计量检定规程只能在本部门或本地方使用。,3.开展校准时,应使用与校准项目对应的、现行有效的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或参考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4.当无国家计量校准规范或相应的计量检定规程时,申请考核单位可以根据国际、区域、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编制满足校准需要的校准方法作为校准的依据,编制的校准方法应当经申请考核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审定后,连同所依据的技术文件和实验验证结果,报主持考核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考核。,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五节 文件集,三、计量标准技术报告,1.总体要求,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全面反映了计量标准的技术状况。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编写的好坏反映了申请考核单位在该项目上的人员水平。对计

47、量标准技术报告的审查是计量标准考评的重要工作之一。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共涉及六个考评项目,其中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是重点考评项目。,新建计量标准,应当撰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报告内容应当完整、正确;建立计量标准后,如果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环境条件及设施等发生重大变化而引起计量标准主要计量特性发生变化时,应当重新修订计量标准技术报告。,计量标准技术报告一般由计量标准负责人撰写。计量标准技术报告用计算机打印或墨水笔填写,要求字迹工整清晰。,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五节 文件集,三、计量标准技术报告,2.具体要求,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表述清晰。,计量标准器

48、及主要配套设备的名称、型号、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制造厂及出厂编号、检定或校准机构及检定周期或复校间隔等栏目填写完整、准确。,计量标准的测量范围、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等主要技术指标及环境条件填写准确。,计量标准溯源到上一级和传递到下一级计量器具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正确。,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合理。,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方法正确,验证结果符合要求。,其他项目符合要求。,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五节 文件集,四、检定或校准的原始记录,1.格式:检定或校准的原始记录的格式应符合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要求。,2.信息量:每份原始记录应包含足够的

49、信息,以保证该检定或校准结果能在尽可能与原来接近的条件下复现。,3.填写:原始记录中的观测结果、数据和计算应在检定或校准时准确及时地予以记录。,4.更改:当在记录中发生错误时,对每一错误应划改,不可擦涂掉,以免字迹模糊或丢失,并将正确值填在其旁边。对记录的所有改动应有改动人的签名或盖章。对电子存储的记录也应采取同等的措施,以避免原始数据的丢失或者更改。,5.签名:原始记录应包括检定或校准人员和核验人员的签名。,6.原始数据真实:在检定或校准时真实记录,不能伪造。,7.数据处理正确:离群值的剔除,数据修约和有效数字处理符合有关规定。,第二章 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 第五节 文件集,五、检定或校准证书

50、,1.格式:检定或校准证书的格式应适用于所进行的计量检定或者校准,并尽量减少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检定证书和检定结果通知书的格式应按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规定的统一格式和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设计,校准证书的格式按有关的规定执行。,2.信息量:在证书中,应包含顾客必需的和所用方法要求的全部信息。,3.签名:检定或校准证书应实行三级签名制,检定人员或校准人员、核验人员和批准人员均应签名。,4.印章:开展计量检定工作,必须按照计量检定印、证管理办法的规定,出具检定证书或加盖检定印,结论准确,内容符合要求;校准证书应当加盖校准机构的校准专用章。,5.副本保存: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6.检定或校准结论: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