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厕及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2659002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53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公厕及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城市公厕及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城市公厕及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城市公厕及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城市公厕及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公厕及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公厕及垃圾转运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利用世行贷款柳州市环境治理工程城市公厕及垃圾转运站建设子项目桂柳路垃圾转运站选址调整后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1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1.2项目背景11.3研究依据21.4研究内容2第2章基础资料42.1柳州市概况42.2城市自然条件42.3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现状及预测42.3.1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现状42.3.2生活垃圾产量预测52.3.3建设规模的确定6第3章转运站场址选择83.1更换厂址原因及新旧厂址比选83.2场址条件103.2.1交通状况103.2.2给排水条件103.2.3供电条件113.2.4场址评价11第4章工艺方案选择124.1转运工艺的选择124.1.1箱车一体式转运车与车

2、厢可卸式转运车的比较124.1.2水平压缩与垂直压缩工艺的比较134.1.3垃圾压缩的方式比较16第5章主体工程设计195.1设计依据195.2转运站服务范围及转运规模的确定195.3设计规模195.4转运站工艺设计195.4.1工艺设计基本条件195.4.2转运站工艺流程195.4.3工艺过程描述215.5转运站设备选择及设备配置225.5.1垃圾压缩机及匹配地坑数量的确定225.5.2转运车的比较235.5.3转运车及集装箱数量的确定255.6转运站主要工艺设备255.6.1预压式垃圾压缩机265.6.2全自动半潜推头式地坑275.6.3车厢可卸式垃圾车(钩臂车)285.7附属生产设备的选

3、用及数量的确定295.7.1称重计量系统295.7.2除尘除臭系统305.7.3自动洗车台345.7.4监控、监视系统345.7.5主要设备表35第6章总图工程386.1用地概况386.2总平面布置原则386.3总平面及竖向设计386.4站区道路396.4.1站区绿化布置396.4.2技术经济指标39第7章土建工程417.1建筑工程417.1.1概述417.1.2建筑物一览表417.1.3生产建筑427.1.4建筑装修427.1.5卫生设施427.1.6消防427.2结构工程427.2.1抗震设防427.2.2设计使用年限427.2.3当地自然条件特征437.2.4场地的工程地质及地下水条件4

4、37.2.5主要结构形式437.2.6地基及基础447.2.7材料44第8章电气工程458.1设计依据458.2设计内容458.3负荷等级与外部电源458.3.1备用电源458.3.2负荷计算458.4供配电498.4.1电能计量498.4.2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498.4.3照明设计498.4.4电缆敷设498.5主要设备选型508.5.1继电保护508.5.2电机控制及联锁508.5.3防雷与接地508.5.4电气修理和试验508.6电信50第9章给排水工程529.1设计范围529.2给水系统529.3排水系统53第10章消防工程5510.1消防设计范围5510.2生产厂房火灾危险类别5

5、510.3消防系统设计55第11章环境污染控制5711.1环保采用的标准5711.2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5711.3防治二次污染的措施5711.3.1污水5711.3.2大气污染物5711.3.3噪声5811.3.4“四害”控制58第12章节能5912.1概述5912.2相关标准5912.3节能技术和措施59第13章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6113.1重要性6113.2安全卫生措施61第14章劳动定员与人员培训6314.1劳动定员6314.2人员培训64第15章项目实施计划及进度安排6515.1实施机构6515.2项目实施计划6515.2.1采购代理6515.2.2采购方式66第16章投资估算67

6、16.1编制范围及依据6716.1.1编制范围6716.1.2编制依据6716.2编制说明6716.3工程概况6816.3.1投资概算6816.3.2资金筹措71第17章经济评价7217.1概述7217.1.1项目概况7217.2财务评价基础数据7217.2.1编制依据72生产规模及计算期7317.3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317.3.1投资估算7317.3.2资金筹措7317.4生产成本7317.4.1可变成本计算7317.4.2固定成本计算7417.4.3总成本7417.4.4经营成本7417.5财务分析与评价7417.5.1收入估算7417.5.2税金估算7417.5.3利润估算7517.5

7、.4盈利能力分析7517.5.5贷款偿还7517.5.6项目清偿能力分析7517.5.7敏感性分析7517.5.8盈亏平衡分析7617.6经济分析(定性分析)7617.7项目风险分析7717.7.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7717.7.2风险程度分析及防范、降低风险的措施7717.8综合评价与建议7817.8.1财务费用效益评价7817.8.2经济费用效益评价78第1章 总论1.1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利用世行贷款柳州市环境治理工程城市公厕及垃圾转运站建设子项目桂柳路垃圾转运站项目建设性质:新建环保公益项目项目建设单位:柳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项目建设地点: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实施阶段:可行性研究编制单

8、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1.2 项目背景柳州位于广西中部,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它具有良好的人文历史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国家甲级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基地和经济中心。但是,柳州市的市政环卫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为落后,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不相适应。为此,经世界银行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同意,柳州市政府决定利用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申请世行贷款节余资金部分进行公厕和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并列为利用世行贷款柳州市环境治理工程子项目之一,项目其中包括一座建设大型垃圾转运站。目前,柳州市市区所有生活垃圾均将被运到距市区23公里的立冲沟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填埋处置。虽然交通较方便,但运输

9、距离较远。如果采用直接运输,则需要的车辆较多,会增加公路运输的压力,运输费用也较高,政府财力难以承受。为提高垃圾运输效率,降低垃圾运输费用,决定在柳州市桂柳路建设压缩式大型垃圾转运站,以解决柳州市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问题。柳州市桂柳路垃圾转运站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是收运模式改革的需要,符合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规划,符合转运站技术规范,符合循环经济的思想理念。1、建设桂柳路垃圾转运站是城市发展、交通运输的需要。建设桂柳路垃圾转运站,采用转运车运输方式运输垃圾,一方面可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营成本、减轻公路运输压力。2、建设桂柳路垃圾转运站是垃圾收运处理的需要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柳州市

10、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距离市区较远,用载重量较小的收集车辆运送至垃圾填埋场无论从油耗、工人的工作时间来讲都是很不经济的,同时由于收集车辆密封性差甚至好多车辆都是敞开式的收集车,会严重影响沿途道路周边环境。3、建设桂柳路垃圾转运站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建设垃圾转运站一方面可以大大降低垃圾收集车的收运距离,另一方面经过压缩的垃圾体积大大降低,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车辆运输次数,同时由于垃圾转运车辆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对周边环境不造成任何影响。4、建设桂柳路垃圾转运站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途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建设桂柳路垃

11、圾转运站缓解了交通压力,节约了运输成本,减少了对城市环境的二次污染,改善市容市貌,造福市民,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使群众安居乐业。因此,柳州市桂柳路垃圾转运站工程的建设必将为柳州市生活垃圾处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套完整、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1.3 研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101号)3、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89)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5、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GJJ47-2006)6、工业企业总评面设计规范(建标1993730号)7、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8、柳州

12、市环境卫生规划(2000-2015)9、甲方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1.4 研究内容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着重分析以下问题:1、环卫现状现状分析和评价;2、工艺方案比选;3、转运站场址比选;4、转运站主体工程设计5、转运站辅助工程设计6、投资估算及经济分析第2章 基础资料2.1 柳州市概况柳州位于中国广西中部,又称龙城,是一座以工业为主、综合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山水景观独特的历史文化名城。柳州市城市发展的总目标是:将柳州建设成为一个社会稳定、民族融合、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环境优美、具有综合功能的开放型现代化城市。根据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及修编资料,柳州的城市性质定位为:广

13、西壮族自治区的中心城市之一,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提出:“2010 年前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要基本得到控制,至2020 年,城市环境质量要得到全面改善,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的总体目标。柳州市2008年人口11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11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发展规模为:2010年:125万人;2020年:1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 2010年:126平方公里;2020年:168平方公里。2.2 城市自然条件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东北,东经1085010944,北纬23542450。地处柳江中游,柳江自北方穿绕城市向东南方向流去。市区山环水绕,呈壶状。柳州市区地形平

14、坦微有起伏,地面标高在海拔85105米之间,东、西、北三面环山,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征,由于柳江穿流市区及气候、岩性、构造的影响,形成河流阶地地貌、岩溶地貌迭加的天然盆地,其地貌单元可分为:城中河曲地块、柳北孤峰岩溶平原、柳东孤峰、峰丛岩溶地带、柳南峰林峰丛谷地、柳西多级河流阶地、沙塘向斜岩溶盆地及低山丘陵等。柳州市地处亚热带,四季较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均日照时数达1634.9小时,平均气温20.5,无霜期长达314天,年均降水量近1450毫米。2.3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现状及预测2.3.1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现状根据2002年2008年的统计,柳州市各区域垃圾运输量具体详见下表:年份

15、城中区柳北区鱼峰区柳南区柳铁其它*市区柳江县2002941892311907733 8146820031012012422018542 8727620041052142532128961 9347720051092252612189175 9798220061122322742239484 10198820071162412862339793 1066932008119252298243100102 1114982.3.2 生活垃圾产量预测1、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根据上述资料,桂柳路垃圾转运站计划服务的范围包括城中区和柳北区在内的城市中心区,2008年日产生活垃圾约371吨。为此我们采用一元线形

16、回归预测法并结合对生活垃圾产生量起主要影响的:人口变化、人均垃圾产量及垃圾回收率等因素对桂柳路垃圾转运站服务区域范围内垃圾产生量进行了预测。(1)人口2008年服务范围内人口数约为38万,2010年、2020年服务范围内预测人口预测为为42万、62万。(2)人均垃圾产生量资料统计表明,国外发达国家垃圾人均垃圾产量变化趋势为:总体变化范围在1.01.5kg/人天,人均垃圾产生量先呈一定趋势上升,然后趋于平缓,甚至会出现负增长。柳州市居民生活能源多样化,分为单气区、双气区和无气区,能源结构对人均垃圾产量影响显著,虽然能源的不断改变能降低人均垃圾产量,但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提高人均垃圾产量,对照国

17、内外其他城市有关统计资料,并结合柳州市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同时参考相关资料:本工程人均垃圾产量增长率为:20062010年:1.5%20112015年:1.2%20162020年:0.6%。(3)垃圾回收率随着垃圾回收利用率的不断提高,进入最终处置系统的垃圾比例将逐渐下降,本工程垃圾产量最终产生率为:2006年2010年:垃圾产量最终产生率95%,回收率5%;2011年2015年:垃圾产量最终产生率90%,回收率10%;2016年以后:垃圾产量最终产生率88%,回收率12%。根据以上分析,对桂柳路垃圾转运站服务区域范围内(包括城中区和柳北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具体详见表21。表2-1

18、 生活垃圾产量逐年预测表年份常驻、其他人均垃圾日垃圾垃圾回日垃圾人口产生量产量收率处置量(万人)(kg/人)t/dt/d2008381.03 391.405%371.832009401.04 41.605%395.202010421.06 44.525%422.942011441.07 47.0810%423.722012461.08 49.6810%447.122013481.10 52.8010%475.202014501.11 55.5010%499.502015521.12 58.2410%524.162016541.13 61.0212%536.982017561.14 63.841

19、2%561.792018581.14 66.1212%581.862019601.15 69.0012%607.202020621.16 71.9212%632.90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均垃圾量在近期内有所增加,而在远期逐渐趋于稳定。考虑到在近期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会逐步水平提高,人均垃圾产生量会有一定增长。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并不完全体现在消费品的数量,而是体现在质量上,故人均垃圾产生量将会趋于稳定。总的看来,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是非常符合的。2.3.3 建设规模的确定由表2-1可以看出,目前桂柳路转运站服务范围内所需清运垃圾量为395吨t/d,2014年垃

20、圾清运量约为500吨/日,考虑到日后垃圾量逐年增加以及某些不可预见因素等,综合分析,桂柳路转运站的建设规模初步定为近期450t/d,远期转运站的规模为600t/d。第3章 转运站场址选择3.1 更换厂址原因及新旧厂址比选原拟建厂址位于柳州市区东部桂柳路北侧静兰变电站西侧,距立冲沟垃圾填埋场约18公里,占地面积约15666m2,由于地块不甚规整并上空有多条高压电线穿越,建站平面布置较为拘谨,不仅影响转运站总体布局和建成后正常运转;同时原站址土地为农保地,土地征用审批手续非常困难,自2005年6月获市规划部门颁发的规划用地许可证起,包括采用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以及直接上报国土资源部等多种办法和途径,但

21、由于期间国家进一步严格土地利用和管理政策等,均无法获得最终批复。为切实解决转运站建设用地问题,2007年4月经世界银行要求和建议,柳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决定更换转运站建设选址,并经市规划和土地部门现场踏勘,同意将选址调整为距原址1公里左右的桂柳路南面综合化工厂南侧,该址同样距立冲沟垃圾填埋场18公里。该厂址已得到柳州市规划部门同意并办法规划用地许可证,并经柳州市和广西区国土部门审核转报国土资源部(部分涉及集体土地性质),已经获得最终用地批复作为环境卫生设施用地。该场址占地面积合计23856,场地较为平坦,空中无高压线,方便转运站建成后的运行和使用;并周边居民很少,转运站的建设和运行对当地居民的影

22、响很小。新旧厂址比较如下表所示:表3-1 柳州市桂柳路垃圾转运站项目新旧选址对比分析序号项目对比描述合理性分析新选址原选址1总投资6448.73万元3182.77万元/2环保投资410万元未作说明/3地理位置距原址1公里左右的桂柳路南侧柳州市区东部桂柳路北侧、静兰变电站西侧新址更合理4土地类型现状为荒地,规划为环境卫生设施用地涉及有农业用地,无法征用新址符合规划用地要求,且土地利用价值低,适合项目建设5用地面积23856m215666m2新址有利于远期建设6服务范围城中区和柳北区城中区和柳北区设计均能满足近、远期要求7构建筑物转运车间、机修车间、地磅房、办公楼、宿舍楼、门卫等转运车间、机修车间

23、、地磅房、办公楼、门卫等新址增加员工宿舍楼8敏感点厂界外1000m无民居南面20m处有零星民居新址对当地居民影响较小9电力设施无变电站、高压线等设施东面有变电站,厂址上方有高压线穿过新址更合理10距服务区距离7km7km均合理11距填埋场距离18km18km均合理12交通条件邻桂柳路,西侧在建城市一级道路邻桂柳路新址进出交通更为便利13大气防护距离距转运车间140m距生物滤池50m均满足14废气排放污染物均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污染物均达标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均合理15噪声防治基础减振、消声器、距离衰减、选用低噪声车辆等基础减振、消声器、距离衰减、选用低噪声车辆、绿化等均合理16废水排放废水

24、量8454.1m3/a8454.1m3/a经环评论证均能认可,新址处理方案更切实际并更为市政管理部门接受17CODCr315.5t/a4.23t/a18BOD5220.7t/a2.54t/a19SS57.3t/a3.38t/a20NH3-N2.52t/a0.21 t/a21治理方法垃圾渗沥液经收集后,先排入地下调节池,初步调节沉淀后,再经专门运输车送至立冲沟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冲洗废水经厂区内沉淀池预处理、生活污水中食堂污水经隔油池预处理后与其它生活污水一起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垃圾渗滤液和冲洗废水、生活污水进行简单预处理后,混合直接排入市政管网污水管道,再经

25、阳和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22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与城区垃圾一同在转运车间进行压缩,废水各预处理池内产生一定量的沉积物定期进行清理生活垃圾与城区垃圾一同在转运车间进行压缩,废水各预处理池内产生一定量的沉积物定期进行清理均合理23蚊蝇、鼠类药物喷洒、消毒液灭菌系统、场地进行清扫清洗、放置诱捕器等药物喷洒、消毒液灭菌系统、场地进行清扫清洗、放置诱捕器等均合理24环境风险分析主要分析对水体的污染风险、火灾和爆炸风险、废气排放风险等未作分析新址风险可接受25公众参与在2009年2月至3月间进行二次公众参与,无反对意见2004年进行二次公众参与,无反对意见公众均可接受26环境监测废水增加污水调节池出口的监测/

26、检验处理设施的处理效果27蚊蝇增加厂界苍蝇密度的监测/根据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GJJ47-2006)增加根据上述分析,新场址的选择符合柳州市实际情况并利于转运站今后发展,场址选择合理,推荐新的转运站选址作为转运站拟选厂址。3.2 场址条件该场地稳定性良好,适宜一层或多层建筑物的兴建;勘察期间地下水的埋深大于钻探深度,对浅基础施工无影响;场地层土不属膨胀土,其土质对建筑材料无腐蚀性;场内、层土属红粘土,具失水开裂、遇水软化的特点,基槽开挖时,应做好地表水排泄工作。3.2.1 交通状况临近在建城市一级道路,交通状况良好。3.2.2 给排水条件1、供水条件站址附近有自来水管网,可以为转运站提供生

27、产生活用水。2、排水条件厂区排水系统分为污水系统和雨水系统,雨污分流制。污水分为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市政污水管网,生产污水集中收集后,由吸污车送立冲沟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3.2.3 供电条件本工程用电负荷额定电压等级均为380/220V,部分负荷的负荷等级为二级,场址西侧有能提供10kV电源的变电站,可以引一个回路直埋进入厂区降压变电所,作为外部电源供电。为保证意外断电等因素造成断电而导致转运站不能正常运行,建议增设柴油发电机组以保证断电时转运站正常运行。3.2.4 场址评价综合有关资料分析,该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厂址评价如下:(1)厂址交通便捷,运距短,便于垃圾的运输;(2

28、)厂地的供水、排水及供电条件均较好;(3)对周边地区的环境影响较小,符合国家规范要求;(4)土地利用价值低。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该垃圾处理工程选址是可行。第4章 工艺方案选择4.1 转运工艺的选择目前国内外垃圾转运站的基本形式有无压缩直接转运与压缩式间接转运两种方式。无压缩直接转运是采用垃圾收集车将垃圾从垃圾收集点或垃圾收集站直接运送至垃圾处理厂(场)的运输方式。压缩式间接转运是采用垃圾收集车将垃圾从收集点或垃圾收集站运送至垃圾转运站,垃圾经过转运站压缩设备压缩后再由较大类型的垃圾运输车将垃圾送往垃圾处理厂(场)的运输方式。4.1.1 箱车一体式转运车与车厢可卸式转运车的比较箱车一体式转运车即

29、是将垃圾箱固定于汽车底盘上,在垃圾箱内部装有推板和多级油缸,以便垃圾卸料时将垃圾平行推出。内带的推料装置占据了垃圾箱中不少宝贵空间,推料装置较重,又提高了整车的重心,导致运行及操作的稳定性、安全性降低。而且该种车型由于箱车不分离,同等能力下需配置较多的汽车底盘,导致投资浪费,司机和车辆在转运站的等候时间较长,影响了车辆的利用率和站内交通,人工成本和运行成本较高。维修方面,集装箱或汽车底盘的维修保养都将使整车不能使用。车厢可卸式转运车(即钩臂车)是目前国外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垃圾转运车,无论在山区还是在填埋场,它都表现出了优良和稳定的性能,该种转运车的垃圾集装箱轻巧灵活、有效容积大,净载率高,垃圾

30、密封性好。该种车型由于汽车底盘与垃圾集装箱可自由分离、组合,在压缩机向垃圾集装箱内压装垃圾时,司机和车辆不需要在站内停留等候,提高了转运车和司机的效率,因而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均较低,维修保养也方便。桂柳路转运站近期转运规模为450t/d,远期转运规模为600t/d,因此,转运站设计时,应预留这部分的垃圾量的转运能力,按照投资合理原则,应急的垃圾量采用集装箱临时储存,不预留转运车,出现应急情况时,通过延长转运车的运输时间来完成这部分垃圾量的运输。根据柳州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结合车厢可卸式转运车调度运营方便,车辆投资少,维护简单等特点,本转运站推荐使用车厢可卸式转运车。4.1.2 水平压缩与垂直压

31、缩工艺的比较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的压入装箱工艺可分为“水平压缩转运”和“竖直压缩转运”二种。水平压缩是利用推料装置将垃圾推入水平放置的容器内,容器一般为长方体集装箱,然后开启压缩机,将垃圾往集装箱内压缩。该种压缩方式的压力完全靠机械力,压缩比较大。另外压缩机构与集装箱内表面有摩擦,需定期更换衬板。图4-1为水平压缩式转运站的示意图。图4-1为水平压缩式转运站的示意图垂直压缩即是将垃圾倒入垂直放置的圆筒形容器内,压缩装置由上至下垂直将垃圾压缩,垃圾在压缩装置重力和机械力同时作用下得到压缩,压缩比较大,压缩装置与容器不接触,无摩擦。该种压缩转运站由于容器是垂直放置,因此占地面积小。又由于垃圾可直接

32、倒入容器内,因此不需要垃圾槽和进推料装置。该种转运站示意图见图4-2。图4-2 垂直压缩式转运站示意图水平压缩转运工艺和垂直压缩转运工艺各有优缺点,都能很好的完成生活垃圾的转运工作,在国内都有运行很好的应用实例。两种转运工艺的详细比较详见表41。表4-1 竖直压缩转运和水平压缩转运技术的比较 类型指标水平压缩转运技术竖直压缩转运技术装“箱”垃圾先卸入贮存槽,再经推料机构和压实机构装箱。垃圾直接卸入容器,再经锤头压缩。动力消耗箱内垃圾依靠压缩机构压实,由于压缩机构同时也是往箱送垃圾的送料机构,所以对箱内垃圾的压实是间断性的,满足压实要求的动力消耗较高。垃圾直接卸入容器,依靠垃圾自重及压实器自上而

33、下压实容器内垃圾,使容器内垃圾的密实度增大,满足压实要求的动力消耗较高。“箱”与“机”连接要求集装箱必须与压缩机的出料口定位准确,并将集装箱与压缩机的相对位置锁定才能保证装箱过程的进行。集装箱本体要承受全部压实垃圾的推力。容器自身定位要准确,容器竖直装载时,垃圾经卸料溜槽进入容器,压实器自容器的上方向下运动压实容器内的垃圾。容器和压实器之间只有定位机构,不需要锁定机构。压实力由容器底部的承载平台承受。增加土建的成本。“箱”进料门启闭方式进料门的启闭可由液压机械机构自动完成或手动完成。由人工或机械操作,打开或关闭进料门的锁紧机构,利用液压、机械机构来开启或闭合进料门。臭气污染控制垃圾先卸入站内贮

34、存槽,再进入压缩机,为保证垃圾收集车及时卸载,所以贮存槽必须有一定的容积和开口尺寸,所以垃圾在站内暴露时间较长、面积较大,站内卸料口需设置除尘除臭设施。垃圾直接卸入容器,所以垃圾在每个泊位暴露的面积小,但泊位数较多,等待压缩设备压缩时间长,垃圾暴露时间较长、暴露面积较大。所以站内卸料口需设置除尘除臭设施。渗沥液处理站内必须有渗沥液收集措施,渗沥液可在站内处理后排放,也可以外运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在装箱过程中产生的渗沥液沉积在容器的底部,容器底部的密封结构保证渗沥液不会溢出,可运至处置场处理。但是对箱体造成腐蚀,对箱体要求高,增加成本。工艺适应性工艺适应性较强,使用方便,压缩比较高,易于维修更

35、换,操作性强。压实器、容器及倒运设备等均需专门配置,压缩比较小,操作时需更换专门容器,对操作过程造成不便。综合评价工艺简单,高效,投资较小,国内应用较多,较成熟。但动力消耗大,不易实现分类垃圾收集。但工艺配置要求专一,国内应用经验少。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水平压缩转运工艺和垂直压缩转运工艺都能很好的完成垃圾的压缩和转运,在国内都有成功应用的实例。但结合柳州市的具体情况,水平压缩转运工艺比垂直压缩转运工艺更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1、水平压缩转运工艺的卸料口较大,储槽容积较大,收集车卸料时不要求停车位置十分准确,节省倒车时间,收集车卸料时间较短,抗高峰能力较强,出现收集车排队等候的现象较少。而垂直压

36、缩转运工艺的每个泊位较窄(4.5m),收集车必须准确定位,否则容易碰上钢结构部分的柱子,因此倒车时间较长;由于卸料口较小,待垃圾要装满集装箱时,需小心卸料,因此卸料时间较长,容易出现收集车排队的现象。2、由于该转运站承担填埋厂垃圾的机动转运,因此要求转运站的压缩设备的适应能力要强,要与环卫收集时间相匹配,而垃圾运输则可以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完成,因此在这方面,水平压缩转运工艺比垂直压缩转运工艺更具优点。3、虽然水平压缩在站内有渗沥液出现,但渗沥液的收集是有序的,不会造成二次污染,生产中严格管理,环境效益也是较高的。垂直压缩转运工艺尽管在站内不产生渗沥液,但渗沥液全部送到填埋场,会增加填埋场的污水

37、调节池的负荷,同时站内地面的冲洗水,也是污水,也需要收集和排放。综合考虑,水平压缩转运工艺和垂直压缩转运工艺的环境效益是差不多的。4、填埋场距转运站较远,水平压缩转运工艺的集装箱容积较大,而垂直压缩转运工艺的集装箱容积较小,而两种转运工艺的垃圾压缩比相似,相比之下水平转运工艺转运车的运输费用较低,因此水平压缩的经济性较好。通过比较,水平工艺比竖直工艺的设备成熟,建设成本低,且规模适应性强,并结合柳州市实际情况及未来发展的需要,柳州市桂柳路垃圾转运站推荐选用水平压缩转运工艺。4.1.3 垃圾压缩的方式比较在水平压缩工艺中,按垃圾压缩方式分为预压缩式与直接压缩式。(1)预压缩式此方式是指垃圾进入压

38、缩机后,在压缩机的预压仓内先进行压缩,从而最终形成一个密实的垃圾包,然后被一次性推入垃圾集装箱中。此种压缩方式具有压缩比率高,压缩时不需要转运车与集装箱配合等特点。但该种形式的压缩机造价较高,消耗功率大,占地面积大,转运站建设一次投入较多,运行费用较高。该种压缩方式适合于处理规模较大的垃圾转运站采用。(2)直接压缩式即压缩机将进入其中的垃圾直接推入垃圾集装箱内,边装边压实。此种压缩方式工艺成熟,操作方便可靠,维修简易,成本较低,压缩机设备造价相对较低,占地面积小,转运站建设投资较少,运行成本较预压缩式略低。桂柳路转运站的可行性研究中推荐采用水平直接压缩的转运工艺,但由于该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于2

39、004年,距今时间较长,当时预压式与直压式相比确实存在造价较高,装机容量大,转运站建设一次投入较多,运行费用较高等缺点,但是,预压式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预压式包括一次预压和多次预压,在设备造价、装机容量、运行成本等方面已经可以和直压式相媲美。同时,随着国家有关的环保要求和道路交通法规的不断完善,预压式愈发显示其明显的优势。现将预压式和直压式详细比较如表4-2:表4-2 预压式与直压式垃圾压缩方式比较表项 目子 项直接压装式预压缩式备 注技术性能垃圾组份的适应性对不同垃圾组份适应能力 较差由于具有压缩腔,对不同垃圾组份适应能力较强生活垃圾中的压实基体含量相对较少,弹性较大的成份含量较多,预

40、压装箱后会发生反弹、膨胀、坍塌等不利现象垃圾压实度压缩比相对较小(压缩比2:1)压缩比相对较大(压缩比3:1)直接压装式压缩机压头行程短,在集装箱内进行压缩,压缩力受影响,压缩率相对较低对集装箱的要求刚度要求较高刚度要求相对较低直接压装式垃圾箱体自重较大有效转运能力略低略高预压车厢自重较小;进箱渗沥水少,实际转运垃圾量大工艺设备工艺设备简单,操作较易,维护方便 工艺设备相对复杂,自动化程度高 压装式比预压式维护更简单一些建设投资压缩设备投资投资较省投资稍高投资成本基本持平转运车辆稍多稍少转运箱体较多较少运营成本电耗较低稍高预压式工艺运营成本 稍低单车垃圾转运量较低较高油耗稍高稍低人员工资成本稍

41、高稍低环境保护渗沥液产量渗沥液难以有组织排放,但对中转站而言产生量较少渗沥液可有组织进行收集处理,对中转站而言产量较多垃圾散落垃圾散落相对较少,可通过管理有效控制垃圾散落相对较少适用范围一般适用400吨/日以下中转站一般适用400吨/日垃圾中转站综上所述,预压装箱式作为垃圾中转工艺的发展趋势,具有转运效率较高,环境条件优越等优点,综合各项成本而言预压式工艺的技术和经济性更佳。综合上述各方面因素,采用预压缩工艺。第5章 主体工程设计5.1 设计依据1、生活垃圾转运站运行维护技术规程(CJJ1092006)2、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CJJ47-91)3、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

42、6)5.2 转运站服务范围及转运规模的确定5.3 设计规模垃圾转运站主要服务柳州市的城中区和柳北区,转运站的规模为近期450吨/日,远期600吨/日,综合考虑,本次的设计规模为450吨/日。5.4 转运站工艺设计5.4.1工艺设计基本条件1. 桂柳路转运站的设计规模为近期450t/d,远期600 t/d;2. 转运站需全天候作业,主要工作温度在40 0;3. 转运站作业制度为两班制,作业时间为12h;4. 转运站垃圾进站高峰期为23h; 5. 压缩前垃圾容重一般为0.4t/m3; 6. 进站卸载的垃圾收集车的实吨位一般为5.0t;7. 垃圾转运车辆按设计转运规模配置,转运车平均行驶速度为40k

43、m/h;8. 垃圾转运车卸料方式:后部自卸式。5.4.2转运站工艺流程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随着近几年预压式垃圾压缩机技术的发展和实践上的完善,预压式垃圾压缩方式已经具有了明显的优势。目前国内大型转运站的应用情况是预压式占主导地位。因此,选择的预压式垃圾压缩方式,该压缩机附带有直压功能,在生产应用时更灵活,更方便,更好的适应柳州市的垃圾状况。桂柳路转运站工艺流程见图5-1。图5-1桂柳路转运站工艺流程5.4.3工艺过程描述1、垃圾称量当从市区装满垃圾的垃圾收集车进入转运站时,具有智能化管理能力的称重计量系统自动进行垃圾吨位测量、存储数据并打印记录,该称重计量系统与全站计算机监控管理系统联网,可分别按每车、每天、每月、每季度、每年统计垃圾量,记录收集车运行状况,并能适时输出相关数据,打印统计报表。收集车不需停车即可完成准确称重,另配备车号自动识别系统可自动识别进站收集车。2、卸料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施工/环境 > 项目建议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