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施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工程的指导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实施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工程的指导意见.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实施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工程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工程的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平安XX建设的意见(日发20148号),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夯实平安XX建设基础工作,现结合我市实际,就实施以城乡社区(村居)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和基层社会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化为支撑,以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平台的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实施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工程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 (一)重要意义。创新社会治理工作,重点在基层,关键在基础。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
2、视社会治理基层基础工作,近年来,我市这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社会大局总体保持稳定。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基础建设仍存有一些薄弱环节,基层服务管理力量和资源分散,信息上存有 壁垒 ,管理上出现 真空 ,服务上存在 盲点 ,基础工作的效能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影响社会基层稳定。因此,实施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改进基层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是学习和发扬 枫桥经验 的创新实践,是强化平安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的有效载体和抓手,有利于进一步健全组织,整合力量,强化保障,理顺体制,完善机制,提高效能,最大限度地拓展综合治理和平安
3、建设工作覆盖面,把 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工作下延 的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提高社会治理和平安建设科学化水平,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更好地保障全市科学发展。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关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决策要求,学习和发扬 枫桥经验 ,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着力做强基层综治工作平台,创新社会治理前端机制,集中力量解决好群众利益诉求和各类问题隐患,构建力量多元、管理精细、合作互动、基础扎实、主动高效、利益一致的区域性社会治理网络,推动基层综治和平安建设创新发展。 (三)目标任务。2014年底前,全市城乡社区
4、基本实现网格化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目标,全市乡镇(街道)建成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乡镇(街道)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中心组织规范化达标率达到100%,实现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形成组织体系一体化、工作力量一体化、信息共享处置一体化、运行机制一体化,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水平、平安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和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明显提升。 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组织平台建设 要致力于做强基层综治组织和工作平台,推进以城乡社区(村居)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和基层社会综合服务管理信息化为支撑,以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
5、化建设为平台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建设。 (一)推进网格化管理。(1)科学划分网格。按照任务相当、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界定清晰原则,以乡镇(街道)为责任主体,组织划分网格单元,原则上一级网格为乡镇(街道),二级网格为城乡社区(村居),根据资源管理、地理布局、人员状况等因素,在城乡社区(村居)内划分若干网格,把人、地、物、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网格划分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交叉重叠,不留空白区域。在社区建设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时,应适时调整网格布局。(2)配备网格员。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一员全负责的原则,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管理员、2-5名网格协管员。网格管理员可以由由村居两委干部
6、或社区工作人员担任,也可以统一招录聘任。网格管理员应政治可靠,综合素质好,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善于做群众工作。(3)网格员职责任务。做好辖区内社情民意的采集、录入和更新、上报,协助有关职能部门落实相关管理措施;及时为网格内群众提供便民服务,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会治安、法制宣传教育、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特殊人群帮教管理等工作;组织协调辖区内的社会组织人员、物业管理服务人员、业主委员会等依法依规履行职责。 (二)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完善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意见(日综治办20142号),在优化完善一类目标、二类目标应用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三
7、类目标建设,实现视频监控建设全覆盖。推进公安机关视频监控中心建设,2014年底前实现辖区覆盖范围内视频监控与公安机关监控中心联网。 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现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扩展管理软件(模块)并入平台后使用,根据网格化工作需要,重点建立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矛盾纠纷台账、重点人群等系统。在社区、村居逐步建立社区信息数据库和社区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与乡镇(街道)平台对接。平台建成后,通过信息融合导入、开放数据端口、分级授权使用等方式,推动乡镇(街道)与相关横向平台逐步实现信息交换、数据共享。 (三)推进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着力强化基
8、层综治组织建设,明确综治委主任由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兼任,综治办主任由党委副书记兼任,配备副科级专职副主任和专兼职综治工作人员。整合公安、司法、维稳、信访、法庭、派驻检察室、反邪教、民政、应急等力量和资源,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社区(村居)设立社区(村居)综治办,社区(村居) 两委 成员中明确1人担任社区(村居)综治办主任。按照 服务设施标准化、工作流程规范化 的要求,统一规划布局,对乡镇(街道)社区(村居)综治组织从硬件建设、力量配备、工作运行、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完善,把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和综治组织建成 综合性管理、兜底式服务 的工作载体,实现集中办公、集约管理、集成服务。
9、 三、建立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工作机制 要以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平台,整合综治资源为一体,实现资源融合、上下联动、系统推进的排查化解矛盾新机制,做到 身边事不出网格、小事不出村居(社区)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问题解决在区县 。 (一)组织体系一体化。坚持实行 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 谁主管谁负责 的属地管理原则,构建党政领导、综治部门组织、行业部门参与、基层网格运行的组织体系。乡镇(街道)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发挥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领导作用,对本辖区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负全责。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综治委(办)要进一步发挥在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强化与辖区
10、各行业、各部门、社区(村居)企业综治力量的衔接,组织动员各有关部门、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健全网格化管理指挥、协调机构,强化网格管理基础工作,推进社会服务管理组织力量网络向基层延伸。要加强组织衔接,强化层级管理,确保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力量一体化。积极引导推动各级各职能部门统筹整合资源、下沉工作重心,融合职能部门、网格、社会等多方力量,提升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能力。一是融合职能部门力量。通过强化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村居综治办职能,实现乡镇(街道)社区(村居)服务管理和综治力量整体联动。要着力推进调解中心法庭、派驻检察室、
11、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政法单位力量建设,加强业务和技能培训,切实依靠法治手段和综治手段化解纠纷、促进和谐。二是融合网格群防力量。要加强综治社工、治安信息员和村居治安、调解、普法、帮教、巡逻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组织平安志愿者和老干部、老党员等参与网格管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要加强对网格管理员的技能培训,做到一格一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三是融合社会协同力量。要建立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和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积极培育发展各类公益性社会组织,以开展各类公益活动为平台,参与基层公共服务,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通过建设专门队伍与群防群治队伍结合、社会力量与专职力量结合的基层综治队伍,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
12、人落实,形成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的队伍网络。 (三)信息处置一体化。要通过综治组织、网格运行和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实行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基础网格三级管理,做到上下联动、人机关联,建立健全集预防、排查、化解、反馈于一体的全程式矛盾排查调解网络,确保把矛盾纠纷、问题隐患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一是深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规范完善基层干部下访、回访和接待群众工作制度,及时了解社情民意,收集掌控矛盾信息。建立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组织辖区相关部门、行业对重点工程项目开展风险评估,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二是健全矛盾信息综合采集网络。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建立完善
13、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以网格化排查的方式,由综治协管员和网格员深入网格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每周至少要排查一次,遇到重要敏感时期和突发矛盾纠纷等要随时摸排,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信息及时录入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要建立区县、乡镇(街道)社区(村居)基础网格工作对接和信息双向、关联对比制度,推进网格管理信息与职能部门信息融合。三是完善问题隐患处置流程。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要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建立研判预警体系,加强对各类信息的分析、研判、处置。对社区(村居)一时无法解决需要上级协调帮助化解的矛盾,根据不同类型,通过信息平台直接分流到责任部门解决,要严格事件受理、办理、转办、协办、回复等工作环节
14、,严格办理时限,落实责任,定期考核,提高办理实效,形成 问题发现、指挥协调、协同管理、监督评价 的闭合处置机制,切实把信息服务系统建成 查询、跟踪、督办、评价 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一体系统。 (四)运行机制一体化。实施社会治理一体化的核心在于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完善工作制度入手,切实规范服务管理和综治平台运行方式,建立健全任务明确、责任到位、有序有效、运转顺畅的日常工作机制。一是问题联议。要完善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和综治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究部署中心的重点工作和专项工作,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重点解决的事项。二是矛盾联调。乡镇(街道)对排查出
15、来和直接到乡镇(街道)要求解决的矛盾纠纷和问题隐患,通过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考核,统一建档。要依托乡镇(街道)综治组织,建立健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调解组织,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方法进行疏导化解,健全完善大调解体系。三是治安联防。组织辖区各社区(村居)企事业单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科技防范手段;通过信息平台,定期发布治安预警预报;通过网格管理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巡防活动,落实联防措施,形成全民参与治安防范的良好局面。四是事件联处。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牵头协调,依托信息平台和网格化管理,建立力量
16、整合、工作配合、网络组合、信息汇合的应急处置体系,确保事件处理畅通、协同到位、响应快速。五是绩效联考。完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建立责任查究制度,使信息平台事件调处、联动处置有章可循。要把事件发生率、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作为综合考核的标准,确保各项平台和网格管理运行有序有效、实际管用。 四、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实施一体化工程作为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重要位置,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政法综治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一体化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落实综治和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围绕实战应用、技术建设与工作机制
17、等环节,制定完善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选准工作着力点,按照 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 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城区、城乡结合部、乡村不同特点,坚持典型引领、批次推进、全面推动。 (二)加大经费保障力度。要建立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工程建设经费。对乡镇(街道)特别是社区、村居的建设经费,要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适当予以补贴。要合理解决基层网格管理员劳动报酬,建立网格管理员劳动报酬随本地经济发展水XX居民收入提高相应增长机制。要为网格管理员配备必要的办公场所并提供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办公条件。积极探索建立系统运行和管
18、护长效机制,要探索推行商业保险、 谁受益谁出资 、 企业投资、政府租赁 等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多方面凝聚力量,保障一体化工程建设顺利运行。 (三)强化督导考核。要将基层社会治理一体化工程建设纳入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考核体系,细化指标,强力推进。严格考评奖惩机制,市综治委要采取集中检查、专项督查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区县进行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各区县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工作落实。2014年上半年全面部署,全面铺开,年底完成建设任务,市里对各区县实施一体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对推动进展快、工作实效明显的,进行表彰和扶持,对工作开展不力、群众意见多、矛盾纠纷多的,要通报批
19、评,督促整改,取消年度评先树优资格。 (四)建立长效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坚持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共建、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合力。要积极探索有利于快速推进工作的建设模式,统筹解决好系统建设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成果和资源,既要整合现有和在建资源,也要整合好各部门单位建设方面的需求,着力解决服务管理多头、资源力量分散等问题,实现资源共享、场所共用、人员集成,避免重复投资、资源浪费。要加强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做到统一标识、统一要求、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积极探索建立一体化系统运行和管护长效机制,落实专门的管理、应用和维护人员,制定工作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做到规范管理、规范运行。